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

(2013-12-15 14:05:45) 下一個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

林在東北的時候寫過一份 我軍的戰爭經驗總結,其實也就是他自己得出的戰爭經驗總結“六大戰術原則”:一點兩麵、三三製、三猛、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 。

     一點兩麵:進攻時隻攻一點,包圍兩麵(敞開兩麵甚至三麵)
   

       集中兵力於一點上,采取縱長(點)與分散(麵)相配合。那麽開始突擊時隻有兩三個排進入戰鬥,(形成)逐次增兵逐次消耗的“添油戰術”、“頭尖尾巴長”,形成後勁最大的尖刀。7/9—8/9的兵力放在點上,2/9—1/9的兵力放在麵上;放在點上搞集中兵力的絕對化。集中兵力打開一個口子,以保證打垮敵人。一點打垮了,其餘的就會垮。隻搞自己與自己的點與麵的兵力對比,隻在兩麵部署兵力,反對四麵包圍。四麵包圍是平均主義,缺乏重點是逼敵作困獸之鬥。   “麵”的配置:可以“一點一麵”,也可以“一點兩麵”,乃至於“一點多麵”,“三麵”,“四麵”。可以“有點無麵”,可以“多點多麵”,可以“點中有麵,麵中有點”。中心是為了集中兵力,隻講自己點上 `麵上兵力對比,把自己兵力集中在一點上。至於同戰場上敵軍兵力對比,則可以不占優勢。

     四快一慢:(抓住敵人後的)準備要快,前進要快,擴張戰果要快,(敵潰退後)追擊要快。總攻開始時間要慢。  

        中心是一個“慢”字。“慢”的時間用以偵察地形、敵情、布署兵力、火力,進行政治鼓動工作,休息。不管情況與任務怎樣,反正我要準備好了才打,沒有準備好就不打。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不要害怕由於準備而產生的新困難,一不怕(因為自己準備而)敵人工事加強,二不怕敵人增援,三不怕敵人跑了。不能打急了,打急了就不能實現“慢”字。一開始進攻的時間不準快,隻準慢。不管上邊怎麽催,總是要準備好了再打,沒準備好就不打。 攻擊準備時間要超過戰鬥整個時間,如七天。   

        “四快一慢”是攻打四平失利的經驗總結。攻打四平時偵察敵情不仔細,未識破陳明仁借鑒了日本人的守城戰術。另外,林彪認為發動總攻太匆忙了,使許多戰士犧牲在堅城之中。  

       三三製: 步兵班編為三——四個戰鬥小組,每組3—4人,老戰士、新戰士、解放戰士結合配置。攻擊時以小組為單位,呈三角形隊形。這樣進攻時隊形疏散,減少傷亡。  

       三猛:猛打、猛衝、猛追 

       猛打、猛衝:必須拚命打,隻管拚命打,第一梯隊打不下來就換第二梯隊打,第二梯隊打不下來就換第三梯隊打;照原計劃硬打下去。猛追:(追擊潰敵時)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擁上去,發揚冒險精神,不要怕情況不清楚,追就是了。以亂對亂,冒險擴張戰果,死追、硬追、窮追。一切戰術中最重要的戰術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三種情況三種打法: 根據敵人三種不同情況(防禦、退卻、要退而不退),采取三種不同的攻擊方法(不打莽撞仗,要打莽撞仗,半打莽撞仗)。 一種是敵人守:要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再攻擊。 一種是敵人要退不退:如果準備好了再打,敵人會跑掉;不準備就打,又會碰不下來。這時應先將敵人圍起來,圍而不攻或圍而小攻,用一部分和他打,拖住他,使他擺不脫,然後準備好了再大打。 再一種是敵人退:那就要猛追,這時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隊少,也不要怕情況不清楚,追就是了。   

         四組一隊: 以連為單位,設“四組”——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合起來為“一隊”——突擊隊。

       
是為了解決攻城戰、巷戰中的隊形問題。同時說明不受四個組的限製,可以靈活運用。   四野並不是天生會攻堅,比如三打四平時就沒有打好。但是由於林彪善於總結經驗,提出新戰法,所以在戰爭後期四野的攻堅威力是其它野戰軍無法比擬的。

四野攻堅的主要經驗有5個。 
1.攻城部隊在采取“兩麵對攻”的基礎上再加上第三麵佯攻。使敵人難以判斷我軍的主攻方向,難以應對我軍從各個方向的突破。   

        三野的部隊攻打上海時,在城內打了4天,一個小小蘇州河就能擋阻它的前進,就是因為沒有堅決的采取“一點兩麵”“兩麵對攻”的打法。

 2.坑道作業:突破城垣的第一步,是首先要使部隊能夠迅速接近城垣,減少部隊在接近城垣時的傷亡。這是攻堅的關鍵之一。坑道作業是使部隊能夠迅速接近城垣、減少傷亡的最有效的戰法,也是四野後來執行最堅決的戰法。 攻打錦州、天津挖交通壕,是林彪推廣義縣攻堅經驗。錦州總攻發起前,各縱隊都完成萬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兩萬多米。一條條蛛網似的從攻擊出發地推進到錦州城牆跟前。交通壕都是蛇形的。步兵的 1米多寬、2米多深,最前點距敵60多米,以敵人投彈扔不到為準。炮兵的能開進汽車,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敵百把米遠。大軍雲集,地麵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動,既增加了攻擊的突然性,又減少了傷亡。範漢傑回憶,說他曾想反擊我們,一看那交通壕就沒了主張,隻有拚命打炮。可是看不見人隻能亂打一氣。 

