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裏的小幽默――納涼床
(2008-06-23 05:55:09)
下一個
中日間有許多字形相同,而詞意卻完全不通的表達,比如∶
手紙(信)、急須(茶壺)、大丈夫(不要緊、沒關係)等等。
乍學中文的日本人和乍學日語的中國人拿這些文字來試著溝通,結果,日本人迷糊得噴霧,中國人則喜得噴飯。
脫鞋上床
話說香港某旅行社組團來京都,把旅遊日程發給大家,其中一天的晚間“節目”,是乘涼晚餐――“脫鞋上床”。
旅遊團團員拿到日程表,懂日語的人捧腹大笑,知組團的旅行社又在搞文字把戲了;不懂日語的女性團員衝導遊大喊∶你們搞什麽明堂?!這納涼,脫鞋也罷了,怎麽還扯到上床? 納涼床 所謂納涼床,是許多地道的京都名吃店在每年5月至9月間,在貫穿京都的一條主要河流“鴨川”的河岸上,搭建涼蓬,因涼蓬為木製,日語則稱其為“床”,在“床”上設宴擺席,招徠遊客,在習習的輕風和風中搖弋的紅紙燈籠中,暢飲美酒,對酒當歌,席間,有豔麗的舞妓藝妓陪伴左右,為納涼者斟酒夾菜,搭言接語;耳旁古琴叮咚,眼前滿目清幽,身下河水潺潺,頭上星月交輝,三杯酒下肚,納涼者抬起迷蒙的眼神,月光自樹影中瀉了滿“床”,天廓地悅,納涼者感歎“今夕何夕”也。
納涼床
自日本的江戶時代就已盛興,元治元年(1864),《花洛名勝圖會》卷一曾記載了當時“納涼床”的盛況∶
“東西茶點飯莊張燈結彩,熙攘恍若白晝”。
明治以後,“納涼床”這種民俗更是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而大力傳承,直到日本經濟騰飛時代、泡沫時代,“鴨川”一帶的盛夏之夜都是日日美酒、夜夜笙歌,每每過目,讓人想起中國六朝時代的秦淮景象∶“漿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蕭鼓,晝夜不絕”。
即使沒有舞妓藝妓的耳鬢廝磨,納涼床,也喚起異鄉人“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思緒,盡管腳下那河流並不多寬,雖然那“星垂”的莫屬平野。 納涼床,有文氣的日本人稱之為日本夏季的“風物詩”;而置身其中,“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則是中國詩人的澹泊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