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ZT]

(2013-10-18 08:37:14) 下一個







                                           原書封麵


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東北戰場是全國的主要戰場之一。東北人民解放軍(即後來的第四野戰軍)在兩年多的時間內,解放了東北全境,把蔣介石的軍隊打得焦頭爛額,使其三易主帥,喪師百萬。接著,大軍揮戈南下,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平津,橫渡長江,旌旗所指,勢如破竹,最後把紅旗插上了海南島。這支部隊在祖國的解放事業中,立下了不朽功勳。這種不朽功勳的建樹,是和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分不開的,也是和司令員林彪同誌的正確指揮分不開的。曆史令人信服地表明,我們的林總(人們習慣於這樣親切地稱呼林彪同誌),是毛主席的最好的學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優秀的政治活動家和軍事活動家。在東北解放戰爭的暴風驟雨的年代裏,他和東北人民解放軍其他領導同誌一起,高舉著毛澤東思想的紅旗,堅定地引導人民取得勝利。他以他的堅定增強了人們戰勝風浪的信心,他以他的智慧引導人們勝利地到達彼岸。

在解放戰爭近四年期間,我直接在林總的領導下,先後在一、十兩個縱隊擔任過領導工作,身受林總的教益很多,因此,也使我有機會約略了解林總的為人。我不揣文筆的拙劣,把一些片斷記憶整理出來,供青年同誌們閱讀。

吉林一席話

那是暴風驟雨的年代。

1946年5月,蔣介石向東北人民解放軍的瘋狂進攻,達到了頂點。我們第一縱隊在戰略要地四平街,英勇地進行了三十三天保衛戰以後,奉命撤退。各個戰線上的部隊也都在撤退。退向南滿通化、臨江一帶接近朝鮮的狹小地區,退向遙遠的鬆花江北岸……

眼看著一大片一大片解放區落在蔣介石的鐵蹄之下,我們的心情憤怒而又沉重。當年蔣介石把東北出賣給日本人,黨領導東北人民和抗日聯軍,堅持了十四年遊擊戰爭;日本投降前後,黨又從延安、華東、華北派遣兩萬幹部、十萬軍隊進入東北。由於我們進行了艱苦的鬥爭,所以在日本投降後不久,就建立了廣大的解放區。但是,蔣介石老賊仇視東北人民獲得民主、自由,妄想消滅東北人民解放軍,建立他的獨裁統治。他從關內開來了三十萬美式裝備大軍,到了東北以後,繼續與殘餘的日本侵略者勾結一起,起用偽警,收編數十萬偽軍和土匪。他網羅了所有的牛鬼蛇神,一時囂張萬分,從1946年1月起,就不斷向解放軍進攻,到4、5月間,展開了以四平為中心的大戰。在顯然占優勢的敵人麵前,我們暫時避開了它的鋒芒,作了大規模的撤退。局勢會怎樣發展呢?我們急於想從林總那裏得到明確的指示。

5月18日我軍撤出四平,26日下午我星夜趕到吉林,向林總請示當前的形勢和任務。

東北的冬天是漫長的,已經5月了,樹葉還是那樣稀疏,在料峭的寒風中瑟瑟抖動,天空灰暗灰暗的,象一塊大石板緊緊地壓在頭上。街上一隊隊整裝的戰士向著東北方向開去,騾馬車輛不停地馱運著什麽物件,人們匆忙而又嚴肅。我知道我們很快也要從吉林撤退。走著走著,我的心情越發沉重起來。

林總住在鬆花江邊上一幢老式的小樓房裏。走進辦公室,隻見四圍牆上密密麻麻地掛滿了地圖。林總穿著一身黃色的布軍衣,正在聚精會神地看地圖。一切,顯得那樣寧靜。

“一路上辛苦了吧!快坐下來休息。”林總含笑地站起來迎接我。在招呼我坐下以後,他轉身從牆上取下一個布袋子,倒出一盤子炒黃豆,笑著說:“這裏沒有什麽好吃的東西,來,吃點豆子。”林總的從容不迫和這屋子裏寧靜的氣氛似乎感染了我,不知怎的,我的緊張心情,覺得輕鬆了許多。我開始匯報部隊的情況:部隊已經按照命令,從四平撤退,向指定的地點前進,撤退的秩序很好,敵人得到的是一座空城,連我們的傷員都沒有撈到一個。
 

