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以下內容是以前我轉發過的微信筆記內容,來源於一個微信群講座裏家長的提問和我的回答。我放在博客裏跟有興趣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們參考。
時間:2014年9月12日
首先很感謝 June邀請我來跟大家分享,還有回答一些問題。June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以前是在同一所國際學校,她一直是一個很熱心的家長,所以我非常看重我們的友誼,也非常願意來群裏麵回答一些家長的個人問題。但是你們提出的問題很多是比較概括的,對於這種問題我會給出一些鏈接。
美國大學的申請過程非常複雜,並不像國內用一個統一的考試分數就能夠到處申請,所以我不給很概括答案,是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
美國有很多類的學校,有文理學院、州立大學、國立大學、私立學校,還有常春藤聯盟、七姐妹等等的不同聯盟學校。每個聯盟、每個類型都有不同的申請方法和它的文化和特征,最好的申請方法是自己親身去了解比較適合讀什麽樣的學校。
現在國內有很多的教育中介公司,主要幫助家長做的就是填表格這些零碎的事情,而不是真正的教育顧問,給與一個申請的策略。因為北美的教育是比較個性化的,我建議學生自己多多的摸索一下,看看自己比較適合讀什麽類型的大學,這樣不會被誤導。
雖然大學的類型很多,五花八門,但是申請的過程應該是一致的,通常有一個叫做 CommonApplication的申請表,填一個表格可以用來申請幾十個學校。但是每一個學校,尤其是競爭比較強的學校,比如麻省理工、哈佛這些學校都有它的Supplemental Form。每個學校對申請的規定都不一樣,有的推薦信隻能理工科的老師寫,有的隻能是運動教練寫,所以就看孩子想要讀什麽樣的大學。所以我強烈推薦要申請美國的大學,孩子自己還有家長要進入學校的官方網站,去多多的了解學校規定、要求,然後按照學校的這個要求去配合,就不太會被誤導。
另外申請期根據每個學校的類型而不同,有的要把所有的信息都在11月1號遞進去,有的是12月31號,有的是3月,有的是4月。所以你需要了解每個學校的不同,才不會被耽誤。
首先聲明一下,我為母校服務不是為了孩子申請大學獲得優勢,而是因為我先生一直在服務青少年,是我們的社會服務。也因為是服務,我多了解了美國大學的申請過程,並因此在自己本身育兒過程中得到很多啟發,促進了自我成長。麵試官不是主要的工作,對於美國大學申請的了解不是主要的目標,是一個副產品。所以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教育顧問,隻是一個比較用心的家長。
我以前已經舉辦過一次有關出國留學的各種挑戰的講座,整個講座都記錄在我的博客上,希望有興趣的家長上去閱讀和了解: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2v13d.html。這次分享我會用音頻回答有關教育自己孩子的個人問題,其它事先整理好的有關大學的問題,我會直接發文字或鏈接給大家。
回答問題
1、申請大學的全過程詳細講講,申請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答:請參考這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3e9e20102uwwx.html。
問這個問題好像在問如何找到好的結婚夥伴。沒有說國家,什麽類型的大學。如果是美國大學,也不知道是文理學院、州立或國立大學、藤校、社區大學、七姐妹等等。每種大學都有不同的過程和要求,不能像國內這樣的概括而論。有興趣出國讀大學的孩子們需要親自去了解,才不會被誤導,錯過申請期,補充資料,推薦信等等。
2、做家長的如何與美高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更好的溝通?
答:這是家長住在國內,孩子住在國外是嗎?我建議多提問開放性的問題,少問引導性的問題。可以參考這個微博的翻譯:http://www.weibo.com/1619699251/Bm9V0cKsH?mod=weibotime。
例如一個開放性的提問就是“你今天在學校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什麽呢?”
引導性的問題是“今天老師對你做了什麽樣的批評嘛?”。開放性的問題就是讓孩子有很多回答可選擇,不僅是“是或否”。引導性的問題就是您想要用問題去追問孩子一兩件事情。所以開放性的問題使孩子沒有那麽多的壓力。
3.今年美國本科申請形勢預測?
答:這個問題太概括了,因為每種大學、專業、地區都有巨大的差異。請直接谘詢你的教育顧問。我隻了解和關注MIT。
4.國內AP班學生申請美國本科如何給自己定位,也就是選校策略?
