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勝一生》
抗美援朝
1953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高級軍事幹部輪流赴朝鮮戰場任職的決定,黃永勝赴朝鮮,就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參加抗美援朝作戰,與聯合國軍第1軍對戰西線。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黃永勝曾從戰略上思考了解放戰爭的進程,及與朝鮮戰爭的銜接,不由驚起一身冷汗: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距我們掃清整個中國大陸上的國民黨勢力,隻有半年。如果1948年東北錦州攻堅.不是打得那麽決那麽徹底,或是遼西會戰沒有抓住廖耀湘,解決東北少說拖上半年,平津戰役就不可能在1949年初完成;那麽建國必定也會晚上半年一年.結果到1950年6月朝鮮戰爭一爆發,國民黨如還在大陸上有一片立足區域,與共產黨對峙,是個什麽局麵?以美國人在朝鮮戰爭中對國共對峙這種強力涉入下,國共兩黨會不會劃界分治?中國革命全麵勝利會拖到什麽時候?亞洲的局麵又會作何變化?想都不敢想!他真是慶幸自己這一路的仗,打得西風橫掃落葉,快刀輕切豆腐;他真是佩服毛澤東、林彪,讓共產黨拿到了這個曆史性的,絕無僅有的戰略主動權!所以,盡管他聽到很多朝鮮戰爭的具體情況,但他絕不怕美國人。
入朝後,黃永勝所率的第十九兵團,下轄五個軍,為第1、第46、第63、第64、第65軍。這是一個重兵集團,夠美國佬頭痛的!很快,他就率領其中三個軍,參加了於5月13日至7月27日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對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軍,進行的反擊戰役。此役是誌願軍轉入陣地戰後,規模最大的攻勢行動。5月13日,誌願軍鑒於美方拖延停戰談判,為了緊密配合談判鬥爭,決定按照預定計劃開始夏季反擊作戰。13、15日,第二十兵團和第九兵團,先後開始以敵連以下陣地為目標的第一次反擊,至26日告一段落,共斃傷俘敵4100餘人。 27日,我軍發起第二次反擊,以打擊韓軍為主,以奪取敵營以上陣地為重點目標。第二十兵團先後攻占了北漢江兩側韓軍第5師全部主陣地,和韓軍第8師一個團的陣地。第十九、第九兵團和朝鮮人民軍,也對敵25個營以下陣地進行了反擊。28日,第十九兵團第64軍攻占馬踏裏西山、梅峴裏東南山及坪村南山陣地。第二十兵團第67軍於6月12日發起座首洞南山戰鬥。第九兵團第13、第24軍和第十九兵團一部,及人民軍第三、 第七軍團,亦先後對“聯合國軍”23處營以下兵力防守的陣地發起進攻,共斃傷俘敵1.1萬餘人。此次夏季反擊作戰,中朝人民軍隊對聯合國軍團以下兵力防守的51處陣地攻擊65次,並先後打退反撲733次,給南朝鮮軍第5、第8師以殲滅性打擊,擴展陣地58平方公裏。總觀全線,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隊在整個寬達200公裏戰線上,進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3次進攻作戰,大小戰鬥共139次,斃傷俘敵12.3萬餘人(其中誌願軍殲敵11.6萬餘人),擴展陣地240平方公裏,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有力地促成了停戰的實現。並取得了較大規模的前沿堅固陣地。一個月,實現了朝鮮停戰,朝鮮戰爭的戰場作戰行動遂告結束。
7月底,有十九兵團參與的誌願軍反登陸作戰的各項準備工作.業已全部完成。主要是:在東、西海岸設置丁兩道防禦地帶,縱深達l0公裏;在敵便於空降和坦克行動縱深地域,構築了反空降和反坦克陣地;挖掘坑道8090多條,總l長720餘公裏,挖塹壕、交通壕3100多公裏;構築永備水泥工事和火器掩體605個;在東、西海岸和正麵綿亙l130多公裏的狐形防纔上,已形成丁以坑道或鋼筋水泥工事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防禦體係;物資囤運任務已超額完成,彈藥總l囤積量達1238萬噸,糧食總l囤積量24.8萬噸,可供全軍食用8個半月;9;g名新兵已補入部隊,一線部隊基本上達到了齊裝滿員;鐵道兵和工程兵部隊對朝鮮北方的交通網絡,進行丁改造和完善,使朝鮮北部三大鐵路幹線、公路係統聯為一體;各部隊進行了緊張的戰前訓練和實兵演習;對排以上幹部進行了反登陸、反空降、打坦克的戰地輪訓。為實施反登陸作戰打下了基礎。
就是在這次赴朝作戰期間,遇美軍飛機轟炸,山石崩落砸傷小腿.留下黃永勝轉戰一生唯一的戰傷。砸傷沒有傷到骨頭,留下的傷疤卻是一大塊。從進入朝鮮到回國五個月,總算還領撈到打了一場戰役,但是受了這個窩囊傷,仗卻沒有打過癮。以後一講到朝鮮,他就一個勁抱怨:“朝鮮戰場是一次現代化的戰爭,對我們這一輩軍人,那是難得的機會,對手還是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美國佬,卻沒過癮! ” .
