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初期,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確實是有優勢
(2013-08-03 06:36:39)
下一個
我以為這是科學在基督教世界發展的必然性,因為基督教的思維比較非黑即白,一神論,別人的神是魔鬼,基督是真理,而真理是絕對的,因為·上帝是永恒的,不變的,別的教是邪教,天堂地獄,黑白分明,而初期科學的問題也比較簡單,有絕對真理的特征,至少在一定範圍內永恒,一定條件下不變,而這些範圍和條件在當時人類的活動空間裏是自然滿足的,也就是說早期的科學問題需要的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維,以點代麵的形而上學方法,也隻有這樣才可以邏輯推理,黑白兩種可能性,否則邏輯樹就太大太大了,實驗室一做,全世界就都對,因為條件自然滿足,以點代麵也是可以的,因此,科學發展初期,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確實是有優勢的。
中國人早期看到看到的是變化,不是永恒不變,雖然中國人的祖先對自然的恐懼不會比別人少,但是他們的勇氣和智慧使他們選擇了“敬鬼神而遠之”,易經的方法,陰陽合一,天人合一,中庸,等等等等,都是對立統一,否極泰來,樂極生悲,就是量變到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辯證法其實比易經還有簡單,因為矛盾就是陰陽,隻看陰陽就是隻有二卦,但是簡單才能普及,越簡單,普及麵才能越大。
反正世界是辯證的,雖然有在一定範圍內的永恒和一定條件下不的不變。
其實呢,都不用到測不準原理,牛頓和萊布尼茲還有胡克爭論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時候,他們爭的天昏地暗水火不容,甚至都到了個人的地步,也就是人身攻擊,那是300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早就不是問題了,科學史早就證明了,至少300年了,非黑即白的思維在物理學中就已經不夠用了。
我的記憶可能有誤,幾百年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