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在此(ZT)

(2013-07-29 08:51:24) 下一個
搜了一下,兵壇這裏沒人轉貼過,大家控製不住眼淚別怪我啊,我也沒控製住

中國人在此


作者:黃河故人


哪位有上甘嶺戰場的的地形圖可以貼出來大家分享一下。網上搜到的總是太粗略。


上甘嶺上的英雄,是個中國人就知道幾個。我們今天呢,就聊聊幾個不太知道的。黃繼光都知道,肖登良知道麽?黃繼光犧牲的時候,肖登良就在他身邊,他目睹了黃繼光撲向槍眼的那一幕。肖登良、黃繼光、吳三羊這三位勇士是通信員,肖登良能活下來可以認為是一個奇跡。要知道當外麵炮火連天大家都在坑道裏麵隱蔽的時候,為了保持通訊聯絡,通信員是要在炮火下運動的。


(圖轉不過來)作示範者為肖登良


肖登良曾經去搶水,上甘嶺戰役中在美國人的炮火密度下,到大家都知道的水源去打水,可以想象一下這是一條什麽樣的路,兄弟連的地獄公路應該要相形見絀了。肖登良打了兩桶水,即將進入我軍陣地的時候,美國人對他一個人進行了猛烈地炮擊。炮停了,他抬頭一看,在自己的右手水桶裏,竟然有一發沒爆炸的炮彈。


肖登良還摸過美國兵的舌頭。抓舌頭就不能用槍,還要保證舌頭是活的,還不能驚動敵人,現在我們看對越反擊戰中的抓舌頭錄像,都是好多大漢對一個瘦小的越南兵,在叢林裏埋伏好了,然後等<。)#)))≦上鉤。當時沒這條件,美國人那體格也不是越南人可以比擬的。美國兵在七八米高山崖上麵,當然山崖也不是直上直下。兩個助手在下麵埋伏,肖登良自己從哨兵背後摸上去,然後一手按脖子,一手捂嘴,一塊就從山崖上滾下來,趁著美國兵摔個七葷八素,捆了抬走。


上甘嶺第一天的時候,也就是10月14日這天,肖登良去我方剛占領的陣地送信。進了交通壕,這時有個沒來得及撤下去的美國軍官發現了他,抬起手槍就衝著他開槍了。一發子彈打中了他的胳膊,其餘子彈打空了,這時候美國軍官才發現,子彈打光了,敵人還在戰鬥;來不及換子彈了,他掄起手槍當板磚,對著肖登良就扔過去了,糟糕,沒打準,武器都沒了,敵人還在戰鬥。這瞬間肖登良也沒閑著,抽出駁殼槍頂上火就對準了美國軍官,我射……,怎麽沒響??%¥#,原來是卡殼了,於是我衝……肖登良知道自己槍出問題了,美國人呢可不知道。一看這位端著槍對著自己就過來了,還不開槍,那顯然是要抓活的了,看來命保住了,立刻舉手投降。就這麽抓一俘虜。


話說回來,這個美國軍官夠幸運的,當時的近戰和肉搏戰中,頗有嚇破了膽的聯合國軍舉手投降,手還沒舉利索就被幹掉的回憶。紀律,麵對麵的戰場上,生死不過瞬間的時候,誰Y還顧得上這個,他是不是真投降還不能界定呢。死生之際的戰士哪裏想得到死掉的敵人才是好敵人,他們心裏隻有敵人不死,自己人就要死這麽簡單的一個道理。


不好意思,拉肖老英雄當一次龍套,主角出場。


這天是195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兩周年的日子。這天,也是上甘嶺的一個時間段分割點。


頭一天晚上,秦基偉把自己軍部的警衛連96人由連長、指導員帶領,派往597.9高地一號坑道,指導員王虜是秦基偉太行山時期的警衛員,跟隨秦基偉長達五六年,多次在戰場上冒死掩護過秦基偉,在通過上甘嶺山腳下的炮火封鎖區時,遭受到巨大傷亡,隻有24人到達一號坑道,犧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虜。十五軍自成立以來,大小數百戰,還從沒用上軍警衛連,初次上陣損失就這麽慘重,直到戰役結束秦基偉還痛心不已。


