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2014-04-01 19:08:04) 下一個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聯合國軍不象誌願軍隻有陸軍,而是陸海空三軍俱全的軍隊,我們不能隻計算聯合國軍的地麵部隊,而視其海空軍為無物。

一。1950年9月底聯合國軍兵力情況

美國人寫的《南到洛東江、北到鴨綠江》一書中,給出了1950年9月底參加朝鮮戰爭的聯合國軍(包括韓國軍隊)兵力情況。書中有兩個表,詳細列出了當時聯合國軍陸海空三軍的兵力。現摘錄其中一個表(表4)的主要數據如下:

1. 陸軍兵力問題

A.聯合國軍地麵作戰部隊兵力:229772人(約23萬人)

(其中美軍103601人,配屬美軍的韓國人18787人;韓軍82786人;英軍1704人;菲律賓部隊1369人)

B.聯合國軍地麵後勤部隊兵力:119559人(約12萬人)

(其中美軍28507人,配屬美軍的韓國人444人;韓軍91052人)

C.聯合國軍空軍兵力:37007人(其中美國遠東空軍36677人,其他國家空軍330人)

D.聯合國軍海軍兵力:59438人(約6萬人)

綜上所述,1950年9月底,聯合國軍的總兵力為445776人(約44.6萬人),其中地麵部隊(包括後勤部隊)總兵力為349331人(約35萬人)。

但我們通常計算聯合國軍兵力時,往往把其空軍、海軍的兵力及地麵部隊中後勤部隊的兵力忽略掉了,隻計算地麵作戰部隊的數量,因而低估了聯合國軍的真正實力。

2.海軍兵力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空軍的作用我承認,但美國海軍沒有直接參戰呀,用的著計算美國遠東海軍的兵力嗎?這種說法未免太不了解朝鮮戰爭情況了。美國海軍在朝鮮戰爭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2.1 沒有強大的美國海軍,美軍能搞仁川登陸嗎?能搞元山登陸嗎?能實施興南撤退嗎?

2.2 聯合國軍的後勤補給絕大多數來自海外,沒有強大的海軍,這些補給能自己漂到朝鮮嗎?

2.3 受仁川登陸的影響及美國強大海軍力量的威懾,誌願軍後來時刻防備美軍在側後登陸,第五次戰役提前發起和1953年在朝鮮東西海岸大規模部署部隊做反登陸準備,不都是因為美國遠東海軍的存在嗎?

2.4 美國海軍也直接支援過聯合國軍地麵作戰部隊。

可以說,沒有這支海軍,美國在朝鮮根本打不下去!而且,美國人本來就是把遠東海軍計算在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序列中的。

3.後勤部隊兵力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聯合國軍的後勤部隊又不參戰,為什麽要計算這部分兵力?答案很簡單:

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是一支高度現代化的軍隊,因而必須依靠高度完善的現代化後勤保證體係才能進行作戰。聯合國軍的後勤部隊與作戰部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沒有這支後勤部隊,你讓美國大兵每人背著幾天的幹糧、百十發子彈、幾顆手榴彈去打一仗看看,恐怕毛澤東消滅幾個美軍師的目標立刻就能實現。

其實,我們計算誌願軍兵力時通常也是包括後勤人員的,隻不過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而已。比如,我們通常說第一次戰役誌願軍參戰部隊共計6個軍31萬人,這其中就有近7萬後勤人員,如果單算作戰部隊,隻有24萬。第二次戰役,通常說誌願軍參戰部隊共計45萬人,但作戰部隊其實隻有38萬,另外7萬是後勤人員。既然算誌願軍兵力時可以包括後勤人員,為什麽算聯合國軍時不包括呢?


二 . 誌願軍兵力

略。

三.誌願軍與聯合國軍兵力對比問題

抗美援朝頭四次戰役,誌願軍(後來的中朝聯軍)都是在總兵力甚至地麵部隊兵力居於劣勢的情況下與聯合國軍作戰的。我們來列一下這幾次戰役開始前雙方的兵力對比:


第一次戰役:

聯合國軍(以1950年9月底的兵力計算)總兵力44.6萬人,地麵部隊總兵力35萬人;

誌願軍(隻有地麵部隊)總兵力31萬人。

第二次戰役:

聯合國軍總兵力55.3萬人,地麵部隊總兵力42.3萬人;

誌願軍(隻有地麵部隊)總兵力45萬人。

第三次戰役:

聯合國軍總兵力51.7萬人,地麵部隊總兵力38.7萬人;

