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自從我一年級開始,每逢過年前,老師都會問,今年誰會回鄉下過年?班裏很多人都舉起了手。
過完寒假後,老師又會問大家:你們春節時去了哪裏?於是大家都舉手等著回答去了哪裏的老家。這時我就想,我怎麽從不回老家呢?
回家問了我父母,他們好像含糊地說,不是人人都有鄉下的。我看到電影裏的小朋友整個暑假都泡在自己的鄉下,享受田園樂趣,讓我向往得出神。
後來我從父母日常的對話中了解到,我媽就是本地人,祖祖輩輩都在本地生活。我爸那方麵,自我曾祖父起就從他們的家鄉連根拔起了,不知道我曾祖父是不是在他的家鄉出生的,他畢業後步步高升,後來一直身居要職,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大家庭,就可能再也沒回過家鄉,因為我原籍家鄉不是魚米之鄉,也沒近親了。
原籍,對我家來說,雖然隻能在戶口簿上看到,但是,我家還有一樣:大家族的四代人,個個會講原籍的方言,而且個個都講得非常流利正宗,雖然我們都從沒去過一次自己的原籍家鄉,而且我們居住的出生地方言和我們的原籍方言有著天壤之別。這功勞應該歸於我曾祖父對原籍方言的堅持,雖然原籍家鄉回不去了,但我們家族的原籍鄉音代代相傳,可惜傳到我娃這裏,就失傳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myhouse/1440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