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三十九章 小關之戰(一)

(2014-01-08 23:52:12) 下一個


公元536年,西魏大統二年,東魏天平三年末,東魏大丞相高歡遣司徒高敖曹(名昂,字敖曹)將河南諸軍出武關,攻上洛;大都督竇泰率精騎萬人趨潼關。高歡自己則親帥東魏軍主力過龍門屯兵蒲阪,並開始在黃河上搭設浮橋,作出自蒲津渡河,攻華州,直逼長安的態勢。三路大軍來勢洶洶,大有犁庭掃穴,要將宇文泰一舉蕩平之勢。

西魏自建政以來,始終是實力弱小的一方,如今又正逢大災,正值風雨飄搖之時。突聞高歡大軍壓境,一時間關隴大震,長安人心惶惑,謠言四起。

宇文泰聞訊,親帥大軍屯於廣陽,嚴陣以待,並急招各地兵馬助戰。


卻說李辰在金城,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金城的局勢穩定了下來。金城人每日配給的食物不多,裏麵還有兩成秸稈,但勉強可以果腹。人們不必再擔心會被餓死。金城內的屍體也被清理幹淨,積雪也被清除,微微顯得具有了生氣。隻是天氣仍然陰沉寒冷,不見陽光。
李辰對金城的掌握日益穩固。李辰的新的官製運行良好,四大執政各行其職,各項事務進行的有條不紊。懾於李辰的威嚴和新設立的官員監察製度,到目前為止,金城的各級官員個個戰戰兢兢,唯恐大禍臨頭,更無人敢瀆職貪贓,官場氣象為之一新。大災當前,金城百業蕭條,李辰不想青壯們呆在家裏等救濟吃閑飯。於是再次擴編了軍隊,士兵的配給要比普通人高很多,所以吸引了很多年青人。金城營擴編為五個都,超過四百人。李辰新成立了警衛營,負責各官署的安全防衛,另成立了一個新兵營和輜重工兵營。李辰現在手中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一千人。剩餘的青壯,則由布政司組織起來,以工代賑,修路築城。
李辰心裏卻始終輕鬆不起來。李由去南方買糧杳無音信,組織人出去扒開積雪找糧,十分地費時費力,但收獲卻少得可憐。金城周圍的塢堡和小部落在災難麵前自身難保,根本找不出餘糧。眼見安寧堡的存糧一天天減少,李辰心中暗暗著急。
就在這時,李辰接到了宇文泰的招兵令。作為歸附部落的酋長,李辰可以不接受這個命令。即使是作為蘭州刺史,李辰也可以以手中無兵可派,路遠難行等為理由搪塞過去。但是李辰略一思忖,幾乎立刻下了決心,出兵!原因很簡單,因為糧食。自從李辰向宇文泰發出了請求撥糧的書信,卻始終沒有等到回音。如果再沒有糧食輸入,金城很快又要麵臨斷糧的威脅。李辰派兵助戰,帶走大批士卒,一方麵可以減少金城本身的糧食消耗;另一方麵,我來給你助拳,不信你宇文泰還好意思不給糧食。
而至於這次戰爭的結果,李辰並不擔心。雖然他記不清具體的細節,但是當年讀《北史》時發現的一個有趣的現象令他記憶猶新。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現象,就是在東西魏並列之初的戰爭中,凡是進攻必然失敗,凡是防守必然勝利。放到具體這一場戰役中,那就是進攻的高歡必然失敗,防守的宇文泰必然勝利!這可能是當時東西魏實力相差不大所造成的,宇文泰雖然兵力較少,但無疑更加精銳,在防禦作戰中,發揮了本土作戰的優勢,更加靈活和勇猛,所以才能戰勝比他強大得多的敵人。但是一旦由防禦轉為進攻,則情形就完全反了過來。
