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讚譽抗聯手跡。鐫刻於遼寧本溪東北抗日聯軍史實陳列館。
手跡碑位於展廳入口處,采用紅銅材質、陽鍛精製工藝。鐫刻著毛澤東的手跡:
“抗聯幹部領導抗聯鬥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鬥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鬥爭曆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
這是毛澤東1949年5月14日為黨中央起草東北抗日聯軍曆史結論時親筆手書的。
羅登賢 楊靖宇 趙尚誌 周保中 楊鬆 馮仲耘 李紅光 趙一曼 李兆麟 李延祿 魏拯民 李運昌等
東北 (滿洲)省委 和 東北抗日義勇軍 / 東北抗聯 將領 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他們當中多數是被中共派往東北的要員,周恩來是知情決策執行人之一。
抗聯的曆史人事關係是複雜的 期間曾與中央聯係中斷 曾劃歸共產國際領導 曾被迫流亡蘇聯伯力
曾彈盡糧絕 偃旗息鼓 人散隊垮,但中共中央 毛主席 始終關心並聯係和試圖支援困境中的抗聯
抗聯領袖在極其艱難困苦的境況下 也嚐試與延安聯係 並主動自覺地 至少部分地 執行了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和策略
毛主席說 東北抗聯 比中央紅軍的長征還要艱難困苦 給予抗聯將士極大的尊重和褒獎
1931-9-18次日
羅登賢 時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 與省委發出抗日宣言。1933年,被叛徒王雲程出賣,遇難。
“我們許多同誌……在東北領導反日遊擊戰爭,被日本強盜殺害了……他們是在前線上,在各方麵的戰線上,
在敵人的槍彈下屠刀下光榮地犧牲了,我提議我們靜默三分鍾向這些同誌表示我們的哀悼和敬仰”
(全體代表起立靜默三分鍾)。
毛澤東 在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名單中有羅登賢等,1934年1月22日。
《蘇維埃中國》 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1935年版 中國現代史資料編輯委員會1957年翻印,第236頁。
1938年2月,毛澤東與合眾社記者王公達的談話。
王公達:東三省義勇軍的抗日活動,有中國共產黨前去領導麽?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和東三省抗日義勇軍確有密切聯係。
例如有名的義軍領袖人物 楊靖宇、趙尚誌、李紅光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
他們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
這是1937年12月13日通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準備召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
在這個正式任命楊靖宇為中共中央“七大”準備委員會委員的文件上,留有毛澤東和其他政治局委員的親筆簽名。
1958年 在楊靖宇公祭安葬儀式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分別敬獻了花圈,
毛澤東的花圈上書寫著“靖宇同誌永垂不朽”的挽詞,
其他領袖的挽詞是“靖宇同誌千古”。
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革命先烈的紀念中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周保中是吉東地區抗日鬥爭的主要領導者、抗聯二路軍的創始人和總指揮
也是楊靖宇犧牲後抗聯鬥爭的最主要領導人。
劉義權曾擔任周保中將軍警衛員六年,跟隨周保中在白山黑水間戰鬥。
曾經跟隨周保中將軍兩赴北京,見到了毛主席。
劉義權回憶道,
“1949年8月10日,周保中接到黨中央毛主席的電報,讓他速到北京,參加第四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
當時,我給周保中當警衛員,將軍接到電報後,激動得一夜沒有睡好。12日下午我們就到了北京。
會議期間,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分別接見了周保中,毛主席在接見時緊緊地握住周保中的手說:
“將軍,你辛苦了!”
