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二十三章 隴西李氏(二)

(2013-11-19 22:36:13) 下一個

李辰把李由讓進自己的屋子,請他上座。李由卻是不肯,大家謙讓一番,最後倆人抗禮對坐,花貴在李辰的下手作陪。
趁花娘子烹茶的當兒,大家不免寒暄幾句,互敘了表字。那李由雖說骨子裏有股士族高門的傲氣勁,但言語還算得體,沒有讓場麵太難堪。李由問起李辰的出身門第,李辰隻好把從泰西歸來的謊話又重複了一遍。
李由聽得連連點頭,“這麽說來,這水車的神技也是天行兄從泰西學來的?”
李辰心中一動,馬上警覺起來,但表麵上仍很平靜地道,“自知(李由的字)兄所言不差,此物正是在下於泰西時所學。區區小技,貽笑大方了。”
李由笑著連連擺手,卻沒有接下去,而是話鋒一轉,拱手道,
“天行兄,我家靜齋公久仰兄之大名,可惜無緣相識。今日特遣由前來,奉上錢五千,表裏兩端,好酒二壇,豬羊各一口。區區薄禮,還望天行兄笑納!”
李辰麵帶微笑,拱手還禮道,“多謝靜齋公顧惜垂青,然無功不敢受祿。若有什麽地方用得上在下,還請自知兄實言相告。”
李辰才不會相信什麽久仰大名之類的鬼話。他自從來到這裏,金城縣門也沒踏入半步,況且隴西李乃當世最頂級的門閥,雙方身份天差地別,今天突然跑來跟我這樣一個沒出身的小民說久仰,騙鬼呀!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李由笑道,“今日前來,是有一個天大的喜事告訴天行兄。我家靜齋公心喜天行兄弟才學超群,見識不凡,年紀輕輕便為一寨之首。今欲收天行兄為我隴西李氏長支庶出子弟。今後你我二人就是一家人了,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李辰和花貴不禁悚然動容。隴西李氏要收李辰入門!這對於李辰這個沒出身的人來說,那簡直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而且那餡餅還是金子做的。從此李辰不僅跨越了庶族與士族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且一舉進入了天下最頂級的門閥。雖說隻是個庶出的身份,但憑此身份已經可以娶當世除最頂級門閥五門七望外,幾乎所有士族高門的嫡出千金為妻了。
李辰心中除了震動以外,卻是愈加的警惕。這隴西李氏這麽大手筆,出這樣大的本錢,所圖必然甚大。
旁邊花貴有些澀澀地問道,“那我等桃花塢一眾鄉親如何安排?”
李由手撫長須,不假辭色地道,“靜齋公宅心仁厚,特許桃花塢投效在我李氏長支門下,天行兄將為桃花塢管事,你等繼續聽他吩咐就是。”
花貴頓時臉色鐵青,投效的意思就是賣身為奴。按照李由的說法,桃花塢一百二十多鄉親除李辰以外,從今以後就失去了人身自由,變成了李氏的家奴。而且一旦淪為奴仆,不僅本人將終身為奴,就連子女也要世代為奴。這不由得讓花貴氣火攻心,他氣憤地大聲道,
“這桃花塢乃是我等經年辛苦所成,憑什麽就白白歸了李氏?”
李由“呲”地一聲冷笑道,“你手中可有憑契?可有中人、保人?可曾上得官府黃冊?若無,你如何說這地是你的?”
花貴似被擊中了要害,他臉色慘白,但口中強自諍道,“我等皆是自由之身,世為良民,如何能賣身為奴?”
李由道,“自由之身?你可有戶籍?此地屬於河州金城郡金城縣,你若無金城縣戶籍,便是流民。金城縣衙自是有權安置你等,便是將你等發賣為奴,也是可以的。”
李由看了一眼如喪考妣的花貴,繼續道,“適才我道,我家靜齋公宅心仁厚,這才派我來給你等指一條明路。靜齋公仁名遠播,待下甚厚。你等能投效門下,豈不是前世修來的福氣?若要是非得官府出麵……”
聽到這裏,李辰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倏地長身而起,對李由道,
“且住!辰才識淺陋,不敢當靜齋公青眼有加。在下本是零餘之人,蒙桃花塢眾鄉親收留不棄,遵奉為首,自當於眾鄉親休戚與共!請上複貴主,在下無德無能,不敢奢望入李氏門牆。至於這桃花 塢……”
李辰看了花貴一眼,“我自耕之,我自有之。任何人都休想將它搶走!”
花貴激動地道,“李兄弟……”下麵就已經哽住了。
李由沒有想到李辰突然翻臉,急忙道,“天行兄,這可是你難得的機會……”
李辰一伸手止住他下麵的話,理都不理他,隻顧對花貴道,“花大哥,替我送自知郎君出去,禮物也原物奉還。”
花貴起身對李由做了個手勢,“自知郎君,請!”
李由今天信心滿滿而來,卻不料局麵突然急轉直下。他怎麽也想不明白,李辰竟然會拒絕隴西李氏的招攬。這可是多少人哭著求著都沒有的機會啊。這李天行三言兩語就拒絕了?他頓時覺得有一股怒氣在胸中升騰,當世最頂級門閥隴西李氏,幾時曾被這樣當麵拒絕過?但想起家主臨行時的囑托,他強壓怒氣道,
“天行郎君,你是不是再考慮一下?你須知這金城郡郡守乃是我李氏長支大房道玄公諱乾。我毫不誇口地說,在這金城郡內,我李氏可謂一言九鼎……”
李辰神色冷峻地打斷他,“當慣了奴隸的人,不會體會自由的可貴!”
花貴也在邊上大聲道,“請!”
李由幾時受過這個,氣得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拱了拱手,便跺腳恨很而去。花貴緊跟在後麵,一直送到寨門口,目送他騎馬去了。
花貴回來,滿臉羞愧地對李辰行禮道,“李兄弟,這事都怪我……”
李辰連忙扶住他,“花大哥,這事不能怪你,你做得沒有錯。要怪就隻能怪這不公的世道!怪這幫貪婪無恥的狗官!”
花貴擔心地道,“恐怕他們不會善罷甘休,就不知道他們又會使什麽惡毒的手段。”
李辰道,“不管他們用什麽手段,我們都接著。”他兩眼注視著遠方,
“自由從來都不是沒有代價的!”