中朝聯軍(隻有地麵部隊)總兵力35.5萬人,其中誌願軍約28萬餘人,9兵團完全退出作戰休整。

第四次戰役:

聯合國軍總兵力50.7萬人,地麵部隊總兵力37.7萬人;

中蘇朝聯軍兵力34.5萬人(蘇聯空軍按1萬人算),中朝地麵部隊兵力33.5萬人(誌願軍約26萬餘人)。

以往我們談到抗美援朝,一般都認為誌願軍人多但武器差,聯合國軍人少但武器裝備好。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誌願軍(後來的中朝聯軍)是從第五次戰役開始才在人數上占有優勢的。

在第五次戰役前,誌願軍不僅在總兵力上不如聯合國軍,即使地麵部隊人數也比聯合國軍少(隻有第二次戰役時比聯合國軍多一點,即45萬:42.3萬)。

四.聯合國軍與誌願軍的主要武器裝備對比(第四次戰役前):

1.作戰飛機

聯合國軍空軍:作戰飛機1100架,掌握絕對製空權;

誌願軍空軍:到第四次戰役前,基本沒有可用於實戰的空軍;

蘇聯空軍:到第四次戰役前,小規模地投入了一部分空軍,但隻保衛鴨綠江沿線。

2. 軍艦

聯合國軍海軍:300餘艘各型艦艇,掌握絕對製海權;

中朝蘇海軍:無

3.地麵作戰武器

3.1 火炮:

聯合國軍:5000門以上,大口徑炮較多;

中朝聯軍:最多一千幾百門,多為小口徑炮。炮彈嚴重不足。

3.2 坦克:

聯合國軍:1000輛以上;

中朝聯軍:無

3.3 汽車:

聯合國軍:幾萬輛;

中朝聯軍:不足1000輛。

五.聯合國軍指揮官對中國軍隊的了解

1.第一次、第二次戰役,麥克阿瑟不了解中國軍隊

在第一次、第二次戰役前,麥克阿瑟對誌願軍的情況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第一次戰役前,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不會出兵,對中國軍隊參戰沒做任何準備。

第二次戰役前,美國方麵知道中國出兵了,但是,麥克阿瑟卻認為中國入朝部隊最多7萬人,不難打敗。他連這7萬人部署在哪裏都懶得弄清楚,便命令聯合國軍發起聖誕節攻勢。

在聯合國軍在東西兩線遭到誌願軍大規模反擊後,麥克阿瑟又驚惶失措,放大了誌願軍實力,命令部隊向南撤退。

聯合國軍在遭到誌願軍痛擊的頭幾天的確被打懵了,倉皇後撤。但是,他們不久就發現了誌願軍的一些問題:

日本人寫的《朝鮮戰爭》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述:

“12月1-2日,中國軍隊的壓力突然減輕。第25師退卻成功,取代第2師的第24師也完成了順川附近的布署。

中國軍隊發起攻勢以後經過了一周時間,由於同北朝鮮軍一樣缺乏補給機構以及美空軍的阻止,其補給遲遲不能到達,明顯地表現出堅持不下去的症狀。當時,估計是補充的人馬的大縱隊,從鴨綠江畔不分晝夜地南下,人背、馬馱、牛拉物資的縱隊沿著大小道路南下,其先頭尚未到達清川江。

第8集團軍禁不住喊出安心之聲。因為,看來像11月那樣,中國軍隊有可能撤回。……”

由此可見,在誌願軍結束從11月25日到12月初的禮拜攻勢之後,聯合國軍就已經通過各種跡象(如攻勢減弱)以及偵察、分析,了解到誌願軍缺乏後勤補給的問題。這個問題決不是當時不在戰場的李奇微後來通過翻看作戰日誌發現的。

但是由於當時美第八集團軍已經被誌願軍打垮了(如美第2師被打散,集結到順川以南的兵力隻有其編製人數的20%),無法很快組織起新的抵抗防線,隨著12月3日成川失守,第八集團軍建立平壤防線的企圖破滅,隻能繼續向三八線撤退。

2.第三次戰役聯合國軍大後撤的原因

1950年12月下旬,西線的美第八集團軍部隊撤到了三八線,東線的美十軍部隊在興南乘船經海路撤到韓國最南端的釜山。這樣,聯合國軍在韓國境內形成兵分南北兩處的局麵。守在三八線上的聯合國軍隻有十幾萬人。而且這些部隊剛剛被誌願軍打敗,驚魂未定,兵無戰心、將無鬥誌。李奇微在其回憶錄《朝鮮戰爭》一書中對此有很詳細的描述,在此不再多說。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聯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三八線上的聯合國軍防線很快就崩潰了,韓國軍隊丟棄武器裝備四散逃命,但這一次美軍是基本上有組織地撤下來的。撤到漢江以南後,第八集團軍有了實施機動的餘地,有組織地撤到了後麵堅固的防禦陣地。中朝軍隊在未遇重大抵抗的情況下,前進100公裏,進至三七線。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戰役結束。

