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中穿行布拉夫( Bluff):赴一趟9.9 公裏南島之約
“皮兒,你確定今天要走多久一段路嗎?”多兒縮了縮脖子,看著天空飄落的細雨。雨絲如綢,輕輕落在她的帽簷上,匯聚成小水珠滑落。
“當然!想走多遠走多遠。”皮兒微微一笑,指了指遠處的山坡,“這可是 布拉夫(Bluff)——新西蘭南島的盡頭,錯過了,下次可不一定有機會。”
步行起點:傾聽海風與蕨類的低語
布拉夫,作為新西蘭最南端的城鎮之一,因南極海風的吹拂而顯得更加原始、狂野。多兒倆站在步行起點,四周是濕潤的空氣,腳下小徑被雨水浸潤得更加柔軟。道路兩旁,翠綠的銀蕨(Ponga)隨風搖曳,葉片上滾動著晶瑩水珠。新西蘭國樹——考裏樹(Kauri)偶爾夾雜在低矮的叢林間,樹皮蒼勁斑駁,好像在訴說著百年風霜。
行走在一條條步道上,腳步時而踏在柔軟泥土上,時而踩過鋪滿落葉的棧道。沿途,矮小的五指山(Mountain Five-finger)灌木叢密集生長,枝頭點綴著雨後的嫩綠新葉。而幾叢開著粉紫色花朵的卡卡比(Kākābeak),宛如彎曲的鸚鵡喙,在霧氣中更顯神秘。
鳥鳴與昆蟲的呢喃
走了不到半小時,樹林深處傳來清脆的鳥鳴聲。“聽,是鈴鳥(Tūī)!”皮兒指向枝頭,一隻黑色羽毛的鈴鳥正站在樹枝上,喉部閃爍著藍綠色的羽毛,胸前的白色羽簇微微抖動。它清澈的鳴叫在雨霧中格外悠揚,像是自然的音樂家。
“要是能看到奇異鳥腳印該有多好啊!”多兒時而蹲下,寄希望在濕漉漉泥土上看到幾道小小爪印。據說布拉夫Bluff 附近森林是少數還能見到野生奇異鳥(Kiwi)的地方之一。由於它們是夜行生物,白天很難看到,但要能看到些新鮮足跡也能表明它們昨夜曾在此覓食。不是嗎?!
步道邊,一群閃著金屬光澤的甲蟲在蕨葉上緩慢爬行,它們的背殼仿佛塗了一層青銅色的漆,在微光下熠熠生輝。偶爾,雨滴落在它們身上,便見它們迅速收起觸角,像是受了驚的小精靈。不由得讓人想起昨晚散步的時候逗著海邊小海螺玩一伸一縮的情形。
布拉夫(Bluff) 的曆史沉澱
步道的後半程,我們來到了 布拉夫山丘(Bluff Hill )頂部,一塊石碑靜靜矗立,上麵刻著有關該地曆史。這裏(Bluff) 是新西蘭最古老的歐洲定居點之一,早在 1824 年,歐洲殖民者就在這裏建立了第一個捕鯨站。十九世紀中期,布拉夫Bluff 發展成了重要漁業和貿易港口,南部海域豐富的海產資源吸引了無數漁民。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捕鯨業早已成為曆史,布拉夫Bluff 也不再是昔日繁忙的港口。如今,這座小鎮以其獨特的海洋文化、牡蠣產業和原始的自然景觀聞名,吸引著探險者和徒步愛好者。皮兒二人站在高處,俯瞰遠方,能看到著名的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在雨霧中若隱若現。由於沒有提前安排去往這個島,臨時決定買票不一定能買到。再加上票價因素,倆人也就作罷了。
細雨中的歸程
最後一段路,二人發現兩旁植被開始稀疏,濕潤空氣中彌漫著海潮的鹹味。隨著步道逐漸接近終點,倆人又看到遠處的斯特林角(Stirling Point)——那裏立著著名的黃牌指示牌,標注著世界各地的距離。
多兒和皮兒並肩站在牌子前,看著上麵指向不同國家的箭頭。“下一站去哪兒?”多兒調侃問道。
皮兒微微一笑:“先找個地方吃飯吃海鮮,補充點能量完成這次新西蘭旅程再說別的吧吧!”
雨仍然飄著,但這趟旅程的風景、鳥鳴與曆史,已深深刻在兩人的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