 
“不識抬舉!”
坐落大河對岸的金城縣內西關街上的縣衙書房內,金城縣令李益聽了李由的回報,氣得一掌拍在案上,一隻名貴的青瓷茶碗,從案上滾了下來,應聲摔成了碎片。
站在下麵的李由不由得將腰又彎了幾分。
“你怎麽辦的事?一個百十來人的小寨子都搞不定?”
李由麵帶慚色施禮道,“在下無能,有負家主所托。”
李益見他這副模樣,倒也不好再說什麽。李由不是家奴出身,是族裏的庶出子弟,一直幫他在打理家裏的莊園。他不能象對待奴仆那樣對待李由。
李益強壓著怒氣,對李由道,“你今日也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李由忙行禮道,“多謝家主寬宏。隻是這桃花塢……”
李益揮了揮手,“我自有辦法,你且去吧。”
李由收拾了地上的碎瓷片,給李益換了碗茶,行禮告退了。

屋內隻剩下李益一人,他不由地扶住了額頭,微微閉上了眼睛。
聲名顯赫的隴西李氏在如今風雲激蕩的亂世中,正攀向一個新的高峰。李益是金城令,長房家主李乾現為金城郡守,再加上同支的李賢、李遠、李穆三兄弟,遠支的李虎、李弼,真可謂冠蓋雲集,公卿滿門。可大宅門有大宅門的難處,這裏麵的明爭暗鬥是不可避免的。
在之前因賀拔嶽驟然離世而產生的巨大動蕩中,李賢、李遠、李穆三兄弟抓住了機遇,果斷地投靠了宇文泰。李賢因在討伐侯莫陳悅的戰爭中功勳卓著,已經由原來的高平令受封為持節、撫軍大將軍、都督。而李益、李乾因為猶豫不決,已經失去先機,雖說後來也投靠了宇文泰,但在與李賢兄弟的競爭當中已經落了下乘。
當李益看到李辰送來的水車圖樣時,他立刻就意識到了其中的價值 ,頓時覺得如獲至寶,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當時李益沒有聲張,隻是偷偷藏起了圖紙。為了穩妥起見,他先是派了個心腹悄悄渡河去查看了一番。那心腹回來報告說,桃花塢果然建起了十餘丈高的水車,完全不用人力,隨著水流運轉如飛,眼看河邊荒地將變千頃良田!李益大喜,計較一番後,就立刻派李由帶著禮物去了桃花塢。
李益的算盤打得很好,他隻不過給了李辰一個庶出子弟的名分,這樣的子弟在李家少說也有幾十個,根本算不上什麽。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無疑是鯉魚越龍門,化身為龍了。這等誘惑,他自信沒有人能抵擋。而李辰一旦成了李氏子弟,他的發明,不就是他李氏長支二房的了麽。這水車構思精絕,巧奪天工,無論獻給朝庭或是宇文泰都是奇功一件。自己這件穿了多年的縣令官袍,少不得也要換換。雖未必比得上李賢,但一郡的太守還是穩的,運氣好的話,說不得還能弄個州刺史幹幹。而大河北岸的田地,李益也已經窺覷已久,一心盤算著如何據為己有。如今也是天賜良機,隻要他們的首領李辰變成李氏子弟,其他一些賤民,不是任由拿捏?既有獻水車之名,又得大片良田之利。今後他長支二房在隴西李氏一門,風頭必將一時無二,無人能敵。
