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喜樂

人 若 賺 得 全 世 界 、 賠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 人 還 能 拿 甚 麼 換 生 命 呢 。
個人資料
Lilac200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步之遙——高膽固醇血症與冠心病

(2015-04-12 14:21:49) 下一個

ZT

近期看到一篇瘋狂轉發微信宣揚“膽固醇不是心髒病的導致者”,通過“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的建立是喂食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而兔子其實隻吃植物,便得出結論沒有證據證明飽和脂肪能夠導致高膽固醇血症。”宣稱“在一項對22個國家進行飽和脂肪與心髒病的研究中發現,增加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可減少心髒病死亡的人數”。真相到底如何?

其實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就是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這位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二戰英雄,就是死於高膽固醇血症引起的心髒病。總統的膽固醇一度成為白宮新聞發布會的主角,引起了世人對於膽固醇的關注。

高膽固醇血症導致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硬化的證據

膽固醇與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關係的明確經曆了從病理、動物實驗、流行病學到大規模臨床幹預試驗的漫長科學曆程。

1863年,德國病理學家Virchow首先提出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質浸潤學說。

1889年,Lehzen和Knauss報道了3歲孩子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皮膚出現黃色瘤,11歲猝死,解剖發現主動脈及冠狀動脈等大動脈內壁沉積大量黃色瘤樣物質。

1910年,德國化學家Adolf Win-daus發現冠心病的動脈粥樣硬化與膽固醇異常升高有關。

1913年,年僅28歲的前蘇聯病理學家Anitschkow通過建立了兔子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及一係列研究,發現了動脈粥樣硬化機製,提出了無膽固醇無動脈粥樣硬化。

1954年,Malinow等人通過損害大鼠的膽固醇代謝功能再輔以高膽固醇飲食,成功建立了久戰未決的鼠動脈粥樣硬化模型,揭示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密切關係。

1974年,美國西南醫學中心Goldstein和Brown教授在研究中發現細胞膜表麵有高親和力的受體LDL-R,提出了經典理論“LDL-R介導的內吞作用”,這對於探索人類膽固醇體內代謝的機製意義非凡!由於二人在膽固醇代謝研究的卓越貢獻,共同獲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而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和臨床試驗更是從不同的方麵進一步證實高膽固醇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降低膽固醇可以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

1947年11月,在馬薩諸塞州的Framingham小鎮啟動的Framingham心髒研究。通過56年對當地3代人持續的調查研究,證實冠心病與膽固醇水平升高呈顯著的線性相關。

1958年,七國研究顯示,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隨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1973年,多危險因素幹預試驗MRFIT顯示,死於冠心病的人數隨著年齡和血總膽固醇水平的增長而增加。

北京上海兩地流行病學研究也證實,膽固醇水平升高與冠心病風險的顯著相關。高膽固醇血症與冠心病之間隻有一步之遙!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什麽是高膽固醇血症?

膽固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合成激素的原料,形成膽汁中的膽汁酸,保持適當的膽固醇水平是身體功能良好的表現。

高膽固醇血症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為主的總膽固醇水平過高。膽固醇分兩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膽固醇是有好壞之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占血液中膽固醇的60%,是‘壞膽固醇’,壞的當然越少越好。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好膽固醇’,可以有效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的清道夫。

高膽固醇血症如何引起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是供應心髒的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狹窄。而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因為大魚大肉等高脂高糖高熱量食品吃多了,身體少運動代謝功能下降消耗不了,或者身體代謝功能有問題,就會變成雜質膽固醇,如同是水中雜質變成水垢阻塞管道一樣,膽固醇沉積形成斑塊造成狹窄。狹窄超過70%,影響心肌供血引發心絞痛;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心肌壞死就是心肌梗死,引發猝死!

預防冠心病的關鍵就是控製好膽固醇的水平。

圖片來自AHA官方網站

膽固醇水平控製到多少才能預防冠心病?

不同危險分層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目標值,不應僅看化驗單正常值。看下麵的貼圖就明白了。請根據圖片提示,一定要將血脂主要是TC和LDL-C控製到目標值以下!說明一下,圖中低、中和高危的風險指未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未來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

如何才能控製好膽固醇水平?

控製好膽固醇水平有生活方式幹預和藥物治療兩種方法。地中海飲食等健康的飲食結構、戒煙和適量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37%,總膽固醇可降低24%。

第二種方法就是藥物治療,主要有五大類包括他汀類、貝特類、煙酸、膽酸螯合劑和膽固醇吸收抑製劑。

他汀類藥物真能預防冠心病嗎?

最值得濃墨重彩的當屬他汀類藥物,他汀的發現在預防心血管病的地位可比肩青黴素之於感染疾病的意義。他汀在冠心病的預防地位甚至重於阿司匹林!

1976年,日本學者AkiraEndo曆時兩年經過六千多次實驗,終於從真菌培養液中成功提取首個他汀-美伐他汀,可以降低膽固醇,成為名副其實的“他汀之父”。

1978年,默克的研究人員研發了洛伐他汀。

1987年,FDA批準洛伐他汀上市,新型他汀藥物陸續上市,宣告他汀時代的到來。

1987年,著名的4S試驗在他汀類藥物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證實他汀可以預防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

WOSCOPS、CARE、LIPID、AFCAPS/TexCAPS等大規模臨床試驗一致證實,他汀在心血管病預防的重要地位。

他汀的廣泛應用使心血管病死亡率總體下降了20%以上,開創了心血管病預防的新時代。201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將高膽固醇血症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確定、他汀的發現以及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列為改變冠心病預防和治療進程的偉大技術,推動了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

從1955年9月24日,64歲的艾森豪威爾心髒病第一次發作到1969年整整14年,他利用調整飲食、運動和戒煙等十八般武器同膽固醇作著不屈不撓的鬥爭,卻眼見膽固醇水平不斷攀升,最終死於心髒病。生活方式的幹預雖然是基礎,但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非常遺憾,他沒有生活在他汀的時代,時至今日,如在他汀輔助下他就能輕鬆打敗高膽固醇血症!

他汀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神奇禮物,無數人正從中獲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