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一沙彌

談天說地,尋密探幽,暫不定位,有益自足。
個人資料
正文

窗下的兒子(送給所有心靈無所依的遊子)zt

(2014-10-23 00:32:55) 下一個
又是一年的春節了,記得小時候,到了正月初一的這一天,父親照例要帶著我和姐姐到爺爺家去。在這一天裏,無論如何也不能安排和其他小夥伴們一塊玩了。即便是我參加工作之後也從未改變過。在我看來,這是每年不得不循環一次的固定“程序”;對父親來說,那就是一項經年累月的“規矩”了。
  早年,爺爺和奶奶還活著,盡管他們不富裕,我和姐姐每年照例會拿到爺爺和奶奶分別給我們的壓歲錢——5塊、10塊。錢雖不多,但很溫暖。那種來自爺爺奶奶的溫暖是很不一樣的,覺得很沉,也很莊重,像是在爺爺奶奶的身後還站著他們的雙親和長輩。整個家族的人都在默默地看著這一幕幕,彌漫著一股家庭溫暖與傳承的氣息。
  然後,一家人便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我和姐姐隻是默默地吃著,默默地看著。這一家人似乎都不是太“熱鬧”的人。而這樣的聚會,一年也隻有這一次,然後,大家便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第三代的我們都已經長大了,可奶奶就是在這個時候離開了她的這一大群兒女,也離開了幾乎陪伴她一生的爺爺。奶奶走後,姑姑和爺爺在一起生活。因為爺爺的年紀大了,身體又不是很好,需要有一個人在他的身邊照顧。我原以為,舊曆的除夕不用再去爺爺那裏吃團圓飯了,初二或者初三去就可以了。可是到了舊曆的新年,父親照例領著我到爺爺家拜年。
  按說這舊曆的春節,畢竟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喜氣的氣氛會很熱烈,然而,由於奶奶不在了,爺爺家的除夕之夜顯得格外的冷清落寞。爺爺的孩子們都來了,可怎麽也看不出往年的那種溫暖的氣息了。爺爺看上去也有些孤獨,駝著背,總是時不時地歎氣。雖然歎氣聲很輕,可總讓人覺得沉重。然後,他開始挪挪自己的身體,看看自己身旁的位置——那位置上以往坐著的是奶奶,而現在坐著的是他的大兒子了。
  回去的路上,父親也總是在不斷地歎息。他的心情似乎和爺爺一樣,也很沉重,不像奶奶活著的時候,父親從爺爺的家拜年出來,總是精神抖擻、充滿力量的樣子。
  鬥轉星移,爺爺也因病去世了,隨後那套舊房子也賣掉了,那裏已不再是爺爺奶奶的家了。我心裏酸酸地想,再也不能去爺爺家吃一年一次的團圓飯了。
  翌年,到了正月初一這一天,吃過晚飯,姐姐去電視台值班了,母親去鄰居家拜年。父親望著空空的房子對我說:“走,去你爺爺家看看。”我驚詫地問:“爺爺不是不在了嗎?那房子不是賣了嗎!”父親堅持著說:“還是去看一下,祭奠一下吧,心裏踏實。”
  父親帶著我一邊走一邊說:“你爺爺年輕的時候,上下班就在這條街上走,那時他很精神,你奶奶在醫院裏當護士,什麽時候都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利索,街坊鄰居都很尊敬他們,見了他們是一定要打招呼的……”
  到了爺爺家——哦,這已不再是爺爺的家了,那裏已經住進了一戶陌生人。父親和我仰頭望著爺爺家的那扇窗,那扇窗裏的燈熄著。父親就站在那裏,望著黑黝黝的窗子久久不肯離去。也許在他的心裏,那舊宅裏的燈總是為他們這些兒女們亮著的……
  以後隻要到了大年初一這天晚上,父親都要去爺爺的家看看,隻是不再帶我和姐姐去了。他一個人站在爺爺家的樓下,仰頭望著那扇窗,吸著煙,久久不願離去。再後來,小區改造了,那裏建了一片新樓,父親站在那片新樓中,已經說不清哪裏是爺爺的家了,但他仍然一個人站在那條街上,尋找著舊時的街路,像個迷路的孩子,久久地在那個地方徘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龍之眼 回複 悄悄話 父親每年都要回去跟爺爺奶奶吃團年飯,後來即使爺爺奶奶過世甚至祖屋賣掉也依然要回去看一看,父親這是在緬懷親愛的爸爸和媽媽,懷念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美好時光,尋找精神的慰藉和寄托,尋找自己的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