戰將若不好戰,卸甲去當田舍郎;戰將若不受傷,當比三國趙子龍。有了這次戰傷,黃永勝總還是不如趙子龍那樣“牛“。
1953年10月,輕傷不下火線的他,腎結石病又發作了,痛得很厲害。停戰了,前線不再緊張,這就回國治病。回國後,1953年12月至1954年1月底,他在北京,參加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會議後期,他接到新的命令,任命他擔任中南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當時中南軍區司令員仍舊是林彪,代司令員是第一副司令員葉劍英,第三副司令員是王樹聲,第四副司令員是陳再道。黃永勝拿著這張命令,朝鮮是回不去了,會議結束,他重回廣州。
[ZT]
更多的博克請看
朝鮮戰爭雙方兵力對比
朝鮮戰爭中雙方的人員損失數字
更多的評論請看
《幾曾回首》: 黃永勝與抗美援朝
美國在日本,南韓,德國都有駐軍。且軍人不受當國政府法律管製,僅受美國軍隊的執法約束。駐軍費用起碼是部分得當地國負擔! 這能叫不占有土地?
當時日本比中國窮得多了。1945年僅東北的工業就已經超過日本的工業了。日本幾乎沒有什麽資源。
完全正確。這個擔心是因為他不了解最高層的決策。
誌願軍參戰前,美軍在哪兒?美軍這麽占優,為啥不打到之前的位置?
不是真心祝賀,是借機上岸,企圖登陸煙台。請讀我的博客:
八路軍對抗美國海軍陸戰隊:美軍在山東登陸事件: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877/201401/6593.html
1949年美軍撤出青島內幕:擬4種應對共軍方案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877/201401/6605.html
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的簽訂,是中朝聯軍在聯合國軍的打擊下,在幾乎全部條件被迫讓步的情況下簽訂的.比如戰俘遣返服從美國的條件(這是爭論最大的一個項目);比如先談判後停火(中朝提出先停火後談判),等等.可以講是聯合國軍把中朝聯軍打到了談判桌前.
29時拂曉,解放區軍隊在煙台渡海作戰,攻克崆峒島,一舉殲滅了島上國民黨軍隊。翌日,賽特爾少將率艦隊由威海返回煙台,並上岸拜會煙台駐軍首長,祝賀海戰的勝利。崆峒島的勝利,
是否寫錯了?殲滅了島上國民黨軍隊?美軍“祝賀海戰的勝利”?是打鬼子吧?
1945年8月中下旬,膠東軍區部隊經過激烈戰鬥,先後從日偽軍手中收複了煙台和威海,使這兩座海濱城市擺脫了日本侵略者的控製,重新回到中國人民手中。
8月29日,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宣布,美軍將在中國沿海之青島、龍口、煙台、威海登陸。9月11日,美海軍第七艦隊一部在青島登陸,並揚言繼續北上。
29時拂曉,解放區軍隊在煙台渡海作戰,攻克崆峒島,一舉殲滅了島上國民黨軍隊。翌日,賽特爾少將率艦隊由威海返回煙台,並上岸拜會煙台駐軍首長,祝賀海戰的勝利。崆峒島的勝利,使美軍在煙台、威海登陸的企圖徹底落空。
1945年10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在青島登陸,1945年10月11日至12日,2.7萬名美軍相繼在青島碼頭登陸。此後,從1945年到1949年,美軍盤踞在青島達4年之久。1946年5月13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抵達青島。
對美軍的行動,蔣介石采取許可的態度。這是因為美軍進駐青島,對蔣介石為內戰布局有直接幫助。在青島,美方同意派遣顧問團幫國民黨政府籌辦中央海軍訓練中心。此外,美方還對國民黨軍隊在北中國的接收提供運輸和護航的支持。
1945年11月,國民黨第八軍李彌部便由第七艦隊護航在青島登陸,不僅完成在青島對日軍接收,而且沿著膠濟線控製相關城市。隨後,美軍又陸續護送國民黨軍在青島登陸,使其有力量得以打通膠濟線。
1946年11月,美國政府與國民黨政府簽訂了《青島海軍基地秘密協定》,自此美方在青島駐軍獲得國民黨政府的正式承認,青島也自此成為美軍在遠東的主要海軍基地。對美蔣間這一協定的潛在同盟意義,美國合眾社當時的報道說得簡單直白:“一旦發生戰爭,美國與中國將共同使用青島基地。”
1949年5月3日,解放軍發起青(島)即(墨)戰役,對青島發起威脅性攻擊,美軍此時開始正式進入撤退日程;1949年5月25日,在上海解放(1949年5月27日)之前,美軍從青島撤離,美國軍事力量從此撤出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