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大捷,同時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八路軍出師華北挺進山西之際,日軍第5師團在察哈爾派遣軍的配合下,正沿平綏路進攻長城沿線,企圖南下進攻太原,奪取山西腹地,並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麵軍在平漢路的作戰。中國第2戰區製定了沿長城各隘阻擊日軍的作戰計劃,在平型關方麵,決心集合重兵殲滅來犯之敵,並請求八路軍配合側擊日軍。為了配合友軍作戰,保衛山西,振奮八路軍軍威,八路軍115師成功進行了平型關伏擊戰,取得首戰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據作戰計劃,八路軍115師開赴平型關附近。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製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2日,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占領東跑池地區。23日,115師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殲敵,並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24日深夜,115師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進入白崖台等預置好的戰鬥陣地。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沿靈丘——平型關公路由東向西開進。7時許,該部全部進入第115師預伏陣地。第115師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全線開火,並乘敵陷於混亂之際,適時發起衝擊。115師一部殲敵先頭,阻其沿公路南竄之路;一部分割包圍日軍後尾部隊,斷其退路;一部衝過公路迅速搶占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斷先期占領東跑池的日軍回援;一部阻斷日軍第五師團派出的增援部隊。經過激烈戰鬥,全殲被圍日軍,大獲全勝。
此戰,取得重大戰果。八路軍115師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後的首次勝利,共殲滅日軍1000多人,擊毀汽車近百輛,繳獲輕重武器數百支。它表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戰力量。
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
幾十年來,涉及平型關抗戰的著作和文章,多把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和第二戰區的平型關戰役混為一談,有的還明確寫道‘平型關大捷就是平型關戰役”。其實,曆史上的平型關大捷與平型關戰役並不是一回事。
戰役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進行的一係列大小戰鬥的總和,是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或全局性目的,按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在統一指揮下實施的,屬於戰爭與戰鬥間的作戰行動。
平型關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第十八集團軍115師根據第六集團軍製定的“25日在平型關出擊計劃”,在平型關設伏,殲滅日軍板垣師團21旅,配合了友軍的正麵作戰。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馬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平型關戰役,是全麵抗戰開始後華北戰場上的第一個大戰役,也是第二次國共合作後國共兩黨軍隊首次團結對日作戰。平型關戰役中國方麵前期總指揮為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後期總指揮為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投入兵力為第六集團軍、第七集團軍、以孫楚為軍長的第33軍、以劉茂恩為軍長的第15軍、以高桂滋為軍長的第17軍、以傅作義為軍長的第35軍、以陳長捷為軍長的第61軍、以郭宗汾為軍長的第2軍、以王靖國為軍長的第19軍、以朱德為總司令的第十八集團軍等11個軍約15萬兵力,從1937年9月3日製訂作戰計劃開始,至10月2日中國軍隊全線撤退結束,曆時一個月。日本侵略軍方麵參戰部隊,有日軍板垣征四郎中將為師團長的第五師團(在日軍內部號稱“鋼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後改稱蒙疆兵團)、滿洲國靖安軍。平型關戰役共經曆較大會戰和戰鬥二十多次,是抗日戰爭初期一個中等規模的戰役。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集中大量兵力,企圖在三個月內殲滅中國。到1937年9月底,日軍進攻矛頭直指太原。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平型關大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的。
平型關是山西東北的一個著名要塞,地勢十分險要,是太原的門戶。日軍企圖攻取平型關,打開奪取太原的通路。擔任向平型關進攻任務的是日本著名的阪塬集團。
