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同學聚會(1)

(2013-08-23 04:56:35) 下一個

 

微信簡直神了。

很多手機中久未聯係的號碼,自從加了微信以後,都聯係起來了。而且能一傳十,十傳百,不要錢呀!這也就是這一年多的事兒。

上月回京休假,趕上兩場同學聚會。一場大學同學,一場小學同學。大學同學差不多每年都

聚,不太新鮮。小學同學可是自1973年初畢業以來的頭一次,要先說說。

就因為我加了一個小學同學的號碼,結果我們這次居然找到了20多個同學,差不多半班人。為這次聚會,還沒回國時,我們就用微信策劃了好久,每天晚上微信會議。誰不激動呀!

首先要確定吃飯的地方,這個比較難。誰都不願意先說,怕這麽多年未見,自己強加於人不好。但肯定要找個好地方。轉來轉去,直到有人說,吃什麽不重要,見麵最重要,不要本末倒置,幹脆就在學校附近找,還可以吃完了,舊地重遊,回學校參觀下。真是妙極了!大家一致同意。

我是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畢業的。這次我才弄清,我們是在1968年初,複課鬧革命時入學的。當時是冬季招生,因為文革耽誤了入學,結果史家胡同,內務部街,幹麵胡同的孩子在那一年全進了史小,有十幾個班。這是我一生唯一上過的名校,可是跟分數並沒有關係,完全是運氣。我的哥哥妹妹們都沒有進史小,而去了別的學校。至今史小也是北京最有名的小學,謙虛點兒說是之一吧。我們當時學校裏就有很多外國使館的孩子。聽同學講,史小的擇校費,現在認識人還要28萬,簡直瘋了。史家胡同的房子早已一平米18萬了,誰也拆不動了。不說這些。

初期選的是位於燈市東口的一家台灣飯館,離史小最近,有同學去那裏吃過,說還行,就過去定了。後來由於同學越來越多,感到它的單間兒坐不下,就最後換在了東華門的萃華樓,文革時叫首都飯莊,也是在那時偶爾去吃過的。它當時敢用首都命名,可見地位不一般。

一切搞定,我已回國。終於盼來那個禮拜天的中午。11點還沒開門,大家就都提前來到了飯館門口,太高興了,四十年未見了,有些不說,走馬路上絕對認不出來了。發小們暢所欲言,相互叫著外號,非常親切。回憶過去的幸福時光,都認為能在史小上學,是一生的幸福,一生的驕傲,它為我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談到幾個去世的同學,大家都感到無比惆悵,世事無常,人生苦短,要珍惜眼下的時光。最使我沒有想到的是,今天來的有兩個同學還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正在吃藥,但談吐一點兒也看不出來。他們雖然說,因為是老同學,不避諱告訴你們,單位人都不知道,但誰也沒好問原因。這社會,老實人難過呀。還是說高興的。

我在飯桌上特別感謝了兩個同學,一個是在我被另一個打了以後,自己回家不敢說,他住我家對門,告訴了我二哥,我哥來了拿武裝帶把另一個好一通抽,以後丫再也不敢惹我了。可正是這個欺負過我的同學,上中學以後我們不在一個學校了,但隻要我在中學和人打架,就到他們學校叫上他,他一定帶人過來幫我打,還每次都打贏,讓我十分有麵子。現在想想多夠意思呀,他當時也是冒了險的呀!

吃完飯,大家一路溜達來到母校,照了幾張相,原來的教室都沒有了。我們當年上課,都是平房,冬天生煤球爐子,凍得腳生疼。

現在還有同學住在史家胡同,我們又沿胡同走了一遍。華國鋒的家,榮毅仁的家,劉文輝章士釗李天佑,傅作義彭明治王炳南艾青於光遠臧克家等等名人故居依然還在。史家胡同可真是個不簡單的地方,原來我們在這麽多名人身旁,他們的後代,有些就是我的同學。

來到人藝宿舍,這院裏同學最多。二樓曾是舒繡文的家,有六間房,現在是人藝的老戲骨我同學的爸爸住著。老爺子自豪的告訴我們,周恩來曾兩次來這裏看舒繡文。看著簡易的木門窗,滿牆的爬牆虎,比我們歲數都大,真是感慨萬千。