美國人也不輕鬆,這一天飯佛理特也到了第九軍軍部,把美七師撤了下去,南朝鮮二師接替了美國人的主攻任務。


應該說這時候的美國人的狀態時比較好的,秦基偉這邊已經把軍部的警衛連送了上去,可以說兵力已經近乎到了極限。聯合國軍則是生力軍剛剛投入戰場,一鼓作氣之下,勝負往那邊傾斜,不必多說了。奇怪的是在之後的這幾天,雙方進行的是坑道爭奪戰,而韓軍這邊,並沒能投入足夠多的力量去徹底解決坑道,反倒是十五軍這邊緩過了一口氣來。


當天,崔建功在指揮所看到,對方黑壓壓一片一片人頭就在炮火掩護下過來了。突然之間,對方的第二梯隊一片大亂,戰鬥突然在敵人的背後打響。崔師長邊誇戰士打得好,邊問這是誰打的,居然沒人知道。


與此同時,597.9高地上看得更清楚。有一支奇兵,占據了美國人留下的一座非常堅固的堡壘,冷不防在敵人內部打響。猝不及防、距離又近,敵人第二梯隊死傷慘重,後路被抄、援兵不繼,前麵的進攻立刻失去了後勁。


可以這麽比喻,聯合國軍張開了大口,準備把前麵的誌願軍陣地一口吞下,卻不料喉嚨裏突然卡進了一根刺。不光不能咽下前麵的肥肉,張開的大口合上也很困難,隻能張著嘴等著別人一點點敲自己的牙齒,拔自己的舌頭。而且共軍不僅發現了這根意外的刺,還不停地給這根刺幫忙活動一下,可憐的韓國人。


如果不好理解,想一下黃繼光,如果黃繼光堵住槍眼後,後續部隊沒能立刻衝上來,那黃繼光的犧牲就沒有了意義。


從597.9高地上,可以看到一小時後對方糾集了一個連對這個堡壘發動進攻,力圖一舉拿下。硝煙中,三個戰士從堡壘中悄悄潛出,兩個人繞道敵後,一個人埋伏在堡壘前麵的炮彈坑裏。就在敵人以為誌願軍將堅守堡壘的時候,還沒接近就被手雷給炸了個暈頭轉向。敵人派出一個班,慢慢摸到堡壘邊上偵察,發現沒什麽動靜,認為我軍都已犧牲,遂大喜過望,一連人直起腰來,大搖大擺走向堡壘。不料瞬間三名誌願軍戰士呈三角陣形出現,手中的轉盤槍對著這一連人一通橫掃,爽!


敵人立刻又派了一個連企圖連續進攻,這時候,誌願軍的迫擊炮發言了。不多的炮火用在了關鍵的地方上。圍著這個堡壘,誌願軍打出了一道火牆,敵人的連續攻擊就此破產。


也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崔建功師長和前麵的團指揮部與各陣地確認後發現,沒有一個陣地向敵方派出小分隊……


這個,沒人派出小分隊,難道是上甘嶺的炮火太強烈,某網絡神人穿越了?那時候可沒這個詞。


當天夜裏,團裏師裏都派出了通信員前去聯絡,可是對方的照明彈打得前沿陣地和白天一樣。美國人堡壘和誌願軍陣地之間用炮火打成好幾道封鎖線,通信員全部犧牲。再繼續派人已經沒有意義,於是這個陣地被標注成了無名陣地。


美國人也反應過來了,首要任務是除掉自己嗓子眼裏的這根刺,否則,自己的部隊一集結,就等著給人當靶子。


第二天,六架飛機掩護一個連的敵人攻了上來。六架飛機瘋狂肆虐,可是這個堡壘是美國人自己修的,很是堅固,狂轟濫炸沒什麽作用。而在炮火的縫隙中,可以看到一共有五個誌願軍戰士的身影在閃動,在同百倍於他們的敵軍在作戰。


誌願軍的炮火也沒閑著,在堡壘的周圍也打出一道火牆,敵軍部隊照樣被鋼雨嚴重殺傷。炮火密度之大,以至於有一發炮彈竟然撞在了美國人的一架飛機上。可以把坦克砸成癱瘓的榴彈炮彈落在了飛機上,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多麽壯觀的景象。


隨後一天,槍聲仍然不斷,直到10月28日。在無名陣地上的戰士,就這樣孤軍戰鬥了四天四夜。這四天,成了十五軍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十五軍緩過來了。