中國軍隊決定誓死保衛平型關。擔任截擊任務的是八路軍第115師。根據平型關的地形特點,115師決定以隱蔽伏擊手段,殲滅來犯的日軍。
戰前形勢―――日軍攻陷大同
1937年初秋,南口前線部隊抗擊著日軍板垣師團的猛攻。與此同時,日軍東條縱隊也同時猛攻張家口。守軍第二十九軍劉汝明部不戰而退,閻錫山的第61軍反攻不力,張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軍下一個矛頭所向是第二戰區閻錫山苦心經營的山西。
山西,四麵環山,地勢險要,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在軍事上被兵家稱之為“華北之鎖鑰”。所以日軍欲統治華北,必先圖晉綏;欲圖晉綏,必先爭太原;欲爭太原,必先奪大同或平型關。
但是日軍占領南口、張家口後,圖晉方向是西北之大同,還是東北之平型關?閻錫山判斷,日軍為運送部隊、軍火,展開機械化部隊,發揮其優勢,必然把鋒芒指向大同。據此,他部署了大同會戰計劃。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表示抗戰決心,把行營(前線總指揮部)設於雁門關下的嶺口村一所窯洞,並同行營人員及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會商,製定了《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其“作戰方針”為:“本軍以利用山地殲滅敵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於天鎮、陽高、廣靈、靈丘、平型關各地區,以一部控製大同、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麵之戰鬥,相機轉移攻勢。”
平型關戰役戰鬥序列表
總指揮: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前期),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後期)。
第33軍:軍長孫楚(前期實際總指揮),下轄73師,師長劉奉濱;獨立旅3旅,旅長章拯宇;獨立旅1旅,旅長孟憲吉。
第15軍:軍長劉茂恩,轄64師,師長吳庭麟;65師,劉茂恩兼。
第17軍:軍長高桂滋,轄21師,師長李仙洲;84師,高桂滋兼。
第35軍:軍長傅作義,轄211旅,旅長孫呈峰;218旅,旅長董其武。
第61軍:軍長陳長捷,轄208旅,旅長呂瑞英;217旅,旅長梁春溥;新編第4旅,旅長於鎮河。
第2軍:軍長郭宗汾,轄71師,師長郭宗汾;202旅,旅長陳光鬥;214旅,旅長趙晉;新編獨立1旅,旅長陳慶華。
第34軍:軍長楊澄源,轄196旅,旅長薑玉貞;203旅,旅長梁鑒堂(此兩旅包括旅長在內幾乎全部犧牲)。
第19軍:軍長王靖國,以三個旅兵力守代縣,外加炮兵團附歸19軍序列,騎兵軍以三個騎兵師置於集寧一帶。
第8軍:115師,師長林彪;129師,師長賀龍。分別於平型關、忻口、原平一帶展開。另有劉汝明軍駐蔚縣一帶。
綜上所述,投入平型關會戰(9月3日作戰計劃稱晉北戰役及平型關會戰)的兵力共11個軍、10餘萬人。
⑴平型關正麵。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在大營前指揮孫楚的第33軍和高桂滋的第17軍及第73師(73師是孫楚指揮的,布防區域與17軍連接),布防於平型關、團城口南北線上,右起五台山東北,排列獨立旅3旅、73師、獨立旅8旅於平型關正麵;北麵團城口內並列17軍的84師和21師各就已設陣地,掩護雁北各部撤入雁門山、恒山以內,先憑險阻擊並消耗敵人,再主動向南轉移,分從大營、沙河隱入五台山,為南機動兵,待機出擊。
⑵雁門關北側。主戰場的北側依恒山、雁門山為屏障,除置劉茂恩第15軍於恒山外,以34軍第101師和梁鑒堂旅分守北婁口、茹越口間的已設陣地。重點於繁峙北的茹越口,從太原來的薑玉貞旅到繁峙以北地區歸入34軍序列。
⑶決戰地帶。沙河及繁峙城間地區為決戰地帶。以劉潭馥200獨立旅附山炮營置於沙河鎮東,占廣大正麵,東連孫楚兵團,北連劉茂恩軍,對從平型關方麵入侵之敵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誘至繁峙,使之膠著於繁峙城東的主決戰陣地前。以第一、二預備軍各附一個山炮營於繁峙城的南北線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頂、繁峙城垣、恒山頂為支撐點,構成對平型關方麵入侵之敵的堅強抵抗陣地。第一預備軍在南,保持重點於五台山北麓;第二預備軍在北,保持重點在繁峙城,吸引敵人使之膠著於主陣地前,以利於南北機動兵團鉗擊。
⑷機動兵團。傅作義指揮31軍、15軍為北機動兵團,從繁峙展開,孫楚指揮以17軍為主力的南機動兵團,從團城口一帶出擊,以孟憲吉旅及73師抄襲平型關,斷敵後方。
1、閻錫山、周恩來會商戰役計劃,國共軍隊為禦外侮協同作戰。
2、團城口激戰失守,郭宗汾出擊被圍
閻錫山得知八路軍進展情況後,即派預備軍加強平型關北翼的出擊力量。孫楚為配合115師抄襲敵後,即令郭宗汾的預備第2軍聯係團城口高桂滋指揮的84師出擊。23日夜,敵人曾對東西跑池高地發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傷亡近兩千人,損失慘重。
3、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4、團城口反攻戰
如前所述,郭宗汾部被圍後,閻錫山鑒於楊愛源、孫楚缺乏統禦各軍的能力(高桂滋擅自棄守團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擊被圍),遂令傅作義進至大營,負責平型關戰役的總指揮,並調陳長捷61軍急援平型關。
5、鷂子澗激戰
26日,日軍為阻擊陳61軍進攻,從鷂子澗和平型關正麵抽兵來援(故團城口反攻戰實有利於26日115師殲日軍500餘人的戰鬥)。占領迷回北山的程團官兵曾屢次上書請戰,為國殺敵立功。這次一舉攻下迷回北山,連挫敵人反撲之勢,不待旅部主力到來,即如脫弦之箭,一舉占領鷂子澗。
