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鋒
我們與他們,似曾相識又彼此陌生。在台灣找中國味兒,你能感悟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
用“穀歌地球”俯瞰,台灣的城市與珠三角的城市並無大分別。可再看路牌,再看人臉,則是另一道風景線。
我們與他們,似曾相識又彼此陌生。他們2300萬,我們13億。究竟誰更代表那個傳統的中國?在台灣找傳統中國的味道,你能感悟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
環遊世界的學者金觀濤曾說,走遍全球的華人社區,最適宜居住的還是台灣。
台灣究竟有什麽可看的?我走馬觀花9天時間,在台島上找中國。感謝優酷組織的這次自由行,讓我拚出一個完整的中國。
台灣人的臉
終於到台北了,我陷入了“民國”。導遊用了一個句慣用語,“台灣這邊叫飯店,咱們家鄉那邊管叫酒店”。在台灣,酒店是歡場的代名詞。去年《新周刊》做了“民國範兒”專題,台灣INK雜誌照樣全登。
桃園機場在翻修,一步一個道歉提示。謙恭本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機場的服務公司叫信實集團,英文sincere,信達雅,又合理念;貨運公司的服務是“送至您府宅”,好一個久違的府宅;公汽公司叫“大有大巴”,大有是易經中的吉卦呢。
台北以忠孝仁義命名道路。香港的路名很殖民,大陸的路名很革命,台灣的路名都很中國。東西主幹叫忠孝路,仁愛路,信義路,和平路,南北縱橫叫複興路(台北)或者一心路、二聖路、三多路、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賢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高雄)。道路不隻通東西南北,也通古今。
如果樓盤叫“將進酒”或“棋琴九重奏”,你不必稱奇。或許你看慣了皇家禦庭或歐陸風情。樓盤名稱透出一座城市的底蘊。
更多的底蘊在文字中。他們的愛(愛)是有心的,他們的親(親)是相見的,他們的義(義)中是有我的,他們的廟(廟)是經常朝拜的。中國漢字是我們與古人交流的密碼。密碼不失,方能傳承。
人臉是城市最細致的風景線。台灣人的臉從容淡定,優雅內斂。是否熱心為陌生人指路是一座城市友善的指標。新一代台北人會拿出手機,耐心為你Google。中華民族以助人為樂,美德有傳。
臨行前被告知,內地砍價殺一半的做法在台行不通,會招致鄙視。你不買東西都不會遭嫌棄,店家會說“謝謝,歡迎下次再來”。
在台灣“小姐”仍是禮貌的稱呼,“老師”是極令人尊敬的稱謂。
友善是台灣人的關鍵詞,《新周刊》曾出“友善經濟”的專題。友善不是靠標語,也裝不出來,不是麵子,而是裏子。中華民族的裏子是鄉土中國。據稱,台灣仍保持裏長、鄰長的設置,居民一有矛盾或問題,先靠傳統的辦法協調。中國式友善是鄉土社會出發,再擴展到陌生人社會的。
台灣的斤兩跟大陸不一樣,還是十六兩製,也就是說大陸半斤,台灣是八兩。
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評語:北京好看不好玩,台北好玩不好看。這次他補充說,北京最好玩的時候是1984-1988年,那時北京滿大街“膀爺”。我說是啊,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五年,當然好玩啦。
現在都跟權力玩,能有趣嗎?
文化是最大的附加值
不少大陸客初看台灣會有些心理落差。台灣怎麽連個氣派的機場都沒有?
有陸客對導遊小曾說,台灣真破,奔馳沒幾輛,樓又這麽小這麽破,推薦點漂亮點的行不?“台灣最值得你推薦的是什麽?”小曾說是人情和文化。台灣的文化與人情沒寫在樓麵上,卻寫在人臉上。我又問台灣貧富差距大嗎?他說大,但看不出來。
“台灣不是來看的,台灣是要來細細品味的。就像一個女人。”(馮侖)
比如誠品。誠品代表這座城市的品味和抱負。不泡誠品,不能理解台北。目前,港澳和大陸的書店大都被擠出了黃金地段,而台北誠品還在堅守。老板是用其他經營收入來補貼的嗎?後來得知,在誠品最困難的時候政府曾出手補貼。逛誠品是一種享受,看多久都沒人轟你,像是個圖書館可隨處坐。年輕人看報刊的越來越少,但看書仍是必修。一本書通常在二三百元新台幣(四五十元人民幣),學術書更貴。讀書是一種態度,是不淪為“低智商社會”的保證。
在誠品書店,設計書刊充斥著書架。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台灣成功從為別人代工(OEM)到自主設計(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這個轉變要求台灣人了解客戶消費心理和生活方式流變,做好研發、設計、行銷、廣告等微笑曲線的兩端。由此,亦要求台灣人從集體化的生活轉向個體化的生活風格。
這是雜誌人詹偉雄的總結。
台島沿途有許多主題民宿(家庭旅店),尤其在最南端的墾丁,均是小而精,透著主人的趣味。每間店,每座城市,都應和著傳統與創新。
創新不忘本。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筆有千秋業”文人字畫展最令我肅然起敬。故宮不隻展現帝王將相,不隻展現錦衣玉食,還有文人情懷。文人僅憑一支筆即可傳千秋萬代:牛!
