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公元542年的第一次玉壁之戰,史料的記載並不多。照例我們先來看一下有關史籍。
《周書·太祖》
…(八年)冬十月,齊神武侵汾、絳,圍玉壁。太祖出軍蒲阪,將擊之。軍至皂莢,齊神武退。太祖度汾追之,遂遁去。…
《周書·王思政傳》
…八年,東魏來寇,思政守禦有備,敵人晝夜攻圍,卒不能克,乃收軍還。以全城功,受驃騎大將軍。…
《北齊書·神武》
…九月,神武西征。十月己亥,圍西魏儀同三司王思政於玉壁城,欲以致敵,西師不敢出。十一月癸未,神武以大雪士卒多死,乃班師。…
《北史·齊本紀》
…九月,神武西征。十月己亥,圍西魏儀同三司王思政於玉壁城。欲以致敵,西師不敢出。十一月癸未,神武以大雪,士卒多死,乃班師。…
《北史·周本紀》
…八年十月,齊神武侵汾、絳,圍玉壁。帝出軍蒲阪,神武退。度汾追之,遂遁去。…
《北史·王思政》
…八年,東魏複來寇,卒不能克。以全城功,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資治通鑒·梁紀十四》
…八月,東魏丞相歡擊魏,入自汾、絳,連營四十裏,丞相泰使王思政守玉壁以斷其道。歡以書招思政曰:“若降,當授以並州。”思政複書曰:“可硃渾道元降,何以不得?”冬,十月,己亥,歡圍玉壁,凡九日,遇大雪,士卒饑凍,多死者,遂解圍去。魏遣太子欽鎮蒲阪。丞相泰出軍蒲阪,至皁莢,聞歡退渡汾,追之不及。十一月,東魏以可硃渾道元為並州刺史。…
以上史籍的記載大致相同,細節略有出入。
其實這次大戰的經過並不複雜。所有史籍都記載是東魏方麵主動發起的攻擊,甚至時間記載也比較明確,十月己亥東魏軍圍城,十一月癸未退軍。
關於作戰的經過,史籍都明白無誤地記載,東、西魏兩軍的主力並沒有交戰,東魏軍最後主動撤退了。
究其具體的原因。有關王思政的傳記都突出了他守城的功績,似乎是他擊退了東魏軍的進攻。有關宇文泰的記載似乎都暗示,因為宇文泰出兵,東魏軍聞訊而退。而有關高歡的記載相對詳細一些,說明高歡作戰的目的是想包圍玉壁,從而引出西魏軍主力決戰。但是天降大雪,士卒凍死很多,所以隻好退兵。本書采取了最後一種說法。
另外《資治通鑒》還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曆史細節,就是高歡寫勸降書給王思政以及王思政的回書和後續故事。《資治通鑒》上的寥寥數筆,就非常生動地勾畫了高、王兩個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讓刻板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
事實上這場大戰沒有什麽出奇之處,書友們可能覺得會有些不解,因為本書前麵對這場大戰花了非常多的筆墨,做了大量的鋪墊,把大家的好奇心都提了起來,最後卻是這樣一個結果,似乎有些虎頭蛇尾。
我想解釋的是,本書的創作是以真實的曆史進程為脈絡的。因此一開始設計第二部的時候,就將宇文泰和高歡的巔峰對決---公元543年邙山之戰作為本部的最高潮部分。這就需要筆力有個合理的分配,情節要有所起伏,才能將讀者的情緒調動起來。
我設計的是在前麵反複暗示玉壁之戰的可能非常激烈,不斷的蓄勢,當大家覺得蓄勢到了一個界限,應該爆發的時候,我卻給出了一個相對平淡的結果。可就在大家緊張的情緒鬆弛下來以後,再突然筆鋒轉折,推出本部最高潮部分邙山之戰。讓大家體會一次跌宕起伏,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這也是寫手調動讀者情緒的一點小伎倆。
另外,這場平淡收尾的第一次玉壁之戰,也是為下一次更為激烈,也將是後麵筆墨重點的第二次玉壁之戰打下伏筆和鋪墊。
以上是我在創作第一次玉壁之戰時候的一個基本思路,請各位書友指正。
除此以外,我現在的創作卻麵臨一些尷尬。
我原打算第二部以邙山之戰結尾,也就是整部的情節不斷起伏後,在最高潮的部分戛然而止,給人回味。篇幅大約剛好也是二百章,為全部篇幅的一半。但是現在寫著寫著筆墨有些拖了,到二百章的時候可能還無法開始邙山之戰。
我麵臨兩個選擇,一是按照原計劃寫下去,將邙山之戰寫完之後再將第二部結束。這樣可能要二百一二十章,章節結構可能會被打亂。
