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四十章 小關之戰(二)

(2014-01-10 01:05:37) 下一個

自高歡分兵三路大舉進犯以來,高敖曹和竇泰兩軍進展十分順利。竇泰 襲破弘農,守將行台郭琰敗走洛州,竇泰乘勝掃平潼關西魏軍前沿據點,已經進逼潼關之前。高敖曹經過苦戰,也已經攻下洛州,生擒西魏刺史泉企及其二子。隻有當麵的高歡還在不緊不慢地搭建浮橋,未見異動。

宇文泰立即作出了判斷,高歡的策略應當是以主力在蒲津搭建浮橋,做渡河進擊長安的態勢,以吸引西魏軍主力,而以竇泰為奇兵,攻潼關。潼關若下,竇泰或直趨長安,或出於宇文泰軍背後,到時高歡大軍再渡河決戰。無論如何選擇,宇文泰都將腹背受敵,陣腳大亂,難逃覆滅。
宇文泰念及於此,立即大集諸將。宇文泰大帳內一時鐵甲鏗鏘,將星薈萃,李弼等十二員統軍大將、蔡佑等親信督將及幾位 重要的謀士僚屬齊至。眾將到齊之後,宇文泰肅容道,
“敵軍三路分進,又在蒲津造橋,示欲必度,此欲綴吾軍,使竇泰得下潼關,由西路入長安。況且自賀六渾起兵以來,竇泰每為先鋒,麾下多精兵,屢勝而驕。我意輕騎突襲之,若竇泰敗亡,賀六渾必不戰而走。”
眾將聽了,心中驚疑不定,有人道,“賀六渾近在眼前,竇泰遠在潼關,我軍舍近而擊遠,若事 有不諧,賀六渾再乘勢過河夾擊,則悔無及矣!”
宇文泰解釋道,“賀六渾前次攻潼關,我軍不過駐灞上以待,今舉關東之眾前來攻我,謂我自保而已,必生輕慢之心。乘此擊之,何往不克?況其大軍若想造橋過河,非五日不可。倘我以輕騎急行,出擊竇泰,五日足矣。”
聽了宇文泰的話,眾將還是疑慮重重,隻有東秦州刺史達悉武道,
“我軍兵少,若待敵來攻,幾無勝算。不若主動出擊,攻其不意,方可勝之。”
大行台左丞蘇綽也道,“用兵當奇正相濟,今竇泰方勝,必不以為備,若以奇兵擊之,定可獲勝。”
宇文泰正待再言,卻有手下來報,
“稟丞相,外麵有華部酋長、蘭州刺史李某,稱受命前來助戰。人馬已至寨外請見!”
自從宇文泰下令招各地兵馬前來助戰,迄今沒有一支兵馬前來。各地方大都以大雪阻隔,或糧祙無著搪塞,恨得宇文泰牙根直發癢。今天突然聽說有支人馬前來助戰,宇文泰不禁心中大悅,忙問道,
“來了多少人馬?”
通傳的人道,“人不滿千,馬約二百,然軍容甚壯。”
聽來的人少,宇文泰心中暗暗有些失望。但無論如何這是第一支前來助戰的隊伍,不能怠慢了。李辰當初攻破金城殺李乾,後又殺自己的親侄宇文封,去年還逼得金城全郡歸附,所以宇文泰對他印象深刻。宇文泰扭頭對蔡佑道,“你代我去迎一迎李金城。”李辰已經是刺史級的高官,宇文泰不便直呼其名,便以李辰的爵號稱之。蔡佑拱手稱諾,領命去了。
卻說李辰這邊遣人通傳不久,就聽見營內號角齊鳴,俄而寨門大開,一隊隊甲騎魚貫而出,在寨門前分列兩旁。眾騎士個個盔明甲亮,刀槍耀目,一時殺氣盈城。而華部軍這邊卻是暇之以整,視若無睹,更無一人稍動。這時對麵甲騎當中捧出一員將領,全身甲胄,身形魁偉。隻見他策馬馳至李辰近前,在馬上拱手道,
“李將軍別來無恙?”
李辰還記得他的模樣,也同樣在馬上還禮道,
“原來是武將軍。”
蔡佑微微一笑,“好叫李將軍得知,某家蔡佑,字乘先。現忝為寧朔將軍、羽林監。還請恕上次未曾明言之罪。你若有暇時,我請你喝酒,向你賠罪!”
