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四十五章 回家(一)

(2014-01-23 16:41:56) 下一個

李辰辭別了蔡佑、宇文導等人,又對著轀車行了一禮,方才翻身上馬,飛馬急馳追趕大隊去了。隻慌得轀車周圍服侍的婢女、蒼頭紛紛伏拜於地,不敢仰視。宇文迦羅聞聽,不便出麵,就在車中麵對李辰離去的方向斂衽而禮。直到馬蹄聲遠不可聞了,方才起身。那小婢女一麵扶起迦羅,一麵輕聲道,
“恭喜小娘,這李郎君雖然諾大名頭,卻是個識情知禮的君子。日後定能與小娘相敬如賓!”
迦羅滿心都已經被巨大的幸福感和失落感填塞的滿滿當當,那裏還說得出話來。隻是雙手緊緊抱著李辰送的弓不放,眼淚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來。


隨著天氣的好轉,氣溫不斷升高,積雪開始開始融化。道路便的得泥濘難行 ,由於隊伍中還多了糧車,行軍的速度大受限製。好在這次不像來時軍情似火,大家可以慢慢走。有賀蘭兩兄弟這樣的軍中宿將在,李辰根本不用為行軍的瑣事操心,一切都已經被他們打理的井井有條。沒有了心理壓力的李辰也終於有了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
通過這次參加小關之戰,李辰意識到騎兵在古代戰爭中的巨大作用。
“騎兵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機動性,所以最能發揮其作戰效能的作戰方式應該是大範圍機動迂回奔襲。這次小關之戰就是明證,宇文黑獺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五日內長途奔襲竇泰,出其不意,從而取得重大戰果,直接決定了這場戰事的勝敗。”李辰對賀蘭兄弟說道,“所以今後騎兵的建設,要作為重中之重來進行。”
賀蘭兄弟對此完全讚同,他們本身都是騎將出身,對具裝甲騎更是有無法抑製的狂熱。
李辰道,“我們的騎兵,應該以輕裝騎兵為主,這樣可以充分發其機動性的優勢。”
賀蘭兄弟對此不能苟同,提出具裝甲騎在破陣時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李辰耐心解釋道,“具裝甲騎的全身裝具加兵器,不怕有七八十斤,甚至上百斤。所以一名騎兵至少要配兩匹戰馬,這樣才能在戰時保持馬力。還要有一匹馱馬在行軍時馱裝具,此外至少每人還需要一名侍從幫助穿戴、整理甲具,這名侍從還得有一匹馬。這樣算下來,一個具裝甲騎至少要有四匹馬,一個戰兵,一個輔 兵兩個人,更不要說平常的養護、訓練,這實在是太昂貴了。我們蘭州窮啊,哪裏能裝備得起?”
賀蘭兄弟知道李辰說的都是實情,都一時語塞。
李辰又道,“說到破陣,如果步兵訓練得當,陣型緊密,甲騎很難突破。如果再加上塹壕。陷坑等輔助防禦設施,更是如此。即便能夠取得突破,也必將付出慘重代價。用如此昂貴的裝備,冒如此巨大的損失,去進行原本可以用簡單的兵器就可以完成的任務,此為不智!”
賀蘭兄弟一時間不禁目瞪口呆,他們從來都是這樣打仗的,今天不想卻被李辰稱為不智。
李辰心想,“等老子發明了火藥,造出大炮,任你什麽堅城密陣,一通大炮亂轟,也鐵定完蛋。用昂貴的騎兵衝陣,那是腦子壞了的人才幹的事。”李辰心目中最理想的戰術,還是拿破侖的三板斧,先用大炮轟開敵陣,然後騎兵衝鋒絞殺人員,最後步兵平推掃蕩戰場。
“所以,我們的騎兵應該以有一定防護能力的輕騎兵為主。”李辰最後總結道。
“如果我們的輕騎兵遇到敵人的重騎軍團怎麽辦?”賀蘭盛不無擔憂地問。
