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喜樂

人 若 賺 得 全 世 界 、 賠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 人 還 能 拿 甚 麼 換 生 命 呢 。
個人資料
Lilac200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膽固醇的彌天大謊!

(2015-11-20 09:18:50) 下一個

 

ZT

膽固醇的彌天大謊!

1、20152月,美國膳食指南谘詢委員會(DGAC)發布了新版健康飲食建議。這份建議將提交到美國健康、人類服務和農業部門,用於修訂201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預計2015年秋季發布第八版)。這份長達571頁的報告給出了一些新的建議,以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該建議支持居民多攝入水果、蔬菜、全穀物、低脂或脫脂奶製品、海產品、豆類和堅果;限製紅肉、加工肉類、糖和精製穀物的攝入;建議支持攝入適量咖啡,但不再限製美國人的膽固醇攝入量。
 
 

 

2、乖乖!我記得學醫伊始,膽固醇就一直被譽為人類心血管健康的殺手。各類大型研究反複證實著膽固醇的危害,各種指南無不強調要降低膽固醇,各種推薦統統告訴我們,遠離會害死你的膽固醇吧。好家夥,被關了幾十年的膽固醇現在突然被放出來了,我估計膽固醇自個兒也有些暈。


3、我們來看看這個新建議是怎麽說的吧。DGAC最終決定不再視膽固醇為“過度攝入需要注意的營養成分”。目前的證據顯示膳食膽固醇和心髒病之間沒有明顯相關性,且膽固醇攝入量和血清膽固醇水平也沒有足夠相關性,因此不會對膽固醇攝入量進行限製。而在2010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還將膽固醇日攝入量限製在300mg以內。

 

 

究竟怎麽一回事,跟著小醫生一探究竟吧!

 

 

 

 

 

識你自己,膽固醇

膽固醇又名→“Cholesterol”,“Chol”→膽汁,“Sterol”→類固醇,屬於我們身體可以自身合成的環戊稠全氫化菲衍生物。膽固醇是我們身體中最豐富的類固醇,它是我們細胞膜的必要組分,維持細胞正常功能,幫助消化,此外,性激素的合成也離不開它。不僅在我們人類,所有動物正常代謝過程都會產生膽固醇。膽固醇與動物脂肪有關但卻不是脂肪。膽固醇可被歸類於脂類家族,不溶於水,但溶於脂類溶劑。

 

記住以下13句膽固醇與我們人類關係的話吧(此乃Vincent原創):

  1.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合成大量膽固醇;

  2. 所有細胞均含有膽固醇,所有組織都能合成膽固醇;

  3. 細胞可以調節它們自身的膽固醇水平;

  4. 膽固醇與細胞膜的完整性和強度密切相關;

  5. 膽固醇增強了脂質雙分子層的通透屏障(就是營養物可以進入,而雜質無法進入);

  6. 膽固醇是骨骼的重要組分,維持著骨骼的柔韌度;

  7. 膽固醇在腦中發揮主要的結構性作用,含量很高;

  8. 膽固醇與神經衝動促發有關;

  9. 膽固醇是維生素D的前體,缺乏膽固醇會誘發皮膚癌;

  10. 由肝髒分泌用於幫助消化的膽汁,也產生於膽固醇;

  11. 膽固醇對維持肝髒和腸道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

  12. 膽固醇保護皮膚免受水溶性毒素的危害;

  13. 膽固醇可保持水分,我們因此而不會很快脫水。

 

固醇攝入與血膽固醇水平無關

事實上,早有研究證實食物攝入的膽固醇對血膽固醇水平並無多大影響。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合成3,000-4,000微克的膽固醇,而且這和我們吃多少膽固醇幾乎無關。如果有影響的話,膳食膽固醇約會影響不到10%的血膽固醇水平。

 

膽固醇飲食:被隱瞞的風險

1900年,美國心髒病及卒中死亡率僅有3%;但是到1997年(美國人在指南建議下早已吃更多的穀類,更少的脂肪,更少的膽固醇),這一死亡率已接近50%。你可能很怪異,但確實是真的。現在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已是大肆其道,很多中年人甚至年輕人都在使用。所以啊,在“吃得對”的理念指導下,在忠誠地堅持依循將膽固醇藥的處方下,越來越多的人死於心髒病。

 

其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醫生受到製藥企業誤導信息的影響,大肆宣揚膽固醇是心髒病的罪魁禍首。真是坑爹啊!而事實是:大多數血膽固醇水平高的人群並不死於心髒病,而恰恰是許多血膽固醇水平低的人死在了心髒病上。弗雷明漢心血管研究所醫學博士William P. Castelli進行了長達16年的研究,他的報告稱:低膽固醇水平(150-200)的人群心髒病死亡人數是高膽固醇水平(>300)的兩倍。

 

論壞的膽固醇和好的膽固醇

在大醫生的時代,幾乎人人都能說出LDL(低密度脂蛋白)是壞的膽固醇,而HDL(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膽固醇。人人都知道的,卻不是那麽回事兒。

 

相信好多人都會聽到醫生教導我們(當然醫學生早在大學時就被教導過了),LDL是壞的,越低越好,而HDL是好的,越高越好。實際上,膽固醇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LDL是指低密度脂蛋白,它將必須脂肪酸從細胞外運輸至細胞內。不過是因為LDL把脂肪運輸到細胞內(盡管這些被運輸的脂肪是細胞發揮正常功能所必須的),它就被貼上了壞的標簽(站錯隊了,老兄!)。這些被LDL轉運至細胞內的必需脂肪酸對維持細胞結構非常重要,此外,這些必須脂肪酸還能把氧運輸至細胞內,保護了細胞免受不可逆的損傷。再看HDL,高密度脂蛋白,它負責把毒素和膽固醇從細胞帶出並送至肝髒,肝髒處理後廢棄物再隨毒素排出。HDL不過是細胞沒有用完的膽固醇,要送到肝髒回收而已。也隻因為HDL運出了毒素和膽固醇,因此,嘻嘻,有了光環!