林總仔細傾聽我的匯報,不時滿意地點點頭,等我說完了,他問了幾件事情,我一一作了回答。“這次四平保衛戰打得很好,給了敵人大量殺傷,一方麵摸了國民黨部隊的底,另一方麵推遲了他們進攻的時間,完成了我們的部署。”林總對我分析當前的形勢時,聲音不高,明確而有力量。“四平一撤,蔣介石就要占大城市,沒有關係,鬆花江以南的城市都可以給他。”我吃驚地抬起頭來。林總看出了我的神情,清臒的臉頰上掠過一絲笑容。“是的,都給他。他占城市,就是背上了包袱。他占了就要守嘛。這麽多城市守起來,兵力就分散了,我們可以各個擊破。你說,城市拖他的後腿,這不是包袱是什麽?他既然願意背,我們就把包袱都給他,他背得越多越好,越重越好。把他拖得走不動了,我們再來一個一個地吃它。”林總把兩個手掌迅速合攏,做了一個斬釘截鐵的手勢。

“嗬,原來如此!”問題完全弄清除了。我頓時覺得心裏格外亮堂,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林總沉思了一會,兩道濃眉下射出嚴峻的眼光。他緩緩地說:“我們的任務很艱巨啊!敵人現在比我們強大得多,我們要準備幾年艱苦的鬥爭,才能打敗敵人。要教育部隊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要準備克服困難,準備長期鬥爭。東北不是電多嗎,我們不要依靠它,不要靠電來磨米,要靠碓臼舂米。不要依靠東北的大工業,我們要發展手工業,要準備風餐露宿,戰勝東北的嚴寒。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勝利的信心。敵人的優勢是暫時的,我們一定能夠轉弱為強,要不了好久,我們一定能夠打敗蔣介石。”

“當前的首要任務,”林總稍稍提高了聲音,嚴肅地提出,“是要紮紮實實建立根據地,千萬不能飄浮,要把鬆花江以北好好鞏固起來。先把土匪搞光,派幾萬幹部下鄉搞土改,迅速發動群眾。發動群眾越快越好,越深越透越好。這樣,我們對國民黨鬥爭的力量就越大。”他反複強調地說:“要消滅國民黨,必須有根據地;要建立鞏固的根據地,隻有充分發動群眾。”他還說,在發動群眾的同時,要加強整軍,繼續提高部隊戰鬥力;在敵人後方廣泛地發展遊擊戰爭,要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形勢,將來配合主力反攻敵人奪取城市。

林總的一席話,給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力量。我好象突然站得高了,因此望得遠了,眼前幾十萬進犯的蔣匪軍,感覺得不過象一群蠕動著的螞蟻一般。我走在江邊的大路上,迎著江上吹來的晚風,渾身說不出的爽快。

在1946年8月份的東北局會議上,林總對於局勢的發展更進一步作了一個明確的判斷。他說,東北戰局的發展大體上要經過三個階段:敵人進攻,我們運動防禦並主動撤出一些地區,這是第一階段;敵人占領了城市,進攻遲緩下來,我們則在運動中伺機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並開始局部反攻,這是第二階段;我們發動全麵反攻,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把剩餘敵人孤立在幾個點和線上,最後加以消滅,這是第三階段。