南北朝是重裝騎兵的天下,特別是東魏、北齊繼承了六鎮鮮卑的精華,擁有具裝甲騎數萬。輕騎兵是顯然無法麵對這樣的重裝騎兵集團。
“重騎的威力在於衝鋒時的衝擊力,所以輕騎兵首先要避免與重騎正麵對抗,應該利用輕騎兵機動性的優勢,實行大範圍穿插機動,誘使重騎進行追擊,拉開重騎的隊列,消耗他們的馬力,然後繞到重騎的側翼進行騷擾和攻擊,等重騎陷入混亂,開始撤退……”說到這裏,李辰緊握右拳狠狠一揮。
“須彌,你是騎兵指揮,具體的戰術你可以仔細思量一番。我們還有時間,可以先將騎兵建起來。”賀蘭盛領命稱諾,隻是神情還是有些半信半疑。
李辰對此卻毫不擔心,在曆史上,輕裝的蒙古騎兵們曾把身披鋼鐵堡壘般重甲的歐洲騎士們殺得一敗塗地,血流成河。蒙古騎兵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前鋒直抵維也納城下,如果不是恰好蒙哥大汗南征宋朝時殞於釣魚城下,蒙古人聞訊回師,整個世界史都將被改寫。所以李辰對輕騎兵能戰勝重騎充滿信心。李辰並不是優秀的戰術指揮官,但他穿越所帶來的跨越千年的見識和經驗,也是世人所無法比擬的。
一路之上,李辰除了和眾將討論軍事問題,也在很多時候思考著華部的將來。從當初大家被逼無奈,自立華部起,時間過去了短短一年,可形勢卻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華部從開始時的百十人,據守桃花塢那個小小的村寨,發展到人口超過五千,據有金城、安寧兩城,號稱一州。李辰更是從一介平民變成了西魏朝中三品大員。可在這急速發展之下,也蘊藏著諸多的隱憂。
現在的華部雖然有了院會,但是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李辰一言決之。院會的地位、職權、構成、運作等一係列問題都沒有明確,所以更象是一個擺設,權力還是集中在李辰這個部落首領身上。這固然和最近的災難有關。在大災麵前,隻有首領具有無可置辯的權力,才能作出一係列艱難的決斷,領導所有的人平安渡過災難。其次,現在畢竟是一千多年以前,人們的下意識地還是服從首領或君主,並不懂得行使自己的權利。最後,李辰自己對這一切也沒有一個 成熟的構想,隻能邊摸索,邊前進。
李辰清醒地認識到,現在華部的一切幾乎全部維係在自己一個人的身上,如果自己現在不在了,譬如在這次大戰中意外陣亡了,那麽華部將立刻分崩離析,不複存在!李辰內心並沒有期望和享受這種至高權力所帶來的快意,相反,他感到極大的壓力和不安。他希望能建立起一種 製度,不管他是否在位,他周圍的人,如裴萱、花貴、妞妞、花娘子、賀蘭兄弟、蔣宏、李由等仍舊能過上平安的日子。華部內仍能夠人人平等、無有高下貴賤。人人可以吃飽穿暖,人人有屋 可住,孩童們人人可以上學讀書,老人們人人得以養老送終。
李辰也從來都堅定地認為,所有的權力都應該受到製衡,沒有製衡的權力最終一定是所有人的災難。也許李辰自己不會濫用這種權力,但是誰能保證李辰的繼任者不會濫用這種權力呢?這也是為什麽李辰從來都沒有動過去投高歡的念頭,因為李辰知道高歡雖然是個做事有底線的梟雄,而且待下寬厚,但是高歡的繼任者,他的子孫們卻一個個都是人渣中的極品,不,簡直就是人渣中的戰鬥機。本來東魏、北齊在實力上占絕對優勢,卻楞被他們折騰得才幾十年就亡了國。李辰還沒有傻到會將自己的命運去交給這群以不斷突破人渣下限為樂趣的家夥手裏。
當然,也必須為權力在製衡與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現在畢竟是三國分立的特殊時期,任誰都經不起內耗。
“任重而道遠啊!”遠望千裏隴原山川壯麗,氣象雄渾,李辰在心中感慨道。