當晚9點左右,劉少奇和周恩來到北京飯店403房間看望周保中,劉少奇一進門就說:
“白族兄弟,辛苦了。”周恩來則風趣地插話說:
“我們這是第三次見麵了,前兩次都是我把你派到北方,這次可要把你派到南方去了。”
周恩來拍拍周保中的肩膀興奮地說:“還是二十年前的老樣子,這一次不要急於回家鄉,更不用說更名換姓。”周恩來笑著向劉少奇解釋了二十幾年前李奚元改叫周保中的原因,劉少奇哈哈笑著說:
“周保中,保中華嘛!因為抗日的關係,你在雲南群眾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
劉義權說,1949年8月17日,他跟隨周保中回到東北吉林移交工作。
那一年,周保中離開浴血奮戰十八年的東北大地,告別了多年的戰友,
在吉林火車站為周保中送行的有省委領導和吉林軍區部隊官兵、地方幹部、群眾兩千餘人。
劉義權說,第二次隨周保中到北京則是在1949年9月8日,
我跟隨周保中、王一知夫婦以及他們的女兒周偉,又一次來到北京。
9月21日,周保中參加第一屆政協會,當選為第一屆政協委員。
9月20幾號,中共中央辦公廳通知,毛主席要在中南海接見周保中。周保中非常興奮。
當天下午,他帶著我乘坐中央派來的車直奔中南海,來到紫光閣的一間會議廳——毛主席、彭真都在那裏。
我和毛主席的警衛員朱旭明規規矩矩地站在會議室門外等候。
紫光閣的會議廳是古式的隔窗,裏邊的說話聲我們在外麵聽得很清楚。
我聽見毛主席說:“我們的民族英雄來了!”這是對周保中革命生涯的高度評價。
主席又說:“這是我們的第二次見麵,我很高興。”
周保中十分感謝毛主席在百忙中接見他,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榮幸。
這時,我進屋為首長每人倒了一杯水,又悄悄地退了出去。
周保中向主席詳細匯報了“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抗聯組織東北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毛主席聽後說: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你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抗戰長達14年之久,搶占東北57個據點,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你們在蘇聯堅持獨立自主的決策是正確的,其過程也是艱辛的。你們做了許多工作,黨中央是了解你們的。”
彭真說:“八路軍進攻東北和東北抗日聯軍會師後,毛主席重新做了戰略部署,
電告東北局將部隊改名為東北民主聯軍(原叫東北人民自治軍)。”
毛主席同周保中的這次會見共進行了三個多小時。
9月30日晚,周保中接到中央的通知,第二天參加開國大典。
10月1日早上,周保中興奮地刮了臉,還讓我們也換上新軍裝。
上午,我隨周保中乘一輛黑色轎車來到中南海紫光閣小禮堂。
午飯後,周保中和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正一起走向天安門城樓,忽聽有人喊他的名字——是葉劍英元帥。
周保中在城樓口和葉劍英擁抱在一起。葉帥哭了,周保中也哭了。周保中拿出手絹給葉帥擦眼淚,
葉帥也用手絹給周保中擦眼淚,許多元勳都看到了他們兩人親如兄弟一般的場麵。葉帥說:
“保中同誌,咱們在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大學分手後,你調到列寧學院學政治,有二十幾年未見麵了。
老同學,我真想你呀!”周保中說:
“我也想你呀!我在東北18年日夜想念著老同學,我給你寫的信收到了嗎?”
葉帥點了點頭,二人手拉手登上了觀禮台。我們警衛員都在各自首長的身後,中間有一道薄紗屏風隔著。
我站在周保中身後,雖然看不見天安門廣場壯觀的景象,但卻親耳聆聽了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聲音,聽到了軍樂隊演奏國歌的聲音,聽到了慶祝共和國成立的隆隆禮炮聲,聽到了人民軍隊走過天安門的腳步聲和廣場上百萬群眾的歡呼聲……
閱兵式開始後,周保中將軍想起東北14年的浴血奮戰,百感交集,心髒病犯了,
閱兵結束就住進了北京醫院106室。
1949年5月16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抗聯總評價電報時,親筆手書讚譽周保中是
“一貫的執行黨的路線的抗聯同誌”。
2005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又在《永遠的豐碑――周保中》一文中公布了毛澤東
“保中同誌在東北十四年抗日救國鬥爭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的評價。
周保中 1955年9月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抗聯大部撤退到蘇聯遠東境內後 中蘇雙方就部隊指揮權問題發生了爭執和鬥爭
在1940年12月的中蘇雙方第二次伯力會議上,決定實現東北抗日聯軍的集中統一指揮,任命周保中為總司令,李兆麟為副總司令,魏拯民為政治委員。蘇軍代表瓦西裏以國際主義、世界反法西斯的共同性和蘇中對日作戰的一致性為由,提出把中共東北黨組織和東北抗日聯軍按地區分到蘇聯遠東邊防軍的各軍分區去統一指揮,不再保存自己的組織係統。其實質是以統一指揮為名控製東北抗聯,變東北抗聯為蘇聯遠東軍附屬部隊。