6、東跑池血戰
東跑池位於平型關偏東北,為保平型關正麵要點,孫楚33軍之獨立8旅在此布防,從9月23日到26日,敵我雙方反複爭奪東跑池,來來回回,形成拉鋸戰。
7、茹越口失守,全線撤退
我軍在部署對平型關之敵的圍殲決戰,敵東條縱隊乘平型關鏖戰之機,於9月28日一舉突破恒山、雁門關的接合部茹越口,楊澄源的34軍退入繁峙。10月2日夜,全線開始撤退,平型關撤退,平型關戰役結束。
第一,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初步穩定了華北混亂潰敗的戰局。
自“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蔣介石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一直采取不抵抗主義,並壓製愛國軍民的抗日活動,致使日寇在中國領土上為所欲為,“所向無敵”。這就助長了日寇的驕狂氣焰,他們簡直視中國軍隊為草芥,說什麽中日開戰,隻需三個月,日軍就可全部消滅中國軍隊,占領全中國。平型關一役,使它吃了一個大敗仗,其主力或被圍殲,或如破網之魚,慌忙突逃。日軍“精銳師團”這個不光彩的紀錄,有力地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第二,振奮了民心,鼓舞了士氣,推動了全國抗戰高潮。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隊連吃敗仗,祖國大好河山日益淪於敵手。國民黨中的親日派借題發揮,瓦解鬥誌,“亡國論”甚囂塵上,攪得國人惶惶不可終日。在這嚴峻時刻,從平型關頭傳來捷報,舉國上下“聞風振奮”。人們從八路軍“克敵揚威”的喜訊中,產生了希望。祝捷賀電象雪片似的飛向八路軍總部。在短短幾天內,朱、彭正副總司令就收到了一百多封賀電。其中有國民黨自蔣介石以下的黨政軍要員發來的,有各民眾團體和愛國民主人士發來的,還有旅歐美等海外僑胞發來的,可謂萬眾一心,“歡呼雀躍”。僅此一端,就足以說明平型關勝利對人民抗戰情緒的巨大鼓舞。
第三,提高了我黨我軍的威望,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
我黨我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主要在窮鄉僻壤中開展鬥爭,紅色根據地發展鼎盛時期,最大的中央蘇區人口也隻有二百五十萬人。除蘇區人民外,全國幾億人民對我黨我軍了解甚少,加之國民黨的反動宣傳,誹謗中傷,不少人對我黨我軍還有誤解。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竟一舉打敗日寇精銳師團,威震中外,使國民黨及其軍隊相形見絀。於是人們刮目相看,從我黨我軍的堅決抗戰的事實中,認識到共產黨的曆史地位和作用,深信我黨抗戰救國,確實“言必信,行必果”,從而把希望寄托在共產黨八路軍身上。許多熱血青年不顧國民黨的阻撓,紛紛投奔革命聖地延安和八路軍部隊。
第115師首戰平型關大捷,由林彪指揮的.
平型關大捷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第115師打的一個漂亮的殲滅戰。這個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日軍最精銳的部隊板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殲滅性打擊,因而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反侵略誌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餡。這是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方針的一次輝煌勝利。但這次大捷之得來卻不是那麽簡單。從更廣闊的背景看,平型關大捷是平型關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以投入總兵力而言,八路軍115師投入4個團的兵力,共有大約12000人,大約是平型關戰役我方投入總兵力的八分之一;以戰略目標而言,這次戰鬥是為了配合第二戰區在平型關地區圍殲敵軍而進行的一次突襲。
林彪三勘平型關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麵侵華戰爭。日軍占領平津後,調集重兵沿津浦、平漢、平綏路向華北展開猖狂進攻。在華北戰場上,國民黨守軍節節抵抗,連連敗退,大片國土淪於敵手,華北形勢十分危急。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尚未改編完畢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和獨立團作為抗日先遣隊,於1937年8月22日,率先開赴晉東北抗日前線。
兵力單薄、裝備很差的八路軍,如何打好出師抗日第一仗,是八路軍從最高統帥到一一五師將領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認為第一仗必須打勝,第一個戰鬥的勝敗,對全局有極大的影響。一一五師副師長聶榮臻在戰前對各級指揮員們說:這一仗必須打好,打敗了或打個平手都不行,黨中央和全國人民都在盼望八路軍的第一個捷報。
作為一一五師師長的林彪,深知與日軍這第一次仗的分量。自進入山西抗日前線以來,他就日夜思考如何打好出師抗日的第一仗。在太原和原平停留的日子裏,林彪整天在地圖上麵勾勾畫畫。在這幅地圖上他勾畫最多的地方,是靈丘至大營這一段崇山峻嶺中的峽穀地帶,這是日軍進攻平型關的必經之路。林彪設想在這裏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伏擊戰,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給全國人民一個振奮!
