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一沙彌

談天說地,尋密探幽,暫不定位,有益自足。
個人資料
正文

香嚴寺鉤沉,告訴你不為所知的陳年舊事兒

(2014-11-19 18:24:05) 下一個

   
   距十堰不遠的河南淅川香嚴寺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刹,據說是與少林寺、白馬寺和相國寺齊名的中原四大名寺。那裏的廟宇、古塔和壁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嚴寺是唐中後期修建的一座皇家佛堂,方圓數十裏,氣勢恢宏,這個地處漢江和丹水之間的香嚴寺自唐代以來就是秦巴大山裏的鄂西北山民的精神家園,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誕嘉年華會,山民們不懼路遠艱險,一定會來到香嚴寺禮佛禱告,祈求平安和吉祥。因此,千百年來香嚴寺梵音不絕,香火綿延,經久不衰,成為鄂西北山民的精神皈依。其實香嚴寺不僅是佛家道場,以慈悲為懷、普度蒼生的大愛,慰藉心靈,泛愛眾生,同時,還以其悠久的曆史和眾多神奇傳說軼聞說無不透射出至真至善至美的正能量,引領、教化著人們,淨化心靈、開啟民智。

   一、唐宣宗落難香嚴寺
。傳說光王(即後來登基的唐宣宗)兒時時常在其哥哥唐穆宗的龍床之上學著穆宗的樣子做出上朝接見大臣的遊戲,逗得穆宗開懷大笑,甚得穆宗歡心。但是穆宗死後,當皇帝的卻是唐武宗,唐武宗忌憚在心,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派出四常侍追殺光王,光王被一個叫仇公武的宦官藏在糞缸裏躲過一難,又假意借口已殺死光王,而將其送出皇室,逃到香嚴寺道場削發為僧,為時三載,唐武宗為此大肆滅佛,兩次派兵攻打香嚴寺,搗毀寺院,強逼僧人還俗,光王又落魄江湖,雲遊彌渡,備嚐人間苦難。

   二、大智若愚的故事
。光王(唐宣宗),性格沉穩、內斂,一般不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當時就被人稱為“木納之人”,被公認為智力有嚴重缺陷的人。《新唐書》中說:“宮中或以為不慧。”《資治通鑒》亦雲:“宮中皆以為不慧。”言下之意就是:光王這個人是癡呆、智障,至少也是弱智。由此看來這個光王(唐宣宗)不僅是個大愚,簡直就是愚不可及,其實不然,光王雖貴為皇胄,卻是庶出,也是前後三個皇帝的皇叔,在眾多猜忌堤防的目光下,在刀光劍影的惡劣環境中,其若不“愚”則不能安身立命,苟且存活,或許早就暴斃而亡。光王正是以內斂、沉穩,甚至是裝瘋賣傻之法,韜光養晦,苟且蟄伏。這正是光王(唐宣宗)人生悟得的精進要義,更是其在香嚴寺三年修行悟得的“大智慧”。公元846年武宗死,由於武宗未立嗣,宦官為繼續把持朝政,為所欲為,執掌李唐天下,擁立光王當皇帝,黃門宦官滿以為立個傻子當皇帝,萬事皆在掌控之中,不成想唐宣宗是極有思想,極有主見,他一旦抓住機會,以大唐江山和天下蒼生為重,大展拳腳,近賢遠佞,從善如流,成就一番就天動地事業,也成就“中興之主”的英名。