林總之所以能夠對東北局勢作出這樣明確的判斷,和具有必勝的信心,正是具體運用戰無不勝的偉大武器――毛澤東思想的結果。毛主席就全國局勢英明地指出:“蔣介石軍事力量的優勢隻是暫時的現象,隻是臨時起作用的因素;美國帝國主義的援助,也隻是臨時起作用的因素;蔣介石戰爭的反人民的性質,人心的向背,則是經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這方麵,人民解放軍則占著優勢。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性質,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就是戰勝蔣介石的政治基礎。”我軍實行戰略撤退,也正是依據毛主席所規定的“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及地方為主要目標”的軍事原則。事實證明,東北戰爭形勢的發展,完全循著毛主席所指出的方向,完全符合於林總的估計。蔣介石在東北使盡了渾身解數,始終逃脫不了林總給他指出的命運:到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為止,就正式結束了他的彈奏了兩年的“攻、守、亡”三部曲。林總重視根據地的建設,也正是深刻地體現了毛主席曆來強調的建立根據地的思想。事實也充分證明,這是我們克敵製勝的最根本的問題。在國民黨大肆攻城掠地的時候,我們卻以主要力量用於北滿根據地的建設。同時,堅持南滿遊擊戰爭。我們以發動群眾與軍事清剿相結合,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把二十餘萬蔣記土匪剿滅得一個也不留,因此,北滿出現了空前穩固的治安,人民安居樂業。這樣,我們就消除了後顧之憂,做到了三麵無敵,一麵向敵,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在剿匪的同時,一萬五千幹部下鄉,他們響應東北局和林總的號召,“脫掉皮鞋,放下皮包,穿農民的衣服,吃高粱米”,誠心誠意深入群眾,掀起了一個暴風驟雨般的土地改革運動,農民群眾的階級覺悟空前提高了,打破了正統觀念和對蔣介石的幻想,日益轉向我們。他們認清了蔣介石的真實麵目,把蔣介石叫做“二滿洲”;他們熱誠擁護共產黨,把毛主席稱為救命恩人。繼土改之後,在“保家保田”的口號下,人民群眾掀起了支援前線的熱潮,廣大青年紛紛自願參軍,以當上解放軍為榮,披紅騎馬,送兒送郎參軍的熱潮遍及農村,新鮮血液源源不斷輸送到部隊來。部隊經常滿員,而且新的部隊不斷組成。到1948年秋天,東北人民解放軍已擁有十二個縱隊,共一百餘萬人,正如林總所說的:“我們的力量越來越大了。”相反,國民黨軍隊卻象一根燃著了的蠟燭,越來越小,越來越枯竭。1948年困守長春的蔣軍,得不到人員、物資補充,他們的“總司令”隻好送去十萬粒維他命,平均每人一粒,表示“支援”,這在我們部隊一時傳為笑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著局勢的每一步發展,無不證明林總的預見完全正確的時候,我總要情不自禁地想起1946年那艱苦的年代裏林總的一席話,我總要懷著敬佩的感情想道:我們林總是多麽有遠見啊!

毛主席說:“戰爭是指揮員活動的舞台,必須建築在客觀條件許可之上,然而他們憑借這個舞台,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林總正是這樣的指揮員,他秉承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和強大的敵人作鬥爭中,表現了高超的駕馭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表現了指導戰爭的嫻熟的藝術。

對東北解放具有決定意義的遼沈戰役,是一個生動的說明。經過我軍發起1947年的夏季、秋季攻勢和1947年冬、1948年春的強大攻勢以後,蔣軍被迫退守長春、沈陽、錦州等幾個大城市和十來個小城市之中,長春守敵九萬,錦州守敵十萬,作為敵人巢穴的沈陽有敵人三十餘萬。當時我軍主力集中在長春、四平一線。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是下一步怎樣打?一般人按照通常的打法看來,以先打長春為宜。因為我軍主力接近長春,長春之敵遭我長期圍困,彈盡糧絕,軍無鬥誌,先打長春有必勝的把握。但是先打錦州又如何呢?當時一般人認為這樣作,我軍主力南下千裏,長途跋涉,敵人以逸待勞,未可必勝;主力南下,後方空虛,長春、沈陽之敵有突圍的可能;同時,我軍切入敵人防守線的中部,有可能遭受關內外敵人的前後夾擊。因此,先打錦州比先打長春艱難、複雜得多,而且有三分冒險。但如能攻克錦州,即可置敵人於死地,東北整個蔣軍必將分崩離析,有全部就殲的可能,有全部解放東北的可能。

對於這個關係整個東北戰局的關鍵性的戰役,黨中央和毛主席是怎樣決定的呢?林總又是怎樣指揮的呢?原來黨中央、毛主席和林總都深知:臨近潰滅的蔣軍,戰鬥力比當年更低,根據我們的力量,完全可以一鼓作氣拿下錦州;以少數部隊牽製,也一定能夠阻止長、沈敵人突圍和截住敵人關內的援兵。先打錦州雖然看來似乎是鋌而走險,實際上是胸有成竹,勝券在握,險而無危。所以,林總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總的戰略計劃和具體指示,集中主力先打錦州。於是,從1948年10月1日起,展開了有曆史意義的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是一個好範例,也是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之一。遼沈戰役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錦州攻堅戰,第二階段,是遼西會戰,第三階段是攻占沈陽。錦州攻堅戰開始於1948年10月14日,經過半月激戰,錦州為我解放,全殲守敵十二萬餘人。結果我們卡住了東北的咽喉,完全截斷了通往關內之路,長、沈幾十萬敵人成了甕中之鱉。曾澤生部起義,鄭洞國無條件投降,長春即告解放;遼西大捷,廖兵團十萬餘人,全軍覆沒。我們乘勝直追,勢如破竹地攻占了沈陽。錦州解放後隻有十七天,東北全部解放。錦州戰事激烈的時候,蔣介石象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奔走於平、津、沈、錦及大沽口、秦皇島與葫蘆島之間,親自當督戰員。據說我軍解放錦州後,老賊急得嘔血。可見林總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集中兵力先打錦州,正是打到了敵人的致命之處,是加速東北解放的關鍵性的一仗。

