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喜樂

人 若 賺 得 全 世 界 、 賠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 人 還 能 拿 甚 麼 換 生 命 呢 。
個人資料
Lilac200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巴赫的音樂與他的信仰

(2015-01-19 13:59:36) 下一個

ZT

巴赫的音樂與他的信仰



約翰·賽巴斯蒂安

   

1685 — 1750

哪裏有敬虔的音樂,哪裏就有神恩慈的同在。

一個年輕人輕快地穿越秋天的德國鄉村,沐浴著十月柔和的陽光,腳底的落葉發出清脆的聲響。這是在1750年,他正從安斯達特前往盧貝克——要經過兩百英裏的艱難跋涉,路程飛逝而過,因為他一心向往著即將聽到的音樂。些時,當代最偉大的風琴演奏家之一迪特裏克·巴斯特休德要在大教堂獻上祈禱音樂晚會,準備迎接聖誕節。

徒 步旅行去聽音樂會對這位年輕的風琴手來說不是頭一回了,他曾多次去三十裏外的漢堡聽著名的風琴家雷肯演奏,甚至步行六十英裏去賽萊參加法國的音樂節。但這 些都遠遠比不上巴斯特休德,為了這次機會,他至少一個月不能擔任教堂風琴手的職位,經過再三奶求,上級才極不情願地答應他離去。

到了盧貝克,盡管難以抑製的興奮伴隨著雙腳的隱隱作疼,年輕的音樂家暢飲著大師的風琴演奏,卻深受鼓舞。明知有丟失工作的風險,他還是寫信告訴安斯達特的老板,自己需要兩個月的假期而不是僅僅的一個月。

三年以後,這位年輕人確定了自己一生最終的目標:創作規範的教堂音樂來榮耀上帝。由於永不滿足的學習欲望和永不止息的工作愛好,他立即著手行支。他的名字就是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

在曆史上,巴赫被稱為基督教作曲家,幾乎相當於教堂音樂家的守護聖徒。全世界都認為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並不是說在巴赫以前沒有偉大的宗教作曲家,事實上巴赫成了幾個世紀以來基督教音樂的代表。

然 而,巴赫作品的絕對數字卻無法統計,其種類亦然。這些作品包括眾讚歌、康塔塔、彌撒曲、清唱劇、受難樂、協奏曲、獨奏曲,實際上涵蓋了當時所有的樂器,巴 赫在其他領域的生活也同樣豐富多彩:他從事許多繁雜的工作(常常是與音樂無關的),還撫養了二十個孩子,其中幾個成長為著名的音樂家。

約翰·賽巴斯蒂安1685年誕生在德國愛森納赫時,巴赫家族就已經斐聲音樂界了。這一家族有五十多名音樂家載入史冊,至今仍被人紀念。冒充在童年時代,巴赫就迫切地想抒發內心湧動的音樂才華。

1695年喪父後在奧德魯夫從兄學習音樂。他很快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歌手,並在演奏風琴、小提琴的其他各種樂器上顯露出驚人的才能。巴赫的哥哥有一套樂譜,但他禁止小巴赫使用。也許正因為受到限製,這些音樂手稿對小音樂家產生了難以抗拒的誘惑力。

因些,一邊好幾個星期,巴赫偷出這些珍貴的紙片藏在自己房間裏,每晚在月光下寫樂譜直到深夜。當他哥哥發現這些複製的樂譜時,非常生氣並將樂譜沒收了。但是通過這些秘密的練習,巴赫已經在樂譜方麵學到了寶貴的一課,同時還訓練出了巴赫對音樂的嚴謹和忠誠。

在有生之年,他更多地以風琴演奏家而不是作曲家出名。令人驚異的是,巴赫在世時僅發表了十部作品。直到19世紀,他作曲方麵的卓越才華才真正被肯定。在那時候,他才被一些大師推崇,貝多芬曾說:他的名字不應該是巴赫(巴赫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小溪),而應是海洋,因為他在構成和聲上為我們創造了無盡的財富。