這五位英雄的功勞是相當的大。第一天他們剛剛打了第一仗崔建功就說他們要記特等功,何況他們還遲滯了敵人的進攻四天,但是也不適合把他們上升到上甘嶺戰役的關鍵點的高度。上甘嶺總的來說是美國人猜中了開頭,但沒有猜中結尾。戰役起始階段,美國人成功的欺騙了誌願軍的上上下下,但是十五軍上上下下的浴血奮戰給誌願軍爭取到了修正自己錯誤的機會,然後十五軍自己也一戰成名,從二流部隊一躍而成為頭號主力之一。


10月28日,我某團四連排長田丙辛帶兩個班的部隊衝到了無名陣地。


出現在田丙辛排長麵前的首先是堡壘外麵的三位烈士遺體。一位烈士的遺體保存較好,躺在鴨絨睡袋裏麵,應該是犧牲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裏麵;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邊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經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彈早已打穿了他的雙手,而手裏還有一顆手雷;第三位烈士的遺體在稍遠的地方,周圍敵屍重重疊疊,手指上是手榴彈線圈。


走到堡壘的門口,第四位烈士的遺體在堡壘門口,身上傷痕累累但沒有致命傷,懷裏抱著一根爆破筒;滿懷希望的田排長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擊孔邊上,怒目圓睜,手指還扣在機槍的扳機上。走近才發現,這位烈士也犧牲了。


環顧後發現,這是一個美軍營級指揮所,沒有人敵人進來的跡象。也就是說,五位烈士犧牲後,聯合國軍並沒有敢打進這個堡壘來看一下。堡壘周圍,敵人還有二十多具屍體沒運下去。堡壘裏麵的兩位烈士都沒有致命傷,很可能是被渴死的。


想想坑道裏是何等的艱苦,送蘋果進坑道就有二等功,何況孤立在坑道前麵好遠,和後方沒有任何聯絡的無名陣地;從另外一個方麵我們也能看到美軍不是紙老虎,一個營級指揮部,就可以堅固到在美國人自己的炮火中幸存下來;第三個方麵無名陣地的誌願軍基本上是用美國人的裝備打的這幾天的戰鬥。我們經常說要是誌願軍有了美國人的裝備朝鮮戰爭會打成一個什麽樣子,那現在大家看到的該是一個現實的例子,五名誌願軍烈士,死傷在他們麵前的聯合國軍何止於百倍。


根據情況分析,應該是五位烈士隨增援部隊到了陣地上,但是在如此猛烈地炮火下,夜間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們沒能找到坑道,卻一路深入了敵軍陣地。正好趕上了美七師和韓二師換防,這個指揮所被放棄了,於是五位誌願軍就潛入了這個堡壘。而且他們很沉的住氣,一直到敵人的第二梯隊集結完畢,才一通猛揍,在聯合國軍的嗓子眼深深地紮了一根刺。


已經不能接回自己的戰士,確認烈士的身份就成了大問題。從發現的遺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識文斷字,可是他們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隊的番號,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發現了“山西省”三個字,推測是來自十五軍前身——當年九縱的老戰士。由於上甘嶺上的部隊編製多、變動大、傷亡重,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個永遠的謎團。


個人推測,他們也許是十五軍軍部警衛連的戰士。首先頭一天晚上,秦基偉把自己的警衛連派上了陣地;其次,五名烈士不止一人識字,有的還能寫筆記,這個文化素質不低,一般的連隊比較難達到這個高度;第三,這五名烈士的仗都打成精了,看咱們前麵的敘述,打得非常漂亮,軍事素質極為優秀,符合軍部警衛連的身份。


五位烈士留給我們的話,筆記上有這麽一段“吃的是美國餅幹,用的是美國槍,打的是美國子彈,消滅的是美國狼。”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烈士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堡壘一邊的石壁上:


中國人在此


關於《中國人在此》的一些解釋


五烈士的故事,坦誠的告訴大家,我一直是打著問號的,直到大約一個月前。


《中國人在此》一文的來源是鄭大藩當年寫成卻未能及時發表的幾篇文章之一。鄭大藩是誰?就是發掘了邱少雲的那名記者,要不然邱少雲就是二、三等功了(邱少雲的遺骸是按照一般功臣在朝鮮安葬的,成了英雄後來才被送回國)。所以,我想他寫作的東西可信度還是足夠高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於1952年被新華社播發後,鄭大藩當月接受15軍政治部的委托去采訪先進事跡,接受任務不久,還沒搜集很多資料就負傷。傷好之後被調到東線,忙於東線的相關報道,而十五軍1954年回國,寫成的文稿就被擱置起來。


