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哈微,皮兒、多兒和魚兒就驅車繼續向東北方向,直奔著名的好望角花瓶岩 (HOPEWELL ROCKS)。確切地說,應是岩石群,由潮汐侵蝕岩層形成的。每天早晚兩次,因而岩石形狀奇特。它是新布朗斯為克省的著名旅遊景點。
按理說,這個地方應該翻譯成希望好岩石更貼切一點。但是正因為它地處粉堤灣上遊的東北角,形狀似碩大的花瓶,而且跟傳統上人們良好的希冀一樣,最後還是給他意譯成好望角花瓶岩。怎麽看怎麽像,幾乎到了亂真的程度。
三人選擇了海灘散步。來之前看過漲潮落潮時間,加上原有的海邊生活經驗,最後一致決定,上午的時間至少用3-4個小時,在這裏流連。趕在漲潮前,好好欣賞一下這個美景。據說潮汐每天都在發生變化,高潮可高達16米(52英尺),潮水漲上來以後,最適合獨木舟或單人皮劃艇。三人決定這次就免了。否則的話,至少要在這停留1-2天。
從接連的兩三個觀景台俯視海灘,隻見塊塊岩石直立,有的仨一群,倆一夥。有的孤傲矗立。還有的,一排排,一行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些直立的岩石,形狀各異。但相同點是,都是頭大,腰細,臀寬,像極了長的比例失調的女人。但是當他們集合在這廣袤的海灘之上,背後有藍天和大海為背景的時候,又像極了畢加索的抽象畫。朝陽映照在岩石上,並沒有呈現出金黃色,而是偏紅褐/棕褐的砂岩顏色。沿著樓梯拾級而下,漸漸地,岩石顯得越來越高大,人們或拍照,或徜徉,或仰視,或平視,真想了解千年依然屹立之謎。
嚴格地說,這裏是由黑暗的的沉積礫岩和砂岩組成的地層。每日巨量水流湧進粉堤灣,不斷地修改著它周圍的景觀。在該地區的冰川撤退後,也就是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後期,地表水的侵蝕和分離過濾,穿梭在懸崖裂縫地層的崖麵。同時,推進和撤退的潮汐和相關的波削弱地基速度比削弱頂部岩石的速度更快,從而造成了他們不尋常的形狀。
同時,潮汐產生大量泥沙。泥沙裹挾大量浮遊生物和植物。所以這裏是各種水鳥經常聚集地。太多水禽和濱鳥在此築巢和享用豐沛的飼料。同時,在這裏可觀看白尾鹿,麋鹿,浣熊,豪豬,紅狐狸,郊狼,有時甚至可見黑熊。漲潮時的鴴形目鳥類遷徙過程中,你經常會看到巨大的成群的鳥兒俯衝的粉堤灣,那是他們在尋找食物。
眼望這大海,看著泥澤裏嬉戲的情侶。再仰望這些鬼斧神工的礁岩,不由得人們不去慨歎大自然的美麗造化。(圖片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