去台灣時正值暑假,“百年樹人”的學生夏練營隨處可見,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拜廟。台灣教育宗旨是“德、智、體、群、美”,沿襲了蔡元培等先師們的訓導。其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環節。“品格教育”包含人品、道德與人格等,再延伸出諸如關懷、公平、尊重、責任、感恩等價值觀。台灣大專院校都開設一個學期的勞動服務課程,內容是做社區服務、勞動服務的工作。
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而不為成為音樂家練鋼琴,不為成為畫家欣賞繪畫,而是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倫理教育,學工的學習工程倫理,學商的學習企業倫理,特別醫學係對倫理教育非常重視,做醫生不能為了賺錢。盧梭說:“不管學生將來入何等職業,先使他成為一個人。”
假如你去台灣觀光,錯失了自然美景不足惜,因為大陸也有,但若錯失了文化就未能觸摸到這個小島的核心。因為文化是台灣最大的附加值。
信神靈的人有福了
粗粗看了下,台灣大致幾類電視節目:最多是娛樂節目,然後是美食減肥生活類,最後才是新聞類,且以社會新聞為主,偶有政治辯論,也是脫口秀。“全民最大黨”則屬娛、政跨界的兩棲節目。當然還有大愛、人間衛視等教化電視。我專心看了一期證嚴法師的布道,娓娓道來,言淺意深。證嚴、星雲等諸大師的人間佛教才是台灣的定海神針。你不要被娛樂表象蒙蔽了。
台灣人八成信教。全島廟堂多達萬餘座。
著名的佛教的“四大”是:佛光山(星雲創建)、法鼓山(聖嚴創建)、中台禪寺(惟覺創建)和慈濟會(證嚴創建)。街頭宣善的提示更是隨處可見。在台北101旁的一家“台北流行中國菜”的館子我看到這副對子:正邪都為衣食忙,善惡皆有心中法。領導人或地方官常去拜廟以便親民。比如土地廟的社會功能非常直接:護國佑民。
資料顯示,台灣人信奉的第一是媽祖,第二是觀音,第三是土地公。釋迦是一種水果的名稱,超好吃,一點沒有不敬的意思。
什麽叫人間佛教,就是寺廟在人間。無論是陽明山上或居民小區,廟堂端坐其間。關於信仰,我的理解是,隻要大家集中願力,定有好果,與迷信無關。韓國和台灣近幾十年來可謂政局更迭頻繁,間或醜聞不斷,但在社會基本麵上人們還是淡定的。是宗教維係著一方安定,而非什麽政黨。
在高雄賓館裏每個房間放著三本書:佛教聖典、聖經、證嚴的《靜思語》,它們和諧共處著。什麽是和諧社會?這就是和諧社會。和諧首先得有根,或起碼的價值觀。
除人間宗教外,台灣人的工作觀也值得稱道。工作是生命的實現,而非純為勞作和生計。
一天,台北的哥、61歲的李師傅對我說,人不能停,一停就離死不遠了。61歲,在大陸正是帶孫子的年齡。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隻是勤勞也有不同的價值觀。
從小吃透視一個社會的傳承
不說說小吃好像對不起台灣。康師傅牛肉麵在大陸吃香可在台灣不名一文。在台灣隨便一家阿公阿婆的館子都有上百年。“非50年不夠道地”,這是一位雜誌同仁定下的吃規。我住的飯店旁的一個小吃檔寫著:本攤有36年曆史。看來沒有城管的城市很美好。
百年老店,子承父業,子將老店品牌化,用現代手法包裝家族產業。就像對待傳統,自豪與自尊,首先得有用,才談得上再造。傳統文化亦同理。一家牛肉麵館往往是兩代甚至是三代同堂,一代傳一代,下一代並不以做飲食業為低下,相反有種家族榮耀在其中。店家一天幹上10小時,汗流浹背但很快樂。因為是自己的、家族的事業,人有長遠預期,所謂有恒產有恒心。
中國的食品危機,多數壞在了人們沒有了長遠預期,撈一票就走。
屏東有家“四學士牛肉麵館”,一家四姐妹皆學士學位,卻全都幹上了牛肉麵。台灣大學生畢業後首選創業,喜歡無拘無束。台灣大學畢業的起薪是2.6萬元新台幣(約6000元人民幣),比起給人打工,還是有個自己的小店或小工作室更愜意。
