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平凡往事1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是什麽使得一些華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2017-06-06 13:48:48) 下一個

是什麽使得一些華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在中國,即便從海外臨時回國,作為華人無論遇到什麽事,心裏都會相對踏實,雖然也有困惑,但就事論事即可,還不至於讓人感到茫然無措。對於那些成年後才出國的華人而言,都或多或少會對此感同身受。究其原因,是由於文化背景相同,交流沒問題,對國情相對了解和熟悉。相比之下,在國外就不同了,遇到屁大點小事便會條件反射般地引起恐慌,其放大效應尤為明顯,即總有一種“國外無小事”的下意識作祟,特別是牽涉到法律問題的時候。

就拿交通事故為例,我在北美也經曆過幾次車禍,也和警察打過交道(如因為違規吃過罰單),每每很難泰然處之,尤其是事情發生伊始。回國後就大不一樣了,即便遇到天大的事,也會從容應對和解決,起碼不會因為“不了解,不熟悉”等因素帶來的困擾而增加解決問題的心理負擔。

昨天我就遭遇了一起交通事故,除了讓我覺得時間被浪費有些可惜外,便再無其他。事情是這樣的,我昨天下班開車回家,幾乎就快到家時,突然從我行駛的主路旁邊的岔路上竄出一輛白色Smart,由於躲閃不及,兩車刮碰在一起。

等車流過去,我把車停在路旁,先查看了一下車況,發現隻是擦碰傷,並無大礙。於是我走到那輛Smart跟前,才看清司機是位女性。我強壓住火問她怎麽辦。她卻反問我,為什麽不停車等她開過去再繼續開車。我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這不是惡人先告狀嗎?她的車橫在主路上,是非顯而易見,還強詞奪理。

我告訴她既然你這樣說,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了,報警。她見我認真了,趕緊說,你等一下,我打個電話。打完電話後,她對我說我們去快速理賠吧。我問她是誰的責任,她回答她負全責。

我見她不像不講道理的人,又是女性,便對她說,你在前麵,我跟著你。就這樣兩人一前一後駕車到了附近一家理賠中心。先在登記處登記,工作人員請她出示保險公司的保險號,我們的駕駛證和行車證,然後給她一張單子,讓我們去旁邊找理賠員。

理賠員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接過單子掃了一眼,要去我們兩人的行車證和駕駛證拍了照,又到外麵對兩部車子拍照取證後,便問我去哪裏修車。我說到家附近的地方,他卻建議我去4S店(集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後服務、信息反饋四位一體的銷售店),他說那裏修的好,還順手給我寫了張條子,讓我到時交給負責理賠的人員。我問他需要預先墊付修車費嗎,他說不用,但你得把發票交給責任人,她會付錢給你。

我問他還有事情嗎?年輕人說沒什麽了。臨走時,那個肇事的女司機對我說,對不起,我著急接孩子放學所以才。。。

我聽後有些不好意思,趕緊說,理解。

今天,我沒有按理賠員的意思去4S店,而是直接把車開到家附近的修車店。因為這家修車店是我保險公司的聯保單位,以前我也在那裏修過車,做過汽車保養,更主要的是地點離家近,幾步之遙,很方便。修車店的老板見我來了,非常熱情,了解情況後,看了看車況,便讓我把車放在店裏就行了,其它什麽都不用我管,包括向責任人收取修車款。我的事情就是在家裏等通知提車,其餘事宜都由他們出麵,包括與保險公司協調。

完了,就這麽簡單!像打了場遊戲一樣容易。

在國外雖然也按章辦事,程序也很簡單,但心理總還是會緊張、沒著沒落,不像在國內這樣坦然。當然熟悉當地情況以後就另當別論了,但這需要時間來沉澱,需要經曆來彌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1)
評論
小小教頭 回複 悄悄話 哈哈,不要怪自己了,隻能怪中國發展太快,如果20年前,在海外的華人肯定感到利大於弊,沒想到中國真的崛起了,海外華人明顯沒有很大優勢了,所以說人算不如天算。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2828hino' 的評論 :

有這種體會的人不少。
2828hino 回複 悄悄話 怎麽會有"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的感覺?
記得20年前日語還半拉卡譏的我,有一次在倒車時嚓到了旁邊的車,當警察來後讓雙方出示駕照時,警察啪的一下給對方敬了個禮,原來對方是國家財政廳的公務員.我立刻指責警察應該一視同仁,沒辦法警察也給我敬了個禮才算完了.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atCity' 的評論 :

>>>“真正的對生活的滿足及幸福感,也許隻有在同類人群中才能達到!當物質條件到一定水平的時候:歸屬感對我們內心的感覺非常重要!”
“看到國內的發展,覺得在我們有生之年,也許還有回到自己母語及同類的環境中生活,去感受踏實的幸福。
想到這些的同時,也有一絲對我們後代在這片土地生活感到悲哀。”

-------------------------
華人第一代移民的曆史是一部說不盡,道不完的奮鬥史,各人付出的代價不等。“海飄”的感覺與無處不在的文化,理念差異,以及移居國國民骨子裏對異族的排斥有關。

