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楠 ▉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著有長篇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 電子詩集《西楠詩選》, 與人合編著《留學英國攻略:一個人的精彩英國》, 等。關注女性、內心及人性 , NGO誌願者。愛自由。旅居倫敦。
正文

“客居愛情”與出軌:世間沒有絕對的“罪”

(2013-08-16 05:28:31) 下一個

愛情雖與年齡無關,但卻最屬於青春。在西楠的長篇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中,女主人公“我”--留學生左言,告別故鄉,來到英國,驀然降臨的自由和孤獨使她失落。 “我需要聲音,需要體溫,需要陪伴--哪怕是暫時的,需要情話--哪怕是假的”。

麵對身處他鄉的孤獨,電話那頭遠在故鄉男友再動人的情話,也抵不過一刹那緊緊相擁的溫度。“也許我從來就希望有個人可以日日夜夜地在一起,對我說著情話,彼此擁有,相互讚美,永不厭倦。” 麵對身處故鄉的男友,主人公左言在英國選擇了一份“客居愛情”。“或許,這隻是一樁‘留學綜合症’,就是當你把年輕、自由、孤獨,連同欲望綜合在一起時,所得出的不靠譜等式。”

異地相戀的愛侶們,當年輕、自由、孤獨、欲望綜合在一起時,難道愛情終會以出軌、破裂而告終?海外無憂獨家專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作者,共同探討當七夕遇上異地戀,堅持還是放棄?


okhiwi:你對異地戀怎麽看?持樂觀還是悲觀的態度?

西楠:要看時間長短吧。時間不是特別長,比方1-2年的話,我覺得可能還湊合。我個人不是特別看好時間較長的異地戀,覺得感情的澆灌和維係還是要靠日常相處。當然例外總是存在的。


okhiwi:你的書中描寫到了海外生活的留學生麵對異地戀的時候,選擇了在英國“出軌”的行為。而據我們觀察,確實存在者一批海外“出軌”的人群。在來到英國之後,又在這裏找到了新的伴侶。你認為這是由什麽原因引起的?

西楠:一方麵,人是群體動物,有獲得情感共鳴的需要。然後,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還不特別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麽。這是正常情況。但這樣的話,就容易受到欲望的牽引與誘惑。再者就是現實層麵的了,像我小說裏寫到一個情節,女主人公生病了,一麵是異國的戀人隻能隔著國際電話線安慰,另一麵是同在英國的追求者,能及時出現在她身邊,給與一些很現實的照料。


okhiwi:你如何看待書中描寫的海外留學生的“出軌”?你覺得“出軌”應該或者可以被原諒嗎?

西楠:這個看個人吧可能。每個人有不同的道德底線,也就是說每個人內心本就有不同的“軌”。我現在是認為,世間沒有絕對的“罪”,隻是看你有沒有能力,願不願意去原諒或者包容對方,尤其海外留學生的生存狀況又是特殊的,比方心靈的孤立等等。但我並不是鼓勵留學生情感出軌,隻是覺得不應該有單一的標準去判斷這種現象。

 
okhiwi:如果來到英國生活,同時有一個身在國內的另一半,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維護還是順其自然?

西楠:順其自然吧。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建議應該在出國之前就把自己的情感前景也考慮進去,如果你對這段感情的態度是足夠嚴肅的話。
 

okhiwi:你認為在一段感情和親密關係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麽?什麽是情感的基石?信任還是深厚的感情?

西楠:我覺得是在寬容的基礎上去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去創造一種“共贏”的關係基礎,比方比較一致的價值體係,生活觀念,理想和目標,情感需求,等等,假以時日,自然會培養出深厚的感情。


okhiwi:生活在英國,你認為留學生應該如何麵對和處理自己的情感需求?

西楠:就是看清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有能力承擔的結果,然後去做選擇。當然很多時候,“自己的需求” 和 “有能力承擔的結果” 裏麵,本身就包含了對他人的考慮。再有就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人性底線,這個我還是比較鼓勵的。


西楠,女,80年代生,著有長篇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電子詩集《西楠詩選》等,與人合譯著有《老人與海》(海明威著);詩歌作品散見《花城》、《詩歌月刊》、北美《世界日報》副刊、《新大陸》詩刊等海內外多處,入選《中國當代詩歌選本》、《2011-2012中國詩歌選》、《當代中國海外詩人》等;“大量時間感知與思考生活,關注女性、內心及人性”,寫作則是“生命過程中的發問與探索”;曾任媒體記者、編輯,翻譯;旅居倫敦。


(英國)海外無憂網鏈接

原文來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