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一沙彌

談天說地,尋密探幽,暫不定位,有益自足。
個人資料
正文

【國學故事】德政縣令魯恭

(2016-01-12 19:26:31) 下一個

東漢的魯恭,是一位崇尚德政的官員。

當年,從他任職地方,就任中牟(今河南中牟縣東)縣令開始,就“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時有鄉民許伯等人爭田,是本縣遺留的老大難問題。此前幾任官員依照刑律,都沒求得解決。魯恭到任後,卻“平理曲直”,坦誠開導爭訟雙方,使其“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這一積壓曆年的爭訟案件,終由禮讓罷爭而平息。

崇尚德政,一味效法上古遺傳的仁教風化,也有遭遇梗阻,辦法不靈的時候。接下來一件借牛不還案,就是如此。

從人借牛的是一名亭長。亭長得到人家好意借給的耕牛,用完卻不肯歸還。雖有魯恭的仁教感化,先後三次規勸,還是不肯歸還。魯恭因而歎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

好在無奈掛印之舉,終令亭長悔過。

如此以來,中牟縣境之內,一種祥和安寧氣氛,漸而形成。

建初七年(公元82年),“郡國螟傷稼”。不幸發生螟蛾幼蟲蛀蝕稻心災害,並迅速蔓延。但是,這種能使莊稼絕收的蟲害,卻沒有蔓延中牟縣境。即使各縣地界犬牙交錯,連接緊密,蟲害就是不在中牟縣境發生。

時任河南(今河南洛陽縣)太守的袁安,接到屬縣情況報告,難免奇怪。特意委派一位性情仁恕,辦事認真的掾屬,前往中牟察看。

這位名叫肥親的掾屬前來中牟察訪,魯恭自然應該陪同。兩人相伴,巡視於阡陌之間。但一路上,還真沒見到螟蟲傷稼情形。

走過一段路程,就著一處樹蔭打尖休歇時,恰有雉雞飛來。

雉雞即野雞,見人卻不驚慌。就像如今公園廣場隨意飛落的鴿子,安詳地落在坐者近旁。

這時,正有一位男童,也在附近玩耍。肥親指指駐留地麵的雉雞,問男童,“你何不把這雉雞捉回家去,以作野味?”男童卻回答:“雉方將雛”——目前正是孵雞抱窩季節,不益捕雉殺生。

男童的回話,令肥親心頭一熱。繼而“矍然而起”。辭別魯恭曰:“不才來到此地,是奉命察看君之縣境實情。如今郡國傷螟,卻蟲不犯境,一異也;化及鳥獸,野生動物見人不驚,二異也;童子有仁心,見利不為,三異也。久留無益,徒增繁擾。”

因此“三異”,為之感動的肥親,再不願叨擾德政有為的魯恭,主動中止察訪,回郡複命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