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幾曾回首乒乓球

(2022-07-03 12:04:29) 下一個

                  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

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如果從1926年第1屆世乒賽

開始計算,至今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歐洲乒乓球運動的全盛時期(1926~1951年)

1926~1951年總共舉辦了18屆比賽,僅1939年在

非洲埃及舉辦,其餘均在歐洲舉辦。在7個正式比賽

項目中,先後共有117個冠軍,除美國選手取得8個

冠軍外,其餘都由歐洲選手奪得,歐洲占絕對優勢。

這一時期的主導優勢打法是削球打法。在產生的35

個男、女單打金牌中(第11屆沒有決出女子單打冠

亞軍),男子單打的12枚金牌和女子單打的17枚金

牌都是由削球運動員獲得,占單打金牌總數的83%

。在1937年之前,由於比賽沒有時間的限製,曾多

次出現了“馬拉鬆”式的乒乓球賽。第10屆世乒賽

,奧地利對羅馬尼亞的男子團體決賽打了31小時。

波蘭的歐立克(A.Ehrlich)與羅馬尼亞的巴奈斯

(F.Paneth),為爭奪1分球用了2小時12分鍾。第

11屆的女單決賽,雙方拉鋸無法分出勝負,最終裁

判叫停比賽,兩位選手並列冠軍。

自第11屆世乒賽後,國際乒聯對比賽規則進行了修

改:球台加寬至152.5厘米,球網降至15.25厘米,比

賽改用硬球,限製了比賽時間。三局兩勝的比賽則不

能超過1小時,五局三勝的比賽則不能超過1小時45

分鍾。如果在此時間內沒有結束比賽,誰領先誰獲勝

。國際乒聯的這些改革皆為攻球創造了有利條件,不

僅促使削攻結合打法開始發展起來,而且還出現了一

些以攻為主的選手,但就這一時期總體而言,攻球技

術還未達到戰勝削球的水平。

2.日本隊稱雄世界乒壇(1952~1959年)

日本乒協於1928年加入國際乒聯,1952年首次參加

世乒賽。手握海綿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的日本

隊,雖然隻有3男2女參賽,卻一鳴驚人地奪得了女

團、男單、男雙和女雙4項冠軍。在這之後的7屆世

乒賽,日本隊獲得了共計24項次冠軍。特別是1954

年第21屆世乒賽,日本隊雙獲男女團體冠軍;1959

年第25屆世乒賽,巔峰時期的日本隊奪走了7項冠軍

中的6項。

日本長抽進攻式的打法跟海綿拍息息相關。之前常用

的膠皮拍的擊球力量及進攻威脅不足以攻破穩健的削

球,而海綿拍卻足以打敗固若金湯的削球。當時這種

革新曾引起許多人的反對,甚至要求予以取締。直到

1959年,國際乒聯才通過了對球拍規格化的決定:

運動員隻準使用木拍、膠皮拍以及海綿膠拍(海綿上

覆蓋一層顆粒膠,顆粒可向裏或向外,總厚度不得超

過4毫米,其中顆粒膠的厚度不得超過2毫米)。

3.中國隊崛起,朝鮮隊嶄露頭角(1959~1969年)

1959年第25屆世乒賽,中國運動員容國團在男單比

賽中連續戰勝了許多世界高手,為中國奪得了有史以

來的第一個世界冠軍。1961年至1969年5屆世乒賽

,中國隊僅參加了第26屆、第27屆和第28屆的比賽

,奪得21個冠軍中的11個。當時中國采用的是近台

快攻打法,這種打法建立在正膠海綿拍提供的速度保

證,結合日本長抽、歐洲削球打法,具有“快、準、

狠、變”的特性。

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大學生中西義治創造了一種

新技術——弧圈球。由於這項新技術當時還處於初

級階段(上旋強烈,但弧線高、速度慢),僅對削球

打法顯示了極大的優勢,而對進攻型打法並未能顯示

出多大的威力。然而,它對以後世界乒乓球技術的發

展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世紀60年代後期,

中國隊沒有參加第29屆、第30屆世乒賽,7項冠軍是

在歐洲、日本和朝鮮各隊之間爭奪的。第29屆世乒

賽,朝鮮男隊連續戰勝歐洲強隊,獲得團體亞軍,女

隊亦成為世界強隊之一。

4.歐洲隊複興,中國隊重整旗鼓(1971~1979年)

