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前一直是以“天朝上國”自居的,瞧不上周圍的“蠻夷”小國。後來很多國人走向另一個極端,陷於“自卑、自賤、自恨”而不能自拔,凡事仰視西方。不管怎麽樣,西方在中國人眼裏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巨物,成為自己做一切事情的參照係。俺自然也是沒事就盯著“西方”看,想弄明白這“西方”到底和中國有何不同。看了半天之後俺看出了一個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是崇尚“自由”的,而中國人是崇尚“和諧”的。所以西方人才能寫出“若為自由故,二者(生命和愛情)皆可拋”的詩句,並且西方所實行的“憲政”的要旨就是通過限製政府權力來保障“個人的自由”,這也成為“憲政”的終極目標。中國也不乏向往自由的人,但一般不用“自由”這個詞,而是用“逍遙”或“自在”來表達對生命自由境界的追求。但中國人意識的主流是關注社會和現實世界的,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官方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可以看作是對中國傳統主流“意識形態”的回歸。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極為看重“大一統”,這也是人心所向。所以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裏中國基本維持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搞分裂和“獨立”的小朝廷總是被致力 於統一的政治勢力所戰勝。因為真正的和平及“和諧 ”的社會秩序隻有在一個“統一”的國家裏才能實現,前提是這個“統一”國家的政府是代表全民利益的,是能夠平抑豪強,扶助“弱勢群體”的。中國曆史的悲劇就是“官府”經常被豪強所挾持或本身就成為搜刮民脂民膏的豪強,以至於民不聊生,王朝傾覆。這樣的悲劇在西方也不斷重演,所以西方人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政府的本質是“惡”的,因為人性是“惡”的(源於聖經),所以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但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共生活的需要,政府的存在又成了“必要的惡”。但公眾對政府的基本態度是不信任的,這種對政府不信任的態度是西方實行“憲政”的基礎,也就是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俺們政府也這麽說了,嗬嗬)。實行“憲政”,高揚個人自由,也產生了一個“負麵”的結果(起碼俺是這麽認為的),那就是西方社會出現了“自解構”趨勢。“自解構”是俺發明的一個詞,是“大一統”的反義詞。既然個人的自由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成為絕對的和“普世 ”的價值,社會也就沒有了一個“個人”之外的絕對權威和價值判斷標準,也就逐漸找不到一個能把不同的人維係在一起組成一個家庭、社會、直至國家的絕對理由。相對理由總是能找到的,隻要雙方“喜歡”“願意”就可以了,所以“同性婚姻”可以合法化;不喜歡了,不願意了,那就分開,跟著感覺走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好象每個人都可以很快樂,很獨立,很自由。但反過來,家庭日趨不穩定,“剩女”日趨增多(找不到“合適”和“順眼”的),“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日趨下降(生養孩子是件很累很不爽的事情),人情日漸淡漠(大家互相尊重“隱私”,保持距離),國家也有解體的趨勢或已經解體(比如,“大英帝國”變成“小不列顛 ”,“小不列顛 ”裏頭還有人一直在鬧騰搞獨立。南斯拉夫就更不用說了。),社會有“失序”的極大可能(國家財政紛紛破產,寅吃卯糧難以為繼)。如果社會的“解構”能換來個人的“快樂”也就罷了,可是得“抑鬱”症 的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在個人享有高度“自由”的發達國家裏尤其明顯。很多人喜歡問“中國往何處去?”俺覺著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反過來問“西方”:“老師哎,您究竟要往何處去?可別把俺給帶到坑裏去嘍!”
美國借債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因為要付利息和保障越來越多是支出。總有一天,支撐不下。名為借債,實是印錢。最後,美元與美債會被市場拋棄。那時,INFLATION(物價飛漲)與DEFLATION(美元貶值)同時發生。人們財產大幅縮水,稅務繁重,福利羞澀。這時,各個州必將有自己的選擇。聯邦是否能維持住?
對每個在此的中國人,那時能幫助你脫離困境的是手上的人民幣。也許到那時,人們會對自己祖國有一片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