經常被國內的朋友問,華人在美國是不是受到歧視。這個問題太大太泛,無法回答,因為怎麽答都是坑。在美國的華人保守的估計也達到了500多萬,而這個數字應該是通過人口普查來的。假如加上沒有身份的華人,實際數字應該更高。對於華人是否受歧視的問題,500萬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所以我說這個問題是個坑。
從美國曆史上看,對華人的歧視是事實。臭名昭著的著名的《排華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廢止。加利福尼亞州議會於2009年、美國參議院於2011年,正式向華裔美國人為曆史的排華法案道歉 。以法案形式對華人加以排斥,這不僅是歧視,更是係統性地歧視。這段曆史應該沒有什麽爭議吧。
萬能的維基百科寫道:“在美國,華裔被認為“模範”少數族裔,比一般的美國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也為許多人所歧視,被認為不像非裔美國人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對此,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說法不嚴謹,因為它把對華人可能存在的歧視歸結為因為自己成功,而被其他族裔歧視。按照這樣的邏輯,在美國的愛爾蘭人,德國人,猶太人,他們為什麽沒有受到歧視呢?
今天,我就自己的經曆,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分享各自的觀點,歡迎批評拍磚。
我來美國30年了,先在休斯頓讀博士。畢業以後就工作,前後換了幾份工作,小到幾個人的公司,大到財富500強。在讀書的時候,因為是工科,中國學生和印度學生占多數,作為學生完全感覺不到歧視。但兩件事,的的確確讓我感到是自己和同學沒有做好,被旁人白眼。
第一件事是,當時太窮,買不起書。就幾個同學一起買了去複印,複印了再退了。當時我陪著一個同學去退書,看著書店店員鄙夷的眼神,那是實實在在的歧視。從那次以後,我拒絕再複印書,因為自己做錯了,被別人白眼歧視,我不能怪別人。我也不能找理由說是自己窮雲雲。做錯了事情,還是要有責任有擔當的。
第二件事是,係裏的中國學生打引論文。也是因為窮,一位同學就淩晨從家裏發命令到係辦公室的教工打印機,被係裏的秘書罵了。事情不是我幹的,但我聽見秘書罵人,那種感覺很差。因為秘書完全不看打印紙的封麵上顯示的名字,而是泛化中國學生。這樣的情況如同上麵的,不守規矩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沒毛病。
工作後,在休斯頓的幾家公司裏,和同事們相處都不錯,大家賺得錢都不多吧,反而相處融洽。所以我總說,德州人不錯。期間,在EPC做過不到一年,遇到2次裁員,比我資深的老員工被開,我還幸免了。至今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沒有裁我,但我不僅沒有感覺到受到歧視,反很不解。後來在一家科技公司做,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後,我所在的公司也是每個季度裁人,我一直沒有受到影響。就衝著這個,我說不出這這段時間內受到了歧視。
但歧視絕對存在。在我的上一個雇主那裏,我也感受到了不公平對待。
舉例來說,我遇到過兩個主管,他們一手遮天,任人唯黨,任人為美(漂亮的異性被快速重用),在晉升上黑箱操。這樣的事情,我曾經抗爭過。我對經理說,要打公司熱線。結果,換來的是威脅。為了飯碗我忍住了,但也再不信那些漂亮的口號了,也相信歧視的確存在,因為我經曆了。那次,我承認受到過歧視並沒有抗爭到底就是軟弱的表現。我當時權衡了,為了飯碗我低了一次頭,也認清了公司裏的爭鬥,也算值得吧。我的曾經的同事和屬下至今依舊為了三鬥米折腰。
我後來做了主管,才發現我的下屬好幾個都覺得沒有被公平對待,也就是他們被歧視了。他們不是華人,他們是中東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美國白人,南非人。他們對我講述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不是我給他們帶來的待遇),這更加讓我確信歧視的存在。
