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
八十年代歌壇盛行的“西北風”裏有這麽一首歌,歌名叫“我熱戀的故鄉”,表達的是人們對故鄉的眷戀和熱愛。盡管歌中所說的故鄉“並不美”,還有“低矮的草房”和“苦澀的井水”,但這一切並不妨礙歌者對自己故鄉的熱愛和懷戀。正像老話所講的“兒不嫌娘醜,狗不嫌家貧”,一個人對生養自己的母親和使自己長大成人的故鄉都會產生天然的依戀和熱愛。而中國人更有一種“葉落歸根”的情節,無論在外漂泊多久,故鄉似乎總是在向他的心靈深處發出一種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
我就是這樣一個戀家懷鄉情節很重的人。記得十八歲考上大學,是第一次遠離家鄉成為“遊子”,我很快就出現了嚴重的“異鄉”不適應症:家和家鄉,沂河和老家的田園風光,童年的快樂時光和玩伴,經常浮現在我的眼前。想家嚴重的時候我甚至專門坐車去火車站,目送遠去的火車以寄托思鄉之情…… 終於盼到寒假,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合肥發北京的128次列車,經兗州轉兗州發石臼所的慢車,碾轉近一天的時間才到家。一進院門(那時我家還住平房,有一個父親壘的小院)母親就迎上前,叫了聲“我的兒呀”便將我一把摟住!熱淚縱橫!母親也是一直牽掛我這個第一次離家的遊子!我最愛吃的豬肉韭菜餡的餃子母親已經包好,我一回來就下鍋煮上了。家的溫暖和味道一下把我包圍,讓人陶醉和迷戀。母親,家鄉,我真不願離開您的懷抱!
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期間也動過回家在父母身邊生活和工作的念頭。母親似乎同意,但父親反對,在父親的心目中好兒女應該“誌在四方”。我隻能選擇留京。這時中國大地上湧動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學子中間還有一股出國留學的熱潮。我也被這股留學熱潮所裹挾,在96年走出了國門。最初的想法是學成後回國,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生活如歌“故鄉常在我夢裏,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不知不覺自己已步入中年,子女一天天長大,而父母一天天變老。父親於2008年罹患帕金森糖尿病等疾病後就和母親一起決意回臨沂,因為不願意留在子女家給子女添“麻煩”!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又接著幫子女撫養第三代,到了自己年老體衰的時候卻不願麻煩子女,而寧願讓老伴兒攙扶著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這是多麽偉大而無私的父母之愛!然而從子女的角度,又有著未能在父親身邊盡孝以報答養育之恩的無盡的痛悔和遺憾……
父親已於三年前仙逝,我這次回鄉是和母親妹妹一起專程來懷念和祭奠父親。除了祭奠父親,我還有一個埋藏已久的心願要藉著這次回鄉來實現:和多年未見的老師和同學們見麵(大多數是畢業後幾十年從未見過),因為我最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和他們一起度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懷舊”情節愈發嚴重,對兒時玩伴和同學的思念也一天天嚴重起來。過去同學們處於“失聯”狀態,也想不到該如何見麵,現在有了微信,“失聯”的同學陸陸續續被找到拉入班級微信群中,此時不與同學們相見,更待何時?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我一把撕掉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矜持”和“羞澀”的麵紗,在同學群裏高調喊出了想和同學見麵的心聲!沒想到同學們更是熱情如火,每個人心中都有壓抑了幾十年的對老同學的思念之情!2016年的回鄉之旅成了同學聚會之旅!大大小小的同學聚會有八場!熱烈的握手和擁抱,熱情的話語,熱切的目光,大家一下回到了從前,知心的話兒說不完,美好的記憶挖不完,同學情誼清又純,同學的心兒緊相連……
同學聚會美好而又短暫,意未盡,情未了,依依惜別,不舍之情,溢於言表,更寫在深情的雙眸中……
在家鄉的最後一天,堂弟帶我到位於臨港區的老家探親祭祖。我又一次被濃濃的親情所包圍!我記憶中的一派田園風光的老家已被“開發”得舊貌換新顏!連同老家在內的周圍十幾個村莊已經或正在被整體搬遷到一個已經頗具規模和規劃良好的小區內。世代務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們將很快告別黃土地,過上城市化的生活。望著即將消失的村莊,我略有些失落感,但知道這是不可抗拒的時代大潮,現代化,城市化,讓全體國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實現綠色的可持續的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夢!
短暫的回鄉之旅結束了, 難說再見卻不得不背上行囊,一步三回頭我難舍沂河兩岸的好風光!再見!我熱愛的故鄉和親人!再見!我熱戀的同學們!相聚時難別亦難,美好心願留心間。願再見麵時,大美臨沂已成天上人間,親人老師同學們也都健康平安直到永永遠遠!
母親節到了,祖國,故鄉,母親,向您問好!給您請安!遊子心中永遠銘記您的恩情,永遠為您祝福盼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