答:抱歉,不了解AP班,而且即使了解,選校策略會因為人不同而有差別,要如何選校,是家長、教師和孩子們需要自己討論的事,不是找別人推薦孩子要如何選校。這不是跟流行,穿時尚,而是孩子本身的成長和教育,不要讓別人告訴你要如何去活出自己的生活,走自己要去摸索的路。
我舉 一個比較具體個性化的例子,有些孩子們覺得自己成長在一個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一定要去一個比較大的都市,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校園,因為他們的視野比較 廣。但是有些孩子們比較喜歡親密的嗬護,比較喜歡鄉下,或是學生人數較少的課程,所以這些都需要根據孩子自己的喜愛來選擇學校。
5、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分配給中國大陸地區的招生名額是多少?
答:沒有“分配”這個概念,而是組合整年級的同學。每年校園有足夠空間給予1200個左右的學生,這些學生需要來自世界各國和各個美國地區,不是從單一個高中或地區來的。大學不是工廠,錄取過程也不是根據數據或公式,而是人性化的組合,最適合校園的一個團隊。
我 很喜歡應用MIT官方的這段話:當我們錄取新生時,就如同我們挑選一個1100人的團隊一起攀登一座非常有挑戰性的山峰。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同行者受過專 業的攀登訓練、有耐力、有激情。同時,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為團隊增添一些有趣的因素,無論是美妙的氣質、幽默感,還是令人信服的個人經驗,亦或是個人的天 賦、才智、興趣和成就。我們需強調的是我們不是尋找一批完美的登山者,我們尋找的是一個富於變化的團隊,能相互激勵。所以,不要把與你同時期申請的同學當 成對手,你們應該是隊友。
6、麻省理工學院希望在中國大陸地區錄取到什麽樣的候選人?標準是什麽?
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後麵有關“意中人”(goodmatch) 的定義: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x0y1.html。
7、麻省理工學院最近五年錄取的中國大陸學生主要來自於哪幾個中國高中?在持中國護照的新生中百分之多少來自於在美國上高中的學生?
答: 沒有固定高中。持中國護照新生中來自於在美國上高中的學生少於10%,因為錄取是從全球選擇,不隻中國,有時候會有德國的中國公民,巴西,中東,澳大利 亞,英國,或者加拿大或美國。每年都不一定,要看這些人從哪裏冒出來。就像我重複幾百次的:錄取沒有公式,所以去了解這些比率和數字隻是浪費時間,因為每 年不同。除非你是數學博士,對研究這些趨勢有興趣,和自己的情況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8、麻省理工學院對在中國大陸學習的中國籍學生和在美國高中學習的中國籍學生錄取標準是否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有哪些不一致?
答: 當然不一致!就像對農村學校和都市學校或國際學校也不一致!不然沒有任何農村孩子會被錄取,因為教育資源不平均!錄取的標準是根據孩子的環境來評估他有沒 有最高效的應用環境供應給他的資源,有沒有主動學習成長,有沒有超越自己環境的範圍等等。這些都需要被考慮到。沒有什麽環境能夠給孩子優勢,而是孩子如何 在自己的環境發亮。問這種問題就像問比爾蓋茨要嫁給他兒子有什麽不一樣的錄取標準,是否一致,哪些不一致。再次強調:沒有公式!
家長們很抱歉我沒有辦法給出更有幫助更具體的答案,因為這些問題須個人化,否則就很難回答。所以我寧願回答一些根據自身情況提出的問題,我比較能夠給與相應的例子來分析。大趨勢還有社會主流什麽的,這些很多時候都跟自己沒有什麽相關。
9、錄取中國大陸學生時是否有性別比例?
答: 有,就像對理工科有興趣的人會有性別差異。通常理工女比較少,因此感覺上覺得女生比較好申請,但是其實會去申請的女生本身都已經是自己學校理工科的佼佼者 了,很容易就看到她們了。每年的性別比例也都有差。但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女的就容易了,是男的就困難了,因為每年申請者的比例都是未知。萬一你的 孩子申請的那一年跟你孩子同性別很多,不就很不幸了嗎?還是做好最基本工作:教育孩子是為了他的人生而準備,不是大學。整天研究這些數據真的沒有意思,也 對孩子的發展沒有益處。還是多去服務社會,引導孩子做一個有趣有用有理想夢想的人吧!
10、本科階段,麻省與哪些院校合作,五年製畢業,並發給雙學位?分別是什麽專業?可接受外國學生申請麽?