第二個選擇是本部不管怎樣就到二百章結束。邙山大戰的內容將放到第三部《爭戰天下》去寫。這樣第三部一開始就是一個大高潮,之後第二次玉壁之戰,潁川之戰,健康之戰,江陵之戰,與吐穀渾之戰等等一係列戰爭高潮場景將連續不斷,也更符合本部爭戰天下的主題。第三部應該會到北周代西魏而止,計劃也是一百章左右。
所謂當局者迷,寫到這裏我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希望聽聽書友們對上述兩種選擇的看法和意見。
書兄你好,看了回複,覺得自己確實唐突了,請勿介意。其實我並不是沒有耐心,一部好的作品當然需要精雕細琢,情節的展開和衝突的設置當然需要大量的篇幅。我寫下之前那段評論其實正是想和作者探討一下“曆史的主脈”和“現代思想在特定曆史時代的探索”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兼得。這麽說吧,冷兵器時代生產力低下,加上人口、裝備、交通、後勤等等的壓力,戰役的節奏即使是在王朝迅速更迭的年代也是比較緩慢的。大家在讀三國的時候估計都有這種感覺,好多英雄突然間就老了,不是戰死的而是老死的。三國、南北朝後期、五代都是這樣的例子,時間上的跨度都有兩三代人左右。具體到這部小說設定的時代,東西魏間的幾場大戰都間隔了三五年,之後北周、北齊、南陳也是如此。按照曆史脈絡發展情節當然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書兄在之前的文字中也形成了這樣的定式:每場大戰參考史書裏有現成的精彩橋段,戰役之間發展主角副角的情節。一而再可以,再而三就有些審美疲勞了。之後如果邙山、潁川、玉璧、建康一係列戰役全部大致重現,曆經北周、北齊慢慢地變調,感覺作者隻是把左手的史料轉成右手的演繹,比起之前的章節力度弱化了不少。
書兄一直說自己初次涉足長篇小說創作經驗不足,我倒覺得那種大手筆遠在很多熟練寫手之上,應該是厚積薄發的結果吧。作者在前一百五十章將蘭州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等都布局得很好。大統四年那個夜裏北朝版的隆中對,對天下大勢分析得清楚明了。第一次邙山大戰,書兄用神來之筆讓華部軍陣斬高敖曹、逼退侯景軍,加上之後的休養生息和經商科研,已經讓華部事實上成為了和西魏、東魏、南梁、柔然等一競高下的勢力。幾場明裏暗裏的交鋒,宇文家族與李辰早已同床異夢,成為互相提防的對象,隻是礙於更強大的敵人而沒有翻臉。文章至此猶如引滿了的弓箭卻遲遲不發,轉成了“曆史的主脈和主人公現代思想。。。都有比較好的展現”,實在是可惜。小說是作者的心血,讀者可以評論,但不應該對文章的主旨指手畫腳。我的本意隻是討論一下情節的發展,不知不覺間說得太多,可能會幹擾書兄的謀篇布局,就此打住,還望見諒。
曆史的主脈和主人公現代思想在特定曆史時代的探索的本書的兩條主線。我希望兩者都有比較好的展現,但作者是新手,駕馭如此龐大的構架確有力不從心之感。但是希望書友們耐心一點,因為現在隻不過進行到一半的篇幅,作者還在提高當中,還有很多構想需要一一實現。
謝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瑰麗奇特的時代。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個時期前承恢宏的秦漢,後啟磅礴的隋唐,是令人遐想聯翩的民族大融合和思想大解放的典範。可是對於那些身處其中的當世之人來說又是如何呢?數百年的戰亂,走馬燈的帝國,異族肆虐,禮崩樂壞,中華文化衰落到了崩潰的邊緣,僅僅在底層民眾和少數士人的心中維係。作者別出心裁地讓主角穿越到北魏分裂這個節點,在黑暗的頂點、黎明的前夜讓主角所帶來的近代文明和北朝中逐漸覺醒的漢文化直接碰撞,在小說的前一百來章中勾勒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畫卷。在金城啟民智、開民德,把科學民主的觀念注入城邦和軍隊。在沙苑河橋和西北草原奮力廝殺,將古戰場的慘烈與蒼涼渲染得淋漓盡致(插進一句,如果之後每場大戰都要這麽“基於史料”的描寫,書兄縱有生花之筆,還能跳出自己畫地之牢嗎)。