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原創

唱給月亮的歌 寧靜是一種 慈悲 是魅力也是 震懾 天上宮闕不聞 何年依舊 奈得圓缺 拎兩盒打包的 月光 酥皮五仁的另裝
正文

好客與邪魔

(2009-05-23 22:00:29) 下一個
    曾經在《對比》一文中寫過∶“中國人喬遷新居,呼朋喚友,請客招待;日本人搬入新家,關起門來,過自家的日子。”

    這種“對比”,說白了,其實就是“好客與邪魔”的注腳。

    中國人把“去朋友家作客”或“招親友來家作客”看成一種喜悅,喜自內心,悅在張羅,由來已久,致使成為一種文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但是,日本的“樂乎”文化不是這樣的。
    日本人到別人家去,進門前先要大聲說一聲“邪魔”(お邪魔します),這兩個漢字在中國人眼裏很不吉利――“邪”是邪惡的“邪”,“魔”是魔鬼的“魔”,家中好端端來了一個“邪魔”,意味著不自然不自在打亂秩序打破定格。
 
    “邪魔”的原意是“打攪”、“礙事”、“麻煩”,還有的字典裏注釋翻譯成“討厭鬼”、“絆腳石”,所以日本人在踏上別人家的玄關之前一定要喊“邪魔”,不可省略,假如你覺得不耐煩,直接脫鞋進入“廊下”(日本人家中從門口通向客廳的一段走廊),那在日本人的眼裏,可真就是來了一個大“邪魔”了,要報警的,說報警也許過頭,但是至少討人嫌――他們會驚歎――家裏怎麽來了那麽一個失禮的家夥! 所以“邪魔”一定要喊出聲的。

    喊完了也就沒事了――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聖誕元旦節年照過。

    中國的待客文化裏,壓根沒聽過有“邪魔”一說,中國人甚至把“到我家來玩”看做是最體麵的問候話,其親和力超過“你好”“晚安”“再見”,充滿溫馨與人間煙火,為平凡的柴米油鹽點綴融和與浪漫,那是華夏式的浪漫,上下五千年。 
   
    日本人在“邪魔”中定位來者的人格。
    中國人在“好客”中審視自我的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