   三、中興之主唐宣宗。唐宣宗即位後對武宗滅佛進行徹底的撥亂反正,大興佛教,以佛家慈悲大愛精神教化眾生,引人向善。並大修香嚴寺,香嚴寺逐漸形成了綿延數十裏的佛教寺道場,成為繼唐初長安大報恩寺之後又一座極其重要的皇家佛堂。而唐宣宗本人也極力效仿唐太宗李世民治天下,鞠躬盡瘁,勵精圖治,以“至亂未嚐不任不肖,至治未嚐不任忠賢”為座右銘。他將《貞觀政要》一書拿在手上,形影不離,每每正色拱手拜讀。他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他處處效法太宗皇帝,念念不忘恢複萬國來朝的貞觀盛世,他收河湟膏腴之地,定江嶺之南千裏沃野,打通南方絲綢之路等等,居功至偉,是唐朝後期僅見的好皇帝,其在位所施之政一直延續到唐朝滅亡。《資治通鑒》載:"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四、匪盜不進香嚴寺。香嚴寺地處秦巴大山的鄂西北山區與沿丹水而上的伏牛山交匯之處,這裏曆來是天下太平不太平——強盜賊人躲避官司、避難蟄伏之地;天下未亂已先亂——綠林土匪嘯聚山林,占山為王,作亂鄉裏,魚肉百姓。但是這裏的土匪強盜一般不進香嚴寺,也不打劫前來朝拜的香客,他們打劫的目標一般都是為富不仁的大戶、橫行鄉裏惡霸,所謂“盜亦有道”。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劉大麻子的人在家鄉鄭州因殺了強暴自己老婆的員外爺全家而被朝廷通緝,逃到均州石鼓寨占山為王,這劉大麻子是個孝子,念念不忘自己的耄耋老母,每每劫得財貨必挑出金銀軟細留得日後孝敬老母,撫養幼子。但日子一長,為匪成性,見血興奮,習慣殺伐,冷酷無情。一次劉大麻子在均州涼水河鎮打劫了一個大腹便便的員外,這員外乘看守的嘍囉不注意逃進了香嚴寺下寺,劉大麻子立馬衝進寺院向方丈要人,住持和尚對他好言開導:刀下留得他人性命,是積德的大善、大浮屠,希望劉大麻子得饒人處且饒人。但劉大麻子已經殺紅了眼兒,非要和尚交人不可,和尚再次苦苦相勸說:人都是父母所生,都有妻子兒女,殺人父母即殺己父母,殺人妻子即殺己妻子,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劉大麻子哪裏聽得進去,手起刀落殺掉了和尚,他剛要邁出廟門,正好與一弱冠少年牽著一瞎老太太撞了個滿懷,惱怒之下又是手起刀落,老人和少年應聲倒地斃命。

   但是,這時劉大麻子真切地認出了倒地而亡的正是自己的母親和兒子,他大叫一聲昏死過去。原來,自從劉大麻子出逃為匪後,他的母親和兒子在鄭州無依無靠,無法生存,老太太帶著孫子相依為命,一邊淘米要飯,一邊打聽尋找著劉大麻子的下落,眼瞧著就要相見,但是相見卻成了眾生的遺憾和無盡的心痛。待劉大麻子蘇醒過來,人瘋傻得不能自持。從此之後劉大麻子遣散了山寨所有的嘍羅,將所積財富財富悉數散發給逃荒要飯的老嫗和年幼的孩子,然後接過老和尚的衣缽在香嚴寺落發為僧。這樣傳說故事的確震撼心靈,在當地類似的強盜與和尚,土匪與山民正邪交鋒的傳說和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但其結局均為公理壓到強權,正義戰勝邪惡,正是這種山民們不斷傳承的正能量引領教化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五、豫鄂兩地香嚴寺。上麵說過,至唐宣宗開始大興香嚴寺,香嚴寺沿著丹水西岸修建了大量的禪院、寺廟,氣勢恢宏。但是隨著一千多年滄海桑田的變化,原來自成體係的寺廟從地界和隸屬關係上被一分為二,特別是元朝以後的行省劃分更是硬生生的將原本一個完整的香嚴寺劃分成河南香嚴寺上寺和和湖北香嚴寺下寺。上寺在河南淅川縣倉房鎮西麵的40公裏處,下寺在丹水岸邊的湖北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所謂:一在白岩萬山環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而曆史上的省界竟然是以上寺南院牆為界,以南為湖北,以北為河南。但是1969年丹江口水庫下閘蓄水淹沒了整個下寺,再往後,為行船方便又炸毀了淹在水中的佛塔和廟宇,為便於寺廟管理和文物保護,國家有調整省界劃界,將香嚴寺上寺完整地劃歸了河南淅川縣。

   六、“消災寶地”的傳說(以下內容來自“百度”)香嚴寺上寺藏經樓內有一塊10平方米的靈氣寶地,俗稱“消災寶地”。這塊方地無論怎樣挖動,都自動升平,並略高於地麵。相傳,唐宣宗在香嚴寺避難時,有一天夜裏,突然傳出“盜寇劫駕”的呼叫聲,他急忙翻身下床,從後門出逃,由於他慌不擇路,掉進了這塊深穀,盜寇聞聲追來時,隻見這裏濃霧彌漫,遮住了視線,眾僧趕到時,盜寇驚恐,四散潰逃。太監在這塊深穀裏找到了宣宗,正想下去扶救時,這塊地殼忽然托著宣宗徐徐升起和地麵相平,眾僧驚喜萬分,齊跪賀宣宗蒙寶地靈氣的庇護,才得以平安,宣宗當即燒香拜佛,並封此地為“靈氣寶地”。從此,凡來寺院燒香拜佛和遊覽觀光的朋友,都要到寶地上駐足,閉目祈禱,願萬事如意,四季發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