台灣的職業聲望,仍以醫師、律師和教師這“三師”居首。據稱一個台灣醫師最大的心願是有朝一日開個自己的診所,熬到那會通常都要四十歲上下了。
關於台灣小吃我首推台南,尤其是赤坎老城一帶,在那彎如腸道的巷子裏,小吃店、廟子、風水鋪子一應俱全,有個風水鋪還有與馬英九的合影。城市的靈魂就埋藏在其中,我像蚯蚓一樣潛入。印象最深的是四神湯,用薏米、白果、山藥燉豬大腸,湯是用骨頭吊足火候的,呈奶白色,極鮮美。待付賬時,老店家過來先把硬幣的麵朝上再收下,她說蔣公頭像是不能朝下的,這樣不敬。看來老太太還是認老禮的。
最好吃的一定是在巷子裏。這是條小吃定律。在鹿港小鎮我吃上了一家“王岡麵線糊”,牆上有店主與吳大維1989年的合影。麵線糊好吃又便宜,隻25元新台幣(合人民幣5元),我想是做街坊生意的,人家從小吃到大,不好意思漲價吧。
台灣小吃為何能做到精致細膩、原汁原味,我概括為“有根”,一家店做死這條巷子,一百年不變。大陸老字號要麽被公私合營,要麽盲目擴張,都失去了根基。小吃如此,民族亦如此。反觀五四一代,都有國學家底才喊出民主、科學,終成一代學貫中西的大師。無根如浮雲啊!
從新富社會轉向現代成熟社會
“富過三代,才知穿衣吃飯”。台灣“飯店教父”嚴長壽概括了台灣社會的三個階段:第一代由貧轉富,暴富之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口味很重;體態臃腫、血壓升高之後,轉向第二階段,即講究清淡、健康、均衡;第三階段人們不隻為口腹之欲和健康而吃,而是要吃出文化、吃出藝術來。
台灣正從新富到成熟社會轉型,而大陸還處於新富階段。新富的另一個說法是暴發戶。
兩岸對比,從社會進程上看,台灣提前二十年預演了這個過程。
本次優酷組織的環島自由行,有一條線路是單車遊,是為呼應全島倡導的節能減碳之號召,也是為與原住民親密接觸。單車手劉珊珊說:“320公裏上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報以微笑。海邊的漁民、豪放的原住民、夜市裏的女老板、環島的大學生、獨居的90歲老伯……謝謝他們的純真和友善,他們簡單的一句‘加油’,讓我信心倍增。”
傳統的環境觀是天人合一,這一點台灣人做得不錯。導遊笑稱LV包包是用來裝垃圾的——出外垃圾隻能兜著走,因為街頭很少有垃圾桶,這是敦促你少製造垃圾。餐盒不能丟公共垃圾筒,否則被罰。居民垃圾分5類管理,垃圾定時集中拉走。
停車開空調不能超過3分鍾,否則罰款6000元新台幣。公共場合全麵禁止吸煙,否則罰款300—1萬元新台幣。何為公共場合?公共建築物屋簷之下,或同時有三人以上者。苛刻吧?
人行道上,汽車如果離行人少於三米司機會被罰款600元台幣。這才叫人道主義,我們這邊則是車道主義,汽車從來不讓人,還嫌你走得慢猛按喇叭。
台灣大部分地區民風純樸,即便在台北摩托車夜晚也是放在外麵一排,無人看管。逛夜市你不用擔心被偷包。打的不用擔心被宰,因為司機擔心被投訴。在台灣,被投訴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商場隨處可見投發票的箱子,那是倡導獻愛心、捐發票,因為發票會定期搖獎。捐發票既監督商家納稅,又鼓勵你救助老弱。
在基隆看到一幅醒目的標語:為什麽基隆沒發展,因為沒有交通立委!選我吧!在台灣政客表演像娛樂明星一樣起勁。而對岸,張家界市市長拍旅遊廣告被嘲諷為作秀。同樣的宣傳行為,在兩岸會有不同解讀。
除選戰期間,台灣人基本上離政治很遠。
1、法製健全。抽煙、吐痰等這些細節都規定的非常清楚,以法製來規範不文明行為。
2、市民文明,極少見到不衛生的現象,連村莊都非常幹淨。台灣女孩說話,非常的嗲,聽到後渾身發麻,嗬嗬 。
3、傳統文化保存完好。沿路幾乎2公裏左右就有一座寺廟,寄托了對善的追求。
4、高速不收費,實在是好啊
5、幾乎無假貨。商品注重品牌和質量,極少有假冒偽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