林總所以能夠經常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並不是偶然的。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知己知彼。大家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要真正做到這四個字,是多麽不容易啊!這正是一個指揮員明智和平庸的主要分界線。林總知己知彼,所以他能夠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林總是把敵人摸得最透的。他對敵情之熟悉甚至具體地知道敵人營的單位的活動。1947年公主屯大捷以後,我到哈爾濱總部開會。林總對我說:“據前方指揮員報稱,敵人有一個營漏網,據守在法庫的何家油坊。十縱二十八師離的很近,就便消滅它,我估計不要太長的時間,你看怎麽樣?”接著,他走到地圖跟前,給我指明這個營所在的具體地點,立即下令圍殲該敵。第二天,二十八師的捷報就從千裏以外送到了總部。這隻是一個普通的例子。其實,林總從來就是這樣精細的,哪裏有敵人,人數多少,戰鬥力怎樣,企圖是什麽,以及一應大小山川河流、地形地物、風土人情等等,他都了如指掌。每一次軍事行動之前,他常把這樣詳細準確的情報直接下達到師,給予部隊極大的便利。

林總十分注意調查研究,深入了解敵人的情況,根據這種了解,來確定自己的行動。他常說:“我們要堅決反對打主觀主義的仗,反對打官僚主義的仗,反對打莽撞仗。單憑主觀願望打仗,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必然要打敗仗。”但是,他又具體解釋:“打仗是要有三分冒險的,一般說來有七分把握加上主觀努力就可以投入戰鬥,就可以打勝仗,要想有十分才投入戰鬥,那就沒有幾仗好打的,那是打老爺式的仗,必然會喪失戰機。”這是一種軍事指揮的唯物辯證法,凡是接受了這種指導思想的,一般都打了勝仗;反之,不是打敗仗就是貽誤戰機。

林總是最了解他的部隊的,他熟悉幹部的聲容笑貌,熟悉部隊的軍事。政治動態,清楚部隊的長處短處,知道他們挑得起多重的擔子。他信任部隊,部隊也信任自己的統帥。在戰士中流行這樣的話:“林總指到哪裏打到哪裏,執行林總的命令就是勝利。”有時接受任務,明知前麵有嚴重的困難和艱險,但是必勝的信念,鼓舞我們一往無前。錦州解放以後,蔣介石親自到沈陽指揮在沈陽附近的廖耀湘兵團五個軍共十萬人,沿北寧路西進,妄圖重占錦州,如不能得逞,則企圖改道營口從海上逃回關內。廖兵團是蔣介石的嫡係,其中新一軍、新六軍,更是所謂“五大主力”的兩大主力。顯然,消滅這股敵人是有重大意義的。當時,我主力尚集結於錦州地區,而為了防止敵人南竄營口,逃往關裏,必須在沈陽附近就把敵人截住,林總把阻擊敵人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十縱隊(我們原是在錦州戰役期間在沈陽附近新立屯一帶以運動防禦戰法阻擊敵人沈陽援軍的)。10月20日接到林總的電報,令縱隊星夜兼程由北鎮返回黑山、大虎山地區,迅速構築工事,指出廖兵團必經此地。命我們堅守陣地,不準敵人前進一步,隻要守住三天,就能保證主力全殲敵人。我們剛剛到達陣地以後,不出林總所料,24日,廖耀湘兵團蔽天蓋地而來,在飛機、坦克、重炮的配合下,猛犯我陣地。我們縱隊隻有四萬人,經過運動防禦之後馬上轉入堅守防禦,還沒來得及休整,時屆嚴冬,部隊連棉衣都未穿上,而敵人則是十萬美式裝備、奪路逃生的亡命之徒,戰鬥的激烈是可以想見的。陣地得而複失,失而複得,我們的戰士無不以一當百,殺得敵人棄屍遍野、血流成河,而陣地屹立不動。我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林總說三天以內消滅敵人,敵人準活不了四天;我們一個縱隊吃不了他,我們可以咬住他不放。戰鬥最激烈的25日,我們又接到林總和羅政委、劉參謀長的第二次電報,表彰部隊打的英勇頑強,並指示再堅持一天。傳達了林總的電報後,部隊的情緒更為高漲了,戰士們紛紛表示:“堅決完成林總交給的任務,一定不讓廖耀湘跑掉。”於是愈戰愈勇。果然,26日早,我主力部隊如期趕到,將敵人團團圍住,從26日早晨起,展開了巨大規模的圍殲戰,廖耀湘以下十萬餘人無一漏網。戰鬥結束以後,林總和羅榮桓政委、譚主任。劉參謀長來電報表揚十縱阻擊敵人成功,認為對全殲廖耀湘兵團起了重大的作用。後來才聽說,決定十縱在黑山地區阻擊廖兵團時,曾經有的同誌耽心:“十縱這一下可能打爛了!”但是林總卻說:“不,十縱頂得住。”短短五個字包涵著多麽深厚的內容啊!林總是多麽了解自己的部隊,是多麽信任自己的部隊!他說:“十縱頂得住。”十縱的戰士們就說:“我們一定不讓廖耀湘跑掉。”統帥和士兵有著共同的見解,有著共同的語言。這樣的部隊,當然就能夠縱橫捭闔,無往而不勝!