自從上路以來,李辰心中始終有種怪怪的感覺,自己也說不清是什麽。但他卻似乎下意識地去避開這種感覺。他有意讓自己很忙,除了行軍以外,還不時找賀蘭兄弟聊一聊自己對這次戰鬥的體會,以及行軍打仗的要領。要麽就不斷地思考著將來的局勢,思考著華部的建設。但是,隨著距蘭州越來越近,他的這種不安也越來越強烈。直到有一天,那個白色的倩影鑽進了他的夢裏,向他哭道,“你殺了我的父親嗬……”

李辰猛然從夢中驚醒,才發覺全身都已經被冷汗濕透。他明白,自己終究無法逃避這個問題了。一時間,李辰腦海裏似乎又出現了那張略帶嬌羞,卻又神色決絕的嬌美容顏,

“若真有那不忍言之事,葳蕤必隨都督於地下!”
裴萱,是你讓我如此不安麽?李辰仰望璀璨星河,無聲地詢問道。
李辰很難描述自己對裴萱的感情,首先李辰肯定是喜歡她的。裴萱不但容貌出眾,更難得的是才學過人,文章典故,信手拈來,成為李辰在這個世上最得力的助手。誰會不喜歡一個知性的美女每日在身邊陪伴呢?加上災難降臨以來,倆人相互鼓勵扶持,似乎有了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裴萱每日誦經,李辰在旁默默陪伴,已經成了他們最大的精神慰寄。但是他們之間又似乎是絕對不可能有什麽的。首先是巨大的門第差距,不要說裴萱隴西李氏長房嫡出千金的身份,就算她用母姓,那也是當世一等的門第。這樣的家世,嫁皇子為正妃都夠了。而李辰隻是個來路不明的庶民。而橫在倆人之間比門第更大的障礙,是裴萱的父親李乾因李辰而死。就像裴萱所言,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
李辰兩世為人,結婚又離婚。怎麽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所以,他對裴萱喜歡、敬重又滿心愧疚的同時,卻始終克製著自己的感情,不願逾雷池一步。可事情在李辰出征之前似乎突然有了轉機。當一切真相大白,當倆人可能麵臨生死離別的時候,感情的閘門似乎再也無法阻擋住洶湧而至的情感。李辰告訴裴萱,他得勝歸來後,會親自向裴萱的母親請罪。他沒有說出口的話是,如果老夫人能夠原諒他,他將終生以母侍之。而裴萱這個原本禮教嚴格,生於高門的才女,更是斬釘截鐵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按照兩人原來的設想,如果一切順利,李辰回來後能夠取得裴萱母親的諒解。之後再花些水磨功夫,慢慢讓華部眾人接受裴萱。李辰已是三品,年紀又青,過幾年升一品也不是沒可能,反正現在不愁沒仗打,有的是立功機會。到那時門第之事,或也有回旋的餘地。這樣一來,一切都將水到渠成。
可是,世事就是這樣變幻莫測。李辰此行到最後,卻被宇文家提親。李辰現在還沒有能力和宇文泰這個龐然大物相抗衡,隻能接受。
李辰無法假裝自己和裴萱之間什麽都沒發生過,雖然他們所有的,也隻不過是一句隱晦的言語。可李辰知道,那是這個高門才女最真心的承諾。他難以想像裴萱得知此事後的情景。
“她終於肯原諒自己,而我卻又背棄了她。” 李辰真是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卻麵對裴萱那雙秀美而又滿含哀怨的眼睛。他隻覺得自己是如此的冷酷無情,麵目醜陋。
“我殺了他父親,這次又親手殺死了她的心。”李辰哀傷地自責道。
李辰心如亂麻,不知該如何是好。讓裴萱作妾?李辰根本不考慮這種可能性,從門第上說,士族高門的嫡女給你作妾根本不可能。李辰已經因殺了李乾得罪了整個士族,現在再要讓隴西李氏的嫡女給你當妾,那簡直是對全體士族高門的極大侮辱,他們非全部聯合起來將李辰撕成碎片不可。況且,就裴萱那個高傲的性子,你讓她當妾,那簡直比殺了她還讓她難受。
李辰始終理不出一個頭緒。