 

我們來看2001年《臨床研究雜誌》是怎麽說的。

 

現在的教條支持膽固醇反向運輸的重要意義,並稱HDL介導的功能障礙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成。但與這些期望相反,缺乏HDL的小鼠肝膽運輸並未發生損害,提示HDL在其中並不起主要作用。盡管大多數人認為ABCA1以及HDL本身是膽固醇的載體,但目前並無證據支持。本研究顯示,無論是ABCA1,還是HDL均不會影響膽固醇運輸係統。

 

LDLHDL含的膽固醇是一樣的,隻不過壓縮程度不同而已。近來也有不少醫師開始承認膽固醇並不是心血管問題的原因。1996年,美國醫師協會稱,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膽固醇檢查,35歲以下男性,45歲以下女性以及75歲以上人群一般不需要做膽固醇檢查,除非他們抽煙,或有心髒病,高血壓或糖尿病史。他們稱並無證據支持降低這些人群的膽固醇會預防疾病或死亡。膽固醇本身不是什麽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所攝取脂肪的結構,以及這些脂肪對含有必須脂肪酸膽固醇結構的影響。

一個角度審視

現在的電視和雜誌上依然充斥著降低膽固醇的廣告,藥品,保健品,甚至是食品。這些廣告看起來很有道理,所以我們去買了,並堅信吃了會給我們帶來好處。但是,“降低膽固醇”卻無法等同於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因此,降膽固醇藥物無效的原因在於它們不能清除足夠有缺陷的必須脂肪酸。2005年發表在Journal of American Physicians and Surgeons的文章,題為LDL Cholesterol: ’Bad’ cholesterolor Bad Science,文中寫到:

“對於比利時老人,高水平氧化型LDL,而不是LDL總水平,與心髒疾病風險增高相關。”

“(在接受除斑塊手術的日本患者中),並未發現氧化型LDL水平和總LDL水平的關係。”

“目前並沒有嚴格的對照試驗表明,降低LDL膽固醇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或延長壽命。”

 

實踐不斷告訴我們,能升高膽固醇水平(準確滴說,破壞膽固醇結構)的是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及人造脂肪和油類。此外,有研究證實,降膽固醇藥物並不如宣稱中的那麽有效。既然這樣,為什麽藥企和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生產商卻告訴我們不一樣的東西呢?柴靜給我們答案了,因為空氣中充滿著錢的味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pokemama 回複 悄悄話 我們總是被忽悠
益生菌 回複 悄悄話 錯誤也好,謊言也罷,這些都不是關鍵。

可笑的是,還有不少人在詭辯。是智力不夠,還是其它因素?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破棉襖 發表評論於 2015-11-20 21:39:59
降膽固醇特效藥立普妥的專利剛剛到期,就鼓吹不要降膽固醇了,嗬嗬。藥貴的時候,忽悠著大家獎膽固醇,藥便宜了,就不要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妖魔化膽固醇,是二十世紀最為成功和最為盈利的商業大謊言。

蔣加華 回複 悄悄話 1900年的心髒病發病能和今天相比嗎?那時的人均壽命和年齡結構與今天老齡化社會能比嗎?在人均壽命才40歲非州國家心髒病的發病率最低。
破棉襖 回複 悄悄話 降膽固醇特效藥立普妥的專利剛剛到期,就鼓吹不要降膽固醇了,嗬嗬。藥貴的時候,忽悠著大家獎膽固醇,藥便宜了,就不要降了。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lum59 here you go:

http://www.outlookindia.com/printarticle.aspx?295351
plum59 回複 悄悄話 原作者學過科學沒有?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合成3,000-4,000微克的膽固醇”? 那兒來數據??這才是真正的謊言!
這種垃圾文章也值得轉,真是不可思議。
吃與活 回複 悄悄話
“弗雷明漢心血管研究所醫學博士William P. Castelli進行了長達16年的研究,他的報告稱:低膽固醇水平(150-200)的人群心髒病死亡人數是高膽固醇水平(>300)的兩倍。”

以上是斷章取義的做法。

Castell的論文(見下)顯示:50歲以下低膽固醇水平增加長壽的可能;50歲以上則沒有這個效果,原因可能是有一些致命疾病(如癌症)使50歲以上的人的膽固醇水平降低。這是反因果關係:不是低膽固醇導致死亡增加,而是導致死亡的疾病降低膽固醇水平。





JAMA. 1987 Apr 24;257(16):2176-80.

Cholesterol and mortality. 30 years of follow-up from the Framingham study.

Anderson KM, Castelli WP, Levy D.

Abstract

From 1951 to 1955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1959 men and 2415 women aged between 31 and 65 years who were fre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and cancer. Under age 50 years, cholesterol levels are directly related with 30-year overall and CVD mortality; overall death increases 5% and CVD death 9% for each 10 mg/dL. After age 50 years there is no increased overall mortality with either high or low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There is a direct association between falling cholesterol levels over the first 14 years and mortality over the following 18 years (11% overall and 14% CVD death rate increase per 1 mg/dL per year drop in cholesterol levels). Under age 50 year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having a very low cholesterol level improves longevity. After age 50 years the association of mortality with cholesterol values is confounded by people whose cholesterol levels are falling--perhaps due to diseases predisposing to death.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