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少吃有益健康”這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雖然“辟穀”在老鼠身上取得了明確的效果,可是老鼠畢竟不是人,細心的讀者也許已經發現,就算是節食最狠的組中的長壽冠軍,也隻活了四年半(這其實已經是不得了了,因為一般老鼠兩年也就掛了),這和大家真正關心的對象:人類,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事實上,雖然老鼠和人同為哺乳動物,很多生理方麵高度相似,但是畢竟質量相差上千倍,量變導致質變,在老鼠身上有明顯效果的東西放到人身上很可能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所以想要把老鼠實驗的結果套用在人身上要慎之又慎。
那麽,有沒有比老鼠更接近人的實驗動物呢?有的,那就是猴子。可是要在猴子身上檢驗“辟穀”是否延年益壽那是需要下相當大決心的!因為猴子能活三十多年,你不僅得三十年如一日地準確給一大群猴子喂食,還得保證在它們掛掉之前你自己別先掛掉,想靠這個課題發文章畢業的博士生可以趁早轉行了。在對真正答案的強烈好奇心驅使下,美國兩家十分牛逼的科研結構,威斯康星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Wisconsi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以下簡稱W家)和國家衰老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on Aging,以下簡稱N家)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分別開始了漫長的征程(其實很可能更關鍵的原因是他們沒看過《西遊記》,不知道一千多年前孫悟空已經把所有猴類從閻王爺的生死簿上劃掉了,如果他們實驗進行到一半突然有人告訴他們這麽重要的信息他們會不會心理崩潰呢?)。不管怎麽說,實驗開始了,兩大群猴子肩負著人類賦予它們的重要使命,快樂地吃著活著。
時間終於進入了21世紀10年代,猴子們大限終於到了,前赴後繼去向閻王報道,苦逼的科研人員們也終於熬出頭了。2009年和2011年,W家和N家分別在《科學》和《自然》兩大頂級雜誌上發表了各自的結果2,3。率先登場的是W家,他們一共湊了76隻獼猴,隨機分配到自助餐組和限食組,限食組的熱量攝入要比自助餐組低30%。為了給論文定下基調,W家首先“別有用心”地展示了自助餐組和限食組各一隻猴的照片(圖2),自助餐猴一臉憂鬱,身上毛不剩幾根而限食猴一臉凶相,身上毛油光滑亮。不過科研不是看圖說話,實在的數據終歸是要拿出來的:漫漫二十餘年中,限食組的總體存活率相對於自助餐組隻有很弱的提高(圖3)。
不過科學家們顯然不甘心,他們換了一種統計數據的方法:隻考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這幾種已知和衰老相關的死因。如果加了這個限製條件的話,那麽限食組就比自助餐組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優勢來了。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總體死亡率大致相同而某些與衰老有關的死亡率有差別,那豈不是說限食組在某些別的方麵比自助餐組吃虧了?換句話說,“東方不死西方死”,限食組隻是換了一個死法而已?當真是閻王要你三更去,誰敢留你到五更?所以,這些數據實際上說明,自助餐組和節食組的壽命大體是一樣的,但是在撒手猴寰之際,自助餐組有更高的概率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這些已知的與衰老相關的病症。於是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沒得這些病的節食組到底是怎麽死的呢?要準確回答這一問題絕非易事,事實上W家的科研人員也並未試圖對此作出評論。
節食雖不能增壽,但是否能讓人(猴子)活得更健康?畢竟除了有口氣在之外,生活質量也是很重要的嘛。
除了統計死亡率之外,W家和N家也都關注了活著的猴子們的各項指標。不出意外,節食組要比自助餐組顯著地苗條,而且體重差異主要來自於脂肪。另外一個亮瞎人眼的結果就是節食對糖尿病的益處:在W家實驗裏,自助餐38隻猴子中有16隻出現了糖尿病,而節食組38隻居然無一中招!節食組猴子的癌症和心髒病發病也有一些下降。N家的實驗也證實了這些結果。看來,吃八分飽有助於規避糖尿病、癌症、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和老年病。
至此,現代人總算對“辟穀”的效果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目前看,適度節食可以改善慢性病老年病,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但對長壽無明顯效果。需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在這些猴子實驗裏,就算是自助餐組,猴兒們也是吃的“健康清淡”的食物,什麽薯條炸雞之類那是沒有的,酒更是一滴都不沾的。所以,這些實驗絕對不是告訴大家可以放心“胡吃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