據林彪警衛員楊興桂回憶,為了熟悉作戰地域地形,打一個有準備有把握之仗,林彪曾三次親自到平型關及東側的喬溝一帶進行實地勘察。
1.平型關之戰到底斃傷多少日軍
1937年9月25日發生的平型關之戰,到底斃傷了多少日軍?中國方麵有10000(蔣介石賀電)、3000(長期使用的數字)和1000(少數著作使用)之分。從當時日軍投入戰鬥的屬於後勤部隊來看,前兩者都不大可能,屬於戰時為鼓舞士氣而進行的宣傳。據此,我認為中方比較可靠的數據是1000。對比日軍的參戰部隊,該數據是比較可靠的。
2.日軍兵力究竟幾何?
兩支部隊的日軍,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按照日軍記錄,橋本部隊包括“大行李”(攜帶大衣等物資的特別輜重隊)、普通輜重隊(攜帶彈藥糧草等)、護衛騎兵以及指揮部四部分,日方資料稱共計200餘人。但是,筆者考慮到運輸隊中擁有70多輛需要四人一馬才能推動的大車這一情況,其真實人數應該接近400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軍當時普遍使用朝鮮人作為後勤支援人員,參加運輸,他們不屬於日軍的軍隊編製,也不計入傷亡。而戰鬥中,這些人由於穿日軍後勤人員服裝,無法分辨,也被八路軍消滅,並計入了戰果(說起來,由於“日韓合並”和多年殖民教育,二戰中日軍的朝鮮幫凶頗為不少,八路軍把這些朝鮮“夫役”記入戰果並無不當)。
3.千餘日軍大部被殲
新莊汽車隊方麵日方自己承認戰死者約200人。當時戰爭死亡率與戰傷率為1∶3,考慮到日軍遭到突襲,而且部分人員最終被包圍全殲,死亡人數應該更高,這個比率可能改為1∶2更趨合理。因此,即便這戰死的200名日軍包括了解圍部隊的陣亡人員,這一路日軍的傷亡也將達到600人以上。
如此計算,僅這兩路日軍的傷亡,就已經達到了900人以上。
因此,平型關大捷中日軍傷亡千人應該不是一個很離譜的數字。
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之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是,近些年來,國內部分專家學者依據日軍戰史資料提出:被伏擊的日軍主要是缺乏訓練,缺少武器;八路軍殲滅的日軍隻有二三百人或四五百人,繳獲的武器隻有百餘支完整的步槍。認為所謂“平型關大捷”完全是演繹出來的。這些說法在學術界引起較大爭議,也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對於這些重要史實問題,我們應該認真考證,辯證分析,還原曆史真相。
更多的中日戰爭話題, 請看:
曆史上的六次中日戰爭
1. 第一次中(唐)日戰爭
唐日戰爭
2. 第二、三次中(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
3. 第四次中(明)日戰爭
3.1.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3.2.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3.3. 豐臣秀吉對外擴張規劃的影響
4. 第五次中(清)日戰爭
4.1.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4.2.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4.3.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4.4.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其他:
1 . 戚繼光抗倭
2 . 台灣抗日之戰
3. 東北抗聯
3.1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3.2 東北抗聯高清視頻
3.2.1 東北抗聯之揭秘9.18真相
3.2.2 東北抗聯之血戰歲月
3.2.3 東北抗聯之轉戰林海雪原
3.3 東北抗聯視頻(1 -- 9)
3.3 1. 寒夜火種
3.3 2. 黑土烽火
3.3 3. 不畏強虜
3.3 4. 戰場傳奇
3.3 5. 苦鬥歲月
3.3 6. 西征壯歌
3.3 7. 英烈千秋 (上)
3.3 8. 英烈千秋 (下)
3.3 9. 光複東北
4.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5.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6. 平型關大捷(紀實)
回複 '可憐無數山' 的評論 :
要不是國共不齊心,不至於丟掉戰後的大好發展良機,反倒讓戰敗國日本有起死回生了。
曆史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某黨是勝利了,可是外蒙古、海參崴都找不回來了。
其次,反掃蕩、反清鄉這類又來了,都是被動的為自己的地方政權解圍而出擊的,不是我說的真正的主動出擊。
我知道毛的上下文意思,我是拿這話來表達我的意思,不是說他原話的意思,而且這不是討論的主體,我最早說的博主的文章有“虛假和吹噓的成分”那點不對了?你既然看過薩蘇的文章就該知道那文章才是比較全麵和準確的,我並沒有全盤否定,而是說這裏有水分。你的大棒子“所謂是吹的之說出於逢共必反的慣性而已。至於毛批評之說更是無稽之談。”就掄過來了。是誰不聯係上下文啊?