答:美國本科大學不是根據專業來錄取,而是整體全年級一起錄取,入校以後每個學生才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不同專業的。在MIT,可以在四年中拿 多個文憑,我那一年甚至有一個同學拿了14個文憑,包括碩士的文憑。這些是孩子自己入校以後要自己去研究和選擇的,不是家長要為孩子問好,安排好的事。我 也建議不要去了解過多,而是多把研究和選擇空間給予孩子,讓他主動的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安排。中國的家長太精明了,讓孩子沒有自己精明起來的成長空間。
11、蔣佩蓉女士認為讓她最確定希望錄取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是具備哪些素質的學生?
答:每年我都會愛上一批學生,也都會盡力為他們加油。我的目標不是自己去挑選,而是為每個申請的孩子盡力展示自己的優勢。我不喜歡“最”,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我喜歡他們成為我的朋友– 無論他們有沒有被錄取,有沒有選擇MIT。
12、 我的問題似乎太尖銳:您的大兒子上的是MIT,可以問一問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您和先生是MIT的校友嗎?
答:大學是起點,永遠不是育兒的重點或畢業典禮。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不是被大學錄取,而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MIT跟別的大學錄取標準不同,所以需要分別了解。很遺憾也很慶幸的一個事實就是校友甚至教授的孩子沒有像其它藤校一樣的Legacy製 度,每年也有很多孩子沒有被母校錄取的校友去跟招生辦抱怨,但是母校堅持理工科的學生需要本身有能力完成挑戰性比較大的課程,所以一定要憑自己的資格被錄 取。在校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會難免被學業的難度讓自己陷入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所以要是憑家長的身份而被錄取,就沒有足夠對自己的信心來完成學業,順利畢 業。
老 大不是因為我們被錄取,而是因為我們而選擇MIT。即使假設他因為我們而被錄取,也不一定有能力畢業。他在校成績優秀,主修全校最困難的一個係,又在世界 有名的Media Lab做實驗,也在學校擔任各種組織的領導,同時帶領和輔導很多周圍的同學。一個憑家長的資格入校的孩子不會有這樣的信心,因為MIT是一個很艱難畢業的 學習環境,課程難度,同學牛度,都超級高,即使混得進去,也不一定混得出來。理科學院跟文理學院不同,沒有可以亂混的係或課程來混文憑。要是實力不夠,就 會被淘汰。因此MIT堅持不跟其它藤校一樣的錄取校友孩子,因為這樣對雙方都不利。
老大凱文最後他決定去MIT就讀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的關係而被錄取,而是因為我們的說服力比較強,讓他覺得MIT的確真的是最好的一個學校。
老二沒有被 MIT 錄取,但是在大學不比哥哥遜色,沒有必要相比或分析,因為行行出狀元 –他去了最適合他就讀的大學,修了他最想要修的係,跟他最敬佩的教授做了研究。
我想要強調的就是,老二凱恩他雖然沒有被MIT記錄,雖然他的學校排名是四十多名,但是他的那個專業在世界排第二名,而且帶領他的教授在這個領域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領導者。
所以美國的大學教育是很多元化的,並不一定排名前十名的學校就是最好的選擇。
13、我們是在國內讀國際部準備申本的,想請問美國大學對高中生的課外活動的要求是什麽,什麽樣的活動最能吸引眼球?
答:請參考這篇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3e9e20102uwwx.html。
14、ACT和SAT是看學校要求還是看學生學習能力,ACT申請是否有局限性?
答:每個學校不同。大部分學校能夠接受ACT或SAT,沒有差別。SAT隻分數學和英語,但是ACT有具體科目的內容。有些孩子比較有信心考具體科目知識,有些孩子比較擅長概括能力的考試,所以要看孩子比較擅長或傾向哪一種考試,還有這個考試在孩子的居住地有沒有考點。
15、?AP課的學分對申請大學有多少幫助呢?
答: 這要看context。現在AP課程的作用跟國內的“加分”作用類似。但是代價也挺高的。孩子們需要評估:為了GPA多加0.2分,犧牲了自己熱愛的課外 活動,放棄了在運動隊的領導角色,把自己累壞累病了,值得嗎?但是沒有AP 也很難申請到好大學,所以需要平衡與智慧的評估。有時候,課外活動會比多一門 AP課程要有用,因為它能讓你與眾不同。
16、請您講講中國學生到美國讀書所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和困難。中國學生到美國學校往往會生活在華人同學自己的小圈子裏,您怎麽看融入社會的問題,真的可以融入到美國社會嗎?
