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楠 ▉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著有長篇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 電子詩集《西楠詩選》, 與人合編著《留學英國攻略:一個人的精彩英國》, 等。關注女性、內心及人性 , NGO誌願者。愛自由。旅居倫敦。
正文

芷江,生命中永不褪卻的底色

(2014-03-17 11:36:41) 下一個


文/ 西楠


三輪車
熙攘的夜市
醃好的酸蘿卜
有孩子在菜地裏奔跑
摘下甜甜的生菜梗塞進嘴裏
年邁的爺爺從美軍遺棄的停機坪回來
又在電視機前靜靜坐了一下午
那裏是我的家鄉


小時候每到放假,父母總要帶我回老家探望親人,是提醒我將來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家鄉——芷江。

據說芷江所屬的湖南省懷化市這一片土地,是湖南最靠近西邊的地方,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於是後來雖漂泊四方,總不忘在自己的個人簡曆開篇寫上一句:生於湖南湘西。生於湖南湘西,生於芷江——這便是我漫漫人生路上那一層淡淡的底色,無論走到哪裏,這層底色都將永遠伴隨著我。
 
實話說,多少年來一次次出走,又一次次回到芷江,自己更像是一個遊客。親人們好吃好喝地迎接著,又是四處走馬觀花地玩兒。我先生小神仙打趣兒說:再如此下去你都成鬼子進村了,整個兒一個“吃光隊”隊長!的確,家鄉的種種美味佳肴叫人流連忘返,那不僅僅是現如今我所生活的城市裏所缺乏的一份清新質樸,更是走四方的遊子所惦念的濃厚親情呀。

奶奶沒有去世以前,每次總會醃好、或是買來大盆大盆的酸蘿卜迎接我與父母回鄉。她知道那是我的最愛——上頭密密麻麻地灑滿辣椒粉,一口下去,混合著蘿卜清香與辣椒香氣,新鮮的蘿卜水淋淋,口中是熱辣辣的滿足。我常常光吃酸蘿卜就能吃個飽。

記得許多年前,花上五角錢,就能在芷江那熱鬧又充滿人情味兒的大街小巷買得滿滿一包酸蘿卜。包裝袋子是那種軟軟的、透明的塑料袋。如今是漲價了,具體多少錢不得而知,上次回鄉,又是親人們飯來張口地捧到跟前。有時也不自量力地妄想:幹脆就叫親人教給我自己醃製酸蘿卜的辦法?好讓我這雙笨拙的手再將家鄉的味道,帶到我所走過的所有遠方。

芷江最出名的美食當屬“芷江鴨”,這也是我勤勞的二姑的拿手好菜。後來我在廣州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偶爾也看到飯館菜單上赫然寫著“子薑鴨”,吃後方知,那是與家鄉的“芷江鴨”所不同的。真正的“芷江鴨” 必是采用本地優質麻鴨,配以芷薑、香蔥(打結)、辣椒等材料,以傳統手法製作,吃上去肉質酥淳,口感香辣爽滑,餘味無窮。聰明靈巧的二姑更是常拌以廣荷、毛豆或是板栗等佐料,為整盤鴨菜增色。最愛吃其中那打了結的香蔥,顏色、形狀煞是漂亮,味道方麵則吸收了整盤菜的精華,又濃鬱地摻著蔥香。

前幾年回鄉,發現芷江鴨已有了真空包裝的版本,味道自是不及現炒的鴨菜,卻也成了如我等遊子遠離家鄉時,解饞的寶貝。這些年出行前,親人們總是左一包右一包地將真空包裝的鴨菜塞進我的行李箱,是擔心我離了鄉,就品嚐不到這番好滋味。