周保中表示不同意,他義正詞嚴地指出:“這嚴重違反共產國際規定的不幹涉各國共產黨內部事務的原則,不僅會給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以口實,更不利於共同反對日本法西斯。瓦西裏同誌的意見,我們是絕對不能同意的!” 蘇聯遠東邊疆區區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伊萬諾夫表示,可以把東北抗聯的意見匯報給共產國際執委會。1941年3月中旬,共產國際執委會和蘇共中央同意東北抗聯的意見,並撤銷了瓦西裏的職務。
1942年8月1日,由東北抗聯改編而來的抗聯教導旅在蘇聯伯力正式組建,番號為蘇聯遠東方麵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對外番號八四六一步兵特別旅。
1943年10月5日,蘇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東北抗聯教導旅在野戰演習後攝於北野營的合影。一排左起:副旅長巴達林,李兆麟、王一知、周保中,第1營營長金日成,副旅長什林斯基;二排左起:張光迪、馮仲雲、王明貴、王效明、崔庸健、彭施魯;三排右一隋長青、右三金光俠、右四薑信泰;四排右起金京石、陶雨峰。
1945年7月,中共東北黨委員會舉行全體會議,根據新的形勢和抗聯反攻作戰計劃,決定改組黨的領導機關,組成新的中共東北黨委員會,也稱中共遼、吉、黑臨時黨委會。黨委成員有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盧冬生、王一知、薑信泰、金光俠(朝鮮籍)、王效明、彭施魯、劉雁來、王明貴、王鈞、張光迪等13人,周保中任書記。
7月10日,斯大林來電邀請周保中、崔石泉(崔庸健)赴莫斯科會談。第二天上午,斯大林在克裏姆林宮接見了周保中、崔石泉,前共產國際負責人季米特洛夫陪同接見。斯大林笑著對周保中說:“你願意配合蘇軍作戰反攻東北,我真高興!你夢寐以求的東北解放將要實現了。我電告延安的毛澤東同誌。”“你用俄文給我寫的三次報告材料,對遠東軍區蘇軍代表王新林的鬥爭是正確的,保持東北黨組織的獨立性是戰略上的需要,還有1938年王新林(即 瓦西裏)將趙尚誌將軍騙到蘇聯後關押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我們已經將王新林撤職。”
會談舉行了一個小時。臨走的時候,斯大林和周保中緊緊擁抱。
。。。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表、東北局書記彭真在沈陽接見了東北抗聯黨委領導成員。周保中匯報了東北抗聯與日軍浴血抗爭14年的情況。彭真感慨萬分地說:“在我們中國共產黨人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是紅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第二件是紅軍出征後,南方紅軍的三年遊擊戰爭;第三件就是東北抗聯的十四年苦鬥。”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將由抗聯隊伍發展而來的東北人民自衛軍和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一起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為副司令,程子華為副政委。
至此,東北抗日聯軍終於完成了它的全部曆史使命,並為創造和建設新中國開始了新的征程。
1950年2月27日 毛主席訪蘇回國途中,在哈爾濱住了一晚,停留18小時。
毛主席轉過身來,看見鬆江省(當時行政區劃為鬆江省和黑龍江省,後合並為黑龍江省)副主席,原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軍長李延祿站在身後,便改變了話題,談起了東北抗日聯軍的問題。毛主席問李延祿:“你是抗聯出來的,現在參加東北抗聯的人還有多少?”
李延祿回答:“不多了。”毛主席說:
“要告訴他們,東北抗日聯軍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開展遊擊戰爭,同日寇進行殊死鬥爭,牽製了敵人的部分力量,這對於整個中國革命的勝利是有曆史功績的。但也有缺點,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不夠,有些脫離群眾。”
毛主席又說:
這支軍隊,除我們黨派去的幹部外,不少是被壓迫的窮人,由於不甘心為地主、富農、資本家當牛做馬,而上山和他們聯合起來抗日,一塊兒打日本,抗日反滿,這是好的。但由於缺乏政治思想教育,群眾基礎薄弱,因而很難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以致我們的損失很大。
毛主席囑咐李延祿:
“下功夫寫下東北抗日聯軍的曆史,成績不要抹殺,缺點也要寫,寫出來對黨對人民都有好處。”
李延祿是多年來首次聽到中央最高領導對東北抗聯作出的公正評價,
他深感黨沒有忘記東北抗聯,人民沒有忘記東北抗聯。
後經中央同意,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了東北抗聯史征集辦公室。
毛主席實際上是東北抗聯史編篡研究的首倡者。
毛主席問鬆江省委組織部長王伯瑾:“你是組織部長,你知道馮仲雲同誌現在哪裏,他怎麽沒有來呀?”
