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政法係統\'掌門人\'繳約12名律師,都熱聊了些啥?

(2016-01-08 04:52:15) 下一個

 

中國司法體製改革進入“攻堅之年”,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也在新年“開門問計”,與12名律師、法學專家麵對麵。

 

  “我說話直,有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孟書記批評我,吳部長保護我。”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韓嘉毅律師的話音還沒落,在場的律師們都樂了。司法部長吳愛英噗嗤一笑,一直整個身子都側過來聽的孟建柱,馬上揚手說道:“你講得很好嘛!這話是對我的批評啊。”

  各位小夥伴,你有沒有好奇:這群人究竟在幹啥呢?

  今天上午,他們坐在被人稱為“中國最神秘低調的機構之一”——中央政法委大院會議室裏,熱烈討論著一個跟你切身相關的話題:怎麽讓老百姓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習大大提出的全麵“依法治國”戰略在新的一年怎樣往前推進?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一大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攜中央政法委秘書長汪永清、司法部部長吳愛英及中央政法委全體副秘書長等人,打掃庭院、泡上清茶,迎接第一批客人——12位律師代表的到訪。

  咱政法掌門人要幹啥?為落實習大大指示,向律師群體代表當麵“問計”司法體製改革和政法工作呀。

  “書記,現在司法責任製改革在推進,但要防止一些法官以‘不幹預案件’為名搞不作為!”“書記,法官員額製改革在一些地方,成了‘老同誌必入選,年輕人被淘汰’,不利於調動法院內部年輕精英的積極性。”“書記,監視居住措施,目前在偵查階段被用得太多太濫了。”“書記,‘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改革,就要讓庭審‘實’起來,律師必須發揮更多作用!”“書記,建議您用法律大數據,作為製訂下一步司改路線圖的參考。”“書記,目前中國律師中30-40%是‘吃不飽飯’的,現實逼著他們‘慫恿矛盾、從中牟利’。應該培養一批職業做公益的律師,既讓老百姓享受到法律援助,又能化解社會矛盾。”……

  在與孟掌門麵對麵的三個小時內,12位律師,也足足說了近三個小時。一開始發言是按座次的,後來開始有人舉手“搶話”,最後有律師幹脆說:“我寫了20條意見,等一下我把材料留下!”

  一直認真聆聽、不時微笑點頭或插話提問、經常低頭做筆記的孟掌門,也笑著答:“對!帶材料的都留給我,下去我要認真研究。”

  估計有小夥伴會問:針對司法改革,孟掌門新年第一個“開門問計”的,為啥不是公檢法人員,而是律師群體呢?

  咱們聽聽孟掌門是怎麽做“開場白”的:“今年,正好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加快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一年,意義非常重大。各位都是國內有名的大律師、大專家,在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一線,有非常豐富的法學理論素養、法律工作經驗,你們的意見,對我們非常重要。”

  的確,如果說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司法體製改革就是這場革命的“重頭戲”。小夥伴們肯定還記得,2015年,一係列改革舉措都在穩步推進:

  全麵廢止勞動教養製度完成了;立案登記製,讓小夥伴們不再“訴訟無門”;法官檢察官員額製改革,讓一部分人專心做“法官”,“法官”角色由此變得更專業、更純粹;司法責任製,讓“葫蘆官判斷葫蘆案”可能被終身追責;跨區域法庭的設立,讓老百姓頭疼不已的“地方幹預”,逐漸走入曆史。

  而2016年,更是這場改革的“攻堅之年”。換句話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部署的司法體製改革任務,“大部分要在今年完成”。比如,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製度改革,就是今年要“啃”的一塊硬骨頭。

  今天上午,站在2016年的門檻上,孟掌門一上來對“第一批客人”律師代表,這樣解釋他“先問計於律師”的用意:“我覺得,一個國家律師事業的發展程度,也體現了這個國家文明進步的程度。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同意!”律師代表們回答,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討論隨之熱烈展開。從法官員額製改革效果到如何破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製度,從冤假錯案為何屢禁不止到律師“新三難”問題如何解決……12位律師代表暢所欲言,沒說完的,甚至把話一股腦兒帶到了午餐桌上。

  “孟書記親民、懂行,所以大家說個不停,總想把自己了解的東西都‘倒’出來。”提到對孟掌門的印象,北京市天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蔣勇道出了這兩個“關鍵詞”。

  “親民”,幾乎所有律師都得出了這個感受。

  據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佟麗華回憶:“9點多,孟書記穿著深棕色夾克走進來。一進門,他就一個一個地跟我們握手、問好,書記看起來清臒幹練,非常精神,語氣很親切。聽我們發言時,一直看著我們的眼睛。”這種“沒架子”,讓佟麗華發言後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走到孟掌門座位旁,送上了一本自己寫的書——《十八大以來的法治變革》。

