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六十二章 婚禮(六)

(2014-03-20 18:02:35) 下一個


李辰與迦羅婚後三天就啟程返回了華州的西魏軍大營。迦羅心中雖然萬分不舍,但出身將門的她也知道現在前方戰事正酣,作為高級將領的李辰是無法一直在家中呆下去的,所以也隻能灑淚拜別。
李辰離了長安不久,宇文泰派來的報捷傳騎就進入了長安。洛陽克複!消息傳開,全城一片歡騰。洛陽是北魏的都城,三百年以降,一直為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極盛時城中有二百二十坊,佛寺千座,人口近百萬,是當時世界級的大都市。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極力推行漢化以來,這裏更是禮樂憲章,埠豐物茂,人物之盛,冠絕當世。陳慶之當年率軍護送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後敗回江南,他從此卻對北人非常尊敬。有人很奇怪地問他原因,陳慶之感歎道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所謂帝京翼翼,四方之則,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
當年永熙帝西奔長安,隻帶走了一萬多人。大部分的朝臣、宗室、士民都留了下來。所以西魏和東魏相比,常常被世人視作邊荒蠻夷。雖然高歡於天平初,將都城由洛陽遷到了鄴,拆洛陽宮室,並搬遷了洛陽居民四十萬戶。但是洛陽仍在人們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次西魏軍攻下洛陽,因為東魏軍棄城而走,沒有取得太大的軍事上的戰果。但是卻具有極高的政治意義。是西魏在取得沙苑之戰以後,又一重要的勝利。
長安百姓士民得知,歡聲雷動,家家張燈結彩,焚香祝禱。皇宮中也是鍾鼓齊鳴,大統帝聞報,大集群臣,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大統帝將宇文泰的報捷文書反複讀了數遍,不禁垂淚道,“不意朕竟有生還洛陽之日!”他隨即以太牢之禮告捷於太廟,並詔示天下,自己將擇日前往洛陽祭祖。
又過幾日,前方再傳捷報。大都督宇文貴、怡峰於潁川擊敗東魏行台任祥的反攻。東魏大將趙育、是雲寶投降。這還是第一次發生東魏的高級將領臨陣投降的事。朝野又是一片歡騰,大統帝下詔加宇文貴開府儀同三司,趙育、是雲寶為車騎大將軍。西魏君臣都被一種樂觀的情緒所籠罩,人人都覺得東魏不堪一擊,似乎攻滅東魏,統一北方已經指日可待。


卻說李辰趕到華州,即來拜見宇文泰。進入中軍大帳,李辰於宇文泰座前下拜,“職下李辰,參見大丞相!”

宇文泰離座,親手將李辰扶起,“免禮!天行來之何速也?”在取得了一係列輝煌的勝利之後,宇文泰在朝野威望更著,整個人看上去精神煥發、神采奕奕。

李辰答道,“前方將士正浴血奮戰,得蒙大丞相恩許成親,已是殊遇,又豈敢因私廢公,流戀巢棧?”

宇文泰滿意地點點頭,見李辰腰上懸了他贈送的寶刀,心中更是高興。“壯哉斯言,足見天行忠公體國,一片赤心!”

宇文泰回身落座,然後揮手示意,讓李辰入座。他對李辰道,“此番我軍連戰皆捷,克複洛陽,已掩有河南之地。我料那賀六渾定不肯善罷甘休,與我軍早晚必有一場大戰。不知天行有何良策教我?”

李辰這幾天也在心中反複思量當前的形勢。憑借自己穿越 的優勢,他已經預料到,雖然西魏軍目前捷報頻傳,但最終的結果必是一場大敗。問題在於西魏相對比較弱小,恐怕這樣一場大敗足以摧毀它的根基。如果這是這樣,不僅沙苑之戰的勝果盡失,西魏在關隴的統治也將動搖。所以必須要想辦法勸說宇文泰退兵,避免和東魏在這個時候進行戰略決戰。

李辰見宇文泰主動問起自己對戰局的看法,不禁精神一振,邊將自己這些天的想法一一和盤托出,

“回稟大丞相,職下以為賀六渾雖遭小挫,但主力未損,麾下名將如雲,謀士若雨,兵力更是數倍於我。加之其在關東深得民心,根基尚在,誠不可輕撼也。反觀我軍,雖連戰皆捷,但人馬已疲。兵法有雲,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也。加之我軍兵力有限,雖可一時陷城略地,卻難以固守,一旦敵軍反攻,則地必盡失。故職下妄言,懇請大丞相撤河南之兵,回師弘農,以待高歡!”