李辰心裏一驚,“蔡佑?鐵猛獸?”他隨即不動聲色地道,“原來是蔡將軍,失敬失敬。還請恕在下上次無禮。”他停了停道,“說道喝酒,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一旦舉杯,要麽灌倒別人,要麽被別人灌倒,否則決不罷休。蔡將軍如果量淺的話,還是就不要請我喝酒了。”
蔡佑聞言大笑,“好好好,這頓酒咱們喝定了!”說罷,便請李辰入營去見宇文泰。而華部軍自有人安排地方紮營。
蔡佑與李辰並轡而行,一路上聊些長安風物,北地風光。到了宇文泰的大帳前,倆人翻身下馬,蔡佑先進帳稟報。不一會兒,他出來高聲道,
“大丞相傳蘭州刺史李辰晉謁!”
李辰整了整衣冠,撣了撣身上的塵土,隨蔡佑進了大帳。卻見那帳中兩邊黑鴉鴉地站滿了的頂盔披甲的將領。位於帳中的長案後,端坐著一人,全副戎裝,生得紫麵長髯,方頤廣額。後麵立著兩位近侍,高大威嚴,全副甲胄,手捧環刀。李辰知道這一定就是宇文泰了,忙上前恭敬地道,
“職下華部第一領民酋長、使持節、都督、昭武將軍、蘭州刺史、金城縣開國子李辰,見過大丞相!”說罷大禮參拜下去。
宇文泰伸手虛扶,“李金城請起!”
李辰道,“謝大丞相!”然後起身,順勢看了宇文泰一眼,他很想仔細瞧瞧這個在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梟雄的模樣。卻不防宇文泰也正盯著他看,兩人的目光倏地對上,各自都是心裏一顫。李辰連忙將自己的目光移開,不過心中卻如遭槌擊。李辰兩世為人,閱人無數,卻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一雙目光,淩厲無比,極具壓迫感。李辰不覺後背出了一層冷汗,
“果然是北朝第一的梟雄,名不虛傳啊!”李辰再也不敢大意,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應付著宇文泰。
其實,宇文泰目光銳利是史上聞名的,史載他麵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當年宇文泰曾見過高歡一麵,那時宇文泰還是賀拔嶽手下的一個無名之輩,而高歡已經貴為丞相。高歡見到宇文泰,就以為非常人,他對宇文泰有一句著名的評語“此小兒眼目異”。當時宇文泰大表忠心,騙過了高歡。高歡雖然當時放過了宇文泰,但是回去以後越想越不對,當即派人千裏追殺宇文泰。宇文泰不愧是與高歡匹敵的梟雄,早有預料,已經倍道兼程逃回關中了。
卻說宇文泰未見李辰時,原想李辰為一方豪酋,必然是個粗莽大漢。待李辰進來,卻見是個有幾分消瘦的年青人,隻見他一身黑袍,腰紮寬皮帶,頭戴暖帽,舉止溫文,不像是個攪動一方風雲的化外酋長,倒象是洛陽城裏的風流士子。但當他行了禮,抬起頭不經意地與宇文泰對了一眼,卻讓宇文泰心中一跳。就見此人雙眸就如同平靜的湖水般波瀾不驚,卻又深不可測。雖然其神態恭謹,你卻從他眼中看不到絲毫的緊張和畏懼,相反卻是一種平淡,甚至有點慵懶。這種眼神隻會出現在上位者的身上。
“此子不凡!”宇文泰立即心生警惕。宇文泰也打起精神,對李辰道,
“蘭州至此何止千裏,李金城親統部兵前來助戰,足見赤子之心。不知路上所耗幾許時日?所部將卒可有折損?”
李辰恭謹地答道,“職下於大統二年臘月丁醜起行,至今日共曆時三十六日。一路飲冰臥雪,曆盡艱險,然將士們深沐皇恩,一心為國盡忠,不敢稍有懈怠。職部八百一十四人,已全員到齊,並無一人折損,可隨時聽令出戰!”
聞李辰所言,宇文泰與帳內諸將無不心中駭然。如果這個李辰所言不虛,他手下將卒八百餘人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從千裏之外的金城趕了過來,而且是在這樣惡劣的天氣狀況下。更不可思議的是李辰竟宣稱無人折損。帳內全都是軍中宿將,在軍中浸潤多年,以他們的經驗,這樣的天氣千裏行軍,如果隻損失三分隻一的人員,就已經可以稱為精兵了。
宇文泰心中一動,問李辰道,
“不知李金城對此戰有何高見?”