  另一位律師回憶了這樣一個細節:“孟書記開場白的最後說:‘今天這樣行不行?中午,大家一起在食堂吃個自助餐。我想多聽聽大家的意見,討論時間能更充分一些。’這說明,孟書記想聽大家的意見是真心的,中午,大家跟孟書記就在機關食堂的自助餐廳裏又聊了很久。書記沒架子。”

  “我們發言前,書記還特別加了一句:‘大家有問題隨時提,我希望能多能聽到不同意見、反對意見。這樣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就能越來越接近真實。’能看出來,書記今天來,已經做好了接受律師們‘開炮’的準備。”還有一位參會律師,事後向長安君透露,這讓這位律師感覺“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除了“親民”,對曾在蘭州基層做過刑警的北京東衛律師事務所律師顧永忠來說,他覺得三小時談下來,孟掌門給他的另一個直觀感受就是兩個字——“懂行”。 

  顧永忠律師還有一個身份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十分關注冤假錯案問題。今天,他在孟掌門麵前不客氣地“開炮”:

  “據我了解,90%左右的刑事冤假錯案,律師一上來原本都是做無罪辯護的。保障和維護律師的權利,某種程度上就是保護了司法公正,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司法公正。”

  “不少冤假錯案都是鑒定失誤。比如,嫌疑人身上提取的泥土、殘留的微量元素等,怎麽取樣、何時取樣、怎麽化驗?細微的差別,會偏差很大。”

  “中國目前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審判階段不認罪的約占10%-15%,實質性審判應該更多放在這些案子上,因為這些案件往往是冤假錯案的重災區!”

  顧永忠律師“開炮”時,孟掌門也沒閑著。他不時打斷、提問,不是核對數字的準確性,就是提出有關鑒定方法的問題。在一些建議上,則頻頻點頭。

  這讓顧永忠律師覺得:“跟懂行的書記談法律,就是不一樣!”

  另一位讓“懂行人”孟掌門頻頻點頭的律師,是長安君一開始提到的韓嘉毅。他笑稱“說得直”讓書記批評,但孟掌門卻說“說得很好,很受啟發”!

  韓嘉毅律師談了啥?“書記,我想告訴您:現在律師——尤其是年輕律師,不願意進法院、進法庭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司法是社會的解壓閥,沒有律師的配合不行。但律師知情權、參與權應該得到充分保障。”

  他建議:“書記,在接下來的‘以審判為中心’訴訟改革中,能不能提高法院當庭宣判的比例?至少,讓法官能當庭,對‘事實、證據是否被采納’進行認定。否則,就鼓勵了‘宣判不當庭,庭下想歪招’。”

  對這些辛辣、尖銳的意見,“懂行人”孟掌門全程側身傾聽,頻頻點頭。聽到有啟發的,馬上提筆記錄,喝水時間都沒有。

  蔣勇律師提到的法律大數據概念,也讓這位既懂行又前沿的政法掌門人“興奮”。

  “互聯網+時代,法律大數據能為司法改革做什麽?”這位曾在最高法工作7年的律師提出,“其實,它能夠為司改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也能科學評價司改結果。比如說,司法改革中‘跨行政區劃法院’的設置,最重要用意在於‘破除地方保護’,但是跨行政區劃案件一定會受地方幹預嗎?有數據支持嗎?這需要更精準、更海量的大數據支持。法律大數據可以用建模的方式,考量這類案件中,非本地的當事人敗訴率是否高於本地當事人。”  

  蔣勇律師說:“這就為某地是否有必要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提供了較為中立、客觀、數字化的參考依據。”

  “帶稿子了?稿子留一下。”孟掌門聽完、記錄完,趕緊“追加”一句。

  長安君的小夥伴肯定有印象,早在去年9月的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工作會上,孟掌門就提出要培育以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注重細節為主要特征的“數據文化”, 還直接提出:“得數據者得未來……大數據表示的是過去,但表達的是未來,其意義就在於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整合、挖掘,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係。”

  瞅瞅,這麽“懂行”的書記,估計讓蔣勇律師有種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感吧?

  ……

  律師們三個小時暢所欲言後,孟掌門做總結發言。總結中沒有套話,簡單直接:“12位律師代表的發言,讓我有一個共同感覺:有見地、有深度,不少發言很‘接地氣’,可信性強。每位同誌的發言我記了,都有特點。”

  最後,孟掌門還給到場律師發了個“彩蛋”。他說:“大家以後可以和我保持聯係,有什麽情況和問題,可以直接向我反映!”

  這讓到場的律師們感慨不已:“看得出來,孟書記是真心在和大家交朋友。”

  2016,萬象更新。司法改革路線圖就在孟掌門這種“開門迎客”的互動中,日漸清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