       其它野戰軍也有挖交通壕的,但是執行不夠堅決和徹底。淮海戰役打黃伯濤兵團時,三野開始亂衝傷亡很大,後來部隊也開始挖交通壕迫近作業。但是由於三野不太重視戰術總結和積累,打上海的時候三野又沒有重視挖交通壕,仍然犯了開始亂衝的錯誤,造成部隊傷亡很大,然後才開始挖交通壕,用炸藥一點一點地作業才取得了進展。   

3.突破城垣時的戰術要點,這是林彪教給四野的戰術技巧。林彪在錦州攻城前直接給二縱幹部講話時提出這樣的攻城戰術要點:“在突破口被打開後,攻擊部隊要盡可能的全力湧入,像散大戲一樣,使部隊盡量多的進入城內,這樣敵人的反擊部隊就難以把我軍的突擊部隊反擊出來,使我攻城突擊部隊不但能牢牢控製突破口,而且還有能力向縱深發展,迅速形成真正的突破。” 其它野戰軍往往會犯四野以前曾經犯個的錯誤,就是在突破口被打開後,突擊部隊進入的數量不夠。我軍的突擊部隊一般隻有一個連或一個營,這樣守城的敵人在發現我軍打開突破口後,往往一麵用火力阻止我後續部隊前進,同時用預備部隊向我進入突破口或城內的突擊部隊進行反擊,使我突擊部隊遭受重大損失、甚至全殲我突擊部隊,重新控製突破口,使我攻城失敗。這樣,對突破口的反複爭奪,就會造成我軍傷亡個大,進展很慢。 林彪正是看到以往戰術的缺點,提出突破後的第一時間,既在敵人還沒有反應個來組織炮火反擊的時候,我軍要一次性投入盡量多的部隊,越多越好,不要怕擁擠。這個戰術雖然沒有見於正式的戰術著作,但卻是林彪的四野非常有效而實用戰術,它保證了四野一次性突破城垣的有效性。這個戰術要點按理應該是軍師一級的指揮官發現提出,可是實際卻是林彪這樣的大戰略區司令提出,這不能不說是林指揮細膩,眼光獨到。 

4.突破城垣後的戰術要點:林彪和四野特別強調部隊在突破城垣後,部隊要立即向縱深猛進,“先吃肉後啃骨頭”,前麵部隊揀容易的敵人打,比較難打的堡壘留給後續部隊攻打。先頭部隊的主要任務是穿插迂回,不顧敵人側麵火力,向縱深猛進,直接打擊敵人的指揮機關。林彪還要求炮兵的第一棵炮彈要打到敵人的指揮部,這實際上就是空地一體的“斬首行動”。同時分割敵人的防禦陣地,打亂敵人的防禦體係。這種打法常使敵人的首腦機關在我攻城不久即迅速遭到打擊,難以對部隊進行有效的指揮,加上敵人的防禦體係被打亂,陣地被分割,很快就形成崩潰,所以四野打錦州、天津,打的都很爽。看看美國人打伊拉克的戰略戰術(空中打擊的“斬首行動”,地麵部隊繞過中小城市直接攻擊巴格達)就可以發現四野攻堅的戰術思想的至少領先他們50年,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落後。 

       對比之下,三野的戰術就比較差了,它沒有向縱深猛進穿插迂回的意識,而是一層一層地向裏死打。敵人的防禦陣地沒有被分割,防禦體是沒有被打亂,敵人的指揮機關一直可以有效的指揮,用機動部隊反擊我突破部隊。淮海戰役打黃伯濤兵團時,三野就是用這種一層層向裏死磕的笨拙打法,黃伯濤可以比較從容調用手裏為數不多的機動部隊反擊我突擊部隊,往往是我軍剛占領一個村子(部分),腳根還沒有站穩,就被敵人的反擊部隊打回來,甚至全部被消滅,因此傷亡巨大,進展緩慢。三野打上海時還是用一層一層向裏死磕的笨拙打法。打了四天後,劉昌義可以率4 萬部隊起義這個事實也說明敵人的指揮體是仍然完好。四野打錦州、天津的時候,敵人的指揮官早已失去了與部隊的聯係,想起義都不可能。三野這種缺乏分割敵人的戰術意識,甚至把原本分散的敵人往一起趕的打法一直到朝鮮戰爭打美一師的時候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5.對城內的堡壘和指揮中心等軍事要點,在有精確的圖紙和情報保證的前提下,總攻開始時用精確的炮擊,打掉對方的指揮部和一些炮兵陣地應該是必要的軍事行動,這不能稱為打爛城市,也是無可指責的。如果三野因為不具備這樣的水平而沒有用炮隻能說明他們水平不夠,而不是什麽仁義用兵。 至於城內的巷戰,無論是三野還是四野都沒有用炮。三野在上海城內不許用炮很正常,四野在天津城內一樣也沒有用炮,這不能成為三野在城內進展緩慢的理由。對城內的堡壘,四野用的是他們善於使用的 “四隊一組”、“一點二麵”“穿牆戰術”迂回作戰等戰術,對城市的破壞並不比從正麵用炸藥包炸碉堡要大。其他也野戰軍的統帥沒有林彪這樣的戰術意識和素養,傷亡就要大一些,進展自然要慢一些。三野在上海城內進展緩慢,傷亡大,隻能說明他們的戰略戰術水平比較差。 關於攻堅戰的標準,敵人必須是戰死或被俘虜才能算攻堅戰,起義或投誠是不能算的. 因此,上海有四萬人投誠、濟南有近3萬人投誠,都不能算完全的攻堅戰,因為如果算的話,四野迫使北平敵人20多萬起義大概可以算是最漂亮的“攻堅戰”了,他們也是在軍事壓力之下被迫“起義”的,我軍無一傷亡,不費一彈消滅敵人20多萬,拿下一個大城市,比上海、濟南戰役更符合“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