答:出國留學的家庭和孩子們會麵對的最大的挑戰,不是語言障礙,而是文化衝擊。作為一個過來人的新移民,我回歸美國以後常常觀察到美國人對新來的中國人的“又愛又恨”的態度– 又需要他們的消費能力,又恨他們待人處事的態度。同時,我也看到中國人麵臨美國人對他們的瞧仇,怒氣,或看不起的眼神和語氣的納悶和反應。從他們的反應中也能看到很多誤解和誤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舉 個簡單例子:在路上看一個新移民開著奔馳換道不打燈,讓後麵的車差一點撞到。司機很怒氣的按喇叭,車裏慌了的婦女以為美國人看不起自己,就假裝沒看見盡快 開走了。她會看看得罪的人的車子一眼,評估一下對方跟自己如何相比,然後根據對方的外表做一個內心的反應:自己被看不起很羞愧,還是這種人也敢對我發怒, 他算是什麽?之後,她會繼續注重自己的打扮,穿名牌衣服,帶名牌皮包,開名牌車。其實對方看不起的不是外表,而是車主對別人的體諒,尊重,和對美國基本文 化禮儀的缺乏。要是車主打燈了,甚至聽到喇叭以後打開窗戶揮揮手道歉,就會把敵意轉化成為友誼,但是卻因為自己的不理解而又製造了一個文化衝擊的悲劇。
大 部分要來美國的中國家長總是把眼光盯在語言,但是我卻認為語言是最小的問題,因為你遲早會學會語言。但是文化的隔閡還有衝擊是最難化解的,而且心中的結, 要是沒有打開,會讓你對“老外”產生偏見,深化你的誤解,讓你更難走出北美的華人圈子。語言不是問題,文化才是問題。種族歧視不是問題,不懂尊重才是問 題。要是我們能夠跟國內土生土長的人多多學習這裏公共場合的“遊戲規則”,比如開車停車,如何表達尊重,排隊,請教問題,等等,即使你時刻穿著破衣服開破 車子,反而會到處感受到友善。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是大家覺得孩子很會體諒人,很讓人喜歡,即使他不會一句英語也會有很多人願意幫忙他,但是要是大家覺 得孩子是一個自私的人,即使他講了滿口流利的英語,大家也不會去跟他交往,他也會覺得大家看不起他。
凱 恩跟我講了這個故事,一邊講一邊搖頭:一個17歲的中國富二代開了法拉利在路上超速,被警察看到了。警察打了警報器叫他停下來,他反而加速逃跑。警察也加 速追他到底,雖然孩子開的越來越快也不放棄。最後,孩子終於停下來,打開窗戶出口的第一句話就是:“阿姨叔叔,警察欺負我!”。這畫麵被旁觀者拍下來傳上 網,大家憤怒的說要上去替沒有管教孩子的父母管教這個孩子。這種的狡辯在北美是不可思議的扭曲行為!作為一個從國外來的客人,主人不管你多有錢,開什麽樣 的車,而是關注你多尊重當地的規則,做錯了如何跟警方配合。這樣的行為隻會讓眾人更加看不起這個人,不會因為他開的法拉利而羨慕或欽佩他。北美看重的,占 優勢的是弱勢群體,不是炫富炫強的強者。我們來想想看要是這個孩子被抓到的時候,開了窗戶,滿臉的歉意或恐慌,跟警察說,“So,sosorry!,我剛 開始開車,失去控製,不知道我開的那麽快,你打了警報器讓我更慌了,沒踩到刹車反而踩了油門。我很怕我這種愚蠢的反應會被你重重懲罰,請你善待我,我願意 完全跟你配合,接受你覺得我應當得到的警告和後果!”我們想想警察和周圍的人會有什麽樣不同的反應嗎?我想也會跟前個例子一樣:敵意能轉化成同情,友善, 甚至欣賞,因此贏得尊重。要出國留學的小孩子們可以跟家長一起看看我的書《佩蓉教孩子學禮儀》,高中的孩子們可以看《佩蓉談商務禮儀與溝通》。我當初寫這 書些也是一部分想要拉近文化和公共場合行為造成的誤解的距離。學會如何跟當地人相處,建造良好的友誼或第一印象,為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帶來好感,遠遠比學會 英語重要更多,也是決定來這裏學習能否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關鍵要素。
因此,以下的建議將會建立在看不見測不出卻決定孩子適應成敗的“軟實力”上麵,而不是看得見考的出來分數的“硬條件”。
這 次,十年後回到美國我最深的一個感覺就是中國正在強大,但是美國對中國有一些誤區,也有一定的因為無知而帶來的恐懼跟排斥。所以我們能夠盡量在軟實力方麵 還有在建立友誼友善方麵多下點功夫,這樣我們的孩子在學業成績上超越當地的美國的公民,就不會帶來這麽大的敵意。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把自己跟自己的孩子扮演 成一個中國的大使,對自己的文化,對自己的整個心態有一個友善的對外的態度,而不是大家都是跟同樣的國內的人在一起,沒有融入當地的社會,也沒有跟外國人 交往。請記住卡耐基說的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是情商,隻有百分之十五是他的智商。所以我們應該要多下點功夫在這些文化的融合,還有友誼的建立方麵,少擔心些分數這一類的硬條件。
17、您覺得對華人小留學生來講,寄宿家庭是在美國人家裏好還是在華裔家庭好?
