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周福滿的想法,需要先把道理說清楚,然後再講如何去做。盡管我會接著寫,但我不清楚我能堅持多少天每天都寫, 畢竟我賴以養家糊口的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每天八小時。加上網友不斷要求菜譜,所以我就先介紹一些周福滿的實用原則和方法,以後再慢慢補充這麽做的理由和根 據。這樣相信的人可以先實踐起來,不相信的人可以慢慢的看,直到你決定開始,千萬不要勉強。無論哪種情況,都希望你能較為嚴格的實施周福滿的六周減肥計 劃,不僅對你的身體有利,也能讓你看到明顯的結果,產生信心,繼續堅持下去。如果僅僅隨便的嚐試一下,當然對身體也有好處,但是就很難取得轉變你生命軌跡 的效果。你退回原來軌道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這樣你就可能會說,周福滿的方法有點效果,但也很平常,不能持久。這樣的話,你就很可能失去了一個改變生命 軌跡的大好機會。有人說俺偽科學沒問題,俺一點都不懼;破壞老周的名聲就不好了。另外,凡是希望實踐或了解該計劃的朋友,希望你能或買或借看一看老周的 “Eat to Live”,因為我能介紹的實在是有限,不可能代替這本書。道理完全清楚了,實踐才有信心。
周福滿減肥計劃的竅門是用高養分低卡路裏的食物占領你的胃 (上圖),這樣你不會餓,營養又充分,攝入的卡路裏又少,所以又健康,又減肥。同時所食用的食物含有充分的植物營養素,抗氧化成份和纖維,能降低血脂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
老周的飲食方式是低卡路裏的,可以使人在每天攝取1000到2000卡路裏時就感到滿足,而不是以前的1600到3000卡路裏。他的食譜的卡路裏來源比例見下圖。
老周喜歡六。周福滿的減肥計劃有六周,他推薦的營養減肥食品也有六種, 稱為
G-BOMBS (下圖)。我們可稱作“
綠豆蔥菇堅漿”,或者“
驢都從古堅強”。
G-Greens (綠色蔬菜)
B-Beans (豆類)
O-Onions (洋蔥)
M-Mushrooms (蘑菇)
B-Berries (漿果)
S-Seeds/Nuts (瓜子/堅果)
老周希望這六類食物要占你飲食的很大比重,當然不是隻吃這六類食物。至於為什麽推薦這六類食物,老周作了說明,詳見他在網上的文章。網址如下:
https://www.drfuhrman.com/library/gbombs.aspx
如我在“吃為了活(8)”裏說過的,我執行不嚴格的六周計劃,減了15磅。執行嚴格的計劃,應減20磅。我相信可以做到!
六周計劃 (下圖, 請仔細看看,說得很清楚,下麵僅翻譯一下重點)
注:重量容量單位的換算 (皆為大約,並非精確)
1 杯(cup)= 240 毫升
1 磅(lb.)= 0.45 公斤 = 0.9 市斤
1 盎司(oz.)= 28 克
1 湯匙(tablespoon)= 15 毫升
不限量的 (你願意吃多少就吃多少):
所有生的蔬菜 (目標:一天一磅)
煮熟的綠色和非綠色養分豐富的蔬菜(目標:一天一磅)
綠色蔬菜都好,基本不限種類
養分豐富的非綠色蔬菜包括:茄子,蘑菇,辣椒,洋蔥,西紅柿,胡蘿卜,菜花
各種豆類,豆芽,豆腐(目標:一天一杯/240 毫升)
新鮮水果(每天至少4個)
限量的 (可以吃,但不能多):
煮熟的澱粉類蔬菜或全穀物(whole grains)
胡桃瓜(butternut squash),橡子瓜(acorn squash),玉米,土豆,大米,地瓜,麵包, 早餐速食穀物 (cereal)等 (加起來每天不多於一杯/240 毫升)
生堅果和瓜子 (每天最多一盎司/28克)
牛油果 (avocado)(每天最多兩盎司/56克)
幹果 (最多每天兩湯匙,約20克)
磨碎的亞麻籽(flaxseeds)(最多每天一湯匙,約7克)
不可以吃的 (對不起了):
奶製品類
動物產品
零食
果汁
油
老周給出了他的六周計劃的十個小竅門:
1)記住,色拉是主菜:午餐晚餐都先吃它。
2)能吃多少水果就吃多少,但每天最少四個新鮮水果。
3)多樣化是生活的調料,對綠色蔬菜來說更是如此。
4)要小心富含澱粉的蔬菜(如土豆)。這樣的蔬菜和穀物每天最多一杯(240毫升)。
5)每天都吃豆類。
6)不吃動物和奶類製品。非吃不可的話,每周一兩次不肥的魚或一次煎蛋。
7)每天一湯匙磨碎的亞麻籽(flaxseed,約7克)。
8)有限度地吃堅果和瓜子,每天限量一盎司(28克)。
9)什麽時候都吃很多蘑菇。
10)保持簡單。
當你沒時間決定時,用下麵的
簡單計劃來設計菜單:
簡單化,簡單化,簡單化
早餐:新鮮水果
午餐:色拉,加上豆類,還有更多的水果
晚餐:色拉,兩種熟蔬菜(一磅),水果點心。
你看了這個單子之後,有何反應呢?你可以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實踐六周;也可以找出千百個借口不執行。如果你作了正確的選擇,你便可如下圖一樣脫胎換骨了。不管怎樣,選擇已經給了你。
(注:圖片來自周福滿的網站
http://www.drfuhrman.com/和其他網站,皆非本人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