出了史家東口,天色已晚,有人提議附近有家炸醬麵不錯,大家都意猶未盡,於是上了二樓包間,再撮一頓。

同學們在國內常下館子,都油了,自帶小包鐵觀音,自帶白酒,兩家飯館都未幹涉,這在國外是不允許的,我沒想到還可以這樣。AA製,體現一律平等。中午每人150元,還沒花完,晚上更便宜,一大桌才600多塊,還吃了爆肚灌腸,各種涼菜,成箱的啤酒。誰說北京不好我跟丫急。在坡縣仨人就得100新幣,還不加啤酒。

這次知道,除了國外回不來的,在座的包括我有四位有外國身份。兩個是八十年代去澳洲入籍了,現在回國發展,有一個是香港身份拿單程。回想九十年代初,我常住香港,當時單程誰能拿到?安全部的才行,我羨慕死了。沒想到的是,他們三人現在最後悔。首先是年紀已大,沒有醫保。另外一個子女上學沒有照顧,還有今後就業等一係列問題。可他們死活都不願再出去了,國內已買房,就希望把身份變回來。談何容易,當年連個身份證都沒留下就走了。

真是風水輪流轉呀。十幾年前新加坡移民政策很鬆,我有機會拿公民,但我現在公司不同意我拿。另外我在新加坡這些年就沒見過幾個北京人,心想算了吧,北京戶口還是比新加坡公民值錢。現在看還真做對了。記得當年在香港,還有人買伯利茲和幾內亞比紹的護照,估計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當年出去有出去的理由,現在回來有回來的無奈。聽來聽去,父母年紀大,需要照顧,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再者外麵拚也確實拚不動了。關鍵國內發展潛力巨大,他們也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就算什麽都不行,前兩年他們變賣國外資產在北京買房就賺大了。三年前北京買的房都翻一翻了,哪兒說理去。

有同學發表高論,中國近代有三次資產重分配或者叫命運轉變,49年,文革10年,05年。前兩次無非是富人變窮人,窮人變富人。但那時候是均貧富,沒差多少。可這最後一次就驚心動魄多了,最讓人扼腕歎息,神不知,鬼不覺。如果你在05年或更早大量買房,北京四環當時4000多,借錢也得買呀!現在。。。。。。嗨,又跑題了,下回我會專門寫北京的房。

小學同學之間的感情是最純真的,他後來壞不壞我不管,我隻記得他對我的好。我們從沒有利益衝突,我們知根知底,連父母和他的兄弟姐妹我們都彼此認識,那時天天放學後到誰誰家一起寫作業。這樣的交情上哪兒找去?飯桌上大家就把下次聚會的時間地點定好了。可惜我一時半會兒參加不了了。

最後,感謝微信,它已經或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avierchen88' 的評論 :
甘雨胡同在幹麵對過,現在沒了。出國久了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老人。謝謝留言。
javierchen88 回複 悄悄話 我比你小,從小在東單長大,後搬到甘雨,你說的地方我都很熟。出國很多年了,現在還在給人打工。父母年齡都很大了,但北京以回不去了。想起來心裏挺不是滋味。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群思' 的評論 :
是的。國內最不好的就是拚這拚那。除非你什麽欲望都沒有,否則在那個環境中,自然不自然地就拚起來了。多謝學長關注。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哈,我們是校友啊,不過我是66年畢業的。當年聽說不用考中學了,樂瘋了。 沒想到耽誤了10年。說起史小,我四叔是文革前史小的副校長。文革時老校長被打的跳了玉淵潭(她愛人先跳了樓),就把已經調到教育局的我叔拉回來批鬥。當年打人的那些人,在中國可能又都成了高官,或大款了。看看簿的經曆就知道了。
出國對二代身,心都好。環境,食品安全,學習負擔等都比國內強,特別是不用那麽拚爹,拚富。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dmtac' 的評論 :
相信對東城熟的人會更有共鳴。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1955' 的評論 :
我們兩個學校離得不算遠,謝謝你的評價,會繼續寫的。
beijing1955 回複 悄悄話 局外人都替你高興我是你同屆黃城根小學,希望再看你的文章。
admtac 回複 悄悄話 你和我不是同齡人, 但讀起來也十分親切!史家胡同,燈市口,人藝都曆曆在目。。。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nli' 的評論 : 謝謝!
Danli 回複 悄悄話 你和我是同齡人,讀起來很親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