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三十章 安寧堡

(2013-12-06 19:52:09) 下一個
 
李辰從金城回來後就忙得四腳朝天。
這次他從金城遷來了數十家匠戶和醫士,加上他們的家人,足有近二百人。被招降的郡兵在參加了攻打金城郡的戰鬥後,大多數都選擇留下來,他們的家人也一齊都搬到了桃花塢。還有許多流民和脫了奴籍的人,看到了華部興旺的前景,即使被告知沒有土地分給他們,但還是跟著李辰回到了桃花塢。這樣一來,華部的總人口急劇膨脹,一下子超過了千人。
桃花塢這個小寨子無論如何也塞不下這麽多人,李辰隻得在桃花塢周圍設立了一些臨時營地來安置他們。好在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再加上李辰繳獲了大批糧食,總算是避免大家受凍挨餓。
李辰將老鄉們編組起來,十家設一甲,十甲設一裏,由鄉民們自己推舉甲長、裏長進行管理。華部有事,隻是通知甲 長、裏長們就行了。李辰給強製搬遷來的和加入義勇的鄉親每家發一紅色的小木牌,稱華部公民。憑牌可分田十畝。持紅牌者隻要在桃花塢住滿三年,表現良好,遵紀守法,就能加入院會,參與決定華部事務。而那些自己跟來的,則每家得了一小綠牌,稱華部居民。他們也要在三年內遵紀守法,才能換小紅牌,分到土地。但李辰也留了口子,隻要加入華部義勇,或是和華部公民成親,就可以馬上拿到紅牌。熟悉李辰的人對他滿腦子層出不窮的奇思怪想已經麻木了,但是還是有人忍不住吐槽,“明明是個綠的木頭牌牌,為啥叫‘綠卡’?”
這裏撇過李辰的惡趣味不提。在回到桃花塢的當天晚上,李辰召集花貴、賀蘭兄弟、裴萱、紀輝還有李由議事。李由自從被李辰逼著上了賊船,知道自己沒了退路,也隻好舉家搬到了桃花塢。李辰對李由完全是既往不糾的態度,因為李由畢竟是隴西李氏的庶出子弟,見識學問都有,還有多年經營田莊的經驗。對於人才奇缺的李辰來說,也算難得了。
李辰首先提出要完善華部組織管理機構。因為現在華部人口已經過千,比當初桃花塢百十個人多了十倍有餘,境況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沒辦法再象以前那樣粗放經營了。李辰提議在華部都督下先成立軍事和民政兩個管理機構,其它的再慢慢跟進。這樣,華部都督司馬房和布政司宣告成立。
李辰自兼司馬掌握軍權,任命賀蘭武為司馬長史佐貳。華部義勇和新投的郡兵及丁壯約三百人人組建一個正兵營,賀蘭武兼任營指揮。營下設三都,每都下設三隊,每隊五伍,每伍仍是五人。賀蘭盛為副指揮,領騎兵及軍械輜重。賀蘭仁為副指揮兼監軍,領軍法和首腦機關警衛。
花貴將離開軍隊,成為華部的第一位民事首長,布政使。並兼任司法首長按察使。李由被任命為布政主事,紀輝為布政從事,皆為花貴的僚屬下級。
李辰說完,轉過頭來,正待要交代李由幾句,卻見李由正失魂落魄般兩眼直盯著裴萱不放,好像他剛才說的話一句也沒有聽進去。李辰不由心頭火起,
“尼瑪,家裏小妾都好幾個了,還盯著人家大姑娘不放!”
李辰重重地咳嗽了幾聲,這才驚動了魂遊天外的李由。李由見李辰一臉怒氣地看著自己,嚇得從座位上直跳起來,拜倒在地,口稱“死罪”不已。李辰雖然惱火,卻也不想把他怎麽樣。隻是叫他起來,將要他做的事仔細囑咐了一番,李由連連稱是,也不知聽進去了多少。
裴萱仍是一副清冷的樣子,隻是埋頭做著記錄,長長的睫毛下秀目宛若一泓秋水,波瀾不驚,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麽。
李辰對眾人道,
“此次襲取金城,大獲全勝。雖然消除了眼前的威脅,卻也將自身暴露在朝廷麵前。雖說我已經上書朝廷,要求歸附。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朝廷將要怎樣對付我們。也許大軍旦夕將至。況且此次攻破金城,使我們的人口大大增加,原來的村寨已不敷用。所以另築新堡當為如今第一要務!”
說罷,他摸索一番,也不知從哪裏找出一個城堡的模型展示給大家,
“這就是要新築城堡的樣子,這種城堡被稱為棱堡,請諸位多多參詳。”
眾人看著案上的城堡模型,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隻見這座城堡不方不圓,而是呈多邊形,就像一朵盛開的重瓣的花朵。它所有的牆都以一定的角度內傾,看上去非常繁複。
花貴不解地問,“為什麽要造成這樣?這需要多耗許多材料工本。”
李辰笑道,“這是出於防衛的需要,你們看,這樣一來,無論來犯者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會受到側麵甚至多麵的攻擊。”
賀蘭兄弟是軍人,他們首先看出了門道。越看越覺得心驚。
賀蘭武不由長吸一口氣,“好毒的心思!”
賀蘭盛點頭道,“不填夠了人命,絕難攻下。這麽個堡壘,隻要存糧夠,就是來一萬人,也徒歎奈何。”
賀蘭仁疑惑地盯著李辰,“這個又是那個什麽泰西傳過來的?”
李辰有點不好意思地抓抓頭皮,“算是吧,這個,你懂的。”

