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家福”為情感結繩記事
(2017-02-06 00:44:32)
下一個
過了新年,每個人的年輪又多了一圈。這幾天,如皋市民餘慧把30多年來的全家福整理出來,引發一片感慨。時間都去哪了?一轉眼,孩子大了,父母也老了。在餘慧眼裏,時間,融化在孩子的歡笑裏,流淌進父母的皺紋裏,也被她“埋”進一張張全家福裏。(昨日《澎湃新聞》)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感覺,明明生活越來越好,但過年的氛圍卻似乎越來越寡淡。對一些人而言,回家過年,很多時候就是換個地方玩手機。再或者,一副“某某好辛苦的節奏”,白天打麻將,晚上鬥地主。因此,春節幾天假期一過,恍然發現,自己好像過了個假年。其實,年並不假,隻是過的人沒有把時間花對地方。而如餘慧般每年拍張全家福,就能把年味留住。
之所以會感覺年味變淡,原因大抵有二。其一,在物質匱乏時代,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過去主要是吃的盛宴,今天,吃反而成了一種負擔。這個內涵一旦被抽離,春節的意義就折損了大半。其二,既然吃的內涵退居幕後,春節團圓的意義就該愈發凸顯。但是很明顯,很多人對這一轉變尚不適應,“青黃不接”之下,春節自然乏味,也就過得百無聊賴了。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說過:“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時下,過去我們熟悉的東西正在以舊換新,傳統的春節也不例外,這本身沒有什麽可惜,但舊物件原本支撐了一些意義,那些意義現在需要我們一點點去重建。白雲蒼狗,時間不舍晝夜。一張全家福,或許留不住時間,但卻是意義之網上的一縱,或者一橫,可以凝聚家庭的共同記憶,為我們的情感來一次結繩記事。
據報道,美國亞特蘭大一家報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調查,發現在家裏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勝於學業事業上的成就。尤其是家庭傳統,它給所有家庭成員留下的回憶和帶來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斷的,不會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毫無疑問,在某些特殊時刻拍一張全家福,不啻為收集家庭故事和回憶的絕佳打開方式。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說,30年前囿於條件,拍全家福不是那麽容易的話,那如今,隻要有心,拍全家福的難度係數降低了不少。隻要人齊,不用數碼相機,自拍杆一架,一部手機就能輕鬆搞定。頗為可惜的是,明明現在方便了不少,不少人卻在春節等家人團聚的重要日子裏,忘掉了拍全家福這樣的儀式,可以帶來的滿足與意義。
天地不言而四時行焉。其實,不用30年,兩三年就能管窺人事代謝,看到一段往來古今。前年春節,一家人拍全家福,同框的多了一位新成員:我新婚的妻子。今年春節再拍全家福,摟在懷裏的小兒睜著好奇的大眼睛,左顧右盼。當然,全家福不能隻存在內存卡裏,還得衝洗出來裝裱,以供觀瞻與惦念。
這不,這個春節拍完全家福後,二姐就對我耳語,別光顧拍照,不顧洗照片,給我寄上一份。我知道她的意思,全家福放在手機裏,和衝洗出來放在陽光下,這是兩碼事。如果說拍全家福是一種儀式,那日後在靜好的歲月裏,端詳那些照片,則不啻打開了重溫那場儀式的隱秘通道,看到那一幀幀畫麵,就能無比確定:一家人幸福地依偎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