第1.5和第二代移民的適應能力和融入程度遠超第一代,讓他們回到國內反而不會習慣。

謝謝朋友的精彩分享!
MoatCity 回複 悄悄話 人常說,人以群居,物以類分。我有時感到,我們的長相在西人多數的環境裏,讓我們有一種意識:這是外鄉,我們是陌生人,不管我們費多大力氣試圖融入,總還是有一種“不屬於”的感覺。我有是把這種下意識的感覺歸結於長相的不同。總感到歐洲,東歐,以色列,等長相像白人的種族,在這裏生活的自然!
在美國這許多年,我一直驚奇,日本人在美國留下移民的很少。感到日本在傳統對人性的壓抑方麵,和中國類似,年輕人也會向往這裏自由的空氣及生活方式。那為什麽就很少見新的日本移民呢?
到了日本,看到哪裏的生活水平(和美相近,但遠不如美國),及現代水平(高鐵,安全而幹淨的城市,及方便熱鬧的生活氣氛),我好像有點理解了:真正的對生活的滿足及幸福感,也許隻有在同類人群中才能達到!當物質條件到一定水平的時候:歸屬感對我們內心的感覺非常重要!從這點考慮,覺得理解了日本為什麽不滯留美國,也有點理解了楊振寧的做法:年老了,更感到歸屬感對幸福的重要(年輕伴侶也起了一定作用)。
看到國內的發展,覺得在我們有生之年,也許還有回到自己母語及同類的環境中生活,去感受踏實的幸福。
想到這些的同時,也有一絲對我們後代在這片土地生活感到悲哀。
是不是太悲觀了?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花飄' 的評論 :

實話實說。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絕對運動' 的評論 :

沒有熟人自己解決問題的例子並不少。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eagolrocks' 的評論 :

給你碰上了。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新' 的評論 :

好久不見,問好!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vidhu1999' 的評論 :

各人在不同時期的感受不同,理解你。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ngpi' 的評論 :

多朝積極的方麵想,沒那麽糟。
雪花飄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大實話。人離鄉賤 啊。
絕對運動 回複 悄悄話 靠國內沒熟人你試試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拉倒吧。俺去年在國內西單附近兩車相擦兩家司機大打出手,家人老小一起上,警察幹瞪眼。俺旁觀的都沒有安全感。
紅新 回複 悄悄話 是啊, 人離鄉賤 。

》》》
人離鄉賤,成語,謂離開故鄉,無親無故,失去依靠,遭人輕視。
【詞目】人離鄉賤
【讀音】rén lí xiāng jiàn
【釋義】謂離開故鄉,無親無故,失去依靠,遭人輕視。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六回:“長老聞言,滿眼垂淚道:‘可憐,可憐!這才是人離鄉賤。’”
davidhu1999 回複 悄悄話 看什麽事了。就說交通事故這種事,我絕對是在國外比在國內有底氣(當然,要是撞死個把人之類的大事另說)。在這裏出了事故該怎麽做流程一清二楚,所謂“吃虧”,也隻會是當雙方說法不一時,你找不到客觀的支持自己說法的證據而造成的結果。這種情況在國內同樣可以發生。但國內事故的流程我完全沒譜,再加上早年對國內街上一點小事故時不時就是爆吵或者打架的記憶,以及從各種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比如你這個例子),感覺國內如果出事,除非雙方都不在乎,否則幾乎都是要當時解決問題(憑什麽啊?雙方個人信息留下然後走人就是,之後愛怎麽解決怎麽解決,解決不了法庭見就是了),這些很讓人頭大。
xiangpi 回複 悄悄話 國內對方全責情況下會碰到你修車後要自己拿發票向對方要錢,如果對方賴那就麻煩了。沒有理由,就是耍賴不給錢。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ijibang'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與分享!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好久不見,問好!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edwest' 的評論 :

明白人,問好朋友!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UOYAO' 的評論 :

確實是這樣。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oegirl' 的評論 :

實話實說。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心裏不踏實哈,理解。
平凡往事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atCity' 的評論 :

感同身受!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在國外當然不同於國內。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可是選擇了離開,當然就要有心理的準備。隨時提醒自己,沒啥大不了的,處之泰然。該發生的就會發生,發生了,就是給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我們的教育缺乏獨立自主的培養。所以在外總是缺乏安全感。其實慢慢呆久了,習慣了,也就處之泰然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好好的,誰願意背井離鄉呀?
redwest 回複 悄悄話 深有同感。語言和人際關係都跟不上,美國人熟悉本土人情和文化,也善於打擦邊球。
ZHUOYAO 回複 悄悄話 在自己的國家理直氣壯人之常情,很多老外來了中國也是縮手縮腳。在國外哪怕再多年,哪怕幾代人,麵孔不同也經常會被排擠。
shoegirl 回複 悄悄話 所言極是,深有同感。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真對,我就社會換棵樹都覺得不安。也說不好為什麽。
MoatCity 回複 悄悄話 Language, culture, physical appearance, social support, etc., all those could be factors that cause anxiety in dealing with conflicts. I do agree with you on your observation.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