毛主席所規定的十大軍事原則,是我們打敗國內外敵人的犀利的武器。而林總是最善於在實際中運用毛主席這些軍事原則,並善於教育部屬運用這些軍事原則的。

林總具體運用十大軍事原則的傑出成就之一,就是提出了“一點兩麵”“三三製”“三猛”“四快一慢”等戰術。“一點兩麵”就是進攻時先在敵人陣地中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得手後迅速擴張戰果,正麵進攻和側麵迂回包圍、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製”就是每個班還分三個戰鬥小組,每組三至四個戰士,進攻時以小組為單位,這樣隊形疏散,減少傷亡;“三猛”就是猛打、猛衝、猛追等。這些戰術,都是林總根據毛主席的軍事原則,對部隊的實戰經驗,加以提煉集中的結果。它們都服從於“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一總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這一基本原則。部隊實際運用這些戰術的結果,常常是全部、幹淨、徹底地殲滅敵人,敵人常常是上自司令官下到普通士兵全被我們一網打盡。殲滅廖耀湘兵團時,所有的高級將領差不多都被活捉了,我問那個所謂“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軍軍長李濤服不服,李濤忿忿地說:“你們共產黨打仗狡猾。”敵人所說的“狡猾”,正是說明我軍戰略戰術的高明。

運用這些戰術,不僅使我們在和蔣介石的正規部隊作戰中總是占居上風,1949年我們縱隊到湘西運用這些戰術剿匪,也獲得了巨大的勝利。湘西區二十二個縣,居然有十萬土匪,上級要求三年內肅清,當地有一“社會名流”對我們說:“湘西匪患自明朝以來就沒有斷過,不要說三年,就是五年也難以肅清。”我們對他說:“共產黨不同,根據我們的看法,兩年以內保證肅清匪患。”此人哂笑而退。在剿匪中,我們一方麵放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大力加強政治攻勢;在軍事清剿方麵,則是貫徹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原則,例如古丈縣是個百裏小縣,有土匪三千人,我們集中了四個團,一個半月就搞光了。與此同時,我們發揚三猛精神,把土匪地主武裝,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後隻好投降。在我們嚴重的軍事打擊之下,土匪土崩瓦解,如鳳凰縣的兩千餘名土匪集體自動放下武器。結果不是兩年而是一年零兩個月就徹底肅清了匪患。那位“名流”這時不勝欽佩地說:“解放軍智勇雙全,古今少有,吾兄真是洞若觀火啦!”