象曆史上許多其他的大師一樣,巴赫的個性也有不同的方麵。一方麵,他一點也不自負,並且慷慨地讚助了許多學生。巴赫家族一直有著殷勤好客的好名聲,他的第一位傳記作者科爾特指出,這些優點,邊同他偉大的藝術聲譽,使得他的住處總是賓客盈門,絡繹不絕。

有一次,有一位友人稱讚巴赫演奏風琴的精湛技藝,他以自己的特有謙虛和機智回答:這沒有什麽了不起,你隻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敲擊正確的琴鍵,其餘的就交給樂器了。

不過他有時卻非常執拗和暴躁,尤其當他和目光短淺的老板或平庸的樂手在一起時。在二十歲那年,他嘲弄一個同事,把他叫做母羊巴鬆樂手。這位惱羞成怒的音樂家撿起一根棍子要揍巴赫,巴赫也拔出了佩劍,一場決鬥一觸即發,好在朋友們眼見爭論愈演愈烈,趕緊擠進來把兩個仇人分開。

巴赫一生都在德國度過,主要在教堂演奏音樂。兩個世紀以來,馬丁·路德的思想滲透在這個地區,他們非常強調活潑的、個人的、以聖經為根基的基督教義。路德自己就曾是一名音樂家,他聲稱在自己心中,音樂僅次於福音。巴赫希望成為這位改革家最偉大的音樂跟隨著。

巴赫對路德的信念深表讚同。他說,音樂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為了神的榮耀和人類靈魂的享受。當他開始作曲時;常常在空白稿紙上標注縮寫“J·J”Jesu Juve 幫助我,耶酥),或“I.N.J”  In Nomine Jesus 以耶酥的名義)。在樂譜的結尾,巴赫總是寫上“S.D.G.”Soli Deo Glovia 榮耀歸給獨一的神。對巴赫來說,這些並不是陳腐的宗教口號,而是他自己的敬虔最誠摯的流露。

顯然,巴赫有著深刻的、個人的宗教信仰。實事上,他整個生活都以屬靈的信靠為軸心。就像一個傳記作者所描述的:他情感生活的焦點無疑是宗教,以及通過音樂來服侍上帝。

巴赫存留下來的信件也有許多涉及他虔誠的信仰。他對大家庭的愛在一封令人心碎的信中表露無遺,巴赫寫給自己欠下巨額債務背井離鄉的兒子:我還能再做什麽或是說什麽呢?我的告誡沒有效果,我的愛和幫助被證明是徒勞的,我隻能背起忍耐的十字架。把不稱職的孩子交托給神的慈愛,決不懷疑他不會垂聽我憂傷的禱告;並按池的時間引領我的孩子明白通向他的悔改之路。

他的兒子——著名的作曲家C·P.E巴赫曾說整個巴赫家族習慣於凡事都以宗教為開始。無論多麽屬世;生活中沒有任何事被認為是不屬靈的,這一點也表現在巴赫所寫的有關吸煙的一首幽默詩中,結尾是這樣的:

  “在陸地、在海上、在國內、在國外。

我抽著煙鬥,敬拜我的神。

從屬靈的觀念看,巴赫認為神聖和世俗的音樂之間並沒有根本的區別。例如在一本象《風琴小課本》這樣的屬世作品的開頭,他寫著如下的獻辭:讚美歸給獨一的神,因為神賜給人寫作的才能。他的《管風琴小曲集》像許多其它的作品一樣,題寫著奉耶酥的名他的作品常常有回旋結構,如 ABCDEDCBA。這種音樂形成上的效果在視覺上等價於十字架。

巴赫是個語言繪畫的大師,他用大量的音樂手段來強化與之相配的文字的含義。在上百個應用這種技法的例子中;最著名的應數《馬太受難樂》。在這部壯麗的作品中,凡是唱到耶酥的地方,巴赫使用悠揚寧靜的弦樂為基督的形象營造一個神聖的光環,沒有例外一直持續到耶穌十字架上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在這一重大時刻,基督的人性到達了頂點,弦樂的光環被移去了,其感情衝擊令人難以忘懷。

