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光緒末年的最後一天出生在北京,上個世紀的10後進了香山蒙養院-當時最好的住宿幼兒園。上個世紀的20末上了北平女子文理學院。母親姐弟四人三個上了大學,兩個留洋。小妹高等英文專科畢業洋老師要把她帶到美國留學,因日本人來和外公外婆不舍,沒去。
有人會想母親家一定有顯赫的家世。滿清王公貴族?非也!軍閥官僚?非也!買辦巨賈?非也!地主老財?也非也!母親的父親隻是一個沒有功名的從南方小村來北平謀生活的讀書人,教書匠,小職員。
外公的家鄉荻港是運河邊上一個小村或小鎮,他們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上個世紀之初有四代匯集於京。年齡相仿,外公輩分最高。五四那個在趙家樓挨打的是外公的重孫輩。上世紀末來中國尋親的瑞典王子Robert的祖父是外公的孫輩。李四光拜為老師的那個地質學家是外公的侄輩。
窮大輩。一輩一輩往下傳,一家一家往外分。長子長孫總是在前麵。一輩一輩往下傳,一家一家往外分。長子長孫和幼子幼孫的年齡在差,財富也在差。幾代下去,爺輩隻剩下被族人叫爺的份了,何況外公已是曾祖輩了。
母親的父親輩大沒錢。年輕時候,可能不到二十歲就搭乘運河的木船離家了。
小時外公在故宮博物院工作。外公-故宮,知道的外公的曆史也就怎麽多。前幾年有人告訴我外公寫了部“清宮述聞”,是研究清宮的寶典。原來外公也不是無名之輩。
據此對外公的生平進行了追尋。外公是南洋公學畢業的,第一或第二屆。如其校名,讀書不要學費。窮大輩哪來錢讀書,不讀這裏讀哪裏?外公畢業後就到沈陽教書。推測外公讀的是師範。上世紀之初就到了北京。依據是是小時聽外婆老罵長毛-我們不愛聽。再是母親光緒末年生於北京。外公開始在北京做什麽沒有記載。抗戰勝利後在故宮做職員,做到“課長”。
這裏想說的是那年頭一個老師和職員的生活就很不錯了。一人工作就可以供四個子女同時上學,而且三個在上大學。解放之初外婆老唱“今不如昔”的老調,我們不愛聽,嫌她老落後。現在看來那時她是對的。
走題了。要說的是“母親沒有顯赫的家世,隻是窮大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