宇文泰不料李辰上來就是一大篇說辭,要他退兵。宇文泰頓時神色凝重,“以汝之言,洛陽也要棄守?”

李辰行禮道,“丞相,洛陽為天下之中,世人仰望,高歡怎能不拚死來爭?然洛陽距我遠,卻距彼近,我軍糧草轉運不便。加之洛陽當世雄都,方圓不啻百裏,若要守之,非精兵十萬不可。以某度之,洛陽勢不可守!”

宇文泰麵沉似水,“若以你之見,則河南諸州將盡棄之,我軍這些時日辛苦血戰,豈非白費?”

李辰再拜道,“職下承蒙丞相大恩,雖粉身碎骨不足報也!今日妄言,非為故作驚人之語,實慮我軍若敗,恐震動關隴,亦損丞相威名。職下一片赤心,蒼天可鑒!”

宇文泰麵色稍緩,“你將心中思慮暢言無忌,足見襟懷坦蕩,一心為公!我豈會怪你?隻是這河南之地,皆我軍血戰所得,怎能輕言放棄?此番進軍,各地義民群起響應,若將他們棄之不顧,豈不是失了天下之所望?”

李辰道,“職下償聞,存人失地,則人地兩得;存地失人,則人地兩失。以職下所見,何不盡遷河南之義民,以充關中。雖失其地,仍可與高歡長久相持。”

宇文泰聞言不禁心中大震,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宇文泰思忖片刻,對李辰道,“天行言之有理,請容我再思慮一番。但是,……”宇文泰目光炯炯地盯著李辰道,“天子已明詔天下,將往洛陽祭祖。所以,洛陽隻能守,也必須守!”

他隨後換了一副較為輕鬆的口氣道,“你今日遠來辛苦,且下去歇息吧。切記今日所言,萬勿泄露與他人知曉。”

李辰隻得行禮告退。宇文泰望著李辰的背影,心中暗念,“存人失地,則人地兩得;存地失人,則人地兩失……,”

卻說李辰離了中宇文泰的大帳,不禁在心中歎息,自己最終還是沒能改變曆史的進程。大統帝的一紙詔書,已經將大家置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現在無論如何都不能從洛陽撤退了,沒有人能夠承擔主動放棄洛陽的政治後果,即使宇文泰也不行。所以那場結果必敗的與東魏軍在洛陽進行的決戰已經無可避免。而自己明知道結果,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西魏這輛狂飆的馬車,載著自己,正沿著曆史慣性向那個毀滅的結點撞去。
李辰不禁仰天長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正在此時,卻不料邊上過來一人向他行禮道,“末將楊忠,見過李大將軍!”
李辰回頭一看,卻見來人長須及胸,狀貌瑰偉,不是楊忠卻是誰。李辰連忙回禮,“原來是楊揜於!”
楊忠在沙苑之戰中功勳卓著,戰後被封為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進爵襄城縣公。雖然品級仍在李辰之下,但也已經躋身高級將領的行列。楊忠外表形容粗豪,內中卻是心思縝密。上次他見李辰折節相交,雖然並不明白李辰的意圖,但是肯定李辰是在向自己示好。如今李辰又娶了大丞相的親侄女,眼見更得信重。所以他今日看見李辰就主動過來打招呼。
楊忠對李辰再行一禮道,“末將恭賀大將軍新婚之喜!大將軍喜宴的請柬末將收到了,末將能得大將軍如此禮遇高看,幸何如之!然末將彼時於大丞相帳前聽用,未令不得擅離。故而未能親往道賀,還請恕不敬之罪。”
李辰哈哈一笑,還禮道,“揜於不必客氣,我們都是軍人,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你不必在意。何況你還備了一份厚禮送至我府上,反倒是我愧受了。待你我解了軍務,再請揜於過府一敘,屆時少不得略備薄酒,與揜於共謀一醉!”
楊忠拱手道,“末將若有暇時,必親至大將軍府上道賀。”
倆人又閑聊了幾句,便各自行禮作別。李辰自回華部軍營中不提。
此時,已值歲末,波瀾壯闊,大戰連綿的大統三年終於過去。李辰就在華州的軍營裏渡過了新年,讓在長安的迦羅思念不已。