僅給幾個八路軍殲滅日軍千人以上的戰鬥例子: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2月22日至4月2日,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中國八路軍第120師在山西省西北部地區反擊日軍圍攻的戰役。
參戰部隊;八路軍第120師
日寇部隊:日軍駐蒙軍第26師團及偽蒙軍一部,共1萬餘人,華北方麵軍第109師團一部
戰果:八路軍殲滅日軍1500餘人,收複了7座縣城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3月14日-19日,午城井溝戰鬥
中國八路軍第115師一部在山西省隰縣、蒲縣地區伏擊日軍的戰鬥。
參戰部隊:第115師第343旅、
日寇部隊:第20師團、第108師團各一部
戰果:殲滅日軍1000餘人,焚毀汽車70餘輛,保衛了陝甘寧邊區和鞏固呂梁山區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3月15日至4月11日,易淶戰役
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省易縣、淶源縣間對日軍的進攻戰役。
參戰部隊: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和第3軍分區
戰果:進行大小戰鬥40餘次。八路軍共斃傷日軍1400餘人,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9月14日-19日,薛公嶺戰鬥
中國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在山西省汾離公路上伏擊日軍的戰鬥。
參戰部隊: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
日寇部隊:日軍第108師團
戰果:三次伏擊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3月,神頭嶺戰鬥
中國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山西省潞城縣對日軍進行的伏擊戰鬥。
參戰部隊:第129師第385旅
日寇部隊:日軍第108師團、第16師團各一部
戰果:共斃傷日軍1500餘人,俘80多人,八路軍僅傷亡240餘人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陸房戰鬥
中國八路軍第115師一部在山東省泰安以西地區對日偽軍的突圍戰鬥。
參戰部隊:路軍第115師師部率師特務營及第686團(團長兼政委楊勇),八路軍津浦支隊和山東縱隊。
日寇部隊:第12軍司令官尾高龜藏指揮日偽軍8000餘人,
戰果:斃傷日偽軍大佐聯隊長以下1300餘人,勝利地突出重圍,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7月3日至8月,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蕩作戰
中國八路軍第129師和晉冀豫軍區酣隊在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太行山區反擊日軍掃蕩的作戰。
參戰部隊:八路軍第129師第385、第386旅、第115師第344旅、晉豫支隊、決死第1、第3縱隊
日寇部隊:第20、第109師團主力及第10、第35、第36、第108師團與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各一部共5萬餘人,
戰果:大小戰鬥?o餘次,殲滅日軍2000餘人,收複了榆社、武鄉、沁源、高平等城,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7月9日-27日,易滿徐戰役
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省易縣、滿城、徐水地區粉碎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區掃蕩的戰役。
參戰部隊: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
日寇部隊:日軍第110師團5000餘人
戰果:大小戰鬥19次,八路軍共斃傷日軍1000餘人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9月,陳莊戰鬥
中國八路軍第120師在河北省平山縣陳莊地區對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的戰鬥。
參戰部隊:賀龍師長、關向應政治委員率領八路軍第120師主力
日寇部隊:水原旅團長指揮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
戰果:第120師傷亡557人,共斃傷日軍1280餘人,俘日軍2人,俘偽軍12人。
解釋就是掩飾,請正麵回答:
平型關之敵不夠精銳,是後勤運輸兵和滿蒙偽軍,你有沒有異議?
有的話說出證據。
115師自己傷亡600人,都是經過長征的紅軍骨幹,所以中央認為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所以以後再沒有搞過。你有沒有異議?
===========
1? 有異議,請看薩蘇的考據,沒那麽差。但這是中國抗日的第一場勝利,當時引起轟動,鼓舞了士氣,這你承認吧? 偽軍也是敵軍,也能引起傷亡,這你承認吧?不能說隻能打日軍,不能打偽軍吧?
2? 瞎扯,至少百團大戰就是平型關之後。小的戰鬥更是無數。
你根本沒讀我的帖子,算了,睡了
有無異議?是或否?
解釋就是掩飾,請正麵回答:
平型關之敵不夠精銳,是後勤運輸兵和滿蒙偽軍,你有沒有異議?
有的話說出證據。
115師自己傷亡600人,都是經過長征的紅軍骨幹,所以中央認為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所以以後再沒有搞過。你有沒有異議?
=========我好像已經回答了
算啦,睡了。我想至少能引起你多思考,多看上下文,而不是被一些截取的句子誤導,比如毛批彭感謝日本之類經不起思考,卻總能被人拿出來亂砸的話。今天就沒浪費指頭
平型關之敵不夠精銳,是後勤運輸兵和滿蒙偽軍,你有沒有異議?
有的話說出證據。
115師自己傷亡600人,都是經過長征的紅軍骨幹,所以中央認為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所以以後再沒有搞過。你有沒有異議?
和韓的衝突,可以看事件由來。並非新的錯。但anyway是個例,不必討論。
要說毛不考慮布局,那恐怕是假的。但由此來說消極抗日,就是欲加之罪。毛在重慶談判之前,根本不會相信自己能贏。占地盤更多的是將來的政治籌碼和自保能力。不管怎樣,他搶地盤也是從日本人手裏搶的
115師傷亡大,應該是事實,戰鬥力,裝備都差。好像說八路打幾槍就得衝鋒,肯定傷亡大。
至於之後再沒打過,是胡扯,之後好多小型戰鬥。遊擊戰很難又大的戰役,又不能隨時備記者。越南阿富汗也沒什麽像樣的戰役
是你最早引到百團大戰的。我隻能說,你被某些網上的斷章取義誤導了,包括毛批彭和毛感謝日本。這個很容易反駁。假的就是假的。
讀過薩蘇的文章,好像沒那麽差。但這是中國抗日的第一場勝利,當時引起轟動,鼓舞了士氣,這你承認吧? 偽軍也是敵軍,也能引起傷亡,這你承認吧?不能說隻能打日軍,不能打偽軍吧?