但總體上說,我還是在職業生涯中沒有一天失去工作,更沒有因為歧視丟了飯碗。隻能說還算幸運。
但換了其他的國家,類似的事情會沒有嗎?我不那麽天真。我想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歧視,隻是具體歧視的類型,方式和程度不同罷了。有人就有江湖。
存在就是硬道理。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歧視自古以來就存在,而且那種文化裏都有。我的一個紅波同事去巴黎出差,到了飯店拒絕法式佳肴,硬要滿街找麥當勞,搞得法國同事知道後禮貌性地歧視了他一番,他的綽號從此就叫“麥克先生”。這是比較輕度的歧視,也就是言語的歧視,因為法國同事無法對紅波同事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歧視是基於不正當的理由,區別對待不同族群的人們,限製他們的機會和權利。像是地區、膚色、種族、宗教、性別、性向、階級、教育、職業和年齡等不同性質的層麵中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歧視。
雖然,歧視隨處可見,但很難取證並且要求對方改正。我認識的一個私企老板,公然對我說,他招秘書們必須是女性,30歲以下,顏值超群,身材要好。他這幾條是放在他心裏的,他招誰不招誰都會用其他的理由,甚至不給理由回絕。而來麵試的人對於老板的幾條涉及性別歧視,年齡歧視,顏值身材歧視完全無法申訴。
在工作中,太多的時候,各類決定背後的真正原因是拿不上台麵的。幾乎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行為是歧視性的。
歧視隨處可見。在網上我見過一種地圖,對國內每個省的人都賦予歧視性的別稱。有時候,歧視都不需要語言,一個眼神殺已經坐實了。
比起個人間的歧視,危害性更大的是係統性歧視。這樣的例子歧視比比皆是,有時甚至是在為了保護某一些特定人群的利益而歧視傷害了其他群體的權益。
比如,高校入學,要按照種族配額,使得華裔韓裔印度裔甚至白人的學生不能在同樣的標準上和非裔西裔學生競爭。不將過程公平,卻追求結果公平,事實上對個別的人群傾斜本身就是一種歧視。這類被稱之為逆向歧視。
對待歧視,還真的沒有什麽好的招。加強資深修養和實力是最有效的方法。在非洲草原上,兩隻動物相遇,零點幾秒內,那個處於弱勢的動物就在心理上占了下風。弱者是無法真正和長期對強者歧視的。弱者的歧視隻能是阿Q式的。
對個體性的歧視往往被上升到群體性的。在疫情期間的紐約等地,發生過華人被喊滾回中國的歧視性事件。可悲的是,大家本來都是疫情的受害者,華人被單列出來挨罵。原因之一就是華人的群體不夠強。今天的美國,大概沒有很多人敢上升到群體性地攻擊非裔或者穆斯林群個體吧。
回到維基百科的那句話,“華人比一般的美國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也為許多人所歧視 “。這句話是不對的。我們如果長期受到歧視,證明我們還不那麽成功。我想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很成功了,我們應該成為一般美國人羨慕追捧的對象,而不是被歧視的對象。
豹子 2023-3-22 寫於 Virginia, USA
還是有明白人。 當哈佛都是華人或者都是印度人的時候,就是哈佛開始衰落的節點。沒有多元華,藤校就什麽都不是
----------------------------------------------------------------------
當一個大學的教授裏,有四分之一是華人時,白人就要開始“恐懼”,開始抱怨了。但即使有一半以上的教授是猶太人,也沒人敢說什麽。盡管美國猶太人總數和華人總數差不多。
都是少數族裔,但沒亞裔的事兒。言外之意,你們已經不錯了,就別添亂了,啥事忍著吧。兩個黨都不搭理。慘哪。
大學錄取那個也不能算歧視,這種平等錄取政策有它的原因和意義。美國名牌大學裏如果將來都是中國人印度人也不是什麽好現象。
........