可李益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辰竟然一口拒絕了這送上門的天大好事。這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也因著出乎預料的挫折而茲生出滔天的怒火。在金城,居然有人敢對李氏說不!這簡直就是對當今頂級門閥隴西李氏的極大羞辱。
“李辰!”李益咬牙切齒地念著這個名字,恨不能立刻將此人碎屍萬段。就是此人,將自己謀劃的一切打碎了。想到就要離自己遠去的官位和田產,李益不禁怒火中燒。
“不給這些賤民些厲害看看,須顯不出我的手段!”


李益主意已定,便衝外麵大聲道,“來人哪,速傳縣丞來見我!”
縣丞聞聽縣令召見,急忙趕了過來。倆人敘過禮,李益劈頭就問。
“如今稅捐入庫多少了?”
“大約九成。”縣丞答道。
李益點點頭,“不錯,足見諸位同僚公忠體國,勤於政務。”
縣丞答道,“這都是縣令大人事必躬親,治理有方啊!”
李益謙遜了一番,把手一拱,“我等為天子守牧一方,須得精心竭力,務使倉廩足備,捐稅無漏,方能上報天恩,下安黎庶。”
縣丞忙道,“縣令大人時刻不忘君恩社稷,心懷庶民百姓,實乃我等楷模。”
李益又問道,“大河北岸的村落去收過稅捐了嗎?”
縣丞一驚,忙道,“大河以北廢棄已久,如今隻是有些流民開些地糊口,我們這些年從未派人去收過稅捐啊。”
李益搖搖頭,“不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隻要種地打糧,便要輸稅捐。法無例外,否則對那些實心繳納稅捐的百姓,豈非不公?”
縣丞道,“縣令大人高屋建瓴,思慮長遠,誠乃老成謀國之言。我這幾日就安排人手,去河北征稅。”
李益點頭道,“那些流民多奸猾頑劣之徒,須得派得力之人前往。”
縣丞道,“下官明白。”
李益道,“此事幹係國家法度,不可輕忽。河北皆是良田沃野,須按上田征稅。此外,那些流民往年未繳的稅捐亦當一並追繳,我看就以十年為期罷。”
縣丞大吃一驚,方要開口,卻見李益雙眼一睜,雙眼射出一縷精光,
“嗯?”
縣丞心裏一顫,忙低頭道,“是”
“限期一月,務使稅捐入庫。逾期不納者,以抗稅論處!”
縣丞忙行禮道,“下官凜遵縣令大人鈞命。”
 
縣丞走後,李益思忖了片刻,在書房裏找出一幅西晉鍾繇《還示帖》書帖,出門喝道,“來人哪,給我備馬,去郡守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ltz 回複 悄悄話 啊,收稅的來了。
主角不久前提倡民主投票呢,現在又提倡人身自由、身份平等。雖然不能說主角錯了,但瞬間橫越了一千年的價值觀,沒有經過啟蒙,也有點突然。例如主角是天朝公務員,以前可能受了領導很多氣啊,看到富人與窮人的對比,所以特別嚮往這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