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3)
2015 (255)
2016 (128)
2017 (95)
2018 (70)
2021 (46)
2022 (50)
2025 (9)
1899年9月28日正式動工的達裏尼港。
1890年完工的旅順船塢。
機械廠工人生產場麵。
新一代女煉鋼工人。1972年廠部命名冶煉車間6號爐為“三八爐”,成立了三個班組,共有20多名青年女工成為新一代煉鋼工人,在老師傅帶領下,細心學習冶煉技術。
建新公司生產的一二四式炮彈。
莊河、新金、複縣農民支前大車運糧隊。
大連工業起步較早,繼上海、武漢、天津之後,建立起近代工 業,曾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建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大連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遺留有較多的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產已成為反映 大連城市發展的鮮活教材,它們讓人們看到了城市精神的傳承,它們讓人們看到了城市文明的進程,它們更讓人們看到了大批產業工人的工匠精神……為此,我們特 約大連工業遺產調查組負責人、大連現代博物館館長薑曄撰稿策劃推出“一座城市的工業記憶”係列以饗讀者。
近代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物證
1883年始建,1890年建成的旅順船塢是大連近代工業的開端,同期完工的附屬工廠包括鍋爐廠、機器廠、木作廠、銅匠廠、鑄鐵廠、打鐵廠、電燈廠等,已具近代工業企業的雛形。
1899年7月,隨著俄國侵占旅大地區,著手建設大連商港,到1903年大連港第一期建築工程基本完成,商港初具規模並正式開放使用。築港 的同時,大連工業發展較快,從而帶來了人口在空間上的集中,1903年大連市內人口為3萬多人。此時昔日的漁村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初具規模的、嶄新 的近代城市。大連商港的形成,使大連發展成為近代港口城市,刺激了大連地區城市經濟的發展。這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具備了運輸、通信、工業、商業、貿易、金 融、公用事業等功能,大連也由初期的近代萌芽城市躍至初顯繁華的都市。在港口建設作用日益顯現和影響下,大連地區的大機器工業建立起來,機械工業、化學工 業、棉紡織工業、繅絲紡織工業、特殊鋼冶煉工業、水泥工業及燒堿與造紙工業等,都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1911年大連工廠數為165個,1932年工廠數 為487個,1942年工廠數激增為1116個。迅速發展的工業同時也吸引了大批中外人口向大連遷涉流動。大連城市人口1911年為104,679 人,1932年裏增加到285,163人,1937年4月城市人口為386,934萬人,1943年大連城市人口激增到826,907人。
總之,大連城市與其他城市不同,其城市工業基本上沒有經過手工業階段,機器工業的誕生,標誌著大連工業從無到有的問世。大連之所以有這樣的 特點,是因為城市不是從古代城市演變而來,它是俄日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荒僻村落上建成的。對於殖民統治來講,城市的工業化是他們推動城市化最重要、最直接 的動力。隨著近代大連機器工業的誕生,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增多,導致了人口的高度聚集,從而推動了近代大連城市的形成和迅速發展。所以大連近代工業在 近代大連城市發展曆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工業遺產則是反映大連近代工業和城市形成、發展的重要物證。
傳承大連城市精神重要的物質載體
保護好工業發展曆史進程中的工業遺產,可以使我們記住中國的工業化過程中那些屈辱,更有“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記住那個為實現強國夢想幾代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時代,記住工人的偉大和勞動的光榮。
為修建旅順北洋海軍基地工程臨危受命、殫精竭慮、死於任上的袁保齡,其自謂每夜“非交醜(時)不能熟睡。幸筋力頑壯,每日奔走尚不知疲”。 “所曆艱苦,實為四十年所未有……方來之始,萬事瓦裂,今則公帑節省數萬金,海防軍容漸如荼火,差可自慰,而麵黑膚瘦、形容憔悴、鬢發已漸漸白矣”。在修 建攔潮大壩時,袁保齡督率部下,於冰雪風霧中直立壩上40餘日,仿栗毓美石壩純用塊石護壩之法,終於使得大壩獲得堅穩。如今保留下來的工業遺產可以使我們 更好地緬懷過去、教育後人,激發人民為振興國家工業而奮鬥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文明進程的見證者,不僅承載著真實和相對完整的工業化時代的曆史信息,還傳承了產業工人的優秀品德。在新中國成立後一窮二白的困境下,工人階級不畏艱難險阻,克服困難,在社會主義工業建設中奏響一曲曲驚天動地的工業凱歌。
被稱為中國“保爾·柯察金”的兵工專家吳運鐸,一生中創造了644項技術革新活動的著名“工人技術革新家”盧盛和,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的 “黨的好女兒”趙桂蘭,“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長”田桂英,“鹽灘鐵人”孫華喜,“老黃牛”式的刨工方秀貞,“鍛造革新家”張玉金等等。在他們身上我們感 受到的是一種“癡勁”、“瘋勁”、“傻勁”。這種對事業的“癡”,對工作的“瘋”,對得失的“傻”,正是大連工業發展中需要的闖勁、幹勁、韌勁,也是城市 一代又一代建設者身上薪火相傳的精神火炬。
工業遺產中蘊含著他們這種鋼鐵般的意誌、無私奉獻的熱情、高度的紀律性和自覺的創造性。他們用拚搏和奉獻凝聚的優秀品格,為社會添注了一種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透過工業遺產,我們能看到這一份份曆久彌新的精神積澱。
社會發展曆史的
記錄和見證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第一代領導人從先輩的曆史和自身的經曆中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列強之強和中國之弱就在於有無近代工業。黨中央就把 集中力量盡快使中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確定為中心任務,大力發展工業,夯築起新中國工業的基石,助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因為當時大連發展 工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因此國家首先選址大連。大連的工業也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和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解放戰爭期間,大連的建新公司生產了50多萬發炮彈、80多萬枚引信、60多萬個底火、1430門迫擊炮、240000多萬隻雷管、 450多噸無煙火藥,另外還有機車、鐵船(殼)、軍服、軍鞋、喝水的搪瓷缸、發報機、發電機等,這些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前線。新中國誕生後,大連這 座中國最早發育工業文明的城市就以自己的鋼筋鐵骨,為新中國的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抗美援朝時期,大連作為祖國東北的海防前哨,成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基地,承擔了大量的軍需物資生產任務。“工廠就是戰場,工具就是 武器”;“後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就是當時大連人提出的響亮戰鬥口號。大家不計報酬、廢寢忘食地加班加點工作,晝夜奮戰在生產崗位上。僅1951年就寄 到前線15萬封慰問信和10萬個慰問袋;1951年第一季度就生產75毫米反坦克破甲炮彈2萬餘發、70毫米反坦克破甲炮彈3萬餘發;近3年的時間生產5 種規格的火箭彈、野炮和榴彈炮彈等共計144萬發,無一炸膛,炸藥包8842箱(每箱24公斤);13個月完成單棉軍服91.4萬套;6個月完成軍鞋40 萬雙;13個月生產各種罐頭2394噸、壓縮餅幹14000噸、糖果400噸。
在建設新中國的征途中,大連工業始終屹立在時代潮頭,降生了無數個中國第一。幾十萬產業大軍承擔著支援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振興民族工業的精神使命。大連機車、造船、瓦軸、大化等企業也成為全國同行業的搖籃,他們用技術和骨幹在全國孵化出眾多的同類企業。
大連,這座近現代的工業城市,落滿了往昔的印記。這些來自歲月深處的印記就活在人們忙碌和不經意的日子裏,但它們卻真真切切地見證並記錄了大連這座城市珍貴的工業記憶。
2016-11-15 00:16 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