是你言之鑿鑿地說,中學課本裏就這麽寫的。
我已經貼了關於彭,聶,毛怎樣批評百團大戰的,我不會象你言之鑿鑿地說什麽中學課本如何,我隻說,來自網上,有人貼的當時電報和講話
我最早所說的,平型關之敵不夠精銳,是後勤運輸兵和滿蒙偽軍,你有沒有異議?
有的話說出證據。
115師自己傷亡600人,都是經過長征的紅軍骨幹,所以中央認為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所以以後再沒有搞過。你有沒有異議?
至少我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不會言之鑿鑿地說,"某些人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真是登峰造極。毛批百團大戰在大陸的中學曆史課本裏都讓全國的學生學習了,竟還有人不承認!奈何! "
你這麽說就更應該拿越南,阿富汗說事了!沒有美國,蘇聯支持,說實話,對抗日戰爭能打成是麽樣我實在沒太多信心
說你自我演繹,斷章取義你還不服氣!說毛感謝日本人的原文是怎樣的?毛還說過發給赫魯曉夫一噸重的獎章呢!
讀書要看原文
你的中學課本原文呢?你言之鑿鑿的毛批百團大戰呢?你避而不談卻談什麽為什麽之後如何如何,這就是自我演繹!
之後很簡單,堅持遊擊戰唄。有更好更有效的作戰方式。正因為這種作戰方式得到證實,二戰後,被越南,阿富汗,等廣泛效仿
否則,應該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才對。
聶榮臻後來在談及百團大戰時曾說:此役戰果是巨大的,總的來說是應該肯定的。但是勝利之中也有比較大的欠缺和問題。首先是在宣傳上出了毛病。這次戰役本來是對正太鐵路和其他主要交通線的破襲戰,後來頭腦熱了,調動的部隊越來越多,作戰規模越來越大,作戰時間也過於集中,對外宣傳就成了百團大戰,從而引起了日軍的警覺,使日軍把主要的進攻矛頭指向了共產黨和八路軍,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另外,在戰役的第二階段,為擴大戰果,有時就忘了在敵後作戰的方針,隻顧死啃敵人的堅固據點,這是違背遊擊戰爭作戰方針的,從而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因此,對於百團大戰,其輝煌的勝利和存在的問題都不該被我們所遺忘。
抗戰時期,毛澤東在肯定百團大戰功績的同時,也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批評。他特別對百團大戰的宣傳很不滿意。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批評說,這樣宣傳,暴露了我們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對我們力量的重新估計,使敵人集中力量來搞我們。同時,使得蔣介石增加了對我們的警惕,你宣傳100個團參戰,蔣介石很慌。他一直有這樣一個心理――害怕我們在敵後擴大力量,在他看來,我們的發展,就是對他的威脅。
我想這是某些睜眼說瞎話的人說毛批評彭的來曆。在他們有限的理解力下,事情非黑即白。一件好事,隻能叫好,不可以有任何批評的話,否則就是反對整件事情
國民黨方麵,何應欽、衛立煌、閻錫山等軍政長官先後致電八路軍總部,盛讚百團大戰“不惟予敵寇以致命之打擊,且予友軍以精神上之鼓舞”,並表示“嘉慰實深”。就連蔣介石也向朱德、彭德懷發來了嘉勉電:“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百團大戰的發動,令那些誣蔑八路軍“遊而不擊”之類的謠言不攻自破,共產黨、八路軍的聲望隨著百團大戰的進行而不斷提高。不論是延安、大後方還是淪陷區的人民,甚至是海外僑胞,在聽到百團大戰勝利出擊的消息後,群情振奮,紛紛以各種方式對八路軍表示敬佩和慰問。
當9月11日戰役第一階段剛剛結束,毛澤東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關於百團大戰,不要說是大規模的戰役進攻,現在還是遊擊性的反攻。23日,毛澤東在楊家嶺作《時局與邊區問題》報告時,再次提到對百團大戰的估計問題。他進一步指出:這次大戰是“敵我相持階段中一次更大規模的反掃蕩的戰役反攻。”即是說,這僅僅是“一次”,此前曾經有過大規模的反掃蕩,隻是這次規模“更大”罷了,以後還要有“更大規模”的戰役;而且它是“反掃蕩的戰役反攻”,不是“戰略反攻”。
需要指出,當時毛澤東從全局出發,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如何貫徹六中全會提出的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上的,因此對華北來說,主要是采取鞏固為主,在鞏固中求發展的方針。但當百團大戰在華北打響時,毛澤東還是首先采取了支持、肯定的態度。同時,又在一定場合、一定範圍內指出了它的不足,並隨時注意糾正在宣傳上出現的偏差。後來,即當年12月22日,當百團大戰實際已經結束時,為了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發起的新的反共高潮,毛澤東曾電示彭德懷:“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這再一次說明:從整體來看,毛澤東對百團大戰是完全支持和肯定的,並充分地利用了它的聲勢。