這日,大軍終於攀上皋蘭山峰頂。眾人駐足遠遠望去,隻見天邊一道金色的陽光透過雲層照射在寬闊的黃河穀地上。如玉帶般蜿蜒流淌的大河水平如鏡,河麵金光閃耀。一座雄城傲然矗立在大河之濱。大河就如同為它穿上了迎風飛舞的腰帶,腰帶的兩頭向無盡的天邊婉轉地飄散開來。金色的陽光猶如為整座城披上了金甲,使它名副其實地變成了一座黃金之城。

“金城!那是金城!我們回家了!”全體華部軍無不歡呼雀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挺有興趣,趕緊動筆吧,權當練手。
任我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書香滿室' 的評論 :

謝謝。

我的寫作水平我知道,爛的自己都受不了。當年寫情書都還要抄範文。所以,多半不會寫小說。

如果要寫,我倒是很想寫中歐小國的曆史淵源,象捷克、波蘭、匈牙利等等。歐洲大國的曆史條理相對清楚,不過這些小國,一般都不太引入注意。當然小P國,無非被人打來打去,裏麵都是心酸和屈辱。記得以前看過蘇格蘭的曆史,每次牛X哄哄的時候,就被英格蘭一棍子打倒,看著都著急。
書香滿室 回複 悄悄話 看來兄弟已經在穿越的道路上更上層樓了,恭喜。不過寫也罷,看也罷,都是圖個樂子,千萬不能影響自己的生活。
就像前言裏說的,我是因為自己最愛的兩部穿越小說"北唐"和"陌上行"不是太監就是斷更,所以一怒之下自己開始寫。開始是無知者無畏,動了筆才知道這玩意不好整。但已經上了賊船,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
中國的曆史往往記載得太過簡單,讀起來也太枯燥。所以這給了穿越小說很大空間。我試圖用穿越者的眼睛來揭示一段生動的,富有色彩的曆史。通過人物的活動來發掘曆史的細節,探索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所有我不想改變曆史的主要脈絡,穿越者隻是個旁觀者而非改變者的形象。
楊廣和李淵,請容我先賣個關子吧。
如果是等更等到發急,這往往是自己開始創作的前兆,我拭目以待兄之大作。
任我吟 回複 悄悄話 又看到更新了!讚!

以前根本不看穿越題材的小說,覺得是個yy而已。剛出國的時候因為有個華人朋友叫lancaster,問他才知道這個名字來自亞瑟王的圓桌騎士, 好像很牛x很牛x的樣子。我一點都不知道,顯得好土好不融入土著社會。找資料科普的時候,結果莫名其妙看了馬克吐溫的美國佬在亞瑟王的小說,印象一般。穿越小說興起的時候,聽說奉老馬的為鼻祖,印象就更不好了。

開始看了這個連載,就直接忽視。到30多級的時候,一次手賤點了進來。因為不久前剛看了“五千年演義:南北朝始末”,對這段的曆史人物有點印象,忍不住就一口氣看完了。然後就抽空就刷新追看更新。

等待期間,熬不住去下了評價很高的“葬明”,一開始就收不住,看了十幾天,剛才終於看完了,耽誤了多少工作上的事情。

看到這裏,對比“葬明”的結局,我開始擔心未來的大明星楊廣和李淵同學還有沒有機會出場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