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一沙彌

談天說地,尋密探幽,暫不定位,有益自足。
個人資料
正文

人間有味是清歡

(2016-12-28 23:50:49) 下一個

人間有味是清歡

很喜歡北宋詩人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裏麵的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帶有哲理性的詩句,是全詩的“詩眼”,給人無盡的思索和玩味。何謂“清歡”?大概就是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鬥,忘卻名利欲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清歡”者,清淡的歡愉也。

陶淵明筆下的五柳先生,可算得上是一個喜歡“清歡”的人,不知道他是什麽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名號了。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窮常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就置酒招待他。家裏的居室空空蕩蕩,身上粗布短衣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常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誌趣,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

清歡,不同於“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的自我放逐,不同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盡情歡樂,也不同於“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無奈。當一個人感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邊的石頭也許比鑽石更有魅力,或者覺得聆聽林間鳥鳴比提籠遛鳥更令人感動,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茶比吃一頓喧鬧的晚宴更能清洗心靈…他就懂得了“清歡”。

在漫漫謀生的路途中,我常常在繁忙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為的是讀一點書,在我的行囊裏總有這樣幾本書,《魯迅小說》、《兩地書》、《朝花夕拾》。穿越了多少時空,在我仰望流雲時,閏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他們在魯鎮,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鹹豐酒店,他們一個個在眼前閃爍,演義著感人故事。為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那幾年在鄉下工作,我深愛那裏淳樸的鄉土,早春時薄霧迷蒙的遠山,夏夜河邊魚火點點,深秋楓樹如火般燃燒,冬日黃昏時溫暖的炊煙,這些都是那時寂寥生活的寄托。至今我還常回味過年過節在農戶家中品嚐的鄉村味道。“綠水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在竹林裏漫步,在小河邊徜徉,鄉村的古風古韻陶冶著我。

居屋後麵有個小小的荷塘,下雨天,雨打荷葉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珠,像珍珠般在荷葉上滾動。隨著風的擺動,又紛紛跌落塘中。夏日的清晨,打開窗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幀著色的荷塘蓮花圖,陽光下荷花盛開,翠鳥在花叢裏嬉鬧飛舞。這情景是多麽恬靜秀美。空閑的時候,我找來宣紙和筆墨,因曾對國畫饒有興趣,這樣的美景不留於紙上,實為可惜。景在眼前,情溢於心。情景交融中也畫了幾幅,“荷塘翠鳥”“荷韻”,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也算是我對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崇敬之情。那時恬淡的鄉村歲月,讓心靈變得更加沉穩……

如今,過著退休之後閑散的日子,舊時的夢編織著蝸居的時光,在老街裏徜徉,在古橋上漫步,腦海裏遠去的歲月那麽地清晰,在月夜的星空,象電影一樣重現在眼前。身心飄忽在那美好時光裏。

人間有味是清歡,在這個平靜的小城,坐在雲淡風清的窗前,讀幾頁書,寫幾行字,此時心靈在寂寥的時光裏不正好享受著安寧和靜謐嗎?生活的河流載著我一路向前,向前。當我回轉身來,發現自己已然被歲月衝涮到了離曾經的彼岸越來越遠的地方,生活就是歲月的流水,而我,就是那水中的一片飄葉。曾經的經曆,也變成了日漸模糊,沉澱於心湖的一種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