王伯瑾答道:
“馮仲雲同誌現在任省委常委、省政府主席,他在沈陽參加東北行政區黨的代表會議,趕不回來了。”
當毛主席得知王伯瑾是山東陽穀縣人時說:
“你是山東大漢,武鬆的老鄉。武鬆是打虎的英雄,東北抗聯也是打虎的英雄,我說過‘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日本侵略者也是紙老虎。東北抗聯,艱苦奮鬥了十幾年,和全國人民一道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他們是打虎的英雄,馮仲雲同誌就是其中的一員戰將,一位打虎的‘武鬆’。”
毛主席借題發揮,高度評價了馮仲雲。
馮仲雲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政委。
此時毛主席能夠想到他,是由於抗日戰爭勝利之後,
馮仲雲曾寫信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匯報了東北黨組織情況,建議黨中央派幹部來東北。
這封信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後來確定“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提供了決策依據。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由於馮仲雲已到地方工作,沒有被授予軍銜,
但由於他的功績顯赫,被授予一枚一級八一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在授銜儀式上,毛主席緊握著身著便裝的馮仲雲的手,對他說:
“你是馮仲雲,是東北抗聯的。你們東北抗日聯軍,比我們長征還要艱難困苦。”
馮仲雲事後說:“這兩枚紅色勳章不光是給我的榮譽,
這是給我們滿洲地下省委和在東北抗聯十四年浴血奮戰的全體戰友們一份最高獎賞和評價。”
1958年參加楊靖宇公祭安葬大會的原東北抗日聯軍部分同誌在楊靖宇靈堂前合影。(自左向右)前排:
於天放、周保中、馮仲雲、張林、王鈞、王一知。二排:徐光、馮詠瑩、伊俊山
楊靖宇公祭安葬大會 是建國以來 最隆重的唯一規格
9000餘人參加 多於 任弼時葬禮時的6000餘人
1940年春,於天放 擔任了東北抗聯第三路軍6支隊政委。
1954年8月,鬆江省並入黑龍江省,於天放 擔任新成立的黑龍江省政府副主席。
在那年的國慶節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與於天放握手時,以詼諧幽默的湖南鄉音說道:
“天放,抓不到;今天,見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李兆麟是抗聯後期鬥爭主要領導人之一和三路軍總指揮。
馮仲雲是抗聯主要黨務政治幹部之一,曾任北滿臨時省委書記、三路軍總政委等職。
中共中央在楊靖宇同誌公祭安葬大會上的悼詞
( 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http://www.laobing.com/zwjs/zwjsghlc1196.htm
在楊靖宇治喪工作中,黨中央除按照 政治局委員 規格準備悼詞外,還成立了公祭安葬委員會,
在楊尚昆、胡喬木、周保中主持下,起草了一篇長達萬餘字的《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
參加起草的還有中央檔案館館長曾三,抗聯老戰士 馮仲雲、李範五、韓光、伊峻山,
原滿洲省委書記何成湘、原滿洲省委組織部長楊一辰等。他們都在原稿上作了大量親筆改定。
1957年12月22日,黨中央授權周保中最後定稿。《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原文載於《吉林文史資料》第24輯。
自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由黨中央主持起草生平的先烈,全黨隻有兩人,一是瞿秋白,
1955年6月18日,陸定一代表黨中央在瞿秋白葬禮上宣讀了瞿秋白生平報告,
另一個就是楊靖宇。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4/09/327393.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0-01/26/content_12870397.htm
毛主席 與 東北抗聯
1949年5月14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致東北局等的電報中,對抗聯工作從總體上進行了高度評價:
抗聯幹部領導抗聯鬥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鬥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鬥爭曆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
但抗聯同誌在過去的工作中亦和黨內其他各地從事革命鬥爭的同誌一樣,是難免有缺點和錯誤的,
應該著重檢討自己過去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以便今後更好地為黨工作。
參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00頁。
1949年5月14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致東北局等的電報中指出,
周保中是“一貫地執行黨的路線的抗聯同誌”的代表,