好!你把中學課本原話拿出來,不要斷章取義,自我演繹,原話怎麽說毛批評百團大戰的。
我相信所謂保存實力隻是軍事盲或反共狂的意淫,一隻不經過戰爭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
毛著眼於戰後的布局,是隱晦的(新四軍南下挺進的是國軍防線,打的是韓德勤,而且內戰的結論證明毛的布局的成功)----但是從所謂黨的利益出發,毛的戰略確實比其他人強,所以毛最終能成為黨內其他人信服的最高領導者。但是從國家民族的利益上講結論就不同了。
林彪都快被擊斃了,居然成了“趕快找借口送他去蘇俄”。佩服,你確實隻能騙屁民了。
老毛提出的"戰略方針以遊擊戰為主",隻是一種戰爭手段而已,無論是做人還是看問題都要腳踏實地的講道理的話,無法得出“很明顯毛的著眼點是戰後的內戰”的結論。事實上,二戰之後的包括越南,中東的戰爭,都采用遊擊戰的手段。你要說他們的著眼點是戰後的內戰,就太無厘頭了。其他引用的關於毛的講話,任何一段也無法得出“很明顯毛的著眼點是戰後的內戰”的結論,如果做人還是看問題都要腳踏實地的講道理的話。
打了個運輸隊,然後就逃了,害死友軍。就這麼點東西,吹了八十年,現在隻能騙屁民了。
當然,關於毛批評彭德懷的百團大戰當然是無稽之談。或者斷章取義,或者截取後來反彭德懷的欲加之罪。
無論是做人還是看問題都要腳踏實地的講道理,不能動不動就扣帽子、打棍子。
打完不趕緊跑,還顧得上找記者拍照? 那恐怕都不用走了. 閣下智商多少?
所以,很明顯毛的著眼點是戰後的內戰而不是抗戰。劉鄧大軍的東進,新四軍的南下都是著眼於戰後與國民黨內戰的布局。誠然,共軍在獨立自主的敵後山地遊擊戰中也大量消滅了偽軍(較多)和日軍(較少)。但是,從總的來說都是被動的去消滅的,都是基於敵人下鄉、清鄉和為了反掃蕩才去消滅敵人的。因為毛的戰略是利用日軍打退國軍,驅逐國民政府的機會,在敵後的農村發展共產黨的根據地和武裝,一切以保護和發展敵後共產黨的根據地和武裝為優先,不要主動出擊去抗日而消耗掉自己的有生力量,要積蓄力量在抗戰勝利後奪取中央政權。
在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會議上,毛澤東明確提出,紅軍在抗日戰爭現階段的戰略方針以遊擊戰為主。但林彪堅持自己的主張,在會上說,要以打運動戰為主,適時搞一些大兵團作戰。毛澤東在會後對林彪提出了批評。
八路軍115師先遣隊東渡黃河的時候,林彪由於參加洛川會議而未隨隊同行。在陝西到太原的路上,林彪就已經開始考慮如何打好八路軍出師以來第一仗。
9月14號晚上,林彪就在原平向中央軍委和總部請戰:“……先擬將343旅及獨立團集中大營,準備待敵仰攻大營東之平型關友軍陣地時,我相機襲擊敵之左側後,殲敵一部,以擴大戰果。”兩天後,毛澤東複電:“……我軍應堅持既定方針,用遊擊戰配合友軍作戰,原則上不要動搖。”處在抗日前線的林彪,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於9月18日回電毛澤東,仍堅持:“在敵人目前正在進攻的情況下,我先頭部隊應以作戰滅敵為主要目標。”
對於抗戰時期毛澤東提出的隻打遊擊戰這一重大戰略轉變,林彪帶頭提出不同意見。其實對於出現可能殲滅日軍的戰機,渴望求戰的遠非林彪一人。在勘察完戰場後,林彪再次向中共中央強調了打一場勝仗的意義:“目前必須打勝仗,捉俘虜,提高軍民抗戰信心……”毛澤東在次日的回電中,再次明確指出:“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好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而非運動戰)。要實行這樣的方針,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為主。集中打仗不能做群眾工作,做群眾工作則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並舉……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無結果可言的。”毛澤東要求彭總“對於個別同誌不妥當的觀點,給予深刻解釋,使戰略方針歸於一致……”
1937年9月25日,毛澤東又一次電告林彪:“……不管蔣、閻協助與否,目前紅軍不宜過早暴露,尤不宜派遣戰術支隊……暴露紅軍目標,引起敵人注意,那是不利的。若僅派遣戰術支隊,那是無益的……”
至於你所說的,與博主的文章和我的觀點毫無關係。我沒說過“土八路不是你說的那抹不中用”這種話。我說的是“博主的文章中確實有虛假和吹噓的成分。”