李辰決心已定,立即擊鼓聚將。待眾人到齊之後,李辰向大家出示了宇文泰的招兵令,並通報自己將親率華部軍參戰的決定。聽了李辰的話,武將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文官卻是人人麵有憂色。
李辰下令自己出戰期間由蔣宏暫代刺史之職,裴萱從旁協助。其餘各官各司 其職。留賀蘭仁統領警衛營和新兵營留守金城。自己親率賀蘭武、賀蘭盛及金城營、騎兵營、工兵輜重營約八百人出戰。所需糧祙、兵甲等一應輜重限時備齊。眾人轟然稱諾,然後行禮告退,各自去準備出征的事宜不提。
退入後堂,李辰又分別召來賀蘭仁、花貴等仔細囑咐一番。直到天都見黑了方才結束。待留下談話的人一一離去,李辰靜坐在案後,默然無語。想到即將參加的戰鬥,李辰感到既興奮又有點緊張,終於要和北朝雙雄宇文泰、高歡照麵了,就是不知會是怎樣一番情景。李辰不覺對即將到來的戰鬥充滿期待。
李辰正靜坐在那裏任思緒飛揚,卻聽見裴萱在廊前輕喚,
“都督,你可在裏廂?”
李辰從沉思中一下子驚醒過來,忙道,“是葳蕤小娘子麽。請進來罷。”
裴萱今日在堂上聽得李辰將要領軍出征,心中立時一跳,眼眶一酸,眼淚就要流出來。但在大堂之上,文武眾官都在,她不得不強自將淚水壓了回去。之後她穩住心緒,仍象往常一樣將手中的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下了堂回到自己的房間,裴萱已經沒有了流淚的衝動,隻是覺得自己整個人裏麵都已經空了。這種感覺,像極與父親訣別時的那一刻。裴萱枯坐半響,晚飯也沒有吃,最後還是終於忍不住來尋李辰。雖說她的理智告訴她,這樣做很不妥當,有違她的身份教養,但她還是忍不住自己想見那個人的衝動。她來到李辰所在的後堂,卻見裏麵沒有掌燈,黑洞洞的悄無聲息。裴萱心中疑惑,輕聲喚了幾聲,卻聽見李辰在內道,
“是葳蕤小娘子麽。請進來罷。”
裴萱先喚來郡守府的下人,為李辰掌上燭火,這才邁步進了屋。她向李辰見過禮,一時竟似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自從大災難爆發以來,裴萱與李辰朝夕相處,親眼看著李辰承受巨大的壓力,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地帶領華部應對災難,自己卻一無所取。特別是兩人一起經曆了那些生生死死,骨肉離別的悲劇之後,裴萱在心裏對李辰已經再也沒有一點怨恨。她甚至自己都沒有察覺到,她已經習慣和李辰在一起的生活,習慣了他所帶來的安全、樂觀和尊敬以及學問上的相知。當裴萱突然意識到她有可能會失去這一切的時候,頓時心就象空了一樣。
李辰見裴萱進來,卻是一言不發,眼圈竟是漸漸紅了。頓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突然他心裏一動,對裴萱道,
“隨我來。”然後起身來到了書房。

