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麻爛穀子

記些陳年往事,也有旅遊看到的.一樂也.
正文

父親的汽車

(2018-02-23 07:06:57) 下一個

父親有過小汽車,抗戰一開始我們姐弟還沒出世時就捐給前方了。勝利後回到南京用所有的積蓄蓋了一個小樓,有車庫但隻放過一輛三輪車。1958年前後房子交公了,成了無房無車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六十歲以前父親騎車,我上大學以後車歸我了。住日壇在三裏河那些大屋頂裏上班,隻記得母親每天擠汽車,在同一單位的父親大概不會走著去。文革住牛棚七十歲去幹校。後來為了國家的麵子搬到三裏河,機關又搬到五棵鬆,乘班車上班。有時單位的大官上班也帶一程。文革後父親外出可以向單位要車,但很少要,外出訪友是絕對不要。1992年回國父親陪我去看他弟我叔時是乘15路汽車到動物園轉16路去的,那時他93高齡。記得他就擠在車門口,我在後麵抓著門把手擋著。

父親在老家有過祖傳地產,不是共產黨,但在抗戰前就把祖田分給佃農了。不是資本家,1919年蘇州高等工專畢業就離家闖蕩打工。沒有人脈,靠自己的努力,不到三十工資就二三百。後來政府要勘測鐵路出地圖又沒錢,父親自願降薪赴職。工作努力,三十出頭就出名了。據去過西柏村的親友說牆上的那張地圖就是父親編的。沒去過,不知地圖上的名字是不是給摳掉了。要知地圖上排名第二的是頭號戰犯,民國政府的末位行政院長翁文灝,也是地質界的泰鬥。母親講解放前夕一位姓嚴後來顯赫的學者曾來找父親商量留去,父親是留。父親的留可能和房子剛蓋有關,但以父親捐車捐錢和分田的性格看留下更可能是期待一個全新的中國。

三十年代三十多歲的靠工資吃飯的可以開自己的車。勝利後乘運輸機到南京是父親接的,記得是輛吉普車,不是父親的。蓋房時期待著自己的車,留了隻放過三輪車的車庫。後來我從不敢和同學說我家有過車庫,那時有車有房可是和地主有地一樣的罪過,家裏沒有了。

中國老百姓開始有車可能是九十年代了。父親從家到醫院最後用了一次公車,母親去醫院是乘弟弟開的盒子一樣公司的小麵包。才二十年,現在中國私家車已是車滿為患,就是車庫跟不上。父親蓋房時太超前了,從蓋房時的四十多到去世的95都沒有把車等來和把房要回。從三十年代的老百姓有車到中國老百姓再次有車花了整整六十年。真不知是像宣傳的那樣因為中國窮底子薄還是那幾十年的政府無能?

 

庸貓,2018年二月23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