同時要求東北局等對周保中予以積極的幫助,啟發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麵性,使有更大的進步。
開國大典後,周保中突發心髒病,毛澤東得知後又委托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前往醫院探望,
指示讓周保中住院治療、休養一個時期,不要急於去雲南。
參見中共吉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主編《回憶周保中》,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頁。
楊鬆,原名吳紹鎰,1907年11月14日出生在湖北省大悟縣四姑墩大吳家一戶知識分子家庭。在東北工作時化名吳平,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積極倡導者和組織者,東北抗日武裝的卓越領導人。1938年至1940年,在延安任中宣部副部長兼秘書長,並執教於馬列學院。1941年春,創辦和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是一位優秀的馬列主義理論家和宣傳家。1942年11月23日,因在環境惡劣的東北工作時患下的肺病複發,楊鬆在延安中央醫院與世長辭,時年僅35歲。
得知楊鬆去世的消息,毛澤東極為惋惜,親筆寫下挽詞:
“楊鬆同誌辦事認真、有責任心,我們應當記住他、學習他。”
毛澤東十分關心楊鬆的病情,曾兩次親臨醫院探望,並拿出自己的稿費給楊鬆買營養品,囑咐中央管理局買雞燉湯給他補身子。在延安4年多的時間裏,毛澤東對楊鬆深為了解。在楊家嶺、王家坪,毛澤東多次出席中宣部和黨報委員會的會議,與楊鬆一起研究工作,一起散步談心。他每次會見蘇聯客人,總是請楊鬆當翻譯。平時,楊鬆還帶夫人到毛澤東家串門作客,兩家人建立了親密的革命友誼。
張聞天、朱德、賀龍、博古、葉劍英、關向應等中央領導人也多次到醫院探視,囑咐醫護人員千方百計為楊鬆治病。黨中央的關心,使楊鬆充滿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除楊靖宇、周保中和楊鬆外,毛澤東對其他東北抗日幹部也十分關心。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曾多次接見抗聯幹部劉海濤、李範五(即張鬆)、趙毅敏、韓光、李延祿、李荊璞等,詳細了解東北情況,並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予以照顧。東北抗聯二軍原參謀長陳龍(即劉漢興)和五軍幹部蔣澤民還曾長期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深受他的賞識和信任。
1945年4月9日,毛澤東在修改《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第七稿時,親筆加寫了一段話:
“應當指出,在九一八以後,我黨曾領導了東北義勇軍……等項抗日的方針與工作,這些都是正確的。但是可惜,由於否認同中間階級及一部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有聯合抗日的可能性,以致在這些工作中不能不犯左傾錯誤。”
這段話充分肯定了中國共產黨是東北抗日鬥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東北抗聯是中國共產黨組建和領導的抗日革命武裝,同時指出抗聯和全黨一樣受到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幹擾,因而沒能很好地區分民族戰爭與階級戰爭,采取了“左”傾關門主義態度,從而損害了抗日鬥爭和革命事業。
在總結東北抗聯經驗教訓的同時,毛澤東還一直關注黨中央與東北抗聯的聯係問題,多次對援助抗聯作出部署。1939年1月26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指出,現在的問題是使中央同東北抗日聯軍建立聯係,首先派交通員並設法派電台去。
參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第107頁。
關於紅軍和八路軍設法援助抗聯的問題,毛澤東多次作出指示。
毛主席 與 李運昌將軍
李運昌 與 趙尚誌 是黃埔軍校四期同學
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全國解放沒有冀東不行,冀東沒有李運昌不行。”
“新兵新槍,老兵老槍”事件 這件事還曾經驚動了毛澤東。
李運昌1949年底經中央批準,由熱河省委書記、熱河省政府主席調任新中國第一任交通部黨組書記
常務副部長(部長為章伯鈞)時,毛澤東找他談話,還提起了這件事,主席問李運昌:
大黃(黃克誠同誌)反映的“新兵新槍,老兵老槍” 與你有直接責任對不對?
李答不對,並匯報了當時的情況並說把最後的所存棉衣、被服和彈藥都支援了黃部,最後清查倉庫也沒有多餘的武器。
主席又問他,小黃(指黃永勝)也這麽反映對不對?
李運昌回答,他這麽反映就更不對了,這批武器是他發現並運回來的,怎麽分的他也清楚,
他反而這樣匯報,真是兩麵三刀!別有用心!
毛澤東聽了他的匯報後,鼓勵道:
這都是曆史了,都已過去了,我這裏清楚了,你就在交通部好好幹吧!
(毛澤東調查 聽取了幾方麵幾個人的說法 意見,心中明了有數了此事件的真偽和緣由)
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70423/70424/5278141.html
【ZT弓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