年少時曾和我在芷江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小我一歲的堂弟,則最愛爺爺家裏的壇子醃生薑。堂弟吃起生薑來,總是一片接一片停不了嘴,以致家裏的大人不得不編造出威逼恐嚇的理由,堂弟方肯勉強停口,譬如“吃多了要得肝炎”,“吃多了要拉肚子”,諸如此類。就算長大後的堂弟也是遠走高飛,還一度入伍參軍,鍛煉出一身鋼鐵般堅硬的肌肉,聽父親說,如今每每回鄉探親,堂弟還是那副孩子氣的樣子,一片接一片偷著多吃生薑……真是說得我又好笑又感傷。

事實上,光光想把芷江的美味佳肴寫完,都實在太多了,哪裏是我笨拙的筆寥寥可以說盡:還有新鮮的水果:葡萄、楊梅、山棗、蜜桃、涼薯,山梨、冰糖橘…… 那些質樸的清香滋味;甚至一次,散步去芷江機場的途中,我和堂弟就在半道兒的菜地裏摘了生的白菜梗吃,那一陣清淡、原始的甜,至今記憶猶新。
 
去年放假回鄉,除去慣常的好吃好喝好玩兒,父親又帶我驅車探訪了爺爺的祖屋——那是爺爺的父親所留下的一棟座落在稻田間的吊腳樓。到達祖屋之前,我們經過一座橫跨溪水的小橋、青石板台階,還有斜斜的泥坡。現如今,我的二爺爺(我的爺爺的哥哥,在家中排行老二)和二奶奶、堂兄和堂嫂,還有一條大黃狗,就生活在這座先人留下的祖屋裏。

那一天,我按下相機快門,試圖記錄這祖屋裏的生活:這時候,二奶奶正坐在庭院裏一張矮板凳上,和氣地聽大家說話,身後是高高的柴垛子、老舊的木屋,還有一棵年歲將近七十的桂花古樹。一旁,年輕的嫂嫂雙頰緋紅,喜慶地笑著,懷裏的孩子麵目幹淨。大黃狗則安靜地趴在嫂嫂腳旁,少了生人麵前的警惕……多麽安寧祥和。

由祖屋返回的路上,我思忖方才所見的那生活:那是一種別樣的生活,一種我此生也許錯過、卻又離它如此之近的生活。它就像我自己的生活的一個斜斜的倒影,是那一層早已成為生命一部分的、永不褪卻的底色吧。

途中又經過奶奶的墓地,父親領著我爬上一塊不算陡峭的山坡,上前跪拜。據說墓地所在的這座小山叫作“望城坡”,是爺爺苦心為奶奶挑選的位置——在這裏,長眠的奶奶能夠遠遠望見她所熟悉的、如今日漸繁華熱鬧的芷江城,還有她和爺爺(也是我們的)曾經的家。

我虔誠地跪在深深愛過我的奶奶的墓前,就許下了這樣簡單的心願:願天堂的奶奶永遠護佑家鄉勤勞、淳樸的親人;願天堂的奶奶賜福我的家鄉,這一方平凡卻又如此美麗的土地——芷江。


2013.12.30.
於倫敦        家中


(本文係芷江侗族自治縣文聯百篇精選文集《名城風韻》用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叔丁 回複 悄悄話 有些向往你筆下的芷江了。
蟲媽株株 回複 悄悄話 小妹妹,謝謝你筆下的故鄉!

從鍾鼓樓出發可以走向東南西北
我卻隻想站在那裏望天。
婆婆的酸蘿卜是裝在玻璃缸
探出鼻尖,口水流出來

河裏可以洗衣也可以洗菜
卵石的炙熱告訴你真正的夏天
貼著肌膚流去不隻是時間還有水
鄉音穿起前世今生
留我在風雨橋邊張望

幸會小老鄉!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芷江以前去過一次。記得是從北京飛長沙,再轉飛芷江機場。我還在一個叫漠濱的地方的一戶侗族人家的吊腳樓住了幾宿。吃了一種當地茶樹上長的果子,我還過敏了幾天。坐過當地的三輪摩的,顛的要死。不過人很淳樸,景色迷人。聽說現在修水庫了,不知什麽樣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