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下鄉記實(四)1970年走五七道路下放農村

(2022-12-11 17:23:38) 下一個

下鄉記實(四)1970年走五七道路下放農村

1970年5月17日,兩輛4噸解放牌卡車駛離出大連市區,上了哈(爾濱)大(連)國道,一直向北開去。這是父親帶領全家4口離開了城市,到農村去落戶,走五七道路。孩子不知愁,我站在車後箱上隻顧看景色了,哪知道我今後將永遠成為農村人了。

1968年革命大聯合,結束了武鬥。12月,毛主席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鄉運動由此大規模展開。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6屆學生全部前往農村參加勞動,即下鄉插隊。

毛主席於1969年1月指示,幹部要下放勞動。在1969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上,他再次強調了機構精簡的原則。這本來是指中央各部委精簡機構的,遼寧省極左,對城市普通幹部和知識分子下放勞動,把這項運動和五七指示聯係上,稱作走五七道路。注意不是五七幹校,是直接落戶到農村。1969年的時候走在大連市的大街小巷,牆上到處都是大字標語和漫畫:“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裏吃閑飯!”。大連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的走五七道路的運動,下放人數達到萬人以上,連帶家屬達10萬人以上,當時大連市區人口是120萬人。

父親單位在1950年代初建立時,廠長為12級幹部,1957年時一個7級幹部當廠長,這是一個國家大型骨幹企業,時任領導是12級幹部和13級幹部。1969年單位立即響應號召,動員幹部和知識分子下放走五七道路--全家遷至農村。幾十個廠級幹部和科級幹部以及知識分子下放到ZH縣GRH公社,一個遠離大連的貧窮的山區裏落戶。家父當時30多歲,是一個年輕的知識分子,職稱是技術員,論資曆還排不到他下放。

1966年文革開始不久,父親帶領越南大學實習生實習,沒有卷入派性。但是也是感覺不受信任,組織上經常找他談話敲打他:群眾反映你如何如何。。。,他很鬱悶,感覺沒有希望,可能隨時被削整。我家在葵英街住在一座日本別墅裏的一間房子裏,裏麵住著四家,隔壁是警察,他老婆總是欺負我母親,總是和街道監視我家。父親決定搬家,搬到附近一座資本家(韓Q)的院子裏。資本家自己住著3間屋子和獨立的客廳廚房廁所,他的其它房間分別住著3家,每家一間房,都有自己的小廚房,公用廁所在院子裏麵,很大的有窗戶的地下室是空的。我家一間小房間並有小廚房。誰知道剛搬到這裏就受到隔壁的青工的監視,他不是父親單位的工人。父親每次進出家門,青工都掀開門縫看,一直是這樣。

單位的幾十戶已經下放到了山區了。到了1970年5月份,父親決定自己下放,離開單位,離開城市到農村落戶,當時不知道是否還能回城。這是經過痛苦的思考和選擇的,意味著放棄大城市。那1950年代他走出農村上大學為了什麽?父親當時到底經曆過什麽樣的壓力才能做出這種不顧自己的前程,不顧子女的前程這樣決定的?他一定是評估了自己的處境,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後悔沒有問過他,也許永遠是一個迷了。

他要避開單位的人,沒有去ZH縣GRH公社,而是自己聯係到母親的三姨的大隊去,那已經不是大連市的轄縣了。我家隔壁是一間大約隻有6平米的小房間,住著一位40歲左右的單身女人,我稱她為康大娘。她是離婚的女人隻身一人淨身出戶住在這裏,什麽都沒有,連一張床也沒有,是睡在小樹枝幹柴上麵,偶爾她11歲的女兒來看望她。當我們家決定下鄉時,她其實是萬念俱灰,也想隨我家一起下放。父親思考了幾天,我們和她做鄰居也就是幾個月,沒有什麽來往,她女兒來看她怎麽辦?讓她跟我們走是最好的選擇嗎? 我們都不知道以後會怎麽樣,所以沒有答應她。

1970年5月17日,單位派了兩輛4噸解放牌卡車來,一車裝著破破爛爛,沒有一件家具,坐著全家四口人,另一輛車拉著一車煤,農村不供應煤啊。那時候城裏一批一批地下放,一車一車地搬家,我們小孩子們都去看熱鬧。議論誰家走了,誰家有錢,車上有好家具,拉了幾車,而我家一窮二白什麽都沒有。父親年輕,大學畢業後從來沒長過工資,母親有大病,不工作,做過手術,欠了300多元,所以生活清貧。

一路上在明媚的陽光下迎著暖暖的春風,看到田野莊稼已經出苗,經過一個村莊有一個村莊,我第一次體會到幾個成語:一望無際,一馬平川,感覺大連地區真是一個好地方。父親此時想些什麽?是如釋負重,還是前途未赴?

汽車行駛了約4個小時,我們下了國家公路哈大道,左手進入一個村莊,映入眼簾的是遍地蘋果樹。隻開了一裏地(500多米)就到了目的地。母親的三姨一家已經準備好了租的房屋,一間房子和共用廚房,是母親三姨夫的本家堂兄的房子。三姨姥迎接了我們,端來了高粱米幹飯,剛摘下來的菠菜做的菠菜湯。這波菜湯真鮮,我連喝了三大碗,喝得滿頭大汗。

這裏歸屬鞍山市管轄,是平原,土地肥沃,交通發達,滿清時是八旗冊封的土地。西邊走過去2公裏就是渤海,東麵哈大主幹鐵路,即中長鐵路,有快車大站,還有幾條貨車停車場,哈大公路也經過。一個2000多年的古城就在這裏,擁有3萬多人,職工1-2萬人,是蘋果之鄉,不少農戶裏有人在鎮裏上班拿現金工資。公社16個大隊平均日工分一元錢,很富裕,越靠近城鎮越富裕。

已經有鞍山市知青下鄉在這裏,還有幾戶從鞍山市來的五七戰士去年就已經落戶到了這裏。

大隊有6個生產小隊,由3個離的很近的自然屯組成,有低矮土山3座,最高的才幾十米高。

安頓好了家以後,第三天,父親領我到大隊小學去轉學。學校坐落在一個小土山上,有5個年級,共有5個班級,每個班級有30多名學生。學校有校長WYK,老師WGD,WBC,WJH,JSX,一年後又來了WDZ,GEL,JSY。

父親計算了一下,九年義務教育,因為我上學太早,在中學畢業後我年齡太小,不能參加農田勞動。

於是跟校長講:“給他降3級吧,他挺調皮的學習不好。”

校長看看我說:“不像調皮的孩子呀!”

父親繼續請求他。

這個時候我看牆上的人名就念起來:“WY棍”。

校長一聽:“你真調皮!”

父親趕緊批評我:"不懂禮貌,WY琨“

校長笑了打圓場:“他可能不認識琨字”,想了一下說:“隻能給他降一級”。

於是在大連學習上從來都是懵懵懂懂,不知道老師留什麽作業,進五年級時剛剛開竅的我, 是班級裏學習第一,到了農村卻成了留級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南東西' 的評論 :
我們家是到了農村走五七道路以後才翻了身,越過越好。
北南東西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我跟你有點像。69年全家下放,在農村念的小學,但在縣城念的中學。77級考上大學。我家去了父親的老家,雖然鄉親們都知道我父親在外邊犯了錯誤(右派)才會回來,但還是對我們很好。大隊裏的幹部都是我父親當年的革命夥伴,所以我覺得在農村的日子比在城裏好得多。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有很多錯別字改不了了,抱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