另一個值的一提的場景在他的巨著《B小調彌撒》中;戲劇性的  “耶穌受難樂章末尾,歌聲和樂聲都靜靜地降至最低音域;象征著音樂中耶穌的身體沉入墳墓。緊隨其後的是複活中爆炸般熾熱的榮耀。這一效果被作曲家們沿襲了幾個世紀。

當巴赫把經文用於音樂時,甚至連幽默的技巧也用上人,在他的《瑪利亞讚美詩》中,巴赫為拉丁經文叫饑餓的得飲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配樂時,他讓長笛突然停止,隻留下一個音符來填補最後一小節空白,給自己的傑作添上這麽一筆一定讓他忍俊不禁。

作為誠實的路德會教友,巴赫是《聖經》和其它宗教著作的忠實讀者。在他去世時清點他的私人圖書館,有八十三冊藏書,全部都是探究屬靈問題的。除聖經以外,還有兩種不同版本的馬丁·路德選集,以及數十冊十七、十八世紀路德門徒和支持者的著作。

巴赫總是尋求他的藝術和信仰之間的屬靈聯係。既使在學習當中,他的筆也很少停止。在他的聖經集注曆代誌上”25章,戴維王把音樂家分別出來從事聖殿敬拜的地方,他在空白處批注:這一章是所有蒙神悅納的音樂的真實根基。曆代誌上的結屬部分:  “這是極好的證據,音樂是聖靈通過戴維創立的。

另一段這位作曲家最喜愛的經文應該是曆代誌下五章13節了。在這兒描述了古代以色列的一次在聖殿中的崇拜:吹號的,歌唱的,都一齊發聲,聲合為一,讚美感謝耶和華……那時;耶和華的殿有雲充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神的殿。當巴赫停下來思索這些經文時,他在空白處寫著:哪裏有敬虔的音樂,哪裏就有神恩慈的同在。

在巴赫時代,一場名為敬虔主義的運動觸發了一場宗教大爭論。這些反對形式主義的團體的熱情吸引了巴赫,他也持有一些與之相通的觀點,包括濃烈的神秘主義,和對死亡的強烈響往。可是這些敬虔主義都是十足的藝術憎恨者,他們把教堂清唱劇稱為有罪的可惡的東西。巴赫是絕不可能和他認為與聖經的音樂觀點相違背的運動站到一條戰線上的。

巴赫自始至終都是一位教學音樂家。在盛名之下,他放棄了平生唯一個世俗職位——羅伯特王子宮庭的音樂總監。而選擇了一個默默無聞的職位,在萊比錫的一間教堂帶領唱詩,他寧願這樣隱居在無人唱彩的自已鍾愛的教堂音樂的世界中。

晚年時,巴赫的視力衰退,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是在雙目失明中渡過的。1750年他悄悄地去世後,他的墳墓甚至沒有標記。他在床頭口授的最後一部分作品是一首聖歌合唱《我來到寶座前》。

巴赫的一些思考:多產

巴赫的音樂天才在他去世後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是個奇跡。但是這位音樂家並不相信他會出類拔萃成為不可超越的天才。他告訴一位學生:努力練習吧,你一定會幹得非常出色,你每一隻手都有五個和我一樣健康的手指。

當被問到他天才的秘訣時,他簡單地回答:我生來就是工作。如果你和我同樣勤奮,你也會和我同樣成功。但音樂界中有沒有人的勤奮能和巴赫匹敵是令人懷疑的。他浩如煙海的曲譜最終被收集並出版了,這項工作花了巴赫·蓋斯恰夫四十六年時間,完整的版本裝滿了六十本厚厚的冊子。

然而所有的這些樂曲都是他忙於各項其它工作時完成的:他擔任著風琴師,指揮、音樂指導,私人教師,甚至小孩的拉丁文老師——更不用說供養一個大家庭並在各處奔波。他音樂中的靈感和美是顯而易見的。巴赫生命最大的奇妙在於,作為一個作曲家他怎麽找到那麽多時間來完成所有這些作品,又是怎麽作出這麽多一直被人們鍾愛的傑作。