林總善於抓住兩個戰役的間隙整訓部隊。林總整軍的特點是先從政治開始,整思想,搞階級教育,政治思想提高之後,然後組織軍事訓練,總結與學習實戰經驗,教場即戰場,教育部隊勤學苦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已成為群眾性口號。因而訓練成績優良。與此同時,補充兵員,進行組織調整。這樣整訓一兩個月,部隊的政治覺悟、軍事技術都大大提高了一步。於是部隊求戰心切,一上戰場有如生龍活虎一般,沒有不打勝仗的。我們十縱隊二十八師是個老部隊,但是有一段時間沒有打好仗。1948年4月間軍政幹部會議結束後,林總找我去專門談二十八師的整訓問題,從晚上十一點談到下一點。他精辟地指出,二十八師的問題是保守思想作怪,政治思想工作不強。他說:“打仗就是打政治,一個沒有政治的部隊是打不好仗的。”他提出整訓的具體方法步驟應該是通過階級教育,充分發動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圍繞著幾次沒有打好的仗,徹底揭發部隊的問題,讓每個幹部和戰士都和部隊的缺點見麵。讓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出改正缺點的意見。而在這些工作中,中心環節是加強支部工作,黨員的覺悟提高了,發動了,群眾也就帶動起來了。我們依照林總的指示,把二十八師集中在開源整訓了一個月,部隊麵貌煥然一新。該師在黑山阻擊戰中擔任主要陣地的防禦,打得十分出色,敵主力新一軍、四十九軍、二零七師輪番猛攻,陣地雖然多次易手,但最後他們仍然頑強地守住了陣地。

林總在領導整個東北人民解放戰爭的戰略思想上,集中兵力、殲滅敵人的思想上,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等思想方麵,以致最後打敗敵人,都是由於林總精辟地、全麵地研究了毛澤東同誌思想的結果,林總是把毛澤東思想作為行動指針,結合當時東北的具體情況,加以運用的最成功的典範。林總領導東北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正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這個事實告訴我們,誰能堅決執行毛澤東思想,誰就能取得勝利;誰能正確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誰就能夠戰無不勝。曆史表明,林總就是這樣的人,他是黨的正確路線、毛澤東思想最堅決、最忠實的執行者。

戰爭與和平

敵人的本質是狼,但它有時裝作“羔羊”的樣子,借以麻痹人們,乘你不備時,它會猝然撲上來咬斷你的脖子。識別張牙舞爪的狼易,識破披著羊皮的狼難。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已經決意發動內戰,但他為了掩護發動戰爭和爭取調度力量的時間,曾經多次玩弄“和平”的花樣,例如虛偽地簽定“和平協議”,宣布“停戰令”,“重申停戰令有效”,甚至在瀕於滅亡的前夕還搞什麽“和平談判”等等。蔣介石的鬼把戲是不難識破的,但是也確有一些天真的人們對他曾經抱著幻想,幻想對他“忍讓”就能取得和平。

林總認為,和平麻痹思想,乃是對敵鬥爭中的嚴重危險。他認為必須教育全體軍民打破和平的幻想。他在1946年就尖銳地指出:“和平在蔣介石的腦筋裏,根本就沒有這兩個字,他隻是在要進行欺騙時,才偶爾用它一下。”“東北人民應當高度警惕起來,不要一次再一次地上當,應當嚴密防範蔣介石在“和平”煙幕下的偷襲。今天,我們隻有一心一意地堅決抵抗,使這些向我們進攻的蔣軍,得不到調整、補充和調動的機會,疲困他們,打擊他們,殲滅他們,這樣,才能阻止和粉碎蔣介石的新的進攻。”

在對部隊進行教育時,林總根據毛主席的思想,多次反複強調指出:我們和蔣介石是兩個敵對階級的鬥爭。矛盾是絕對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妥協是暫時的。蔣介石不消滅共產黨“死不瞑目”,他所謂的“和平”,實際上是消滅我們的一種手段。在蔣介石的槍口上要和平,無異於“與虎謀皮”,隻會給黨的事業造成損害。我們隻有打,打到底,把蔣介石打倒了,才會有國內的和平;如果帝國主義敢於發動戰爭,我們就堅決和他打;隻有世界上沒有帝國主義了,才會有世界的永久和平。我們軍隊的職業就是武裝鬥爭,要樹立和敵人勢不兩立的思想,要把刀時刻磨得雪亮,而不能讓它生鏽。