第二天,李辰就找來了築城的工匠,和他們一齊商量工程細節。李辰原想也過一把發明的癮,製造水泥來築城,那可是又快速有堅固,絕對是劃時代的產品。李辰前世做公務員的時候,曾到鄉鎮掛職鍛煉一年,李辰所在的城市曾是全國鄉鎮企業發展最發達的地區。各鄉鎮辦的小鋼鐵廠、小水泥廠、小五金廠等多如牛毛。李辰整天沒事在下屬各廠轉悠,享受各種“腐敗”,所以對水泥等生產工藝多少有些了解。就目前而言,生產水泥的難點不在原料,而在工藝。生產水泥至少要經過兩道研磨,是需要大型的立磨或球磨來完成的。可現在是一千五百多年以前,連金屬都還比較珍貴,從哪去搞大型的立磨或球磨機?如果完全靠人力去粉碎堅硬的石灰石,那個效率太低了。李辰不知道一票穿越眾們都是如何紛紛實現水泥的大規模生產的,反正在他看來,以他目前的狀況是做不到。

經過深思熟慮,李辰最後還是決定用包磚法來築城,也就是城的外部用磚砌成,裏麵是夯土。燒磚可比燒水泥容易多了,而且這裏是黃土高原,燒磚的材料幾乎隨地可取,用之不竭。其實即使是包磚法在當時也是劃時代的,因為城牆普遍使用包磚,也是明朝以後的事了。

當時最著名的一個築城的故事是赫連勃勃築統萬城。赫連勃勃是為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族首領,建國稱大夏。當時他發十萬民夫耗時六年建成統萬城,並以此為都。史載赫連勃勃蒸土築城,每築一段,就要派人檢驗,以鐵錐刺之。若鐵錐入土一寸,便殺築者,並將屍體填入其中。若鐵錐刺不進一寸,則殺刺者。因此統萬城被修建得堅固無比,其表堅硬得可礪刀斧。當然這種凶殘暴虐的統治不可能長久。後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克統萬城,滅大夏國。拓拔燾見統萬城內台榭雕梁畫棟、窮極文采,歎道,“蕞爾小國,窮侈如此,怎能不亡!”

李辰可不敢如此耗費民力。好在有取之不盡的黃土做原料,加上之前發現的煤炭做燃料,磚窯被順利地建立了起來。經過反複試驗,很快,第一批合格的城磚就被燒製了出來。
江湖術士出身的紀輝這時有了用武之地,他裝神弄鬼似地堪輿了半天,在離桃花塢不遠的地方選定了將築新堡的位置。他對李辰道,
“啟稟都督,此處龍盤虎踞,風水上佳。若以此處立堡,定可逢凶化吉,鴻運當頭。我華部必然前程似錦。都督定將如飛龍在天,威震天下!”
李辰見此處正好扼在東西交通要衝,地勢險要,便點頭道,
“那好,就借你吉言,選此地築新堡!”
紀輝忙行禮道,“都督英明!有都督統領,我華部興盛指日可待。”他又道,
“還請都督為新堡賜名。”
李辰駐足四望,隻見遠山蒼翠,大河如織,一時江山如畫。他不禁歎道,“吾等曆盡艱辛,奮力求活,無非期望有一天能天下太平,人人都可安寧富足。我看這新堡不如就叫安寧堡罷。”
周圍的人一齊躬身施禮,齊聲道,“遵都督鈞命,新堡就叫安寧堡!”

