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相反很多育兒的經曆證明了我管教孩子的欠缺和錯誤。把他們寫出來也許能夠幫助年輕父母們在育兒問題上少走彎路。
經驗1:規矩一定要定,但更重要的是執行。比如放學回家先做功課,寫作業必須無手機電腦幹擾,每天早上必須定時出門上學,家務事必須包產到戶,力所能及,培養責任心,零花錢一定要有限製,必須是應該給額度,讓孩子支配。總之規矩定了以後不要輕易改變,不要找借口,這對家長的原則性是個考驗。在我的經驗來看,我會找借口,今天孩子太累了,所以可以起晚些,這個月零花錢用完了,我多給一些因為與同學一起看電影,等等等等。這樣一來,定出來的規矩都無用,給孩子的信息就是反正我父母會take care of it。我的孩子從小就丟三落四,在小學裏外套平均一個星期要丟一件,作業經常完了帶回來,有時候連書包也忘在學校,他的臥室裏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找不到就喊媽媽,早起總要我叫無數遍才能起來,出門總是晚,我或老公送他的路上總是超速怕他遲到。有興趣的他可以花整天整天的時間搗鼓,沒興趣的即使火燒屁股他都不管。
你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嗎?如果有,我建議由以下措施來幫助糾正:
建立一個嚴格的容易執行的獎懲製度,比如說你做到了這些,就能得到那些;你沒有做到這些,你就失去那些。越簡單越好,可能的話,用圖表畫出來,張貼在顯著的地方,時刻提醒他。有時候父母必須discipline自己,即使在孩子耍賴的情況下都要堅定底線,不能自破,你要想到,麵對的是你的孩子,他的性格造就權利就在你手上,你做得好,他就少走彎路,他磨練得越早,他就少遭罪。
我明白,永遠是這樣:說的比做的容易,坐著說話不腰疼,大家互相鼓勵吧。
待續經驗二。
你在另外一篇講你孩子大學被中途停學的文章中點出很重要經驗/教訓(順便謝一下啊)-他終於發現要為自己的作為承擔後果,別人幫不了忙。這個在其他書裏也看到過類似說法。很高興對他講還不晚,也很高興看到後來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是你孩子經過挫折發現了這條,在他成長的二十幾年時間你並沒有成功的教給他。而你提到給校長下跪的心都有(還想幫他take care),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還在你的可控範圍之內,你還會替他take carea,他還會什麽都學不到。你應該感到你孩子(還有你)很lucky,並非你教導有方。
回到本文,你自己的教訓是製定嚴格的製度但未有效執行,結果不好。如果有效執行了,就好嗎?應該說你不知道,所以我認為你這些建議不應該以“經驗”為名推廣。“做到了得到這些,沒做到就失去那些”就好嗎? 我不知道。我想嚴格執行可能比不嚴格執行好些。但能好到多少,我持保留態度。讓他嚴格遵守權威製定的製度對培養他自己的motivation有多大幫助?希望有實際經驗的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