還是有明白人。 當哈佛都是華人或者都是印度人的時候,就是哈佛開始衰落的節點。沒有多元華,藤校就什麽都不是
中國文化中對陌生的東西往往是與人為善的概念,把人往好處想。而美國文化是警惕任何自己不熟悉的東西的概念,這是動物本能,是以自由為核心的文化的必然。
中國社會趨同度高,容易產生你與我一樣的潛意識,而美國文化基於自由的要求,你與我是競爭關係,就像任何動物看見不同動物就會警惕。
這就發展出所謂的部落主義,部落主義形成的原因是缺乏自信,隻相信與我一樣的人。
而歧視的心理基礎是缺乏自信,兩者是吻合的。
因此在美國,歧視現象無處不在。
美國曆史上歧視過德國裔,紅脖子這個說法就是關於南方的德國裔,因為他們的後脖子容易在農田裏曬紅。德國裔是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但對比英國裔而不具有政治地位,美國曆史上曾經有過到底是德語還是英語成為正式語言的爭論,當時現實中講德語的人多,但美國曆史上是英國殖民地,獨立後社會上層都是英國人後裔,德國人是雇傭軍或者農民,這個爭論最終以美國沒有正式語言結束,英語被默認。
德國裔以後還有過被主流社會歧視的事例,比如二戰,國會中德國裔議員積極推動與納粹交好,沒有美國在三十年代的幫助,納粹經濟不會發展那麽快。
甚至被稱作美國英雄的第一個飛躍大西洋的林登伯格到處講演,宣傳納粹。
這些人在二戰爆發後都是受到打壓,而他們當時是為祖國驕傲,也是因為認為美國應該與當時世界發達國家交往,當時的美國還是門羅主義,屬於蠻荒。
再看看愛爾蘭人,是因為土豆危機而不得不在19世紀末期移民美國,窮的要飯的能被美國社會看得起?何況還是異教徒。
愛爾蘭人大量在警察中存在,是因為這種職業沒人願意幹,有危險。肯尼迪當總統在美國引起震動,因為他是第一個天主教徒成為總統,而美國的移民祖先,那些新教徒們,就是為了躲避英國血腥瑪麗的天主教追殺才逃到美國的。
後來在上世紀初期因為一戰前的歐洲饑荒導致大量意大利人移民美國,我想黑手黨的故事人們不陌生。美國很多城市有小意大利這種地區,這種地方的存在是因為移民無法融入社會而不得不紮堆兒,而無法融入社會的原因之一就是語言不通。你在美國也不難見到唐人街,日本城,都是同樣的原因,而不同,就會引起歧視。
猶太人在二戰中也在美國被歧視,直到六十年代美國教育界也是歧視猶太人,與現在猶太人控製了教育界的局麵完全不同。影片school tie充分表現了這一點,猶太孩子不得不改名把自己在精英學校中隱藏起來。
基辛格為任命為國務卿是美國引起震動的事情,類似肯尼迪成為總統。
而如今美國國務卿是猶太人已經成為正常,奧布萊特,布林肯。
說了這麽多例子就是想說明因為美國的部落文化特點,不同族群都有過被歧視的曆史階段,華裔也不能幸免。華裔因為文化在亞洲占主導的因素,在黃種人亞裔中甚至算是地位高的,但也無法避免部落主義的影響,這是美國普遍現象。
確實在加州的少數族裔相對較少感受到社會裏的歧視現象,第一加州族群是西班牙裔,不是白人。第二加州是移民州,大部分人是外來的,包括白人或者占主流的西班牙裔。第三加州亞裔人口眾多,占了社會15%的比例。第四就是這是民主黨州,自由派理念占主流,講究政治正確。另外就是亞裔普遍富有,政界有代言,等等。
這些都讓加州的人文環境與其他州不同,東部人到了加州覺得是外國。
美國有一個說法,凡是中加州流行的,最終都會在美國流行,大致有15年的滯後。
但隻要美國文化不改變以自由為內核,害怕他人剝奪自己的自由就是社會普遍心態,恐懼文化和部落主義就會存在,歧視就會存在,華人也不能幸免。華人普遍反對亞裔細分,但不意識這個要求是東南亞亞裔提出的,他們不希望被相對強勢的華裔代表自己,剝奪自己族群的大學機會名額。
這件事上反映的是華人對你自己更弱勢的族群的趨勢。連華人都不能避免,白人歧視華人不存在嗎?
再回頭談談中國人與美國華人的區別。
中國有沒有部落主義?有沒有歧視,當然有,但不是美國這種模式。中國人漢族人口巨大,有資格自信不需要擔心少數民族的威脅,因此可以優待少數民族。但城市人歧視農民工並不罕見,這是社會階層的問題,不是種族問題。社會階層是可以改變的,所謂三代培養一個貴族,但種族特征無法改變,美國曆史上,和現在在某些州還有所謂一滴血法律,就是隻要隻要你血液中有一滴黑人的血,你就算黑人,現實中的法律界限是血緣的16分之一。幾年前成為新聞的一個案子就是一個隻有8分之一黑人血統的人打官司要求被認為是白人,因為他看上去與白人無異。
也就是中國這種基於階層的歧視是可以改變的,甚至在一代人以內時間,比如暴發戶,也是任何社會都會有的現象,追求status是人類天性。但美國的歧視是基於你無法變化的特點,是最殘酷的,也是最反映動物本能的。
也是因為沒有族群自信到不擔心“被取代”,這就是以自由為文化的core的代價,也是整個社會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如果某個人感到在所有地方都受到歧視,他本人言行一定有問題。
我覺得有沒有歧視,要看職場。不看一代老留,畢竟在中國成長,還存在語言障礙 。就看下一代小中們,和白人,黑人孩子一起長大。 那升遷時會有平等的機會嗎? 至少我現在看到的是,白人升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