答:這個問題也是因人而異的吧?很多華人家長認為寄宿美國人家裏更有幫助。這個跟區域有很大差別,現在真正的美國文化就隻能在中部地區找到了,東西部兩岸都有大量的移民居住,所以寄宿家庭也不例外。比如要是你在東海岸還是西海岸你的寄宿家庭很可能是印度家庭或是韓國人。所以我覺得要在做這些決定以前,你先要看看你有什麽樣的選擇。有時候華裔家庭非常友善,而且在過渡調整的過程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時候也不一定。所以要根據家庭來評估。我常常會接到家長電話說孩子來到美國在寄宿家庭適應的非常不好,覺得家庭在虐待他。但是我們需要客觀的去了解情況,因為美國的家庭通常對孩子的期待跟我們家庭想的不一樣。他們的期待就是孩子應該要幫忙做家務,要成為家庭的一份子,不是自己關在房間裏麵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家長們應該要多多的去了解還有溝通。
18、您可以推薦選擇寄宿家庭的網站資源嗎?
答:我沒有這方麵的資源。建議通過自己的人脈圈去問某個機構的口碑,也建議不要去華人多的地方,因為孩子學不到英語也接觸不到當地的美國人。
19、如果想多了解一些MIT的專業等信息,除了官網還有別的什麽比較權威的途徑嗎?
答: 官方是最權威的。MIT很驕傲自己是最透明的學校,而且是這方麵的帶領者。博客都是學生和招生官自己寫的,可以隨時提問,不排斥任何笨問題,所以需要好好 使用官方網站,讓他們在看孩子的申請表過程中會記得:啊!我跟這個人在網站上互動過,對他的印象非常好。。。我們MIT人的記憶力都還挺不錯,不會輕易忘 記跟自己互動過的人,所以最關鍵不是單方的獲取信息,而是雙方的交流和互動。
20、剛才您說如果沒有AP申好大學難- 好大學是指排名多少以內的? 12年級的AP對申請有作用嗎?
答:是的,州立大學,全國排名前20名的學校都會看重AP-- 有成績的AP。要是AP是12年級的,需要老師供應一個predictive grade,而且拿到成績以後需要提供證明給校方。今年有一個孩子的Predictivegrade全A但是最後成績拿了全C,結果被校方錄取了以後又取消他的資格。
現在網絡也有很多AP課程。我的孩子也通過StanfordEPGY 拿了 AP 物理,而且拿了A。Stanford的課程都被高校認可的,所以學生可以考慮通過 Coursera, edX,等等MOOC修課分。
21、孩子參與學術性的研究課題對申大學有幫助嗎?甚至是與所選專業不一致的研究。
答:大部分國內的研究沒有任何作用,因為有大量的誠信問題(這要感謝國內的中介!!!)。要是有國際性的認證才會有用。
22、上中意學校的夏校對申請這個學校有幫助嗎?很多學校都邀請孩子參加夏令營,怎麽選擇?
答:我會建議孩子們如果出國讀本科,需要在暑假的時候去美國上個夏令營,對認證,推薦書,這些方麵的可信度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需要看是什麽樣的夏令營,因為現在也有中介在搞野雞夏令營。。。我舉個例子,要是孩子對數學有興趣(高中生),可以上網搜索top 5 math camp,你就會找到5個美國奧數隊選手都去參加的夏令營,要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才能被錄取。還有,這是MIT官方的推薦:http://mitadmissions.org/apply/prepare/summer。
23、請問ALevel成績美國哪些大學認可呢?