當裴萱略帶遲疑地隨李辰進入書房,眼前的景象一下子讓她驚呆了。原本空空蕩蕩的書房,竟然重新又擺滿了書卷。那些擺放的位置竟然都與父親在時大體相若。裴萱慢慢走近書架,雪白的柔荑輕輕地滑過一卷卷手稿、文集、書帖,水霧悄悄地從她眼底溢出來。

“我派人將這些書卷從安寧堡運回來了。”李辰在她身後輕聲道,他從主案上拿起一本書帖,輕輕交到裴萱手中,那書帖封麵上赫然印著一隻血手印。

“這是已故金城郡守道玄公的遺物,今日我想該物歸原主了。”
裴萱渾身一僵,半響才慢慢道,“你早就知道了?”那聲音就如同屋頂的積雪般冰冷。
 
李辰點點頭,“隴西李氏的才女,金城誰人不知?你又如何能掩飾得住?”
裴萱的身體幾乎不可察覺地晃了晃,不由輕輕倚住旁邊的書架。
“你待要將我怎樣?”她強自鎮定地問道。
李辰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向裴萱行個大禮,
“葳蕤小娘子,令尊之事絕非我本意。我知道現在說什麽都沒有用了,但我還是想請你原諒!”
兩行清淚慢慢從裴萱的臉頰滾落下來,
“你叫我如何原諒你?這是殺父之仇!這是不共戴天嗬!”
言語未畢,她已是淚如雨下。開頭,她還是抽抽噎噎地哽咽著,後來就止不住地哭出了聲,最後變成了號啕大哭,似乎要將這一年來所有的鬱結都哭出來。她一邊哭一邊道,
“嗚嗚……這是殺父之仇啊你知道嗎?嗚嗚……我必須要這樣做你知道嗎?嗚嗚……我父親他沒有兒子你知道嗎?嗚嗚……我如果不替他報仇就是不孝啊!嗚嗚……可我下不了手嗬!嗚嗚……你知道我心裏有多苦嗎?嗚嗚……”
李辰在邊上一時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麽勸她,最後麻著膽子伸手想去拍拍她的香肩以示安慰,卻被裴萱擰身躲開,李辰的手趕忙如同碰到燒紅的烙鐵般縮了回來。呆立半響,最後李辰終於想起去尋了條手巾遞給裴萱,裴萱接了隻是掩麵流淚。
待裴萱哭聲稍緩,李辰方才澀澀地開了口,“葳蕤小娘子,如果此番我能得勝而回,必親至令堂座前請罪,請她老人家原宥。如果萬一我……”
裴萱急忙出言打斷了他,“快別這麽說,出征在即,此言須得避諱!”裴萱一言即出,也覺得自己唐突,不由低頭輕聲道,“別這麽說,多不吉利。你既知此行與那賀六渾對陣凶多吉少,為何還要領軍前往?”
李辰苦笑道,“咱們的糧食不夠了,不去拚命,宇文黑獺又怎會撥糧給我們。”
“那,那,那你上陣之後,便不要上前廝殺,就留在後邊發令就是。”
李辰搖頭道,“將為軍之膽,若為將者有怯戰之心,又怎能使士卒拚死敢戰?”
裴萱沉默半響,方言道,“我每日都為都督誦《妙法蓮華經》百遍,祈佛祖保佑都督平安無礙,得勝而歸。”
她停了停又道,“若真有那不忍言之事,葳蕤必隨都督於地下!”
裴萱出身士族高門,父親又是大儒,所以禮教甚嚴,若不是李辰就要出征,生死難料,一時情苦,是斷斷不會說出這樣直白的話來表明自己的心跡。饒是如此,話音甫落,裴萱已羞得麵飛紅霞,低了頭也不敢看李辰一眼,行個禮,便逃也似得奪門而去了。
隻留下李辰還在滿腦子問號,“她剛才那句話什麽意思?”

數日後,各路人馬物資齊備,李辰領軍下隴。華部八百健兒矛槊如林,隊列森然。華部士卒人人黑袍鐵盔,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整個隊伍就如同天邊飄來的一朵烏雲。隊伍當前,是一麵碩大的紅地白花的華部旗,在隊伍中間李辰的身後,是紅地白心黑字的主將大纛,上麵的紋飾犬牙交錯。周圍還有四麵豎長方型的認旗,上麵寫著李辰的官號“使持節”、“都督”、“昭武將軍”、“蘭州刺史”。

蘭州官員送行至東門外十裏。李辰與眾人拱手而別,眾官一齊大禮而拜,齊聲道,“得勝而還!”聲震清廓。

李辰和將士們一路東行,隻見望不盡一片白雪茫茫,整個世界如同粉妝玉砌般,高山曲折連綿,丘陵晶瑩剔透,千裏隴原大地壯美絕倫。這無比美麗的景致卻是行軍的惡夢,由於積雪將道路覆蓋,大軍不得不時常探路而行,潔白無暇的積雪下麵,可能是石塊,也可能是坑穴,往往暗藏殺機,稍不留神,人馬就會陷入其中,摔得骨斷筋折。好在華部軍裝備了大量的雪橇車和滑雪板,所以行動迅捷了很多。饒是如此,也走了整整一個月,方才下隴,進入關中平原。李辰和華部軍的將士們就這樣在行軍中,告別了多災多難的大統二年,迎來了波瀾壯闊的大統三年。
這一天,正當李辰和華部軍攀上最後一座山峰,遙望廣袤的八百裏秦川的時候,一輪紅日出現在東方的天空!那旭日如鮮血般紅豔,在灰蒙蒙的天空映襯下,詭異壯絕。鮮紅的太陽給銀裝素裹的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已經十八個月沒有見過太陽的李辰和八百華部軍將士全都欣喜若狂,不禁雙手合十,頂禮跪拜,那一刻,人人都已淚留滿麵。禮拜之後,李辰一躍而起,高舉雙臂大呼道,
“此乃天降吉兆!我軍此去,必得神明庇佑!無往不勝!”
“萬勝!萬勝!萬勝!”
八百華部軍將士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那聲音如同滾滾春雷,在關隴大地上回響。
士氣大振的華部軍步履如飛,很快就趕到了廣陽宇文泰的大營外。李辰下令整隊,然後命人前去通報,
“華部第一領民酋長、使持節、都督、昭武將軍、蘭州刺史、金城縣開國子李某,奉命領軍前來助戰,請見宇文大丞相!”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