20世紀70年代,歐洲選手經過了近20年的蟄伏,終

於闖出了一條新路,湧現出一大批有實力的年輕選手

。他們兼取了中國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優點,創

造了弧圈球與快攻相結合的新打法。第31屆世乒賽

,19歲的瑞典選手本格森(S.Bengtsson)連續戰勝

了中國隊和日本隊的強手,一舉奪得男單冠軍;第

32屆世乒賽,瑞典男隊奪走亞洲保持了20年之久的

團體冠軍;第33屆男單決賽,是在兩名歐洲選手約

尼爾(I.Jónyer)和斯蒂潘契奇(A.Stipan?i?)之間

進行的。

此時中國隊也積極發展新技術,開始采用反膠海綿拍

學習弧圈球進攻技術。中國隊在第33屆和第34屆世

乒賽上重新奪回男女團體冠軍。但在第35屆世乒賽

上,匈牙利隊在失去男團冠軍整整27個年頭之後,

又從中國男隊手中奪走了斯韋思林杯。而前南斯拉夫

男隊在經過25年之後,也重新奪得男雙冠軍。這些

成績標誌著歐洲運動員采取的弧圈球進攻打法,在技

戰術方麵可以和亞洲的近台快攻抗衡了。

20世紀70年代5屆世乒賽,中國隊共獲得35個冠軍中

的16.5項,匈牙利和日本各獲4項,瑞典隊獲得3項,

朝鮮獲2.5項。

5.中國隊攀上世界高峰,結束了世界乒壇多國抗衡的

格局,演變成“中國打世界”的局麵(1981~1989

年)

1981年第36屆世乒賽,中國隊囊括了7項冠軍和5個

單項的亞軍,創下了世界乒乓球曆史上,由一個國家

包攬全部冠軍的空前紀錄(圖1-7)。此後的3屆世

乒賽,中國隊連續三次取得6項冠軍。“中國打世界

”的局麵開始形成。

圖1-7 1981年中國隊第一次奪得世乒賽全部7座獎杯合影

 

1988年乒乓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夏季奧運會,中國隊

奪得四項比賽中的男雙和女單兩枚金牌。但在男單比

賽中三位選手均未進入四強。1989年的第40屆世乒

賽上,中國隊成績滑至低穀,男隊丟了團體、單打、

雙打冠軍。

縱觀整個20世紀80年代,以男子團體,中國隊和瑞

典隊的數次決賽對決為例:第37屆,中國男隊5比1

勝瑞典隊;第38屆,仍然以5比0勝瑞典隊;第39屆

,5比0再勝瑞典隊;到了第40屆,卻以0比5敗在瑞

典人手下。

6.“世界打中國”成績卓著,歐洲隊領先5~6年。中

國隊走出低穀,重攀高峰(1991年至今)

自乒乓球項目1988年進入奧運會以後,歐洲乒壇職

業化迅速發展,各種比賽頻繁,加上待遇優厚,極大

促進了歐洲乒乓球技術的發展。“世界打中國”成績

顯著:第40屆、第41屆、第42屆世乒賽,歐洲選手

連續斬獲三屆男團、男單冠軍。特別是第41屆世乒

賽上,歐洲男隊囊括了團體前5名,以瑞典為首的男

隊,已領先於中國隊和亞洲各隊。第41屆時中國女

隊團體失利於韓國隊屈居亞軍,第42屆女單比賽隻

有高軍一人進入半決賽,這是中國女隊14年來第一

次在單打比賽中未能進入決賽。這一屆上,男子單打

前四均由歐洲選手摘得,法國名將蓋亭

(J.-P.Gatien)獲得金牌。第44屆,男單冠亞軍在兩

位歐洲名將間決出,瑞典瓦爾德內爾

(J.-O.Waldner)勝白俄羅斯薩姆索諾夫

(V.Samsonov)。

中國男隊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沉寂之後,由男雙項

目最先走出低穀,從第40屆世乒賽的第3名開始,一

直上升至第42屆的男雙包攬金、銀、銅。1995年,

在天津舉行的第43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從低穀奮起,

繼1981年,曆時14年之後,第二次奪得全部7項冠軍

,真正重攀高峰再創輝煌。第44屆中國隊又獲6項冠

軍。第45屆中國隊包攬5個單項比賽的冠亞軍和女團

冠軍,僅男團惜敗於老對手瑞典隊。2001年第46屆

世乒賽,中國隊第三次實現大包攬。

在奧運賽場上的中國隊同樣傲視群雄。截至2016年

巴西裏約奧運會,奧運賽場乒乓球總計進行的32項

次的比賽中,中國隊共獲得了53塊獎牌,其中28塊

金牌,兩次大滿貫。

進入21世紀,中國乒乓球隊一直站在世界的巔峰,

無人能夠撼動中國隊的霸主地位。

××××××

節選自乒乓球教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