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鍵詞】 止痛膏 踝關節扭傷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的損傷性疾病,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們應用自製的外用油膏丹七止痛膏外用配合繃帶包紮外固定的方法,治療踝關 節扭傷140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臨床症狀均有踝關節周圍疼痛、腫脹瘀斑、活動受限。 2 治療方法 2。3 用法 用調好的丹七止痛膏敷在患處,根據腫脹和......
【關鍵詞】 止痛膏
踝關節扭傷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的損傷性疾病,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們應用自製的外用油膏“丹七止痛膏”外用配合繃帶包紮外固定的方法,治療踝關節扭傷140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0例,均為門診病人,男82例,女58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8歲,平均年齡為41歲,95例經X線檢查,單純軟組織損傷86例,9例合並第5趾骨基底部骨折無移位,3例合並腓骨下段撕裂性骨折,無移位(以上合並骨折的病例不願做石膏固定),35例不願拍X線檢查。臨床症狀均有踝關節周圍疼痛、腫脹瘀斑、活動受限。
1.2 診斷標準 急性扭挫傷病程在2周以內,局部疼痛、腫脹、壓痛、功能活動受限,皮下瘀斑。X線檢查排除骨折、脫位、體檢未發現重要的神經、血管損傷者。
1.3 分度標準 輕度:局部輕微腫脹、疼痛、皮下瘀斑較小,輕度壓痛可從事一般工作,無須用鎮痛藥;中度:局部腫脹、疼痛、皮下瘀斑較深大,壓痛明顯,服鎮痛藥可緩解疼痛;重度:局部明顯腫脹、持續劇烈疼痛,有大麵積瘀斑,壓痛劇烈,影響工作和生活,少數患者合並有外踝或第5蹠骨基底部骨折,要求服鎮痛藥,甚至服鎮痛藥也隻能緩解。
2 治療方法
2.1 方藥組成 丹參50g,田七50g,土鱉30g,旱蓮草50g,冰片20g,樟腦20g,玄胡索50g。
2.2 製備 將以上諸藥研末,以凡士林適量調勻即成,呈黑色固態,常溫下不溶化,盛入塑料盒中備用。
2.3 用法 用調好的丹七止痛膏敷在患處,根據腫脹和瘀斑的範圍大小敷藥,厚度約2mm左右,上麵加蓋一層油紙或普通衛生紙,再用繃帶纏縛固定,要注意鬆緊適度和血流循環。視病情少走路或限製活動,應抬高患肢有利於消腫。第2日更換1次,6天為1個療程,其中治療4~6天60例,7~12天40例,13~18天30例,18天(3個療程以上)10例。
3 臨床觀察
3.1 療效標準 顯效:腫脹迅速消退,疼痛、瘀斑消失。好轉:腫脹消退比較明顯,瘀斑由青紫轉淺,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疼痛、腫脹、瘀斑與治療前無變化。
3.2 結果 顯效10例,好轉30例。
4 討論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病理變化,主要是損傷引起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和細胞內滲透到組織間隙引起腫脹和瘀斑,由於肌肉痙攣,炎性反應刺激神經末梢,引起肢體疼痛和功能障礙。踝關節扭傷多因在不平道路上行走、跑步、跳躍或下樓梯時,因踝關節處於蹠屈側,蹠屈內翻時,容易損傷外側的腓跟韌帶,力量較大時,還可引起外踝撕脫性骨折,若是外翻姿勢時,由於內側的三角韌帶較堅韌,較少發生損傷,這也是內側較外側損傷少的原因。
踝關節扭傷,中醫稱為踝部傷筋,是指骨骼周圍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筋膜、韌帶、腱鞘、關節囊等組織的損傷。祖國醫學認為,肢體受暴力損傷,肌膚筋肉受挫是肢體傷於外,氣血傷於內,傷氣則氣滯,傷血則血瘀,滯於肌表則青紫腫痛。《素問·陰陽應急大論》雲:“氣傷痛,形傷腫”,“氣無形,血有形,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先傷及於血,或血先傷於氣,先痛而後腫為氣傷形,先腫麵後痛為形傷氣,氣血兩傷,多腫痛並見”,故踝關節扭傷,表現局部腫脹,瘀斑、疼痛,活動受限。
對踝關節扭傷的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丹七止痛膏方中丹參、田七為主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達到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方中用旱蓮草涼血止血、玄胡索活血行氣止痛、樟腦辛溫走竄,利氣以通絡止痛。諸藥合用共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本方的作用原理可能是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製局部炎性滲出,改善微循環,促進水腫吸收,使局部腫脹、瘀斑消退、疼痛消失、功能活動恢複而獲得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