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10 -16:00
地點:釣魚灣徒步路 (FISHING COVE TRAIL)
距離:往返15.7公裏
海拔:0米 - 355米 (若選擇從南向北走,去程下坡,回程上坡)
到達開普布雷頓高地國家公園後,走完了天際線步道,第二天,皮兒,多兒,魚兒就又踏上了28條徒步路的第10條。這條徒步路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釣魚灣。因為整條路就依傍著釣魚灣河。東麵是海拔355米的麥克肯吉山。西南麵就是海拔455米的法國山峰。選擇它一是因為是最長的一條,有挑戰性;二是有山有水:既有河,端點就是洋(聖勞倫斯灣),兩側還有山。三是海拔變化大,從0米到355米,讓人心生憧憬。
開普布雷頓高地於1936年被指定為國家公園,覆蓋950平方公裏。是新省最大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之一。三個人覺得要想了解這個國家公園,不親自鑽入其中,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一探真麵目的。多兒咬著牙說:“行。就這條。看我們能不能走完。一旦順利完成,就說明還很年輕。嗬嗬。”魚兒隨聲附和:“小意思啦。走2、30公裏嗎,完全是小菜一碟。某些人的口頭禪了。”皮兒堅定了下語氣:“這好象曾經是真的。我可以作證。不過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兒了。希望某人寶刀未老。”
逗著嘴,車子轉眼就從露營地轉過山路幾道彎,到達了我們看好的地圖上的出發點。將車子在公路旁邊的雜草叢中停好,三個人帶好背包,正式徒步行軍了。前後觀望了一下,好象選擇這條路的人並不多。這下更令三人高興了。一上路,就發現不對頭,好象好久沒有人走過了。樹多的地方,樹陰茂密,路上都結了青苔。還有些地方,青草都有50公分高,真的沒有很多人來。更讓人想深入探索的是:路上,無數種類的動物糞便,有的小似花生粒兒般大小,有的似枇杷般大小,還有的象橄欖的本家。無論哪一種,都是成片的,似半個臉盆或一個臉盆般的一片。有新鮮出爐的,也有早就風幹的。這倒勾起了無限的遐想:是麋鹿?是熊?是野山羊?……
身邊跟著從小就“立誌”成為動植物學家的魚兒,這些個草啊,花啊,菇啊;蟲啊,鳥啊,鹿啊;樹啊,藤啊,蔓啊;都是寶貝。即使這些糞便,好象也是有魔力的。似乎頃刻間都長了翅膀似的,飛進了人們的心田。就連多兒也受了傳染,隨手撿起一個幹透的小樹根,像極了古董船,真的有幾百年曆史似的。就連跨溝越坎,也舍不得放手。再往地上看,鬆鼠碰掉的鬆枝或鬆塔串,簡直就可以佩帶在胸前,做胸花使了。完全有引領世界時尚的意味。
欣賞歸欣賞,勞累歸勞累。魚兒的眼睛還是聚光度最好的。在一處被雨水衝跨的灘麵上,再也分不清哪裏是路,哪裏是河。樹木橫七豎八地,歪斜斜地,東倒西歪。就在被雨水衝下來的新土上,紅莓堅強地生長著。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野生紅莓。三人頓時像打了強心劑一樣,貪婪地采摘起來。完全忘記了幾公裏下來後的疲累。真的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
每走上一段,魚兒就跑到了前麵。時而坐下來休息。嘴裏還不挺地喊:“多兒,你在哪裏呀?跟上了嗎?掉隊可不是好同誌。”皮兒大多時候行在多兒左右。但明顯可以看出來,他還是悠著走的,給足了多兒麵子。多兒從沒有示弱過:“長倆耳朵的混沌——小樣兒!幾天兒的你呀。想當初,爬家門口的山的時候,不是我們一領一抱,一背一推,偶爾還要催著:快點,跟上。現在倒好,反過來了啊?!”“哼,我廉頗尚能飯,定不老。——”不過心裏想想,嘴裏是說不上來了。因為呼哧呼哧的喘氣已經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尤其是上坡外加路途不好的時候。下坡嘴硬的時候還是會有的。
中午1點,到達頂端。也就是釣魚灣河匯入聖勞倫斯灣處。一處小的開闊地,散落著3處露營點,據說是需要登記入住,一個點隻能容一個帳篷的那種。遠遠見到一對情侶,好象在作畫。午餐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藍天白雲做客,青山小河伴奏,深邃大洋做桌布。將青山綠水同時充饑,胃口和心田被同時喂飽。回程的路便也覺得縮短了許多。4點鍾返回,大氣是喘了好久好久,但心氣還仍然很高。於是,觀鯨便成了下一個日程。(圖片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