正月,東魏的碭郡(今安徽北部)捉到了一頭巨象,並把它送都了東魏的都城鄴,立刻引起轟動。人們都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祥瑞。因此東魏孝靜帝下令大赦天下,並改元元象。元象元年,西魏大統四年,也就是公元538年,就在這樣一個喜劇般的事件中拉開了帷幕。李辰得知此事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頭大象不會和我一樣也是穿越過來的吧?

而長安,則進行了一場更為盛大的婚禮。
沙苑之戰的影響也波及到了更為廣闊的地方。北方的草原的霸主柔然此時正迎來了他的黃金時代。出於牽製對方的需要,東魏和西魏都向柔然伸出了橄欖枝,不僅送上大筆財物以賄賂柔然的首領,並競相許以和親,試圖將柔然拉到自己的一方。特別是西魏,由於處於相對弱勢,所以給柔然的條件更為優厚。宇文泰以舍人元翌女為化政公主,嫁於柔然頭兵可汗之弟塔寒。又許以皇後之位,為大統帝求娶頭兵可汗之女。
西魏在沙苑之戰的勝利,最終結束了柔然可汗的搖擺。大統四年初,柔然頭兵可汗應西魏之請,嫁十四歲的大女兒鬱久閭氏給西魏大統帝為皇後,並扣押了東魏的使節元整。
二月甲辰,大統帝下詔廢皇後乙弗氏,並遣扶風王元孚以全副皇後儀衛,前往迎娶柔然公主。宇文泰上奏道,“廢後不可居於宮中”。大統帝無奈,隻得命乙弗氏出宮,剃度為尼。
柔然頭兵可汗以車七百乘、馬萬匹、駱駝兩千峰送公主入嫁。公主送嫁的隊伍一路浩浩蕩蕩南行,於黑鹽池遇到前來迎親的扶風王元孚。公主下令紮營。柔然的風俗以東為貴,所以柔然人的營幕,門席俱麵向東。而中原以麵南為尊,所以元孚求見柔然公主,請公主麵向南立營。並麵南接受朝拜。
柔然公主鬱久閭氏雖然年幼,卻是智慧早熟。她穿一件左衽交頸白色絲織長袍,袍上上暗織百鳥朝鳳,頭戴白色圓頂高帽,帽後垂了白色的紗巾,長有丈許,遮蓋身後。公主容貌端嚴,她耳戴一對直徑三寸許的金環,胸前一副飛禽草葉交織金項飾,富麗繁縟,幾乎遮蓋了整個前胸,左右成對雙金臂釧,金手鐲精美華貴。潔白的服飾和眾多耀眼的金飾組合在一起,使得柔然公主看上去聖潔高貴,如同天女降世,威然不可仰視。
公主聽罷,冷冷地注視著伏拜於地的元孚道,“我未見魏主,仍是柔然公主,就命魏國的儀仗麵南,我自麵東!” 元孚無言以對,隻能行禮而退。
第二天,元孚率魏儀仗先行,公主的隊伍隨後而來。不日,隊伍已至長安城外。文武百官出城十裏相迎。就見公主的隊伍車馬如龍,迤邐數十裏,目視不見其尾。長安百姓皆淨水灑道,於街邊焚香頂禮。公主先下榻於城外行宮。
吉日那天,皇帝臨軒,命太尉為使,司徒副之,持節詣皇後行宮,東向,奉璽綬冊,以授中常侍。皇後受冊於行殿。有司先於昭陽殿兩楹間供帳,為同牢之具。皇後服大嚴繡衣,帶綬佩,加幜。女長禦引出,升畫輪四望車。女侍中負璽陪乘。鹵簿如大駕。皇帝服袞冕出,升禦坐。皇後入門,大鹵簿住門外,小鹵簿入。到東上閣,施步鄣,降車,席道以入昭陽殿。前至席位,姆去幜,皇後先拜後起,皇帝後拜先起。帝升自西階,諧同牢坐,與皇後俱坐。各三飯訖,又各酳二爵一巹。奏禮畢,皇後興,南麵立。皇帝禦太極殿,王公已下拜,皇帝興,入。