他則在1955年回國,這些文稿就在他那裏陪他到1981年離休。大約1990年前後,他把這些文稿發表在了地方文史資料上,這就是我看到的來源


五烈士的戰鬥在本人這篇小文裏看過去極為慘烈,而在上甘嶺的戰場上,隻不過是戰場上的一個角落。須知十五軍1948年才成軍,在解放軍裏麵那屬於倒著數的小弟。然而上甘嶺一場大戰,一躍成為解放軍top5的主力之一,評委是開國時的那批將帥,在他們麵前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可能,上甘嶺的慘烈絕非三言兩語可形容。


五烈士的重要性,有朋友認為俺誇大了。這裏,做一下解釋。


第一, 大家是從本人這篇小文裏看到的五烈士。一般來說,看近的東西總是覺得他們大些,這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 對抗坑道作戰,最重要的是什麽呢?坦率的講,直到聽過了林老給我們講過的故事,我才知道,反坑道,人數上的絕對優勢是最重要的,武器,普通的步兵武器就夠了(當然這是1950年,沒有雲爆彈。)誌願軍一樣有打韓國人的陣地,多次站不住被人從坑道裏打下來的記錄。後來一下子把預備隊全撒到陣地上,韓國人整個被堵在了老鼠洞裏,才拿下來。


所以,五烈士能夠讓韓國人的第二梯隊不能順利投入到坑道陣地,俺認為這個功勞很大。隻有留住了坑道,才有上甘嶺的第二階段作戰。


說道這個記載的可信,還有兩點:


1. 原文中提到了督戰隊。美軍沒有督戰隊,而韓國人是有的。恰好這一天之前,美軍和韓軍換防。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麽5烈士可以占據一座美軍的營級指揮部。


2. 原文提到了崔建功對這個陣地的關注。可惜崔老去矣。


呆鵝提到秦基偉的確認問題。這個以十五軍軍部的忙碌情況,可能有人抽得出時間來確認烈士身份麽?gaogeli也提過,五十軍打坦克那一仗,有烈士炸掉敵人坦克後,遺體還在坦克上。短時間沒有確認身份,待到過後去確認時,這位烈士已經無名了。


說道上甘嶺上最大的無名英雄,應該是我們的炮兵。我們說某小組消滅敵人100多人,幾十人,很多時候是把支援炮火的殺傷也給算進去了。有意見?誰不服誰到戰場上去自己統計、區分。


誌願軍有一個連沒上陣地就犧牲殆盡的記錄;美軍一樣有一個連上去,還沒到目的地,一頓炮火砸成個位數回來。


這個陣地不能確定,但肯定不是7號陣地,因為7號陣地應該是是孫占元、易學才的陣地,早就存在於地圖上了。說道孫占元,有誰知道他具體的犧牲經過?雖然都知道他是和敵人同歸於盡。


孫占元當時是就帶上去一個班共兩個組,易學才是一個組長,別的部隊傷亡很大;美國人是四個火力巢,沒有蓋頂,就是把周圍用麻袋搞起來,一個裏頭有的是一個班,有的是兩個班。他們攻下第一個火力巢,裏麵美國兵一個多班,犧牲了一個戰鬥組,就剩下易學才小組了。孫占元掩護易學才這個戰鬥組又打下了第二個火力巢,這個火力巢有兩個班和一些重火器,然後就剩下易學才和孫占元沒負傷了。


美國兵隨後上來70多人增援,被他們兩個人的機槍交叉火力幹掉一多半。隨後孫占元雙腿負傷,他掩護易學才去炸第三個和第四個火力巢。也就在易學才去炸第三個火力巢的時候,沒死的一二十個鬼子撲到孫占元的火力點,基本上在孫占元和鬼子同歸於盡的時候,易學才打下了後兩個火力巢。


損失一多半還要往上衝,上甘嶺中的美國兵,是很凶悍的,不太像之前的少爺兵。


寫這個例子,主要是想說一件事。也許我們認為上甘嶺已經被細細的研究過了,但實際上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


會休息一段時間,何時回來待定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