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麽使得一些華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12017-06-06 13:48:48

是什麽使得一些華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在中國,即便從海外臨時回國,作為華人無論遇到什麽事,心裏都會相對踏實,雖然也有困惑,但就事論事即可,還不至於讓人感到茫然無措。對於那些成年後才出國的華人而言,都或多或少會對此感同身受。究其原因,是由於文化背景相同,交流沒問題,對國情相對了解和熟悉。相比之下,在國外就不同了,遇到屁大點小事便會條件反射般地引起恐慌,其放大效應尤為明顯,即總有一種“國外無小事”的下意識作祟,特別是牽涉到法律問題的時候。

就拿交通事故為例,我在北美也經曆過幾次車禍,也和警察打過交道(如因為違規吃過罰單),每每很難泰然處之,尤其是事情發生伊始。回國後就大不一樣了,即便遇到天大的事,也會從容應對和解決,起碼不會因為“不了解,不熟悉”等因素帶來的困擾而增加解決問題的心理負擔。

昨天我就遭遇了一起交通事故,除了讓我覺得時間被浪費有些可惜外,便再無其他。事情是這樣的,我昨天下班開車回家,幾乎就快到家時,突然從我行駛的主路旁邊的岔路上竄出一輛白色Smart,由於躲閃不及,兩車刮碰在一起。

等車流過去,我把車停在路旁,先查看了一下車況,發現隻是擦碰傷,並無大礙。於是我走到那輛Smart跟前,才看清司機是位女性。我強壓住火問她怎麽辦。她卻反問我,為什麽不停車等她開過去再繼續開車。我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這不是惡人先告狀嗎?她的車橫在主路上,是非顯而易見,還強詞奪理。

我告訴她既然你這樣說,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了,報警。她見我認真了,趕緊說,你等一下,我打個電話。打完電話後,她對我說我們去快速理賠吧。我問她是誰的責任,她回答她負全責。

我見她不像不講道理的人,又是女性,便對她說,你在前麵,我跟著你。就這樣兩人一前一後駕車到了附近一家理賠中心。先在登記處登記,工作人員請她出示保險公司的保險號,我們的駕駛證和行車證,然後給她一張單子,讓我們去旁邊找理賠員。

理賠員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接過單子掃了一眼,要去我們兩人的行車證和駕駛證拍了照,又到外麵對兩部車子拍照取證後,便問我去哪裏修車。我說到家附近的地方,他卻建議我去4S店(集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後服務、信息反饋四位一體的銷售店),他說那裏修的好,還順手給我寫了張條子,讓我到時交給負責理賠的人員。我問他需要預先墊付修車費嗎,他說不用,但你得把發票交給責任人,她會付錢給你。

我問他還有事情嗎?年輕人說沒什麽了。臨走時,那個肇事的女司機對我說,對不起,我著急接孩子放學所以才。。。

我聽後有些不好意思,趕緊說,理解。

今天,我沒有按理賠員的意思去4S店,而是直接把車開到家附近的修車店。因為這家修車店是我保險公司的聯保單位,以前我也在那裏修過車,做過汽車保養,更主要的是地點離家近,幾步之遙,很方便。修車店的老板見我來了,非常熱情,了解情況後,看了看車況,便讓我把車放在店裏就行了,其它什麽都不用我管,包括向責任人收取修車款。我的事情就是在家裏等通知提車,其餘事宜都由他們出麵,包括與保險公司協調。

完了,就這麽簡單!像打了場遊戲一樣容易。

在國外雖然也按章辦事,程序也很簡單,但心理總還是會緊張、沒著沒落,不像在國內這樣坦然。當然熟悉當地情況以後就另當別論了,但這需要時間來沉澱,需要經曆來彌補。