巴赫是德國新教徒工作倫理的化身。我生來就是為了工作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座佑銘。卻從未聽他抱怨過一個字,恰恰相反,看上去他在幾十年辛勞的音樂工作中自得其樂,從他小時候連夜抄寫被禁的樂譜開始一直如此。甚至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盡管手術後失明了,他還在拚命工作校訂偉大的合唱幻想曲

巴赫對神的忠誠和表達這種心意的動力帶給世界一份音樂的禮物供所有的人欣賞。他的作留下來了一筆寶貴的音樂遺產。怪不得後來被理查德·瓦格納譽為所有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跡。

 

建議欣賞的作品:

管弦樂作品:6首《勃蘭登堡協奏曲》,序曲4

鍵盤音樂:《平均律鍵盤曲集》《戈爾德堡變奏曲》6首《法國組曲》,6首《英國組曲》6首《帕蒂塔》

管風琴音樂:《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或《D小調幻想與賦格》

合唱歌:《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聖母頌歌》,教堂塔塔中N0.4《基督處於死亡的枷鎖中》N0.80《我們的上帝是堅強的堡壘》 

http://www.faithfuleye.com/simp/node/1799

哪些音樂家是基督徒

1、巴赫  “世界上最偉大的基督徒音樂家”巴赫一生的大部分職業生涯是在萊比錫聖托馬斯路德宗的教堂中度過的,在那裏他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他的基督徒信念明顯反映在他的著名的宗教劇中,比如《馬太受難曲》、《聖母瑪利亞頌》等。在他創作作品之前,他一般會寫下首字母“J.J”(意為“幫助我,耶穌”)或者“I.N.J”(意為“奉耶穌的名”)。在手稿末尾他署上“S.D.G”(意為“所有的榮耀歸於神”)。今天,巴赫被奉為“古典音樂”的奠基人。
2、亨德爾  與巴赫同時的另一位德國音樂大師亨德爾,與巴赫有著相同的宗教信仰。一生譜寫了一係列帶有明顯基督教色彩的宗教劇和曲目,如《以斯拉》、《約瑟和他的兄弟》、《我的信心在主裏》等。他最著名的宗教劇《彌賽亞》展現了基督的生、死和複活。據說,他在創作《彌賽亞》時親眼看見了天堂和上帝。在演出《彌賽亞》時有一個傳統,當臨到“哈利路亞合唱”時全體觀眾都會起立,這一傳統來自於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彌賽亞》的精神品質激勵了無數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提升了無數聽眾的靈魂,使人們明白“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的道理。《彌賽亞》被後人稱為“基督教的音樂史詩”。
3、莫紮特  音樂神童莫紮特為世人所熟知,他也創作了一些反映基督教信仰的作品,如《小彌撒曲》、《使徒書信奏鳴曲》、《聖體頌》等,但最能反映他基督教信仰的作品應該是他臨終前寫下的《安魂曲》。
4、貝多芬  “樂聖”貝多芬在他坎坷的一生中也創作過一些基督教色彩明顯的音樂作品,如《莊嚴的彌撒》、《基督在橄欖山上》等。
5、門德爾鬆  門德爾鬆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巴赫沉寂一百年後,是門德爾鬆發現了他,並告訴世人巴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基督徒音樂家”。門德爾鬆創作的《以利亞》、《聖保羅》等宗教劇非常受人歡迎。他創作的“婚禮進行曲”直到今天仍然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被演奏。
除了上麵的幾位音樂大師外,基督徒音樂家還有海頓、舒伯特、勃拉姆斯……,相信隻要人類的生命還在延續,他們的音樂就會永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mikelei 回複 悄悄話 大氣
飛越2003 回複 悄悄話 喜歡巴赫
飛越2003 回複 悄悄話 喜歡巴赫
音樂咖啡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巧 正跟音樂老師談巴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