李辰忙躬身行禮道,“職下下車伊始,敵情未明,怎敢妄言軍機?”
宇文泰點點頭,便將最新的軍情給李辰簡單介紹了一下。
李辰聽罷,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對宇文泰行禮道,“職下狂妄,願試言之,以為拋磚引玉之舉。”
宇文泰道,“你但講無妨,吾等尚無方略,正要一聽李金城高見。”
李辰沉聲道,“東虜舉國而來,軍力十倍於我,卻分兵三路,以為虛實之計。孫子兵法雲,‘十則圍之;伍則攻之;倍則分之。’今東虜自分其兵,以某觀之,無非一‘怯’字耳。欲勝卻又不欲拚力死戰,勝豈可得乎?於今之計,當集兵猛攻其一路,若能滅其一部,其餘二路必不戰自退。”
宇文泰試探道,“以李金城之見,當攻何處?”
李辰沉吟道,“賀六渾屯兵蒲阪,兵力雄厚,若擊之非渡河不可,若相持不下,待竇泰破了潼關,出於我軍背後,則事不可為矣。洛州遠塞,道路難行,勿庸慮之。故以辰之管見,當集兵先攻竇泰,竇泰若敗,賀六渾必退!”
帳中眾將都是一刀一槍廝殺出來的勇將,初始見李辰一副漢家文弱書生樣,心中都有些輕視。但聽李辰一番話道來,不禁人人心中感慨,“難怪年紀輕輕的就為一部豪酋,官封刺史,果然見地不凡,真是後生可畏!”
宇文泰心中驚訝萬分,這李辰的方略竟與自己想的一模一樣。他不禁看了看蔡佑,那意思是你難道將我們剛才的所議告訴他了?蔡佑輕輕地搖了搖頭,意思是我什麽都沒說。
宇文泰又問道,“若賀六渾渡河來攻如何?”
李辰對曰,“賀六渾持重,如今橋未建成,重騎不得而過,必不會冒險來攻。職部多為步卒,又經千裏跋涉,難以長途奔襲。辰不才,願虛張丞相旗號鎮守大營。丞相可帥精騎直擊竇泰,竇泰若敗,賀六渾必退,那時職部再過河追擊,可獲大勝。”
宇文泰大笑道,“李金城之計,深合吾心!”
宇文泰隨即下令留步兵與華部軍同守大營,由李辰統之,留宇文憲、宇文護佐之。自己則親帥諸將以及八千精騎奔襲竇泰。

竇泰是高歡的連襟也是他手下頭號心腹大將,此時已率軍由風陵渡過河,直逼潼關。當竇泰軍進至潼關附近的小關,卻得報前麵有西魏軍攔路。竇泰見敵軍不過千餘騎,便指揮自己的騎兵排開陣勢,具裝甲騎在前,一聲令下,便直衝敵陣。東魏軍的鐵騎如同滾滾的洪流般向敵人衝去,西魏軍的陣列瞬間就被衝得支離破碎。西魏軍頓時死傷慘重,剩餘的騎兵,轉頭就跑。竇泰指揮的東魏騎兵如同推土機般碾壓過西魏軍的戰線,向殘兵追來。等追到一個叫牧馬澤的地方,這裏沼澤遍地,道路狹窄,東魏的騎兵們擠做一團,完全沒有了隊列。這時,宇文泰伏兵四出,箭如雨下,東魏軍頓時大亂。很多重騎陷入了泥潭,頓時動彈不得,隻得任人宰割。宇文泰指揮西魏軍來往衝突,將東魏軍截作數段,竇泰欲整軍抵抗,怎奈隊伍已亂,隻能各自為戰,東魏軍很快就全麵崩潰了。竇泰衣甲華貴,在亂軍中十分醒目,被西魏軍緊緊圍住。竇泰身被多處箭傷,自知今次不能幸免,為避免受辱,隻得拔刀自刎。竇泰一死,東魏軍鬥誌全無,紛紛投降。此役宇文泰全殲竇泰軍,俘獲一萬餘人。在這次竇泰出征之前,曾有個叫惠化的尼姑在鄴城大街上唱“竇行台,去不回”,還有人看見有穿紅衣者數千人入竇泰任禦史中尉的禦史台,說“收竇中尉”。人們驚訝地前去查看,卻發現門戶完好,裏麵的人也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所以大家都議論竇泰此戰必敗,結果果然靈驗。

高歡得知竇泰全軍覆滅,隻覺肝膽俱裂,無奈之下,隻得留驍將薛孤延斷後,拆毀浮橋退兵。李辰探知高歡退兵,揮軍渡河追來。薛孤延且戰且退,一日之內接連砍斷十五把刀,猶自奮力死戰。李辰在陣上遙遙望見,不禁歎道,
“吾今日方識六鎮豪傑!” 遂下令收兵。
高歡狼狽退回鄴城。高敖曹聞聽竇泰敗跡,高歡退兵,也隻得退出了洛州。
東西魏之間的第一場大戰,終以高歡的慘敗而告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leonardo2025 回複 悄悄話 喜歡有血有肉的細節描寫,再加上一些感情戲,簡直就可以當劇本了!其實,大家看看西方的曆史劇基本上是這個思路。中國的曆史正史由於受到官方的控製,寫得比較CCTV,就是太格式化,太精簡。而且很多東西設計政治內鬥的會被很隱晦的抹掉或者隻用幾個詞帶過。外史比較有意思,但是可能和史實有出入,不敢全信。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主的提示。