中共所領導的軍隊對日作戰,還有1940年下半年主要由彭德懷策劃指揮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受到毛澤東的否定,甚至成為彭德懷反對毛澤東軍事路線的一大罪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其實“百團大戰”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戰役”。彭德懷的目的是毀壞公路和鐵路,以此阻礙日軍的掃蕩。參加者除正規軍外,還有大量非正規軍和普通農民,鐵鍬、鋤頭等也是重要武器。毛澤東對此次行動不滿,也並非因為這是一場“硬仗”,而是因為此次行動暴露了中共的軍事實力。後來,當人們說彭德懷“一貫反對毛主席”時,“百團大戰”總是一個證據。
關於此戰,毛澤東的確在此之前就“教導”過自己的部隊:必須堅持“山地遊擊戰”,不要與日軍正麵硬拚。林彪指揮的這場伏擊戰是規模很大的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但又是“獨立自主”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大陸的出版物都稱這場伏擊戰為“平型關戰鬥”,甚至稱之為“平型關戰役”。人們普遍隻知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鬥”,而不知閻錫山指揮的“平型關戰役”。 竊以為,為避免與閻錫山指揮的“平型關戰役”相混淆,也為了敘述曆史時的方便,應將林彪指揮的這場戰鬥稱為“喬溝伏擊戰”。
土八路不是你說的那抹不中用:
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當時,在全國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地的友軍、抗日團體、愛國人士紛紛給八路軍總部、晉察冀軍區發來賀電,全國各大報刊都在顯要位置報道了黃土嶺戰鬥的經過並發表祝捷詩文。蔣介石於當年12月就黃土嶺戰鬥向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發了嘉獎電報。戰鬥之後,楊成武在抗日刊物《新長城》上發表題為“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瞧一瞧八路軍是不是遊而不擊”的文章,駁斥了汙蔑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謬論。[5][6][7]
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現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中[2]。
日本陸軍省於11月21日發布了阿部規秀的陣亡公報,描述了阿部規秀因迫擊炮彈造成的致命傷而死的情況,並稱“大陸戰場之花凋謝了”[4][5][6]。
日本報紙《朝日新聞》於11月下旬(可能是從11月21日開始)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的通欄標題,連續三天刊登悼念文章,大量篇幅刊登日本各界及其家人悼念的消息、照片和紀念文章,稱阿部規秀是"護國之花"、"武將之範"、"名將"、"山地戰專家",並稱:“自從皇軍成立以來,中將級將官的犧牲,是沒有這樣例子的”[4][5][6][7][1]。
關於“名將之花”,另有說法稱,11月27日,侵華日軍在張家口召開了追悼阿部規秀的大會,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多田駿中將在挽聯上寫道:“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8][2]。
實際上阿部規秀未能考取日本陸軍大學,因此在日本陸軍中屬於“無天組”(即沒有陸大學曆)的軍官,隻能在基層部隊任職,是不能算陸軍的精英骨幹。與阿部規秀陸軍士官學校同期畢業的塚田攻等讀過陸大的軍官,其任職資曆都大幅領先於阿部規秀。而且,阿部規秀任混成旅團長之前,實際上沒打過像樣的戰役戰鬥。[來源請求]
根據旅日學者薩蘇的研究:橋本所部隨行人員的情況,仔細研究《太行山中的大行李隊》那張照片,也就是橋本所部的絕影,發現推拉第一輛大車的輜重兵服裝不統一,其中在後方推車的士兵肩挎步槍,頭戴三塊瓦的皮帽,與日軍的服裝顯然不同,仔細看來,我覺得,它和當時在山西與我軍交戰的一支偽軍的服裝頗為相似,那就是蒙古分裂勢力德王所屬的偽蒙軍。----這說明被殲滅的日軍不隻是後勤、運輸兵種,還有戰力更加低下的偽軍。
而且你說“毛批評之說更是無稽之談”,那你是不是也否認毛基於我說的同樣理由批評彭德懷的百團大戰啊!
首先這個戰役是閻錫山總指揮的,具體執行的部隊也不隻有八路軍,還有國軍;其打擊和消滅的日軍事實求是地說應該是日軍精銳部隊中的後勤和運輸兵種,確實比不上國軍正麵戰場上消滅的日軍精銳的主戰部隊;再者就是此戰役先期大勝,後期則損失較大,所以沒有宣傳,毛XX還組織中央開會嚴厲的批評過平行關大捷和林彪。嚴禁八路軍、新四軍打運動戰和正麵戰,要堅決的、不受國家領導的進行山地遊擊戰,以占領敵後和國統區的農村為布局,照眼於抗戰勝利後的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