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年自然災害死多少人?

(2016-06-02 07:52:19) 下一個

三年自然災害死多少人?

根據嘮嘮叨叨的帖子和圖,我重新估算了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總和,計算結果顯示是在440.2萬人至1361.5萬人之間。表的真實性沒有考察。

從上圖的曲線可以看出:

死亡率從1950年的2%降到1957年的1.1%,1958年升到1.2%,從1966年以後才遞減下降。當時總人口是按前一年人口總數為基數,例如計算1959年死亡人數是基於1958年的人口總數為基數計算的,以此類推。

1.  自然死亡率按最低的1957年計算,即按1.1%計算。

1959年的死亡率是1.4%,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1% = 0.3%;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65994萬 * 0.3% = 198萬;

1960年的死亡率是2.5%,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2.5% - 1.1% = 1.4%;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67207萬 * 1.4% = 940.9萬;

1961年的死亡率是1.4%,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1% = 0.3%;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66207萬 * 0.3% = 198.6萬;

3年總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198萬 + 198.6萬 + 940.9萬 = 1361.5萬。

 

1950年到1957年的平均(中值)自然死亡率是: (20 + 11)/2 = 15.5, 即1.55%。

自然死亡率是從1966年以後才遞減下降,所以這是按最大的非正常死亡率計算。

 

2. 若按平均自然死亡率算,即按1.55%,3年非正常死亡人數還要減少:

1959年的死亡率是1.4%,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55% = -0.15%;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65994萬 * 0.15% = -99萬; 即非正常死亡較少,被人口增長覆蓋了。

1960年的死亡率是2.5%,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2.5% - 1.55% = 0.95%;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67207萬 * 0.95% = 638.5萬;

1961年的死亡率是1.4%,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55% = -0.15%;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66207萬 * 0.15% = -99.3萬; 即非正常死亡較少,被人口增長覆蓋了。

3年總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 -99萬  + 638.5萬 - 99.3萬= 440.2萬。

但我不相信3年總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440.2萬人,我也不相信超過1361.5萬人。

 

  年末人口 都市 比率 農村 比率
1949 54167 28145 26022   10.6   89.4
1950 55196 28669 26527   11.2   88.8
1951 56300 29231 27069   11.8   88.2
1952 57482 29833 27649 7163 12.5 50319 87.5
1953 58796 30468 28328   13.3   86.7
1954 60266 31242 29024   13.7   86.3
1955 61465 31809 29656 8285 13.5 53180 86.5
1956 62828 32536 30292   14.6   85.4
1957 64653 33469 31184   15.4    84.6
1958 65994 34195 31799   16.3   83.8
1959 67207 34890 32317   18.4   81.6
1960 66207 34283 31924 13073 19.8 53134 80.3
1961 65859 33880 31979 12707 19,3 53152 80.7
1962 67295 34517 32778 11659 17.3 55636 82.7
1963 69172 35533 33639 11646 16.8 57526 83.2
1964 70499 36142 34357 12950 18.4 57549 81.6
1965 72538 37128 35410 13045 18.0 59493 82.0
1966 74542 38189 36353 13313 17.9 61229 82.1
1967 76368 39115 37253 13548 17.7 62820 82.3
1968 78534 40226 38308 13838 17.6 64696 82.4
1969 80671 41289 39382 14117 17.5 66554 82.5
1970 82992 42686 40306 14424 17.4 68568 82.6
1971 85229 43819 41410 14711 17.3 70518 82.7
1972 87177 44913 42364 14935 17.1 72242 82.9
1973 89211 45876 43335 15345 17.2 73866 82.8
1974 90859 46727 44132 15595 17.2 75264 82.8
1975 92420 47564 44856 16030 17.3 76390 82.7
1976 93717 48257 45460 16341 17.4 77376 82.6
1977 94974 48908 46066 16669 17.6 78305 82.5
1978 96259 49507 47592 17245 17.9 79014 82.1
1979 97542 50192 47350 18495 19.0 79047 81.0
1980 98705 50785 47920 18140 19.4 79565 80.6
1981 100072 51519 48553 20171 20.2 79901 79.8
1982 101654 52352 49302 21480 21.1 80174 78.9
1983 103008 53135 49856 22274 21.6 80734 78.4
1984 104357 53848 50509 24017 23.0 80340 77.0
1985 105851 54725 51126 25094 23.7 80757 76.3
1986 107507 55581 51926 26366 24.5 81141 75.5
1987 109300 56290 53010 27674 25.3 81626 74.7
1988 111026 57201 53825 28661 25.8 82365 74.2
1989 112704 58099 54605 29540 26.2 83164 73.8
1990 114333 58904 55429 30191 26.4 84142 73.6
1991 115823 59466 56357 30543 26.4 85280 73.6
1992 117171 59811 57360 32372 27.6 84799 72.4
1993 118517 60472 58045 33351 28.1 85166 71.9
1994 119850 61246 58604 34301 28.6 85549 71.4
1995 121121 61808 59313 35174 29.0 85947 71.0
1996 122389 62200 60189 35950 29.4 86439 70.6
1997 123626 63131 60495 36989 29.9 86538 70.1
1998 124810 63629 61181 37942 30.4 86868 69.6
1999 125909 64189 61720 38892 30.9 87017 69.1
2000 126583 65355 61228 45844 36.22 80739 63.78
2001 127627 65672 61955 48064 37.66 79563 62.34
2002 128453 66115 62338 50212 39.09 78241 60.91
2003 129227 66556 62671 52376 40.53 76851 59.47
2004 129988 66976 63012 54283 41.76 75705 58.24
2005 130756 67375 63381 56212 42.99 74544 57.01
2006 131448 67728 63720 57706 43.90 78241 56.10
2007 132129 68048 64801 59379 44.94 72750 55.06