明日,後展衣,於昭陽殿拜表謝。又明日,以榛栗棗修,見皇太後於朝陽殿。擇日,群官上禮。又擇日,謁廟。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而後遍見群廟。
柔然公主浩蕩的陪嫁車隊和盛大的皇家婚禮,長久成為長安百姓的議論話題。

而幾乎就在同時,東魏軍的反擊卻如疾風驟雨般突然來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dogfire 回複 悄悄話 To me, you are the best. Go back to your family first. They are part of you.
Let your heart lead your way.Like a river, let it runs by it's course. You will
reach ocean. In faith.(Once a week is good enough for me)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受教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再討論。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存人失地,則人地兩得;存地失人,則人地兩失”
這個道理,在今天民族國家的背景之下,無疑是正確的。
中國很早就是民族國家,華夷分野鮮明。而歐洲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國才整合成為民族國家。在此之前,對於大部分的王國,作戰和征服是國王,貴族,和騎士的事情,普通老百姓除了被強征入伍或是當雇傭兵,跟戰爭勝敗關係不大。拿破侖領導的法國軍隊是第一支以共同的理念凝聚起來的現代軍隊,所以拿破侖在歐洲能夠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進入二十世紀,各國的經濟和教育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民族和國家凝聚力得以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劇在於各國的君主和統帥部都看到了自己老百姓的愛國熱情,精確地計劃了梯次動員後備役的兵員策略,可以在幾個月以內將數倍於常備兵力的兵員投入戰場,這樣一支士氣高漲,訓練有素的龐大兵力,粉碎敵方的常備兵力是毫無懸念的。每一個國家都犯的錯誤就是認為隻有自己有普通人民支持,而敵國沒有,自己可以用舉國之力,粉碎敵國有限的常備軍。常備軍的真實情況與他們的預計差別不大。開戰半年多,英國十幾萬常備軍人基本上消耗殆盡。所以有史學家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唯一的勝利者,是國家主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中國的民族主義最近的一次偉大的勝利,是八年抗戰的勝利。現代中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意識,也是在各族人民共赴國難的犧牲中鍛造的。參與抗戰的民族,漢滿蒙回朝鮮族等等,現在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參與抗戰人數不多的藏族,維吾爾族,則沒有那麽強的向心力。
上溯曆史,“中國”在明朝時是有民族主義的,滿清隻有在順治時期政策轉向以後,實行以儒家文化治天下,把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建立在比中原漢人更純粹的孔孟之道信奉者的基礎上,才坐穩了江山。否則,滿清也會跟蒙元統治者一樣,百年之內被趕出中原。
南北朝時期,似乎是各個遊牧民族逐漸漢化,逐漸融合的時期。等到漢化和各民族融合完成的時候,大一統的隋朝應該也就水到渠成了。不過,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完善的過程。第一個真正全新的事物往往會失敗,成為下一個盛世的序曲。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唐朝的序曲,隋朝是一個輝煌的朝代。
在博文中描述的這個時期,民族國家應該還沒有形成。這個時候,占了地,就占了人,就增強了實力。至於拆遷,古時候運輸能力低下,家家戶戶存糧也非常有限,路途中饑寒交迫不說,即使走到到新地方,重新建房,開荒耕地,即使能成功地種植莊稼,到來年收獲之前也需要大量的糧食。所以古人對土地的依賴性非常高,背井離鄉的死亡率非常高,無故拆遷,引起的反抗會非常劇烈,今天中國的釘子戶,跟古人比就像乖寶寶一樣。因此,我認為適用於處於弱勢中的民族國家的運動戰理念,不適合大部分時期的古代戰爭。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這一段是從書裏扒下來的。原文是北齊皇帝婚禮的程序。被我偷懶用在這裏,不好意思。
得失 回複 悄悄話 結尾出現大段的古文,讀起來真是有點費勁。謝謝!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這周沒有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