葳蕤與伽羅,一靜一動,一雅一諧,女孩兒的心機讓人時而心曠神怡時而莞爾不禁。元明月和花木蘭,亦真亦假,令人拍案叫絕。雲真人與高蟬兒,讓文章精彩紛呈又高潮迭起。在我看來,這部小說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書兄如果還不能緊緊抓住這條主線,逐漸讓華部為主導來改變曆史的走向,盡快與內功強悍的西魏、百足之蟲的東魏、自居正統的南梁、虎視眈眈的柔然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衝突,那麽大好的“北朝風雲”將終結於“北朝那些事兒”,最終不過是用現代的調味劑給讀者還原一個天蒼蒼野茫茫的年代罷了。
之所以扯得這麽遠,是因為我知道書兄和在下一樣,去國經年,和故土山水漸行漸遠,卻無法割舍中華文化中最精致最撥人心弦的那些文字。現在我們的母國又處在剛剛走出混沌的狀態,能否重現漢唐的輝煌,有可能,今後的發展如何,不知道。心中鬱積的一些話,流在筆下化為對曆史的沉思和對未來的遐想。退一萬步講,小說寫得再好,對自己、家庭、社會、國家的影響都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工作生活空閑之餘,讓自己筆下的人物帶著現代文明的種子去和千年之前的梟雄風雲際會同場競技,那是多麽奢侈和幸福的事情。所謂觀棋不語,我寫了那麽多,自然不敢再稱君子。隻是希望作者能停一小段時間,不必糾結於每周一更,不要再翻譯北史南書。既然定位於穿越而不是寫實,正野史裏那些精彩紛呈的故事應該是素材而不是羈絆,完全可以大膽地重組和加工。書兄可以回頭看看前一百五六十章裏那種行雲流水和意氣風發,仔細想想總體的謀篇布局。絮絮叨叨的文字對長篇小說一樣是大忌,該簡略時要惜字如金,該變奏時要大刀闊斧。悲劇也罷,喜劇也好,我仍然期待著一個不一樣的北朝風雲!
我的寫作習慣是在一部結束以後,間隔相對長的一段時間。為下邊的寫作構思整體思路,準備資料等等。這個選擇涉及到下一部的整體布局。
大家的意見很有道理,網絡閱讀的習慣是不同的,並不需要明確的間隔結構。當然未來出版就再說了,可以對章節進行適當調整。
謝謝。
的確如此。網上跟讀如看連續劇,隻緣身在此山中,吸引力第一,對於整體結構不會有太多感覺。如果全部寫完了,回頭看才會有整體感。
如果準備分別出版,合理分割情節使得每一部相對獨立,讀者都能看下去,就是個重要考慮。
不清楚博主這部作品還有分部這個說法,因為我從來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是第二部了。我想對所有網上閱讀的讀者,分部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讀者鼠標一點,或者右鍵一按,就到了下一章,至於這下一個網頁是第二部最後一章還是第三部第一章,對讀者沒有意義。
如果是要出書,讓讀者有單冊買的選擇,那麽我的印象是每一個單冊最好要相對獨立,沒有看過前麵幾冊的讀者也能夠看懂並欣賞,有衝動去買前後幾冊。
星球大戰應該是分冊成功的典範。看其中一部不太需要前麵的基礎。黑客帝國第二部開始時相對獨立於第一部,結束時是高潮留下一個尾巴,但是黑客帝國第三部很快上演,從這個尾巴開始,相當於一部大電影讓觀眾買兩次票。
博主的分部如果是按照圖書出版分部的模式,應該是鋪墊開始,高潮結尾,而且結尾相對幹淨,前麵大的伏筆都應該結束。那麽邙山大戰在第三部的問題就相當突出,使得第二部實際上失去了結尾,第三部又是一個讓新讀者一打開書卷就茫然不知背景的高潮。這種安排就造成,一個情節,損壞兩冊圖書。
不知博主真正意圖,胡言亂語一番。
Thank you.
I will go your first choice.It will be a triple Whopper for me.
謝謝。受教了。現在是隨興而作,以後肯定要從頭到尾改一邊。
如果不介意寫完再修改一次,可以按照原計劃寫下去,以後再刪節,調整章節結構到合理比例。
這部分目前沒有寫到不能刪節的程度,有寫好的文字,以後刪節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