林總的關於通過鬥爭贏得和平的思想,正是深刻地體現了毛主席的“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的偉大思想,它成為我們教育人民和軍隊的有力武器。由於我們進行了巨大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於蔣介石一次又一次親自撕破了自己的不值錢的“和平”偽裝,事實本身教育了人們。這樣,和平麻痹思想迅速得到克服,把革命鬥爭進行到底的思想牢固地樹立起來。這種通過鬥爭贏得和平的思想,我認為在今天仍然是有教育意義的。帝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和戰爭,不論它弄何玄虛,玩何花樣,都是改變不了這種本質的。今天,帝國主義國家之所以不敢發動戰爭,那是因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十分強大。民族主義國家主張和平中立也反對戰爭,全世界人民堅決反對戰爭,要求和平。但是,狼總歸是狼,它是決不可能真正變成羊的。帝國主義者並未放下屠刀,他們仍在集聚力量,擴軍備戰,拚命發展火箭和導彈,一有機會,它就會發動侵略,向社會主義國家進攻,企圖消滅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任何時候都要丟掉和平麻痹思想,不斷壯大我們的力量特別是武裝力量。隻有我們的力量無比強大了,才有可能保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安全和不可侵犯。我們力量愈強大,帝國主義就愈不敢發動戰爭;如果帝國主義喪心病狂,敢於發動戰爭,我們就有力量用戰爭消滅戰爭,把帝國主義從地球上鏟掉,取得世界的永久和平。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我曾經想:林總為什麽從來都是正確的呢?他有什麽異於常人之處呢?我留心觀察的結果,發現他有幾個顯著的特點:林總是一個苦學深思的人,是一個密切聯係群眾的人,是一個要求自己特別嚴格的人,是一個最善於向毛主席學習的人。

我見到林總少說也有幾十次了,除了開會而外,我見到他的時候差不多都是看見他在讀書。他的屋子裏堆滿了書,他自己則真正做到了手不釋卷。有一次,我有事情要請示林總,一進門,隻見林總躺在一條板凳上,身子朝前伏著看書。原來他坐著看累了,故此改換一個姿勢。林總的身體是很弱的,平型關大戰時,他親臨前線指揮,負了重傷。但是多少年來,他不僅忘我地工作,而且一直頑強地堅持學習。據接近他的同誌說,林總常常讀書到深夜,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林總並不是為讀書而讀書,他讀的多半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主席的著作以及古今中外的政治軍事著作,他是“學以致用”的,運用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把別人的一切有用的經驗,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就難怪他的知識是那樣淵博,他的見解是那樣卓越了。

林總的作風很實際,他十分注重調查研究工作。他總是盡最大可能了解敵人的情況,在重要戰役和重要戰鬥中,常親臨前線,了解敵情,勘察陣地,和部隊首長共同研究作戰計劃。林總一貫重視深入群眾,聽取群眾的意見。他是一個十分謙和的人,沒有一點架子,他和部下談話時,仔細傾聽對方的意見,從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談話,有什麽不對之處,他總是采取商榷的口吻指出來,然後,他有係統地從思想原則到具體方麵對問題加以詳盡、精辟的分析,直到你弄清楚為止。有一件小事使我銘感很深。按說他對我們較熟悉,但是每一次接見我以後,無論怎樣忙,林總都要親自送到大門外,我有時過意不去,勸他留步,他都是執意要送出來。對我如此,對別人也如此。這是一般的客套嗎?不,這充分說明林總待人的平等精神。林總的生活作風簡樸得驚人,他自己的“點心”是炒黃豆,招待客人也是炒黃豆,有客在坐,飯菜也很平常。數年來,我見他總是穿著一套灰布軍衣和那件粗呢子軍衣。1958年我在昆明見到林總時,他也是穿著很普通的舊黑色呢子衣服,袖口上還打了補釘。林總和士卒同甘共苦,以非凡的毅力艱苦工作,在戰役進行的時候,他常常在指揮室徹夜不眠,很少休息、林總就是這樣一個公而忘私的人。宋朝範仲淹曾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的林總正是這樣的人。