答:連國內學校的成績都認可了,何況 A Level, IB, AP,IGCSE了!請記得,關鍵不是課程,而是context。要是孩子的學校是A Level,那他和跟其它同學相比如何,他如何使用學校的資源,來突破自己,如何回饋學校和社區?
24、PSAT考試後,收到的大學郵件,有什麽作用,怎麽對待?
答: "P" 就是代表 "practice" 是用來給孩子練習SAT 而用的。唯一的例外就是要是你的分數非常高,是美國公民,可以進入申請 National MeritScholar,每年隻挑選1000個學生,是一個很值得申請的認證。
25、請問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大學,可以講講老二的申本過程嗎?
答:老二從小就非常喜歡生物方麵的東西,我記得他小學的時候立誌要做一個昆蟲專家。所以他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覺得自己想要學習上帝的設計,用大自然裏麵的設計來發明或是研究新的材料,所以他很早就對材料科學有很大的興趣,而且一直都沒有像老大一樣翻來覆去的改變。
他在研究搜索大學的過程中,發現全美國就隻有四所大學有很出色的材料科學專業,所以他申請大學時就隻申請了這四所學校,他的同學都申請十所二十多所學校,他就申請了四所,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所以當錄取通知來了以後,他沒有被MIT跟斯坦福錄取,他就去就讀這所也是全國第二名的專業的這個學校,而且很幸運的是這個學校也給了他一筆獎學金,所以對他做決定來講就比較簡單了。
26、請問申報美國本科選綜合性大學好還是文理學院好?文理學院真的可以混嗎?數理基礎一般的才去文理學院?還是其他原因?
答: 這要看孩子想要什麽?要是還沒拿定主意,不應該去一個太專業的學校。但是相反的,很多孩子都拿不定主意,到了大學讀了5年以後還無法做出決定,所以你們全 家需要分析利弊了。是可以混,但是也可以非常出色的,要看人。想想小布什,他的成績都是平平的,混了個耶魯的文憑還不是當了美國總統,但是我們怎麽評估他 怎麽混,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混到美國總統。
27、美高的學校裏麵的升學顧問都做哪方麵的事情呢
答:了解孩子的興趣,性格,喜愛,然後根據他的特征來推薦一些適合她申請的大學。
28、考ACT還用不用考SAT2,大學對以下成績比較看中哪個,SAT、GPA、托福?
答:因為大學而不同,但是沒有什麽看重。每一個申請的package都是看整體的情況,這些考試隻是為了要確認有一個統一的學習的標準。因為美國有很多不同的區域跟鄉村,在美國中部的農村長大的孩子跟美國大都市一線都市的孩子的教育水平不一定一樣,但是考了ACT或是SAT以後,學校的招生辦才能夠確認他真的有這個學習能力,能夠承擔學校的學業。另外托福非常的重要,因為托福是底線,要是你沒有最基本的英文標準,其實被學校錄取了四年也真的讀不完,因為你聽課聽不懂。所以無論是文科理科托福都非常的重要。
29、現在孩子在國內的國際部高二,同時麵對托福、SAT、ALevel、GPA、課外活動,感覺忙不過來,是都要兼顧,還是找自己有優勢的去主攻?
答:需要取舍。這是孩子們最需要學習的人生功課。我的書《豐盈心態養孩子》裏麵有一章就是寫“取舍的智慧”。
30、在美國讀四年髙中可以免TOEFL成績?
答:這要看學校 counselor 的推薦,因為每個學校和每個孩子的英文程度不同。
最後,我想送孩子們和家長們這句話,在MIT的官網有這麽一段話:
“同 樣的道理,有些申請人在麵試時試圖將自己克隆成理想的MIT學生,你知道,就是那些SAT能拿滿分的人(SAT是美國的高考)。幸運的是,羊克隆之後仍然 是羊。我們真心希望能看到真實的你,那個追求你喜歡的事情、並用你獨特的方式不斷成長、有改變、能承擔風險、能從錯誤中學習的人。MIT不是一個化妝舞 會,你不應該裝扮成別人的樣子,你應該利用那不可替代的四年成長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你僅僅需要向我們展示:你願意盡力嚐試。”
大學隻是一個起點,不要把它當成終點。我們做家長的任務不是讓孩子保送哈佛耶魯MIT,而是為他們人生的幸福而準備。祝福各位家長們一路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