我覺得中國曆史文學最大的問題是太精簡,細節很少,很多時候根本沒有細節。所以對我來說,我自己喜歡看曆史專業人士,或者是對某一時期有深厚研究的曆史發燒友,這些人寫的穿越小說,有鮮明的人物,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有文獻記載的曆史真實,有經過考證的當時的山川地理,民俗風物。
所以博主的這部穿越小說,前麵描寫吐穀渾部落和華部初創,生活氣息很濃,情節也曲折,吸引了不少像我一樣的讀者。
最近寫蘭州建立和小關之戰,好像回到了三國誌那種風格,主要是統帥之間過招,高來高去,象戰報和新聞摘要。人物性格沒有了,細節沒有了,生活場景也沒有了。
如果小關之戰是以後幾場大戰的序曲,博主不想多費功夫,這樣簡略地寫一寫也說得過去。可要是象這樣的文風連著寫兩場大戰,不光作品風格和前麵完全不一樣,讀者也會覺得是一桶白開水接著一桶白開水。
博主沒有儲備,就不要趕著出文字,真要著急的讀者,是會去找完結的全本的。博主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一下子寫得太急,花時間太多,往往是要放棄的前兆。而且心急,再加上可能對寫作本身產生的埋怨心理,會極大地降低作品質量。既然博主已經不可能滿足那些真正性急的讀者了,不如把每天的時間花在構思,文字修飾,讀者交流上。細水長流,反而有可能出一部讓自己滿意,也讓一部分讀者滿意的作品。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任我吟' 的評論 :
先謝謝兄弟厚愛。由於周末家務事較多,所以一般不會有更新。從時間順序上來說,小關之戰後不到一年,緊接著就是弘農和沙苑兩場非常重要和精彩的大戰。我在斟酌,是將三場大戰一氣嗬成寫完,還是有個過渡。可能需要點時間,最早也要明天晚上才會有新章。對不起了。
任我吟 回複 悄悄話 哇,還沒有更新。等了好幾天了,天天來這兒刷幾次。受不了了。。。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這個還真不太了解。猜想是和士族製度的沒落有關。隨著士族對文化壟斷的打破,特別是在隋唐開始實行科舉製度以後,士族的沒落已經不可避免。雖然可能這是個相當長的過程,但遲至宋代,這些曾經顯赫一時的姓氏都已經悄然無息。其實古代中國並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封建社會,而是特有的中央集權國家。所以中國沒有延續幾百年的所謂貴族,曲阜孔家可能是唯一的一個例外。取代貴族角色的,是通過科舉從各階層知識分子精英中產生的官僚集團。這種唯才而不是唯姓氏的精英選拔方式,是中國所獨有的,所以中國很難有幾百年長盛不衰的家族姓氏。
這隻是個人的一點看法。
easycity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主。
一個小問題,南北朝,隋,唐之時,很多大姓,如裴,宇文,長孫,現在幾乎不見了,是整個家族改名了嗎?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我的確是學文科的。
高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很吸引人。樓主本是文科出身?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小關之戰是騎兵長途奔襲戰作戰的典範。李辰所部多是步兵,所以隻好打醬油了。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小關之戰是騎兵長途奔襲戰作戰的典範。李辰所部多是步兵,所以隻好打醬油了。
任我吟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好。李辰打了個醬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