林總要求自己特別嚴格,還主要不是表現在待人接物和生活方麵,使我感動最深的是他的自我批評精神。1947年夏季攻勢中,我們十縱隊和其他縱隊奉命攻克敵人一防守異常堅固的城市(四平),在戰鬥中,我們斃、傷、俘敵一萬多人,後因敵人援軍趕到,最後沒有打下來。這次戰役未打好的責任主要在前線指揮機關和縱隊一級的指揮機關,主要是部署和戰術上存在若幹缺點:例如集中兵力、火力不夠,阻擊援兵不力等。在戰後總部召集的幹部會議上,林總卻把責任完全承擔下來,他先後站起來三次,誠懇地檢討說:“這次這個城市沒有打下來,不要你們負責任,完全由我負責。主要是我情況了解得不夠,決心下得太快,不馬上攻,以圍城打援為最好。先消滅敵人的援軍再攻城,就肯定能攻下來。另外,這次攻城還暴露了我們攻堅的戰術差,這也主要是我平時研究得不夠。”林總對自己要求得這樣嚴格,使我們深為感動。我覺得直接指揮的責任不在林總而在我們,但他為了接受這些經驗教訓,出來承擔這個責任,正是為了把對城市攻堅戰術的鑽研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林總重視這個問題,正是解決一係列攻堅戰術問題的開始,預告了敵人走向崩潰的邊沿。林總的這種榜樣,使我和部隊的幹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評的教育。我回部隊傳達以後,幹部都紛紛主動地進行檢查,勇於承擔責任。之後,在部隊幹部中,自我批評成風,對戰術的檢討和研究,真如雨後之花,遍地開花,人們的心情,都十分舒暢。自那以後,林總致力於攻堅戰術的研究,“四快一慢”“四組一隊”等戰術就逐步提出來了。最後,形成了一整套攻堅戰術。上麵說到的那個城市,僅在八個月以後,就被我軍在二十三小時內一舉攻克了,萬餘敵軍無一漏網。此後,東北所有敵占大城市,都在林總的攻堅戰術指導下逐個攻克了。

林總的非凡的天才,淵博的學識,以及他的謙虛、平易、簡樸、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和巨海般的胸懷,使得林總在部隊中、在東北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全軍上下,無論幹部、戰士都願意見到他,都願意接近他。我們縱隊幹部,常常爭著到總部去開會,都願見到林總,因為到了總部,見了林總,就能夠更多地了解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而林總的一言一行,也都可以使自己學到許多新的寶貴的東西,去總部開會去見林總就是“取經”“取寶”。古人說:“三十而立。”在林總領導下的四年,正是我三十掛零的壯年時期,林總的諄諄教誨,使我們在最基本的階級立場、觀點、方法等方麵受到很大的教育,從而獲得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至今,他的這些教導,仍在我思想上,繼續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林總不僅是我們一貫正確的英明的領導者,而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常常懷著激動的心情,懷念著四十年代那四年不尋常的日子。


(作者為周赤萍中將,1960年7發表於《中國青年》,後來周赤萍到福州軍區當政委,又在福州再版。)

更多的網友的評論請看:
1。我的中國: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
2。網上談兵: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
3。幾曾回首: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dream_pillow 回複 悄悄話 關於此書作者:九一三事件後,中央文件稱,周赤萍寫的小冊子《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在1971年重印發行幾十萬冊,是周為了配合林彪篡黨奪權,認定周赤萍為林彪的死黨,被隔離審查五年多。後到蘭州定居,1990年在蘭州逝世。
dream_pillow 回複 悄悄話 “當年蔣介石把東北出賣給日本人”----這樣的謊話在三十年前也許無人質疑。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這曾是一本很有名的小冊子。小時聽說過,沒看過,今天認真看了一遍。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簡介:

周赤萍(1914-1996)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曾用名鄒迪。

抗戰勝利後赴東北,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和遼沈、平津戰役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軍第47軍政治委員,隨軍向中南進軍,後任湘西軍區政治委員兼中共湘西區委書記。新中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中共雲南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部副部長,福州軍區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九一三事件後,中央文件稱,周赤萍寫的小冊子《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在1971年重印發行幾十萬冊,是周為了配合林彪篡黨奪權,認定周赤萍為林彪的死黨,被隔離審查五年多。


1982年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決定對其免予起訴,退出現役。

周赤萍能文能武,相關著作: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
《湘西剿匪記》(剿匪回憶錄)
《擒魔記》(剿匪小說)
《二十年征程》1930年初至1951年春:革命回憶錄
《春花讚》(詩集)
三木匠 回複 悄悄話 隻要是毛澤東不喜歡的, 都是好人 --- 如此“邏輯”!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曾講:"林彪雖是一個小弟弟,但他能統率百萬大軍,這是別人所不能勝任的,所以年長如程頌雲(程潛)者,也隻能做做他的副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