第三次戰役中,聯合國軍雖然後撤,但不是慘敗,後撤是因為兵分南北兩處,三八線上兵力不足所致。而且後撤基本上是有組織的,中朝軍隊戰果不大。但誌願軍隻能夜間行軍作戰,後勤補給不行,隻能打禮拜攻勢的問題再次暴露出來。而此時,誌願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也不再是什麽秘密了。

1月中旬,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等到朝鮮視察後向美國政府報告,認為中國軍隊因運輸線延長,補給更加困難,已不能有效作戰。

六.李奇微迅速組織反攻

到此,一切問題都清楚了。

如果你是聯合國軍最高指揮官,美國及其盟國給了你一支陸海空三軍俱全的50萬大軍,作戰飛機1100架,軍艦300艘,坦克上千輛,大炮數千門,汽車幾萬輛,彈藥補給堆積如山、應有盡有。而你麵對的敵人以步兵為主,人數與聯合國軍地麵部隊差不多,沒有飛機、沒有軍艦,沒有坦克,火炮很少,每門炮所帶炮彈屈指可數,後勤補給主要靠士兵自身攜帶,每人帶幾天的口糧、百十發子彈,幾顆劣質手榴彈。而且這支軍隊在一個多月內靠徒步作戰行軍400多公裏,深入韓國境內100多公裏,戰線過長,後勤不繼、軍隊疲憊等的問題統統暴露。此時,你會選擇反攻、就地防禦、還是繼續後撤?

李奇微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反攻,而且是迅速反攻,不給中朝軍隊調運彈藥補給和增派援兵的機會。

美國終究不是一個富而不強的國家,美軍終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隊,李奇微也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勇有謀的高級將領,與這樣一支軍隊作戰,終究還是要靠實力。

七.第四次戰役誌願軍打了大敗仗嗎?

第四次戰役,是誌願軍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境況最為凶險的一次戰役。戰前,經過前三次戰役,誌願軍各部隊十分疲憊,減員很大,作戰、非作戰減員共計十萬人,東西線部隊各五萬。國內抽調補充前線的十萬老兵尚未到達,後續入朝的第三、第十九兵團尚在集結換裝過程中。

深入敵境作戰的情況下,中朝聯軍的兵力竟然比敵軍地麵部隊還少。所以,李奇微抓住這一機會,迅速組織反攻,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在第四次戰役中,中美兩軍隻是打出了各自真實的實力,雙方都沒有超水平發揮,也沒有重大失誤。我軍開始曾想通過橫城-砥平裏之戰擊退敵軍攻勢,但由於砥平裏沒打好而未能實現。之後便改為逐次抵抗,向三八線撤退。中朝軍隊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從三七線節節抵抗逐步撤到三八線附近,為後續入朝的第3兵團、第19兵團贏得了時間。

砥平裏之戰美韓軍吹得很厲害,實際上美23團和法國營不過是打出了真實的實力、沒有失誤而已。誌願軍砥平裏之戰沒打好也是真實實力的表現。


誌願軍砥平裏失利的主要原因有兩條:

1. 戰前情報不準,對敵估計不足。這個問題當時沒法解決。在聯合國軍裏安插郭汝瑰、熊向暉,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

2.禮拜攻勢問題。1951年2月11日誌願軍發起橫城反擊戰,2月13日橫城反擊戰勝利結束,參戰的部分部隊長途奔襲砥平裏。但橫城作戰消耗了不少彈藥,匆忙轉場的誌願軍各部難免忙中出錯、配合不力,砥平裏之敵卻比橫城的難打,到2月16日,誌願軍彈藥、糧食基本耗盡,隻能撤出。禮拜攻勢問題當時也是沒法解決的。

當初誌願軍隻用了幾天時間便把聯合國軍從三八線趕到了三七線,而聯合國軍在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把誌願軍壓回到三八線卻用了87天(從1月25日到4月21日)。這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誌願軍的重大失敗吧!


轉載請注明出自興華論壇(
http://www.1911.cn/bbs/),地址:http://www.1911.cn/bbs/thread-79489-1-1.html


更多的評論請看
 《幾曾回首》: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