(資料:中國人口統計年鑑、中國統計摘要)

[lex5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恢恢 回複 悄悄話 精確計算非正常死亡人數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那幾年出現饑荒是共識了,共產黨也沒有否認。有些所謂磚家學者著書立學要整出一個驚悚的數字,無非是類似那些標題黨一樣,吸引眼球,引起關注的政治目的。關鍵是弄清楚原因,作為中國以後發展的警戒,才是有意義的。“三年自然災害”是那些年的叫法,多少是有點政治上的用意。我判斷,造成的原因主要有:政策錯誤造成農業受損、糧食浪費和調配不均,自然災害造成糧食減產,還外債。應該是幾個方麵綜合起作用才會造成大麵積的饑荒。
ali88 回複 悄悄話 如樓下幾位的提醒,”三年自然災害“的說法就是謊言,從一開始”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就在掩蓋真相。
yuan222 回複 悄悄話 小老弟,那時不存在什麽“三年自然災害“。那是黨中央毛主席為了掩蓋自己的政策失誤,欺騙中國人民,恬不知恥造的謠。當時黨中央還宣傳什麽蘇修逼債,迫使中國還債,造成了饑荒。

許多曆史學家,氣象學家,根據1959年到1961年中央氣象局公布的全國各地降雨數據,證明了中國大陸當時不存在全國性的大型自然災害。中國有960萬平公裏,每年總會有一些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本人接觸了一些老農民,告訴我1958年那裏是幾十年不遇的豐收年。但是精壯勞力全部拉去大煉鋼鐵,40%以上的莊稼攔在了地裏。1959年大辦公共食堂,農民家裏沒有一粒糧食,全部鐵鍋都打碎去大煉鋼鐵了。然後政府橫征暴斂,公共食堂沒有糧食停辦,大量的農民隻好餓死了。一位安徽的好朋友全家族1958年29口人,1962年隻剩下了7口人。

國家主席劉少奇的親姐姐也是在三年大饑荒期間餓死的。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鐵森' 的評論 :
謝謝跟帖,學習了。
rty 回複 悄悄話 Calculate how many people killed unnaturally (executed) between 1949-1952.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對這件事應當綜合起來考慮,既要從人口統計的角度,又要從當時統計的數據資料去看。所以一定要將當時的所有文件公開,讓各類專門家去研究,由此得出科學、客觀、全麵的結論。以此告慰所有死於非命的人們。
鐵森 回複 悄悄話 盡管有1960-1962饑荒及70年代的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從1950到1976年均增長仍達2%。對比一下中國曆史上人口變化,中國人口1830年就達到4億,如果按2%增長1900年應達約16億。而1900年中國人口仍為4億。那12億人到哪裏去了?1900年中國人口為4億,如果按年均2%增長1949年中國人口應為10.6億,實際僅5.4億,那5.2億人到哪裏去了?按馬爾薩斯人口論他們是被饑餓,戰爭,疾病致死。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三民主義》中說:…中國現在正是民窮財盡。吃飯問題的情況到底是怎麽樣呢?全國人口現在都是不夠飯吃,每年餓死的人數,大慨過千萬,這還是平時估算的數目,如果遇著了水旱天災的時候,餓死的人數更是不止千萬了。1950年艾奇遜的白皮書斷言中國曆屆政府都沒有解決地少人多(饑餓)問題,現在也不能解決。
在解決溫飽以前饑荒時有發生,不必過高解讀。要解決溫飽,一是發展生產,二是計劃生育,三是公平分配。由於中國采取了這三方麵的措施,60年代以後中國再沒有發生大麵積饑荒,解決了饑餓問題。1942及中國曆年的饑荒再一次證明馬爾薩斯人口論曾是正確的。直到多數家庭采取了避孕措施,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增長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馬爾薩斯人口論才失效。世界上發達國家百年前已跨越了這個階段,多數發展中國家正在或不久前跨越了這個階段,少數發展中國家尚未跨越這個階段。發達國家采用了包括殖民主義在內的方法來跨越這個階段,如果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英裔全回英國去(或者說,他們當年不移民離開英國),英倫三島的糧食夠嗎?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自然災害“?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納粹幹掉猶太人也沒這麽狠。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沒證實表的真實性。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稱作“三年大饑荒”就好,這實質上是一場人為的大災難,不要嫁禍於自然。
oldnash 回複 悄悄話 400萬和4000萬沒有質的區別, 都夠慘絕人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