定下了新堡的地址,築城的工作就熱火朝天地展開了。李辰發揮前世統籌學的優勢,詳細製定了工程計劃,多少人挖土方,然後多少人再將挖出的土方製成磚坯,再有多少人負責燒窯。並建立了一係列的獎懲製度。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和大家的工作積極性。花貴、李由等人見了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由見了李辰幾次預言又止,李辰問他有什麽事,他卻瞅著周圍的人支支吾吾地說不出個所以然。李辰忙得很,也未細想,還以為他新近投效,怕和其他人相處不好,隻是勸慰了他幾句了事。
李辰每天在工地上巡視,一有空,就想幫忙幹活。可鄉親們哪裏肯讓他動手,千推萬阻,說都督還是去做大事吧,這種粗活我們幹就行,就差給李辰跪下。李辰說和大家說不通,每次都隻能怏怏而歸。花貴私底下悄悄勸李辰,現在你已經是部眾上千的一部之首,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威嚴,才能服眾。不能和從前在桃花塢一樣挽起袖子就和鄉親們一起幹。那是不行的,別人會覺得你沒有威嚴,甚至會輕視你。雖然李辰身上還有許多現代人的觀念,但也明白花貴說得有道理。這畢竟是一千年以前,人們的觀念是不容易改變的。之後,他在工地上巡視,就不再伸手要幹活了。

這天,李辰在製磚坯的工場巡視。他見有多出來的泥料,想起從前玩過的陶笛,一時心動,就動手做了幾個,讓窯工拿去和磚一起入窯燒。過了兩天開了窯,窯工專門給李辰送了過來。李辰收下陶笛,賞了那窯工,打發他回去。
吃罷晚飯,李辰處理好當日的公務,然後坐下細細看這些燒好的陶笛。李辰一共做了五個陶笛,有兩個燒破了,變成廢品。剩下的三個,李辰試了試,有兩個音是疵的,隻有一個勉強可用。李辰將吹管湊在嘴邊,試了下音準,漸漸地那種熟悉的感覺回到自己的手上,一個一個的音符也慢慢地連接成完整的曲調。就在這時,妞妞恰巧送茶水過來,見到他手中的陶笛問道,
“李郎君,你手裏是何物啊?”
李辰顯寶似的將陶笛在她麵前晃晃,
“沒見過吧,這是一種樂器,叫陶笛。”
“樂器?那你會吹嗎?”
“那還用說,你且坐下,讓我吹一段給你聽聽。”
妞妞過來在李辰身邊坐下,凝神靜氣地準備聆聽。李辰先試了幾個音,接著,一種妞妞從未聽到過的美妙的音樂,從李辰手中長相奇異的樂器中傳了出來。悠揚而深沉的曲調,象一條神秘的河流,跨越時空距離充溢在整個小屋裏。妞妞覺得自己的全身血液好像都停止了流動,隻是任憑這由一個個美妙音符組成的河流,慢慢穿過自己的身軀,在自己的心間輕輕流過。在這一瞬間,妞妞似乎有種熟悉的感覺,對了,那就是娘親用手輕輕撫摸著自己臉頰時的感覺。娘親細嫩而溫暖的手讓自己感到那麽的寧靜和安心。妞妞覺得自己的靈魂此時好像長上了翅膀,已經掙開了軀體,高高飛翔在天空上,如同佛經中的飛天,在空中自在地徜徉,俯瞰著美麗如畫的大地。
笛聲結束了許久,妞妞才從中警醒來,“呀”的一聲,她為自己的失態而不好意思地笑了。
“李郎君,這首曲子真好聽,叫什麽名字?”
 “《故鄉的原風景》”
“這曲子是你自己作的麽?”
李辰搖了搖頭,“是個倭國人作的,叫宗次郎。”
“可是《漢書•地理誌》中提到的倭奴國?”一個清越的女聲從邊上傳來。李辰和妞妞扭頭一看,卻見裴萱不知什麽時候進了屋中。她仍是一襲白裙,如一支出水風荷,搖曳生姿。
“《後漢書》有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都督適才所言倭國,可是這個倭奴國?”裴萱沒有理會倆人眼中的訝異,繼續問到。
妞妞對這個漂亮女人殊無好感,心裏一直為她初次見麵就和自己大吵一架而記仇。見她不請自來, 立即大大地翻了她一個白眼,還示威似的向李辰身邊靠了靠。 
李辰尷尬地笑了笑,“哦,原來葳蕤小娘子也來啦。你說的不錯,這倭國正是《漢書》所載的倭奴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